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脑袋里原主的记忆和原书的情节片段不断交织,李承平一时觉得自己还不如继续头疼呢。
默默的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
正准备把脑海里浮现的东西捋一捋,就听到掩上的门传来轻轻地敲门声。
“承平,醒了吗?”
来人像是怕惊醒一个梦似的小心翼翼,原是阿妈在招呼自己吃晚饭。
李承平揉揉额角,高声回答了一声:“哎,就来了。”
有了原主记忆后,自己对于多了一个亲人倒是接受良好。
既然继承了原主的身体和记忆,也有义务和责任照顾好他的亲人。
原来世界的自己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现在自己重来一世还多了一个亲人,还是自己更赚一些。
只是不知道穿过来之前救下的小孩怎么样了,只希望有缘同行一程的老乡们都能平安无事。
李承平推门走出房门,眼前是一个比房间稍大的堂屋。
堂屋正对门的位置,有一个神台,神台前摆着一张空的漆成紫黑的实木八仙桌。
李承平盯着这张乌沉沉的八仙桌,霎时间对自己已经穿越的事实有了实感。
这张八仙桌真的太经典了,是老家都难得一见的老物件。
现代发展迅速,经济日新月异,人们追逐更便捷的生活方式,这样笨重的八仙桌早被可收圆桌和折叠桌替代。
李承平抬脚走向神台,上方供奉着几个牌位,是原主的爷奶、阿爸等人,其中最年轻的是年仅22就去世的叔叔。
阿妈把神台方方面面都打扫得很干净,有三支成一束的线香残棍遗留在神台下泥地上的香炉里。
想来是下午自己醒来后,阿妈在这里拜敬的。
李承平思绪流转间,抬脚才向门口走了一半,就看见阿妈一边手端着一个海碗走进堂屋。
“哎,今晚我们就在堂屋吃吧。”黄秀玉避开儿子伸过来准备接过碗的手,示意他在八仙桌坐下。
“桌子是干净的,你刚醒来就别忙活了。”黄秀玉放下两个菜碗后,推着李承平在堂屋前别动,手脚麻利的再从旁边灶房把主食和两人的饭碗一齐拿过来。
李承平很久没感受到这样真切的关爱,一时也没反应过来,阿妈就已经把饭菜摆好。
“承平,过来先上柱香。”黄秀玉从神台下方的小柜子里拿出一束线香,招呼儿子先给仙逝的亲人敬一炷香,启告自己的平安。
这个习惯和自己老家很相似。
李承平自然没有异议,小心的接过线香,虔诚的弯腰三拜。
默默在心里对先人表示自己的歉意,和对原主的谢意,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到为人子的义务,好好完成原主未尽的义务。
李承平在心里再次郑重的许下诺言,望着安稳插进香炉的三支香松了口气。
插香若一气呵成顺利升起了烟柱,则昭示着启告的内容已抵达先听。
望着袅袅生起的缭绕香烟,一时竟觉得心念通达,好不畅快。
两人都在神台前沉默了片刻,还是黄秀玉率先开口说道:“好了,你阿爸阿爷他们肯定多多保佑你,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李承平被阿妈扶着坐在背靠神台面向大门的位置,阿妈顺势坐在右手边。
其实自己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但是阿妈一片慈母心也不忍拒绝。
一张八仙桌上,两碗菜,一海碗的米饭,就是今晚全部的晚餐。
两碗菜,唯一算得上荤菜的,就是一碗炒鸡蛋。
从记忆中得知,现在正直三年困难时期刚过,早先时候的大食堂早就不开火了,打发社员各回各家自行解决饭食。
这碗鸡蛋应该是好不容易攒的,可能还并着几个村内亲朋好友赠送的,才能凑齐一海碗。
黄秀玉利落的分好米饭,肉眼可见的自己那碗要少得多。
李承平默不作声拿过自己那碗,把小半再拨回阿妈碗内。
“我刚醒来,还没什么胃口。”李承平拒绝阿妈的推阻,淡淡的说道:“您多吃点。这些天,您比我辛苦。”
黄秀玉一时有点怔愣,好似无措的看了眼李承平身后的牌位,又小心的瞟了一眼李承平的神色,看着儿子脸上难得带着些许强硬的神色,一时没敢再动作。
低声应答着,给李承平碗里夹了一大夹炒鸡蛋,催促着:“那你多吃点鸡蛋,这个好。”
李承平接过,看了眼菜碗里还有不少,就没再拒绝,只心里深深叹了口气,慢慢来吧。
自从家里只剩母子二人,阿妈就总是小心翼翼的顾着儿子。
鸡蛋炒的其实有些过火,但是这次黄秀玉狠下了心多放了些油,配上自家屋旁种的小香葱,本就缺少油脂的身体,吃起来属实香得很。
另一碗新鲜的野菜,也清脆得很,脆爽的口感带着点纤维的韧劲,从原主的记忆里暂时没找到这种野菜的对应记忆,想来是煮熟以后有些不大一样。
“喜欢吃吗?”黄秀玉察觉到身旁的人吃得很满意,再夹了一大筷子的野菜放到李承平碗中,“喜欢你就多吃点,这个现在季节还算多,明天我下工再去找一次。”
“好,阿妈你也多吃点。”
两人很快把所有饭菜都扫干净了,黄秀玉拒绝了李承平帮忙收拾碗筷的动作,让其可以去灶房把温在灶上的水提了先清洗,早点休息。
李承平没逞强,醒来前出了很多的汗,不说还好,一说就感觉身上黏糊糊的。
此时正值双抢后的暂时农闲时,和自己穿来的月份一样正值八月,但是这个时候的八月要比二十一世纪的凉爽不少。
说不清是山区环境使得气温比城市里要低的缘故,还是这个年代没有污染,大自然友好很多。
李承平在简易的洗凉房(即单独的洗澡间),抓着都快磨平的肥皂好好的搓洗了一遍。也没心思嫌弃,因为肥皂都已经是现在家里为数不多的财产了。
李承平对于这个时代物资匮乏的情况早有准备,还算接受良好。
至少洗完澡出来,感觉迎面吹过的凉风甚至比现代的风扇还舒服,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原因。
和洗完碗出来的阿妈招呼了声,没什么娱乐活动的乡下,都早早乘着夜色睡下。
再次躺回竹席上,李承平才察觉,趁着这时间阿妈还把自己的席子重新擦拭了一遍。
感觉心里沉甸甸的。
原主磕在石头上的伤处已经愈合了,只是还有些肿胀,躺着没啥大碍。
李承平双手交叉,避开脑袋的伤处垫在脑后,望着影影绰绰的房梁整理自己目前得到的记忆。
李承平祖上不是良口大队的,土改以后一家人被强制分配到这里。
那一年李承平八岁,印象最深的就是惶惶不安的阿妈牵着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跟在阿爸身后,阿叔被打得无法站立,阿爸半背半抗带着几人从天亮走到天黑,爬过了一座座的大山。
山上的风呼啸着,老鸹的嘶叫反而更显得整座山的寂静。
几个人还没从这大变故中缓过神,一路上沉重的喘息声在耳边回荡,就记得阿妈朝着老鸦叫的方向看去,正是几人来时的方向,麻木的道:“老鸹叫,又死人了。”
阿妈是建国后被放足的,脚虽然恢复了但一直不算利落,刚到良口大队的时候不习惯没法下地干太多重活,而阿叔身体旧疾难愈,家里的重担都在阿爸身上。
不幸中的万幸,良口算是阿妈半个娘家,阿妈的姑母当年嫁到良口大队,因为算是从小就被姑母当半个女儿养大,所以早些年往来还算密切。在良口大队最艰难的时候,还算有些姑母夫家那边的亲戚帮衬。
姑母是个豁达又善良的小老太,就是一辈子过得坎坷。早年丧夫,在丈夫去世后拉扯大两个儿子。一个儿子陷入与邻村争地的打斗中重伤不治,一个儿子当兵一去不回。
所幸因为有个儿子是因为村子献身的,夫家亲戚都厚道帮衬,就得以一直安稳寡居在良口大队最末尾,也就是现在李承平一家后来得以落脚的这栋房子。
当年姑母力排众议接纳自己一家,也遭受过不小的非议,可惜好人不长命,在去年饥荒的时候得了水肿病,没熬过去。
在去世之前,找了族长和大队干部做见证,把房子过继给了李承平。以李承平今后为自己一家担双姓香火并年节拜祭为由,再加上黄秀玉赡养了姑母近十年,在姑母夫家亲戚同意下,终是以遗愿得以达成。
自此,李承平一家才算是真正融入良口大队。
姑母是真的把黄秀玉当成自己的女儿,把侄女婿当成半个儿。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若没有担姑母“张”家双姓香火,李承平和黄秀玉顶着“地主”帽子,定会过得更艰难。
很难说,姑母的去世未尝没有李承平阿爸离世的再次打击。
而李承平的阿叔,因为当年伤到了根本,到达良口大队没几年就去世了。
李承平的阿爸两兄弟关系很好,遭受了家庭变故再加上亲人陆续去世,据说因为“地主公”的帽子自认拖累妻儿,后来在后山自缢身亡。
李承平目光一凌,瞬间察觉阿爸的逝世有内情。
在记忆中,阿爸经过短暂的打击后很快就已经振作起来,在去世前一直都在积极的完成队内的任务,遭受折辱后一家人难受,他还自行开解大家。
这样的人,会自缢身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