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 39 章 ...
-
杨勇的眼中闪烁着深意,提议道:“此剧不应仅限于纸面,不如先行在我们的家族内部上演,让我的弟弟们——杨俊、杨秀、杨谅亲眼见证这悲剧的重演,以此为鉴,让他们深知手足之情的珍贵,避免重蹈秦苏的覆辙。李婉轻轻颔首,赞同道:“正是此意。通过秦苏的悲剧,他们应当学到的不仅是兄弟间不可分割的情谊,还有在纷扰世间保持警醒,不被私欲所吞噬,不像秦亥那样,被权势欲望所腐蚀,最终迷失自我。李婉轻轻合上剧本,目光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正因如此,我特别希望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杨俊温文尔雅,杨秀直率坦诚,杨谅情感丰富而热烈,他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不同的道理。通过秦苏的遭遇,杨俊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到宽容与忍让的界限;杨秀则能学会在直率中加入几分审慎,以免被利用;至于杨谅,他的热情可能会让他更直接地感受到手足相残的痛苦,从而更加珍惜兄弟之间的和谐。”
杨勇沉思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这不仅仅是一场戏,更是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我会安排在合适的时机,让家中所有子弟聚集一堂,共同观看。我们不仅要讲给他们听,更要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思考。”
于是,几日之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杨府的庭院里搭建起了临时的戏台。戏台两侧挂上了精致的幕布,中央高悬着“兄弟情深”的横幅。随着锣鼓声起,秦苏与秦亥的故事缓缓拉开帷幕。
剧中,秦苏的形象栩栩如生,他的每一次退让与宽容,都让台下的杨俊眉头紧锁,似乎在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盲目宽厚;而秦亥的阴险狡诈,则让杨秀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怒火,显然他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深恶痛绝;杨谅在看到秦苏含泪自尽的那一刻,泪水悄然滑落,他内心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水,难以自抑。
演出结束后,杨府的庭院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是激烈的讨论。杨勇适时引导,让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心得。杨俊感慨地说:“秦苏的悲剧让我明白,善良也要有锋芒,否则只会被人利用。”杨秀则直言:“我绝不会让自己的直率成为他人伤害兄弟的武器。”杨谅情绪激动,声音颤抖:“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彼此,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
李婉站在一旁,眼眶微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的文字,已经在这群年轻的心中种下了种子,那是关于理解、宽容与忠诚的种子,期待它们在未来开出最灿烂的花。
,那日,阳光微薄,云层厚重,仿佛天空也承载着隋朝百姓心中的沉甸甸。李婉与杨勇换上朴素的布衣,混入人群,悄然站在了一处市集的戏台前。戏台上正上演一出悲凉的剧目,讲述的是兄弟阋墙的凄凉故事,却也是对现实的深刻映射。
秦苏,一位性格温和、善良至极的大哥,由一位演技精湛的伶人饰演,他的眉宇间总是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哀愁。而他的弟弟秦亥,则以一副阴险狡诈的形象出现,由另一位伶人以精湛的技艺,将一个心机深沉的“白眼狼”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哥哥,你怎能如此愚蠢!这偌大家业,难道不该由更有能力的人来继承吗?秦亥在戏中振振有词,眼中闪烁着贪婪与狡诈的光芒,而台下的观众则是一片唏嘘,不少人为秦苏的命运捏一把汗。
李婉紧握着杨勇的手,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既有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现实世态炎凉的感慨。兄长,人心之复杂,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她轻声对杨勇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杨勇侧头,凝视着李婉,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是啊,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总要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被外界所左右。
戏至高潮,秦苏面对弟弟的诬陷,一步步退至舞台的边缘,他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绝望,声音颤抖着说出那句痛彻心扉的话:真的是我的错吗?我有何罪过,无罪而死乎?泪水滑落,他强忍着悲伤,嘴角却浮现出一抹自嘲的笑,是了是了,是我的错,错就错在,未能看透人性的恶,是我太过天真了。我一生光明磊落,却要含冤曲死,为何君子反成‘小人’?言毕,他缓缓举起长剑,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
随着秦苏横剑自刎,舞台上落下一束孤独的光,照亮了他缓缓倒下的身影,整个剧场陷入了一种沉重的寂静。观众席中,有的掩面哭泣,有的愤慨不已,而李婉与杨勇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了更深的默契与决心。
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公道自在人心。杨勇低语,握紧了拳头,仿佛在给自己也给李婉打气。李婉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场戏,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人心善恶的拷问,以及对正义终将到来的信念。戏幕虽落,但那份震撼与共鸣却在人群中久久回荡。隋朝的百姓们,在这短暂的戏剧时光里,仿佛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的声音逐渐汇聚成河。
这戏演得真真切切,就像是咱们身边的事儿一样。一位老者感叹,满是皱纹的眼角挂着未干的泪痕,显然被深深触动。
是啊,世道艰难,多少人家的兄弟反目,只为争夺那点家产。旁边一位妇人接话,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手里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似乎在给孩子讲述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可咱们也不能全怪世道,人心若能向善,再大的风雨也能挺过去。一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发言,他的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这份纯真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说得好!戏里的秦苏虽死,但他那份坚持与清白,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心。咱们虽是小民,但也要守好自己的心,不做那背信弃义之事。又有人响应,言语间透露出一股子倔强。
李婉与杨勇默默听着这些对话,他们的心被这份质朴却又深刻的民间智慧所触动。李婉转头望向杨勇,轻声道:看来,人心并未完全冷却,正义与善良的种子依然在人们心中发芽。
杨勇点头,眼中闪烁着新的决心:正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守护彼此,更要努力成为那引导光明的一份子。即便是在这乱世,也要尽力播撒希望,让更多的光照进人们的生活。
两人相视一笑,手牵手融入人群,仿佛两颗温暖的火种,在寒风中传递着温度。他们的行动虽小,却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影响着周围的人,慢慢地,整个市集洋溢起一种微妙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友好地交流,相互帮助,仿佛戏剧中的悲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善意与团结。
在那个阳光微薄的日子里,隋朝的一隅,因为一场戏,因为李婉与杨勇,因为那些普通百姓的觉醒,悄悄地绽放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温暖与希望。杨勇紧抿着嘴唇,眼眶中泛起了不易察觉的湿润。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想将这份沉重的情感吸纳进胸膛最深处。秦苏的台词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不仅刺进了戏中人物的心,也同样刺痛了所有听众的心,包括杨勇自己。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情绪共鸣,那是一种对于世道不公的愤怒,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无奈,以及对于坚守正义者的深切同情。
李婉悄悄瞥见杨勇的反应,她知道,这正是她想要传达的力量——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触动人心,引发思考。她轻轻靠近杨勇,低声说道:你看,即便是虚构的故事,也能激发出这样的共鸣。这说明,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正义与善良的渴望从未熄灭。
杨勇转头看向李婉,他的眼神中既有感动也有决心:你说得对,婉儿。这不仅仅是戏文,更是一种呼唤,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传播这样的故事,让正义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
此时,周围的观众也纷纷议论起来,有人在叹息,有人在愤怒,还有人在深思。李婉编排的戏文,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在市集中引起了轰动,更在人们心中埋下了反思的种子。
这戏文写得真好,让人看了心里五味杂陈。一个声音响起,紧接着,更多赞同的附和声此起彼伏。
是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呢?另一个观众感慨道。
李婉和杨勇相视一笑,他们明白,通过这次尝试,他们已经成功地将一缕光亮照进了人心,尽管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但他们坚信,只要有人愿意站出来,发声,那么正义与善良就永远不会消失。这一刻,他们更加坚定了共同前行的决心,誓要在这乱世之中,成为那股不可忽视的正向力量。
杨勇与李婉之间,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微妙联盟悄然形成,他们共同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誓要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守护属于他们的正义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