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5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

  •   且说那耿炳文呐,那可是个精明透顶的人。他心里明镜似的,只要自己在这真定城里头坚守下去,那北军迟早得散架,到时候不用打,他们自己就得完蛋。为啥呢?毕竟朱棣他们是反叛的呀,名不正言不顺,时间一长,军心必乱。
      可谁能想到,朝廷里的一场争论,把他这如意算盘给打得稀碎。
      【黄子澄的第二次误判】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朱允炆这才慌了神,知道事儿大了。这时候,黄子澄又蹦出来出了个馊主意,他说让李景隆当主帅。这时候,齐泰可不干了,坚决反对。可遗憾呐,朱允炆没听齐泰的,就听了黄子澄的。
      这黄子澄啊,可真是个 “人才”,一错再错。这人呐,偶尔干件蠢事不稀奇,难得的是回回都干蠢事。您要是回头看看他以前出的那些主意,就会发现,他在干蠢事这方面,那可真是天赋异禀。要不是后来他尽忠死了,我都得怀疑他是燕王的卧底,专门来坑建文帝的。
      就这么着,那纨绔子弟李景隆就成了新统帅,还带着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战场。这一去啊,把朱允炆那获胜的希望也给带走喽。
      【李景隆的悲哀】
      朱棣正在自己大营里发愁呢。这耿炳文老奸巨猾,知道自己不能久战,就躲在城里坚守不出。朱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就是没辙。
      您想啊,这时间对耿炳文来说,就跟白开水似的,不值钱,他大可以每天优哉游哉,喝喝茶,浇浇花,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可朱棣不行啊,他是造反的,这造反的就好比那假冒伪劣产品,在乱世兴许还有人要,可这太平盛世,谁愿意跟着造反啊?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想找个闹事的都难。万一哪天手下人不想干了,都回家当良民了,把他自个儿扔那儿当光杆司令,那可就惨喽。
      所以啊,这事儿得赶紧解决。
      就在这时候,情报人员跑来跟朱棣说,耿炳文被撤了,换成李景隆当指挥了。朱棣一听,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可真是想啥来啥。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场就来了一番演讲。这演讲要是起个名儿,就叫《论李景隆是军事白痴及其失败之必然性》。
      这演讲洋洋洒洒说了五点,咱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结论就是李景隆必败无疑。
      您瞧瞧,这统帅刚上任,还没打一仗呢,就把对方主帅给乐成这样,这李景隆啊,可真够悲哀的。
      不过话说回来,李景隆再无能,他手里可有五十万大军呢。朱棣可以看不起李景隆,可不敢小瞧那些士兵。高兴了一会儿,朱棣又陷入沉思。
      就自己这点兵力,跟人家硬拼,胜算不大。再说了,人家后勤补给比自己强多了,拼消耗也不是个办法。得想个招儿,给对方来个致命一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可自己兵力不够啊,士兵虽说能打,可数量有限,还得派人守着北平附近的老窝呢,总不能拉着那些没受过训练的老百姓上战场吧?可眼下能召集的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这么多了,还能指望谁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能帮得上忙,只有借助他的力量,才能有胜算,没别的路可走。
      可这事儿得好好谋划谋划,还得自己亲自去办,别人可对付不了那个人。可这大敌当前,李景隆就算再傻,要是知道自己带兵出去了,肯定会来攻打北平。北平能扛得住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吗?
      朱棣一咬牙,顾不了那么多了。守在这儿也是死路一条,反正都到这份儿上了,不如赌一把。
      他把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一脸严肃地跟他说:“儿子啊,我把这城池交给你了,你可得给我守住喽。等我带着大军回来,就是咱们大胜的时候。”
      这朱高炽身有残疾,还是头一回见父亲跟自己这么严肃地说话,心里就知道,一场大考验要来了。
      朱高炽猜得没错,这一战不光决定朱棣的命运,也跟他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
      【宁王!】
      朱棣这人眼界高得很,在众多藩王里,他能瞧得上的没几个,这宁王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人评价诸王,说 “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您想啊,燕王都这么狡猾了,还有人说宁王善谋,可见这宁王可不是一般人。
      在朱棣眼里,宁王最厉害的就是他手下那支朵颜三卫。这支部队,那可是朱棣做梦都想弄到手的,在当时,那战斗力是最强的。可这部队是宁王的,要想染指,只有一个办法,先把宁王给搞定。
      这削藩的事儿一闹起来,宁王也没跑了。建文帝对这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可不放心,收拾燕王的时候,也没忘了宁王。这宁王呢,不像朱棣那么有反抗精神,他心里虽然不愿意服从,可也没打算造反。不过,他心里也有那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朱棣就抓住了他这心理,带着军队到了宁王的地盘。宁王一听,警觉起来了,虽说自己现在不如意,可也不想当反贼啊。他赶忙命令军队准备好,要是朱棣有啥不轨举动,就给他点颜色瞧瞧。
      可朱棣的举动让他大吃了一惊。这朱棣把军队都部署在城外,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就进城了。宁王没办法,只好接见他。一见面,朱棣就哭丧着脸,跟宁王倒苦水,说建文帝怎么怎么迫害他,说自己没地方去了,只能来找兄弟帮忙,让宁王给朝廷说说好话,赦免自己,顺便在这儿混口饭吃。
      宁王一听,明白了,原来这朱棣是来求饶的。他心里一松,就答应了朱棣的要求。他心想,这号称藩王里最厉害的人,原来也不过是个软蛋,靖难靖到一半就想投降了。信嘛,我可以帮你写,可朝廷饶不饶你,那就不是我能管的了。
      这时候,朱棣又小心翼翼地提了个要求,说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办事不方便,能不能让手下几个官吏进城,好安排安排事儿。还保证说,大批军队肯定不进来。
      宁王本来有点犹豫,可一听军队不进城,就同意了。他寻思着,几个没带武器的人,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朱棣可没食言,没派大批军队进城,可他派进城的人,带了个更厉害的 “武器”—— 金钱。
      朱棣就在宁王的地盘住下了,每天不是吃就是喝,还跟宁王唠嗑。奇怪的是,他既不劝宁王跟他一起造反,也没提啥过分的要求。宁王心想,这样的客人也不错,可老住着也不是个事儿,得找个机会把他打发走。
      还没等宁王开口呢,朱棣自己先说了,说在这儿住太久了,想回去。宁王一听,乐坏了,这瘟神可算要走了。他高兴地说,要亲自去送送朱棣。
      送行的地方在郊外。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这临别之际,总得说几句。宁王这时候有点愧疚,就跟朱棣说:“老哥啊,可惜我没帮上你啥忙。”
      朱棣一听,笑了,一把拉住宁王,说:“既然这样,老哥,你跟我一起去靖难怎么样?”
      宁王一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马上严肃地说:“大哥,你要是缺啥东西,直说就行,靖难这事儿可不能开玩笑。”
      朱棣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摇了摇头,说:“我真的需要你,不光是你,还需要你的朵颜三卫,还有你所有的一切,你跟我一起走吧。”
      宁王这下明白了,朱棣这是要算计他啊。他可不甘心就这么被算计,就说:“你以为在我这儿,你能胡来吗?”
      朱棣又笑了,说:“我知道,所以才让你到郊外来送我。”
      朱棣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的士兵一下子冲了出来,把场面控制住了。宁王想反抗,可发现自己的手下都不听使唤了。为啥呢?原来那些朵颜三卫的首领,都被朱棣派进城的人用钱给收买了,都成了朱棣的人了。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朱棣从客人变成了主人。除了宁王手下大将朱鉴拼死抵抗,战死沙场,其他人都乖乖地放下了武器。
      您瞧瞧,这人啊,有时候真靠不住。这以善谋著称的宁王,就这么被另一个善谋的人给挟持了,没办法,只能跟着朱棣一起踏上靖难之路。他心里肯定郁闷得很,不过在这形势下,也只能屈服。朱棣对他这态度还算满意,后来把他和他的子孙都安置到了江西,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不过朱棣可想不到,一百年后,这宁王的子孙也学他的样,造他后代的反。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北平的防御】
      列位看官,且说那朱棣在宁王处谋划算计之时,北平这边可就遭了大难喽。那李景隆啊,果真是不出朱棣所料,带着五十万南军气势汹汹地就奔北平来了。
      到了北平,他先是在北平九门都修起了堡垒,跟那乌龟壳似的,又派兵去攻打通州,同时还在郑村坝扎下了九座大营,这是要把北平围个水泄不通,当作进攻的大本营呐。
      一切都弄妥当之后,他大手一挥,对北平就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这时候,驻守北平的是谁呢?正是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这朱高炽啊,打小儿就落下了残疾,据史料推测,可能是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腿脚不利索,走路都得让人搀扶着。在好多人眼里,他就是个废人,啥用没有。可朱棣心里明白,自己这个儿子,外表看着柔弱,内里那可是刚强得很呐。这次把防守北平的重任交给他,就是对他莫大的信任。
      可信任归信任,这五十万人攻城可不是闹着玩的,能不能守得住,还得两说。
      您瞧瞧,这南军攻城那阵仗,可吓人了。几十万人跟蚂蚁似的,密密麻麻地往城墙上爬,还用上了大量的火炮,轰隆隆地响个不停。这城内的守军虽说有心理准备,可猛一看到这架势,还是吓得够呛。就这么一愣神的工夫,战局可就变了。
      顺城门那边的守军,没准备好,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都溃散了。南军一看,机会来了,集中兵力猛攻顺城门,眼瞅着这城门就要被攻破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将梁明赶到了,这梁明可不含糊,赶紧整顿部队,加入到防守当中。更稀奇的是,这城里的一群妇女也巾帼不让须眉,抄起了板砖瓦片就往攻城的部队砸去。您还别说,这板砖拍人的事儿,从古时候就有了,这也算是历史悠久喽。
      这板砖瓦片能有多大用呢?说实话,还真不好说。不过,它可把守城士兵的士气给鼓舞起来了,大家齐心协力,经过一番苦战,总算是把围攻顺城门的部队给击退了,北平这才暂时保住了。
      朱高炽这人啊,别看腿脚不利索,这脑子转得可快了。他心里清楚,就这么守下去,迟早得完蛋。要想等到父亲回来,得想个别的招儿。于是,他琢磨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再说说这李景隆,看着这摇摇欲坠的北平城,心里那叫一个得意。他是谁啊?那可是李文忠的儿子,长得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可旁人总说他是个纨绔子弟,没多大本事。这纨绔子弟最听不得别人说他纨绔了,一直都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
      他心想,这就是个绝佳的机会啊。只要攻下北平,把朱棣给打败了,就能从父亲的阴影里走出来,让所有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
      他觉得,这打仗也不难嘛,眼前这北平城,都快撑不住了,一座孤城,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胜利入城的日子,那是指日可待啊。
      可到了晚上,战局就发生了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变化。这城内的北军,居然越城而出,分成一个个小队,主动对城外的大军发动了偷袭。这南军可没想到啊,原本以为城内的孤军都快吓破胆了,只能乖乖等死,哪能想到还敢主动出击呢?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李景隆这胆小鬼,为了安全起见,赶紧下令退后十里扎营。
      不过,这南军里也不全是李景隆这样的草包。都督瞿能那可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在这乱哄哄的战局里,一眼就瞅出了战机。他心里明白,这北军的夜袭,就是虚张声势,为的是争取时间。这看着最乱的时候,其实就是破城的最好时机。
      他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城池的防守情况,发现张掖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几千人,猛攻张掖门。这一攻,还真让他给攻对了,北军确实是在虚张声势,在他的猛烈攻击下,张掖门的守军纷纷往后退。眼瞅着城门就要被攻破了,可这时候,李景隆干出了一件让人唾弃的事儿。
      这李景隆啊,果真是名不虚传的军事白痴,真没辜负朱棣对他那 “突发性弱智” 的期望。眼看着城门就要被攻破了,他居然下令停止攻击。为啥呢?他怕别人抢了他的功劳啊,这心里头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
      有这么个上司,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法打胜仗啊。
      这俗话说得好,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李景隆正准备集合兵力再次进攻的时候,老天爷出来捣乱了。
      这时候正值十一月,天气冷得能冻死人。虽说这地方从北平改成北京,名字变了好几回,历经了数百年,这沙尘暴是越来越多了,可这天气冷的劲儿,一直没变。您看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化雪车在清理道路,行人穿着厚厚的棉衣,踩着防滑鞋去上班,还得小心翼翼的。可当时的南军士兵呢?他们得在这冰天雪地里攻城啊。
      这朱高炽虽说没学过物理,可这自然科学的道理,他好像还懂不少。他让人往城池上不停地浇水,这一浇啊,到了第二天再一看,好家伙,北平城变成了一座冰城。这法子用来做冰雕倒是简单又实用,可苦了城外的那些士兵了。这冰城滑溜溜的,别说攻城了,连个抓手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干瞪眼,望城兴叹。
      就这么着,在李景隆的愚蠢和老天爷的帮忙下,朱高炽成功地坚守住了城池,还等到了父亲的归来。这北平防卫战,对李景隆来说,那是奇耻大辱,可对朱高炽来说,那就是个大好机遇啊。就这一战,为他积攒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说不定日后他当上皇帝的时候,还得好好谢谢李景隆呢。
      【朱棣归来】
      话说那朱棣,这一回来可不得了啦。为啥呢?因为他麾下多了一支超厉害的朵颜三卫骑兵啊。您想啊,对于朱棣这样的优秀将领来说,手下士兵越强悍,军队的战斗力就越强,那简直是如虎添翼。可对于李景隆那军事蠢才,士兵素质再好,也只跟他逃跑的成功率有关系。虽说朱棣的兵力还是比李景隆少得多,可他心里明白,这李景隆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绣花枕头,他这回啊,就要把李景隆这颗软蛋给彻底捏碎咯。
      李景隆的指挥部设在郑村坝,离北京也就二十公里。这李景隆虽说反应慢半拍,可也知道朱棣离开北平迟早得回来。一得到朱棣班师的消息,他就派部将陈晖带着一万骑兵去阻击。可把陈晖给愁坏了,为啥呢?因为李景隆这糊涂蛋,没告诉他朱棣在哪,攻击的地点和目标都没有,这可咋整?
      没办法,命令还得执行啊。陈晖就带着这一万人开始了这没头苍蝇似的寻人之旅。这大冷天的,冰天雪地,能见度又低,上哪找人去啊?陈晖只能带着部队到处瞎转。他不知道啊,朱棣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往北平赶呢。
      也不知道是该说幸运还是倒霉,陈晖和朱棣的军队就这么擦肩而过,没碰上。可等陈晖走到朱棣之前走过的路,发现了好多马蹄印和行军的痕迹。哎呀妈呀,可算找到敌人了!陈晖兴奋得不行,顺着痕迹就追上去了,他也不着急动手,想着靠近本军大本营后,来个前后夹击,把朱棣给包了饺子。
      这计划本来挺好,可惜啊,陈晖不是蓝玉,朱棣也不是那捕鱼儿海边的北元皇帝。陈晖刚发现朱棣没多久,朱棣就察觉自己被盯上了。朱棣也不跟他啰嗦,直接派刚收编的朵颜骑兵去收拾陈晖。这些蒙古人刚拿了朱棣的好处,正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本事呢,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陈晖的一万士兵打得稀里哗啦,陈晖还算运气好,捡了条命逃回去了。
      这一战,可把北军的士气给打起来了。北军很快就到了李景隆的大本营郑村坝。李景隆也得到消息了,赶紧整顿军队,准备和他这儿时伙伴大战一场。朱棣呢,也打算在这儿好好给这纸上谈兵的表侄上一课,让他知道啥才是真正的打仗。
      郑村坝之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朱棣派出最厉害的朵颜三卫,用中央突破战术,直冲着南军大营就去了。这些蒙古骑兵可不是吃素的,那真是万夫不当之勇啊,一口气就攻破了南军七营,把南军打得跟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只要钱给够,好外援自然来。
      南军虽然被打得很惨,可毕竟人多势众,还有点实力。经过一番整顿,总算是稳住了阵脚,开始和北军死磕。好家伙,几十万人在那拼命厮杀,打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啊。这战局要是就这么僵持下去,对朱棣可不利,为啥呢?他可耗不起啊。为了赶紧结束战斗,朱棣就问身边的人有啥主意。
      这时候,有个叫马三保的站出来了,他说:“大王啊,南军的要害就在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李景隆一动,咱趁他立足未稳,派奇兵从两边夹击,肯定能赢。” 朱棣一听,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还让马三保当了部将,一起参战。这时候天也黑了,李景隆果然沉不住气,亲自带着中军出来作战。朱棣一看,机会来了,马上派出奇兵从两翼猛攻。李景隆哪能顶得住啊,一下子就败下阵来。
      这双方损失都太大了,没多久,就默契地各自收兵。朱棣趁着这机会,赶紧安顿好士兵,准备明天接着打。可没想到啊,这李景隆比他想的还无能,不光没军事才能,还胆小如鼠。以前听他爹说战场多残酷,他都不当回事,这回自己亲眼看见了,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场景,可把他给吓傻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在那高谈阔论。这是几十万人在互相砍杀,是无数生命在消逝啊。这战争哪是他想的那样,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都是书上写的,真到了战场上,就是赤裸裸的杀戮。
      李景隆心里想,这可不行,我肯定赢不了,这地儿我可待不下去了。于是,他打定主意,连夜就往南跑。这跑就跑吧,也算他保存实力的一种方式,毕竟他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朱棣。可他可恶就可恶在,光顾着自己跑,把还在围攻北平的士兵给忘了!
      那些攻城的士兵可就惨了,这倒霉天气,再加上这么个不靠谱的主帅,能打赢才怪呢。在城内城外的夹攻之下,攻城部队全线崩溃。
      就这么着,郑村坝战役以李景隆的完败、朱棣的大胜而告终。这一战啊,对好多人都意义非凡。
      李景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确实是个无能之辈,这名声可不是白来的。朱棣呢,得到了大量生力军,还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借着北平防御战的胜利,赢得了父亲的赏识和喜爱,政治资本也攒了不少。
      还有那个叫马三保的,因为在这一战里表现出色,被朱棣重用,还成了心腹。这马三保出生的时候,父母盼着世道平和,他能平安长大,就给他取名叫和。这回在郑村坝立了大功,朱棣一高兴,赐他姓 “郑”。
      从这以后,他就改名叫郑和了。
      【第二次机会】
      李景隆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黄子澄的耳朵里。这黄子澄一听,吓得不轻啊。为啥呢?因为李景隆是他推荐的,李景隆要是倒霉了,他也得跟着遭殃。他思来想去,决定隐瞒真实情况,保住李景隆的指挥位置。
      他心里想,反正都把宝押在李景隆身上了,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李景隆啊,我就再信你一回吧。
      这李景隆吃了败仗,也算是清醒了点。他终于知道打仗是咋回事了,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晚上躺在床上瞎聊。那是刀捅进身体里的惨叫,是鲜血四溅的恐怖,是垂死之人的绝望呼喊。
      李景隆开始怀疑自己了,他想,我真能打赢朱棣吗?可不管他咋想,只要朝廷没下令撤换他,他就还是这几十万人的统帅。
      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战败之后,李景隆退到德州,整顿自己的部队,准备下一次决战。
      他心里清楚,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他要是再输一次,那可就不是常事了。手握几十万重兵,还老是输给人数比自己少的北军,别说回京城没法交代,就是手下的人,也得对他翻白眼啊。
      他毕竟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还是要面子的。他想,只要打败朱棣,就能挽回自己的名声。
      可打败朱棣哪有那么容易啊。他心里明白,这朱棣的军事能力比自己强太多了,手下的士兵虽然少,可质量高啊,还有那些凶神恶煞的蒙古骑兵,这简直就是个噩梦般的对手。要想打赢,得找人帮忙。
      找谁呢?这世上有人能打得过朱棣吗?还真有,李景隆找到了能帮他打败朱棣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还真找对了。
      李景隆这下心里有底了,开始认认真真地谋划进攻的事儿。
      其实啊,在李景隆看来,自己打不过朱棣,一是自己能力不行,二是南军实力比不上北军。这确实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他和朱棣最大的差距,是决心。
      这时候,胜利的朱棣正满脸笑容地庆祝呢,可他心里也不踏实。他知道,对他来说,每一场战斗都是生死决战。从他起兵那天起,就背上了反贼的骂名。除了那几个跟着他瞎起哄的心腹,没几个人支持他。
      他看着这些兴高采烈的部下,心里就犯嘀咕,这些人真能信得过吗?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哪天晚上把自己的脑袋砍了,去换个一官半职呢?他虽然军事天赋过人,在蒙古草原上纵横驰骋过,可他不是皇帝啊。他就算打败朱允炆十次,朱允炆还是皇帝,可朱允炆只要打败他一次,他就得完蛋,不是掉脑袋就是蹲大牢,这辈子就毁了。
      这就像一场豪赌,风险大得吓人,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战都可能是最后一战。这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都快把他压垮了,他只能拿命去拼。这李景隆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李景隆输了战争还能回家,实在不行就投降,可朱棣要是输了,就只有死路一条,还得受尽屈辱。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玩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游戏。
      在死神阴影笼罩下的朱棣,又得面对新挑战了。德州的李景隆已经发出了进攻信号,他必须去应战,而且必须打赢。对朱棣来说,打赢这场仗,可不只是为了皇位,是为了活下去。
      建文二年,李景隆准备好了,带着大军出发了。他的目标是白沟河,他要在那儿和他的帮手会合。
      他的帮手有两个,一个是武定侯郭英,一个是安陆侯吴杰。这俩可都是前朝老臣,打仗经验丰富,在这场即将开始的战役里,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郭英和吴杰是不错,可李景隆最得力的帮手还不是他们,是另有其人。
      李景隆准备从德州进攻的时候,朱棣也通过情报网知道了。他根本没把李景隆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李景隆就是个给他们送军需物资的运输大队长。
      他轻轻松松地给手下将领分配任务。经过前两场战役,朱棣的军事才能和威望,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相信,只要跟着朱棣,啥敌人都不用怕。
      跟往常一样,朱棣问了李景隆手下将领的名字。当他听说李景隆军的先锋是一个叫平安的人时,他手下的人惊奇地发现,朱棣那一向冷静的脸上,居然闪过一丝惊慌。
      李景隆在这场战役里,还真做了几件对的事,选都督平安当先锋就是其中之一。
      这平安啊,对朱棣来说,那可是个超级可怕的敌人。为啥呢?这人不光打仗勇猛,还有个别人没有的优势,他以前是朱棣的部下,跟着朱棣打了好多年仗,对朱棣的用兵方法了如指掌。
      平安了解朱棣,就像朱棣了解李景隆一样。跟这么个知道自己底细的人打仗,这可太难了。
      但没办法,都到这份上了,不管对手是谁,都得打下去,而且要打赢。
      朱棣带着军队朝着白沟河前进。等他们到了预定地点,李景隆已经和郭英、吴杰会师了,正等着他呢。
      朱棣一看,这次的敌人比上次还多,士兵、马匹、营帐到处都是,按照兵法布置得井井有条,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能不壮观吗?李景隆这回可是把老本都押上了,带了六十万人,号称百万,铁了心要打败朱棣。
      可在朱棣眼里,李景隆这只领头羊带着的六十万人没啥可怕的,他真正的敌人只有平安。
      他特意跟手下将领说:“平安这小子,以前跟着我打仗,太了解我用兵的套路了。你们别的都别管,先把他给我打败!”
      其实不用朱棣说,因为平安在得知朱棣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锋。
      【大战的序幕】
      话说那北军到了白沟河,就在苏家桥扎营歇脚。嘿,您说巧不巧,正好就碰上了先锋平安的部队。这平安呐,那可是个超级勇猛的主儿,打仗的时候,从来不说 “兄弟们上” 这种话,每次都是 “同志们跟我来”,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这次也不含糊,平安抄起长枪,大吼一声,就带头朝北军冲过去了。上次战役里表现不错的瞿能父子一看主将都上了,哪能示弱啊,也跟着平安就冲了出去。他们手下的士兵都懵了,这一愣神的工夫,马上反应过来,领导都冲了,咱小兵还能在这儿干瞪眼?
      于是,平安的先锋军就跟疯了似的,冲进北军营里,左劈右砍,杀得那叫一个痛快,把北军打得是落花流水,大败而逃。北军也没想到啊,这平时看着不咋地的南军,今儿个咋这么猛呢?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只能狼狈地往后撤。
      您瞧瞧,这刚开战就吃了这么个大亏,北军可憋屈坏了。没办法,先撤了再说吧。这就叫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啊。
      可北军的倒霉事儿还没完呢。为啥呢?因为另一位将领郭英给他们准备了一份 “大礼”。
      这郭英从真定出发,比李景隆晚到白沟河。他的军队里虽然没有平安那样的猛将,但是有个厉害玩意儿 —— 火器。您可别小瞧这火器,据史料记载,这玩意儿能埋在土里炸敌人,这不就是现代的地雷嘛。
      平安和北军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郭英也没闲着,他估摸准了北军的逃跑路线,在那路上埋了好多地雷。北军被平安打得屁滚尿流,正往后撤呢,这可好,一脚一个雷,“砰砰” 直响。
      可怜的北军,那时候又没有探雷器,也没有工兵,要想过去,只能用人去趟雷了。谁踩到算谁倒霉,下辈子投胎再做人吧,运气好的,算是捡了条命。史书记载,这一战里燕王朱棣 “从三骑殿后”。我以前还老感动呢,觉得朱棣这人真仗义,舍己为人。现在一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有点故意让人给他排雷的嫌疑啊。
      这殿后的朱棣没被地雷炸着,可也遇到大麻烦了。为啥呢?北军这一败,乱成一锅粥了,等休战的时候,天都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朱棣这一迷路,可就傻眼了。那时候又没有警察叔叔能问路,这可咋整?
      朱棣没办法,只好下马趴在地上,跟个□□似的,听着河流的声音辨别方向。这姿势是不咋好看,可也顾不上了。找了老半天,总算是弄清楚东南西北了,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营里。
      回到营里的朱棣越想越气,自打出兵以来,就没这么狼狈过。这股子火一上来,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啥决定呢?他也不等整顿部队了,直接命令各位将领,马上整兵,准备出战。天亮了,就是决战的时候!
      李景隆一听,可高兴坏了。他心想,可算看到胜利的曙光了,这说明朱棣也不是啥神仙,也是能打败的。自从战败以来,那些将领的埋怨、士兵的牢骚,就像苍蝇似的围着他转,这压力大得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现在好了,洗刷耻辱的时候到了。
      朱棣啊,我的光荣在你身上丢的,今儿个就得从你身上找回来!
      这两边啊,就在同一个晚上,都在干同一件事,擦盔甲的擦盔甲,磨兵器的磨兵器,就等着天亮那一战。对他们好多人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后一个晚上了。他们也没空去想人生的意义啥的,就想着天亮了,拿起刀枪,去砍那些不认识的人。
      这晚上啊,感觉又长又短。长是因为心里紧张,盼着天亮;短是因为还没准备好,天就快亮了。终于,决战的时刻到了。
      朱棣带着他所有的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战场。在对岸等着他的,是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那场面,可壮观了。
      【可怕的平安】
      这战役一开始,还是南军先动手。昨天表现超棒的平安和瞿能,那可一点都不客气,挽起袖子,抄起家伙就往上冲。您可别以为这俩人是有勇无谋,他们精着呢。他们冲击的不是北军正面,而是绕了个大圈,跑到北军后面,冲着房宽率领的后军就去了。
      平安一马当先,跟个战神似的,长枪在手里舞得跟风车似的,把北军打得人仰马翻,好几个大将都被他打伤了,没人能挡得住他。在这俩狂人带领下,房宽的军队很快就垮了。
      朱棣一看,这作战计划全乱套了。不过他到底是朱棣,在这乱哄哄的局面里,很快冷静下来,心里琢磨,要想赢,就得集中力量打李景隆的中军,把中军打退了,这战局就有转机了。
      于是,他命令大将邱福去攻打李景隆的中军。邱福领了命,拼了老命地打,可这李景隆的中军跟个铁桶似的,纹丝不动。邱福这次可让朱棣失望了,不过后来的事儿证明,这还不是他最后一次让朱棣失望。
      邱福虽然没成功,可朱棣的计划没受太大影响。为啥呢?因为邱福在朱棣眼里,就是个吸引对方注意力的棋子,真正的杀招,还得他自己来。
      跟朱棣交过手的人都知道,这朱棣打仗有个特点,虽然名声在外,可喜欢使阴招。他很少从正面硬刚,老是从侧面或者后面搞突然袭击。这就是兵法里说的 “以正合,以奇胜”。
      这次也不例外,他刚让邱福去攻中军,自己就带着大军绕到李景隆军的左翼,打算在这儿把李景隆打得屁滚尿流。以前好多战役,他都用这招赢了,他觉得这次肯定也没问题。
      可等他到了敌军左翼,刚要动手,就听到自己后军乱哄哄的。他回头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咋回事呢?李景隆军居然用他的招,抄了他的侧翼,还打起来了。这下可好,北军被夹在中间,陷入苦战了。
      朱棣这下懵了,他没想到李景隆还有这一手。他一直以为李景隆就是个白痴,没想到这李景隆虽然有时候犯傻,大部分时候还是正常的,被朱棣坑了这么多次,肯定长记性了。
      这时候的朱棣,可危险了。他深入敌境,成了众矢之的,南军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都等着把他抓住领赏呢。
      【朱棣的危局】
      这时候的朱棣,那可真是展现出勇将的风范了。等别人来救?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救自己。他以前打仗练的那些本事,这时候全用上了。朱棣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拼命地杀。他先拿弓箭射敌人,箭射完了,就抽出宝剑,一顿乱砍。砍着砍着,剑都砍断了,换了三匹马,身上的盔甲都被鲜血染红了,实在是撑不住了。
      朱棣心里明白,再在这儿待着,就得被剁成肉酱包饺子了。他决定往河堤那边撤。
      可这打仗打到这份上,哪是他想撤就能撤的啊。等他好不容易到了河堤,南军大将平安和瞿能也追上来了。要不是手下拼死相救,这战役就到此为止了,朱棣也就玩完了。
      李景隆一看,这战局对自己有利啊,马上发布命令:全军总攻!
      北军这时候只能苦苦支撑。朱棣手里没预备队了,啥后招都没有了,李景隆的大军还一个劲儿地往河堤这儿逼。这可是朱棣这辈子最危险的时候,眼看这当皇帝的梦就要破灭了,他都能感觉到冰冷的长□□进身体的滋味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朱棣急中生智,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打算再玩一次花招。
      他也不管危险不危险,骑着马跑到河堤最高处,拿着马鞭一个劲儿地挥舞,好像在叫人。这招有点像《三国演义》里张飞守长坂桥那一出,不过朱棣可不想当箭靶子。他这就跟街上小流氓打架似的,喊一嗓子:“你小子别走,等我叫人来收拾你!”
      这招有没有用,可就看李景隆傻不傻了。朱棣跑到高处,就是想让李景隆看见。
      这李景隆也真没让朱棣失望,一看朱棣这动作,就以为北军有埋伏,赶紧让南军往后退。就趁着这空当,朱棣总算是逃出了河堤,北军也能喘口气了。
      李景隆虽然判断错了,可他还是占优势。这时候的朱棣,可惨了,叫苦不迭啊。从起兵到现在,就没打过这么惨的仗。自己所有的兵都上了,一个都不剩,自己还浑身是伤,累得要死。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准备这么多年,就这么完了?
      朱棣心里想,不会!绝对不会!只要坚持住,肯定有转机!
      就靠着这股信念,朱棣带着军队继续和南军死磕。
      坚持是可贵,可坚持就一定能赢吗?从这战局看,朱棣翻盘的机会可不大,感觉除了指望老天爷帮忙,没别的招了。不过朱棣要是真信老天爷,他也不会造反了。
      朱棣的倒霉事儿还没完呢。这北军虽然处于劣势,可素质高,还能勉强撑住,形成个僵持局面。这时候,南军一个将领又发动新攻势,把这僵局给打破了。
      这大将瞿能,可是南军里最猛的将领之一,就比平安差那么一点点。在这场战役里,他活跃得很,跟打了鸡血似的。他左冲右突,杀了好多北军士兵,那勇猛劲儿,没谁了。不过他可不是只有蛮劲,还很有脑子。
      在这僵持的战局里,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战机了。他看朱棣快不行了,觉得再来一次冲击,就能把朱棣彻底消灭。他心里想,这大功告成,舍我其谁啊。
      这时候战场上的士兵都杀红了眼,从天明打到中午,双方的队形全乱了,人都混在一起,只能靠衣服分辨敌我,啥战术都顾不上了。
      瞿能可没乱,他冷静地组织了一大群士兵,重新整队,准备发动最后一击,彻底打败朱棣。都准备好了,他大喊一声:“灭燕!灭燕!” 就带头朝北军冲过去了。士兵们一看主帅都这么拼命,也都鼓起勇气,跟着往前冲。
      瞿能这一冲锋,可把朱棣的防守体系给打乱了。本来就薄弱的防线,被南军骑兵一冲,分成好几段了。这下可好,朱棣这当皇帝的路,眼看就走到头了。
      可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奇怪到都没法用历史规律解释,得用《封神榜》或者《西游记》里的话来说:“本来好好的天,突然就变了,飞沙走石,妖风四起。那妖风围着营里的帅旗转,就听见咔嚓一声,旗杆断了,大旗倒在地上!”
      这事儿太诡异了,这风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这么大战场,刮啥不好,非把帅旗刮断了。要不是正史里记载了,谁能信啊。
      南军一下子就懵了,这变故谁都没想到。那时候的士兵,十个有九个都迷信。朱棣起兵的时候,房上掉两片瓦,都得解释半天。现在这打仗的旗帜都断了,就跟做生意的招牌被砸了似的,心里慌得不行,哪还有心思打仗啊。
      朱棣可高兴坏了,他心想,这运气也太好了,都没路走了,突然来这么个转机,这概率跟现在买两块钱彩票中五百万似的。他更想不到的是,在他以后的军事生涯里,还能再中两次 “五百万”。
      朱棣多机灵啊,趁着南军慌神的时候,绕到南军后面,发动猛攻。南军这时候吓破了胆,根本挡不住,全军溃败。朱棣还嫌不够,又放了把火,这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北军趁着大火,发动总攻击。
      瞿能一看,这变化太意外了。回头一看,大本营都着火了,士兵们到处乱跑,北军骑兵到处追杀。这败局已定,大势已去啊。他自己冲得太猛,被北军包围了,想突围也不可能了。他看着一直跟着自己拼杀的儿子,苦笑着说:
      “儿子啊,今天咱俩就在这儿为国尽忠吧。”
      说完,就带着儿子率军拼命抵抗,最后父子俩都死在阵里了。
      南军这一败,最能打的平安也顶不住了,抵挡不住北军的攻势,率军逃跑了。这李景隆啊,本来就有逃跑的毛病,这次更不含糊,带着大军就往南跑。老前辈郭英一看,对李景隆失望透顶,连逃跑都不愿意跟他一起,自己往西跑了。
      这一战,南军损失了十多万人,剩下的全跑散了,真是兵败如山倒啊。朱棣哪能放过这机会,马上命令北军全线反攻,打算把南军这六十万人都给收拾了。按这战局,他本来很容易就能做到,可这时候,一支军队出现,把他的美梦给搅了。
      朱棣正追击呢,突然发现一支士气高昂、一点没受损的精锐部队挡住了他的路。这部队是谁带的呢?正是徐辉祖。
      这一战开始之前,朱允炆专门把徐辉祖叫去,给他个殿后的任务。为啥呢?朱允炆虽然把大军交给李景隆,可心里对他的指挥能力不放心。这一招还真起作用了。
      徐辉祖这一掩护,给军队撤退争取了时间,也给下次反攻留了力量。
      白沟河战役就这么结束了。在这一战里,朱棣打败了强大的南军,虽然有点侥幸,可毕竟是赢了。他这一下,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声望也达到了顶点。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将领。
      京城的朱允炆呢,也应该从这一战里吸取不少教训。我觉得,至少有三条:一、李景隆就是个军事白痴,得赶紧扔了,别留着祸害;二、得保护环境,多搞点绿化,别让这大风扬沙的天气再捣乱;三、旗杆得换成铁的,别再偷工减料了。
      朱棣打赢了,带着一身伤和疲惫回到大营。这一战,可把他累坏了,要不是那场大风,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赢了。
      自从起兵以来,他这才第一次能睡个安稳觉。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都被打败了,自己才十几万军队,就打赢了,这可太了不起了。朱棣这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他甚至觉得,这天下就是他的舞台,没人能跟他抗衡。他要在这舞台上一直表演下去,直到坐上皇位。
      朱棣心里想,这天下,还有谁能是我的对手!
      这朱棣正得意呢,李景隆的闹剧还没完。他跑到德州没多久,北军就追来了。李景隆二话不说,扔了德州就跑,还挺 “仗义”,给北军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北军一看,这李景隆真是个 “好运输大队长”,尝到甜头了,继续追着他不放,一直追到济南。
      朱棣以前的军事行动,都在自己地盘附近,南军就算输了,还能再组织进攻。可这次不一样了,如果北军占了济南,那就等于在朱允炆家门口修了个炮楼,想啥时候打就啥时候打,南军可就真没招了。
      这局势这么危急,南军最强的主力都被打败了,谁还能挽救这危局呢?
      朱棣也这么想,他觉得朱允炆手下那些人,他闭着眼都能数过来,还有谁能挡住他呢?他都收拾好行李,准备去济南的大明湖钓鱼了。
      朱棣啊,你可别得意太早,上天是公平的,你等着的对手已经来了,就在你眼前这座城市里等着你呢!
      【大战的序幕】
      列位看官,且说那北军一路行来,抵达白沟河后,便在苏家桥安营扎寨。嘿,您说这事儿巧不巧,正赶上先锋平安的部队也到了此处。这平安呐,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勇猛之士,每逢战事,从不扯着嗓子喊 “兄弟们上啊”,人家向来是身先士卒,大喝一声 “同志们跟我来”,端的是有勇有谋,令人钦佩。
      此次交锋,平安依旧一马当先,手持长枪,虎目圆睁,恰似那三国猛张飞再世,“嗷” 一嗓子就朝北军冲了过去。上回战役里崭露头角的瞿能父子一看,主将都这般英勇无畏,咱岂能落后?当下也是抖擞精神,紧紧追随平安,杀将而去。他们手下的小兵们起初都看傻了眼,心说这啥阵仗啊?可转瞬之间,反应过来了,领导都冲在前头了,咱还能当缩头乌龟不成?
      于是乎,平安的先锋军如同猛虎下山,又如蛟龙出海,发疯般地冲入北军营寨之中。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闪烁不停,平安手中长枪舞得那叫一个密不透风,恰似蛟龙摆尾,所到之处,北军将士纷纷倒下,如割麦一般。瞿能父子亦是不甘示弱,左冲右突,父子齐心,其利断金。这北军哪能料到,平日里瞧着不温不火的南军,今日竟似吃了熊心豹子胆,如此勇猛彪悍,他们压根就没做好这思想准备啊,一时间阵脚大乱,兵败如山倒,纷纷四散溃逃。
      您瞧瞧,这刚一开战就这般模样,北军可算是吃了个大大的闷亏。没辙了,先撤了再说吧,这可真是应了那句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啊。
      可北军的倒霉事儿啊,这才刚开了个头。为啥呢?只因另一位将领郭英给他们备下了一份 “厚礼”。
      这郭英从真定出发,虽说比李景隆到白沟河晚了些时日,可他的军队里虽无平安那般绝世猛将,却揣着个厉害玩意儿 —— 火器。据那史料细细一琢磨,这火器竟能埋于土里,专等敌人上钩,给其致命一击。您听听,这可不就是咱现代说的地雷嘛。
      平安与北军激战正酣之时,郭英也没闲着,他在那营帐之中,掐指一算,估摸准了北军战败后的逃跑路线,赶忙带着手下人,在那必经之路上偷偷埋下了大量的地雷。这北军被平安打得丢盔弃甲,屁滚尿流,正狼狈不堪地往后撤呢,哪成想啊,这一脚下去,“轰” 的一声,地雷炸响,那是火光冲天,惨叫连连。
      可怜的北军呐,那时候又没有啥探雷器,更没有工兵来排雷,要想活命,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拿人去趟雷喽。谁要是倒霉踩上了,那只能自认晦气,下辈子再托生为人吧;运气好的,算是老天爷眷顾,捡了条小命。史书记载,此战之中燕王朱棣 “从三骑殿后”。想当年,我初读此段,还以为朱棣是个舍己为人的大英雄,为了掩护兄弟们撤退,不惜孤身犯险。如今再一思量,嗨,似乎并非全然如此啊,这怎么看都有点故意引着旁人给他排雷的嫌疑呢。
      这殿后的朱棣虽说没被地雷给炸着,可也碰到了个大麻烦。为啥呢?北军这一败涂地,整个队伍乱成了一锅粥,等到休战之时,天都黑得跟那锅底似的,伸手不见五指。朱棣这一迷路,可就抓瞎了。您想啊,那时候又没有警察叔叔能给他指个道儿,这可咋整?
      朱棣无奈之下,只好翻身下马,趴在地上,那模样虽说不太雅观,可也顾不上了。竖着耳朵听那河流的潺潺声,凭借着多年征战的经验,辨别东南西北。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总算是弄清楚了方向,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自家营中。
      回到营里的朱棣越想越气,自打出兵以来,啥时候受过这等窝囊气?这股子怒火 “噌” 地一下就蹿了上来,当下做了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啥决定呢?他也不等整顿部队了,直接传令各位将领,立马整兵,准备出战。他心中暗自思忖,等天亮了,就是决一死战之时,定要让李景隆那厮知道咱的厉害!
      李景隆这边呢,听闻此消息,那可真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他心里琢磨,可算盼到这一天了,这说明朱棣也不是那刀枪不入的神仙,也是能被打败的。自从上次战败之后,那些将领们的冷嘲热讽、士兵们的怨声载道,就如同那恼人的苍蝇一般,整日在他耳边嗡嗡作响,这压力大得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如今好了,洗刷耻辱的机会终于来了。
      朱棣啊,你夺走了我的光荣,今儿个我便要从你身上加倍讨还!
      这两边呐,就在同一个夜晚,都在忙活同一件事。士兵们一个个都在埋头苦干,有的在擦拭着盔甲,擦得那是锃光瓦亮,都能照出人影儿来;有的在磨砺着兵器,“霍霍” 之声不绝于耳,仿佛在诉说着对明日之战的渴望。大家伙儿都在等待着天明的那一刻,对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而言,这或许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了。他们可没心思去琢磨什么人生的大道理,在他们眼里,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着天亮,然后操起刀剑,冲向那些素未谋面的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这夜晚啊,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漫长是因为心中忐忑不安,盼着天亮又怕天亮;短暂是因为感觉还没准备妥当,天就快要亮了。终于,那决定命运的决战时刻来临了。
      朱棣率领着他所有的人马,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列队走向战场。只见对岸,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早已严阵以待,那场面,人山人海,旌旗蔽日,好不壮观。
      【可怕的平安】
      这战役刚一开始,又是南军率先发难。昨日里表现惊艳的平安和瞿能,那可一点都不跟北军客气,挽起袖子,抄起家伙,就跟那下山的猛虎一般扑了上去。您可别小瞧了这二位,以为他们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实则二人皆是智勇双全之辈。他们这一回,没有傻乎乎地朝着北军正面硬刚,而是玩了一招声东击西,绕了个大大的圈子,偷偷跑到了北军的后翼。
      他们选中的攻击目标乃是房宽率领的后军。平安一马当先,如入无人之境,手中长枪好似蛟龙出海,在北军阵中横冲直撞,左挑右刺,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只见他枪尖所到之处,北军大将纷纷受伤倒地,竟无一人能挡其锋芒。在这两位 “狂人” 的带领下,房宽的军队瞬间就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朱棣一看,哎呀呀,这可坏了菜了,自己精心谋划的作战计划全被这二人给搅和了。不过朱棣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中,迅速冷静下来,脑子飞速运转,心中暗自盘算,要想扭转战局,赢得胜利,唯一的法子便是集中全力,猛攻李景隆的中军。他寻思着,只要把李景隆的中军给击退了,这战局必定能大为改观。
      于是,他当即传令大将邱福,命其率军攻打李景隆的中军。邱福领了将令,那也是鼓足了干劲,带着手下士兵如潮水般涌向李景隆的中军。可谁成想,这李景隆的中军犹如铜墙铁壁一般,邱福率领的军队拼了老命地攻打,却好似蚍蜉撼树,毫无效果,李景隆的中军依旧岿然不动。在这场战役之中,邱福可算是让朱棣失望透顶了,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儿证明,这还不是他最后一次让朱棣大失所望。
      邱福这一失败,虽说让朱棣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并未影响他的整体计划。为啥呢?因为在朱棣心里,邱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过是他用来吸引对方注意力的一枚棋子罢了,真正的致命杀招,还得他自己亲自来使。
      诸位看官,但凡与朱棣交过手的人都知道,这朱棣打仗有个独特的风格,虽说他有善战之名,可他却偏爱使些出其不意的招数。他极少从正面与对手硬拼,而是常常如同那狡猾的狐狸一般,从对方的侧翼或者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此乃兵法之中所谓的 “以正合,以奇胜”,这也正是朱棣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
      此次也不例外,就在他给邱福下达进攻中军的命令之后不久,他便亲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李景隆军的左翼。他心中暗自笃定,此次定能在这儿将李景隆打得屁滚尿流,毫无还手之力。想当年,在那无数次的战役之中,他皆是凭借着这类似的手段,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他坚信,这一回,肯定也能马到成功。
      可谁能想到,当他好不容易到达敌军左翼,正准备发动雷霆一击之时,却突然听到自家后军传来一阵嘈杂之声。他回头一看,差点没惊掉下巴。咋回事呢?原来李景隆军居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着朱棣转身的当口,抄了他的侧翼,并且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下可好,北军一下子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苦战之中。
      朱棣这下可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料到战局会发展到这般田地。这其中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之前一直小瞧了李景隆,总以为李景隆就是个十足的白痴。可他却忘了,李景隆虽说时不时会犯些糊涂,表现出间歇性弱智的症状,可大部分时间里,他还是个正常人呐。这被朱棣坑了这么多次,他就算再傻,也该长点记性了。
      此时的朱棣,可谓是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之中。他深入敌境,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南军如同那饥饿的狼群一般,将他层层包围,只等着将他生擒活捉,好去领那丰厚的赏赐。
      【朱棣的危局】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棣那骨子里的勇将风范可就彻底展现出来了。他心里明白,此时此刻,想要等旁人来救援,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自己了。好在他往年征战四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朱棣就好似那被困在牢笼之中的猛虎,又似那陷入绝境的蛟龙,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他先是弯弓搭箭,瞄准敌军,“嗖、嗖、嗖”,利箭如飞蝗一般射向敌人。可箭毕竟是有限的,没一会儿,随身携带的箭支便射了个精光。见此情形,朱棣毫不犹豫,“呛啷” 一声抽出随身宝剑,大吼一声,冲入敌阵,如同一台疯狂的人肉搅拌机,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可这敌人实在是太多了,杀了一批又来一批,杀着杀着,只听 “咔嚓” 一声,宝剑竟也被砍断了。再看他座下的战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口吐白沫,无奈之下,他只能频繁换马,先后换了三匹战马,那身上的盔甲,也早已被鲜血染得通红,整个人就像是从血池子里捞出来的一般。可即便如此,他也实在是无力支撑下去了。
      朱棣心中暗自叫苦,他心里明白,要是继续在这个鬼地方待下去,那肯定是死无全尸啊。您想啊,这么多人围着,就算每人只砍一刀,那也足够把自己剁成肉馅,包上几万个饺子了。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往河堤方向撤退。
      可这打仗打到这份上,哪是他想撤就能撤的啊。等他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到达河堤之时,南军大将平安和瞿能也如同那索命的无常一般,紧追不舍,如约赶到。这要是没有手下将士拼死相救,只怕这场战役就得到此为止了,朱棣的小命可就彻底玩完了。
      李景隆在对岸一看,这战局对自己那是大大的有利啊,当下毫不犹豫,发布命令:全军总攻!
      北军这边呢,此刻只能苦苦支撑,毫无还手之力。为啥呢?因为此时的朱棣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可以调遣了,更没有什么后招可言,而李景隆的大军却如同那汹涌的潮水一般,正朝着河堤步步逼近。这可是朱棣有生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那九五之尊的梦想即将化为泡影,心中满是绝望,仿佛都能感觉到那冰冷的长枪即将刺入自己身体时的刺痛。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朱棣急中生智,突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打算再玩一次险招。
      他全然不顾自身安危,骑着马就冲到了河堤的最高处,然后高高举起马鞭,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那模样,仿佛是在召唤着千军万马。这一招啊,怎么看都有点抄袭《三国演义》里张飞守长坂桥的嫌疑。不过朱棣可没傻到想当箭靶子,他这举动啊,有点像咱们现在街上小流氓打架时的那一声吆喝:“你小子别走,等我叫人来收拾你!”
      这一招有没有用,可就全看李景隆傻不傻了。朱棣之所以要跑到高处,就是盼着李景隆能瞧见自己的这一举动。
      您还别说,这李景隆也真没让朱棣失望,他一看到朱棣在河堤上的这番动作,顿时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心想这朱棣莫不是在使什么诡计?难道北军在这儿设下了埋伏?这心里一害怕,他也顾不上多想了,立马传令南军退后。就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朱棣总算是逃出了河堤,北军也因此获得了片刻的喘息之机。
      李景隆虽说判断错误,可他毕竟还是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而此时的朱棣呢,那可真是苦不堪言,心中暗暗叫苦不迭。自从起兵以来,他就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役。您瞧瞧,自己所有的军队都已经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如今是一个兵都不剩了,而自己本人也是浑身是伤,疲惫到了极点。他不禁暗自寻思,难道自己辛辛苦苦谋划了长达十余年的准备和隐忍,就要在今日付诸东流了吗?
      不会!绝对不会!朱棣在心中怒吼着,他坚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下去,这战局必定会有转机。
      就靠着这股子坚定的信念,朱棣强打起精神,率领着他的军队继续与南军展开殊死血战。
      坚持固然是难能可贵的,可坚持就一定能够换来胜利吗?从此时的战局来看,朱棣想要翻盘的机会那可真是微乎其微,小得可怜。看起来,除了指望老天爷能开开眼,帮他一把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朱棣真的相信有老天爷存在的话,他恐怕当初也不会起兵造反了。
      朱棣的倒霉事儿啊,还远远没有到头呢。此时的北军虽说处于劣势,可好在士兵们素质较高,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过硬的军事素养,一时间倒也能够与南军形成僵持不下的局面。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南军的一名将领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一下子就打破了这个僵局。
      这位将领便是瞿能,他可是南军之中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其勇猛程度仅次于平安。而在这场战役之中,他更是犹如战神附体,状态极佳,整个人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异常。他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手中大刀上下翻飞,砍杀了无数北军士兵,那勇猛的劲头,简直无人能及。不过您可别以为他只是个只会蛮干的莽夫,实则他颇具智谋。
      在这僵持不下的战局之中,瞿能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战场直觉,察觉到了一个绝佳的战机。他心中暗自判断,朱棣此刻已然是强弩之末,抵挡不住了,只要自己再来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必定能够将朱棣彻底歼灭。他心中豪情万丈,暗自思忖,这成就大功大业之人,舍我其谁啊!
      此时战场上的士兵们都已经杀红了眼,从天亮打到中午,双方的队形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士兵们全都混杂在一起,只能凭借着衣服的颜色来分辨敌我,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战术战法啊。
      瞿能却在这混乱之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迅速组织起一大群士兵,然后有条不紊地将他们重新整队编排,准备发动最后的致命一击,一举彻底打败朱棣。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仰天长啸一声:“灭燕!灭燕!” 然后便身先士卒,率先朝北军发动了冲锋。士兵们一看主帅都如此拼命,顿时士气大振,一个个都鼓起了勇气,纷纷冒死朝着敌阵冲了过去。
      瞿能的这一次冲锋,可谓是彻底打乱了朱棣的防守体系。原本就已经十分薄弱的防线,在南军骑兵的猛烈冲击之下,瞬间被分割成了好几段。眼瞅着,朱棣这通往天子之路就要在此刻戛然而止了。
      可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情,这件事不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而且其离奇古怪的程度,实在是让人无法用正常的历史规律来解释。
      此事发生在瞿能发动冲锋,朱棣的军队即将崩溃之时。咱且说那瞿能领着兵,如汹涌波涛,直扑朱棣军阵,眼瞅着朱棣的队伍就快顶不住了,跟那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似的,马上就要塌了。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老天爷像是突然睡醒了,开始作妖了。
      原本那天空啊,湛蓝湛蓝的,一丝云彩都没有,跟块蓝色的绸缎似的。可眨眼间,就跟被谁狠狠踹了一脚,天地变色,乌云滚滚而来,黑得跟锅底似的。紧接着,狂风大作,那风 “呼呼” 地刮着,飞沙走石啊,沙子打得人脸生疼,石头子在地上乱蹦,跟下雹子似的。这风邪性得很,专门围着营中那帅旗打转,就见那旗杆晃悠了几下,“咔嚓” 一声,好家伙,旗杆折了,大旗飘飘悠悠就落了地。
      这事儿可太离奇了,这风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就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时候刮起来了呢?这么大的战场,它刮啥不行,非得把帅旗给弄断了。要不是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着,谁能信啊,还以为是编故事呢。
      南军这边一下子就懵了,跟被施了定身咒似的,全傻了眼。您想啊,那时候的人都迷信,十个里头有九个都信神信鬼的。当初朱棣起兵的时候,房上掉两片瓦,都得找人来念叨半天,说这是啥预兆啊,得怎么破解。如今这打仗的帅旗都断了,就好比做买卖的招牌让人给砸了,那还了得?士兵们心里都慌得不行,哪还有心思打仗啊,都在寻思这是不是老天爷发怒了,在警告咱别打了。
      再看朱棣,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跟黑夜里看见了夜明珠似的。他心里乐开了花,这运气简直逆天了,都快绝路了,突然来这么个转机,这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呢,就好像咱现在花两块钱买彩票,结果中了五百万大奖。他更没想到的是,在他以后的打仗生涯里,还能再碰上两次这么好的运气,就跟老天爷格外眷顾他似的。
      朱棣那可是个机灵鬼,趁着南军都吓傻了,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成一团,他赶紧带着人绕到南军屁股后面,发动了猛攻。南军这时候还没缓过神来呢,吓得腿肚子都转筋了,哪能抵挡得住啊,被打得屁滚尿流,全军溃败。朱棣还觉得不够过瘾,借着这大风的势头,让人放了一把火。这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跟条火龙似的,风也跟着凑热闹,呼呼地吹,火借风威,那场面,吓人得很。北军趁着这漫天大火,跟打了鸡血似的,发动了总攻击。
      瞿能回头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大本营都成了一片火海,士兵们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跑,北军的骑兵跟恶狼似的,到处追杀他们。他心里明白,这败局已定,大势已去,自己冲得太猛,都冲到敌阵里头了,被北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想突围出去,那比登天还难。他看着身边一直跟着自己拼命的儿子,苦笑着说:
      “儿啊,今天咱爷俩就在这儿为国尽忠吧,也算是没白活一场。”
      说完,父子俩就咬着牙,拼了命地跟北军厮杀,最后都战死在阵中,那场面,悲壮得很。
      南军这一败,就跟那雪崩似的,兵败如山倒。最能打的平安也顶不住了,被北军打得丢盔弃甲,赶紧带着人跑路了。李景隆那家伙,本来就有逃跑的毛病,这次更不含糊,跟脚底抹了油似的,领着大军就往南逃窜。老前辈郭英一看,对李景隆失望透顶,连逃跑都不愿意跟他一起,自己扭头往西跑了。
      这一战下来,南军可惨了,死了十多万人,剩下的都跟鸟兽散了,跑得无影无踪。朱棣一看,这机会太好了,哪能放过啊,马上命令北军全线反攻,心里想着把南军这六十万人都给包了饺子。按这战场形势,他本来轻轻松松就能做到,可没想到,半道上杀出个程咬金。
      朱棣正追得起劲呢,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支军队挡住了去路。这支军队可不得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而且一点损失都没有,跟刚出鞘的宝剑似的,锋利得很。领头的是谁呢?正是徐辉祖。
      原来啊,在这战之前,朱允炆心里也不踏实,虽然把大军交给了李景隆,可对他的本事心里有数,知道他不靠谱。为了以防万一,就专门把徐辉祖叫来,让他给大军殿后。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关键时刻救了南军一命。
      徐辉祖带着人在后面挡着,给南军逃跑争取了时间,也给以后反攻留了点底子。
      这白沟河战役就这么打完了。朱棣虽然赢得有点侥幸,可好歹是赢了,把强大的南军给打败了。这一下,他可就不一样了,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名声也传得更远了,就连他的敌人都得承认,这朱棣确实是个厉害角色,是这个时代最牛的将领。
      京城的朱允炆呢,也该从这战里吸取点教训。我看呐,至少有这么三条:第一,李景隆就是个饭桶,军事上啥都不懂,就跟个废物似的,早该把他扔一边去了;第二,这环境得好好保护,多栽点树,种点草,别让这大风沙老是捣乱,说不定这仗就是因为风沙太大,把帅旗刮断了才输的;第三,这旗杆得换成铁的,别再偷工减料了,你看,就因为旗杆不结实,把士气都弄没了,这仗能打赢才怪呢。
      朱棣打赢了,可也累得够呛,带着一身的伤和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大营。这一战,可把他折腾得够惨,要不是那场怪风,谁赢谁输还真不一定。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还是笑到了最后。
      自从起兵以来,他这才第一次能睡个安稳觉。把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都给打败了,自己才十几万兵,这可太了不起了。朱棣这自信心爆棚,觉得这天下就是自己的舞台,没人能跟自己抢戏。他想着,自己肯定能一路顺风顺水,走到当皇帝的那一天。
      朱棣心里得意洋洋,想着这天下还有谁能跟自己过招呢?
      可他还没高兴多久,李景隆又开始作妖了。他跑到德州没几天,北军就追过来了。李景隆吓得脸都白了,啥都顾不上了,扔下德州就跑,还挺 “大方”,给北军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北军一看,这李景隆可真是个 “大好人”,就跟个免费的运输大队长似的,尝到了甜头,就一路追着他不放,一直追到了济南。
      朱棣以前打仗都在自己家附近,南军就算输了,还能再组织起来反攻。可这次不一样了,如果北军占了济南,那就等于在朱允炆家门口安了个大钉子,想啥时候打就啥时候打,南军可就彻底没招了。
      这局势这么危险,南军最强的主力都被打败了,谁还能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呢?
      朱棣也觉得这事儿十拿九稳了,朱允炆手底下那几个人,他闭着眼都能数过来,还有谁能挡住自己呢?他都把行李收拾好了,打算到济南的大明湖去钓钓鱼,放松放松。
      朱棣啊,你可别高兴得太早,老天爷还是公平的,你等着的对手已经来了,就在你眼前这座城市里等着你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