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公元前251年的那个夜晚,嬴稷的目光穿过窗棂,望向那片曾经与范雎共赏的星空。阿雎,我来了,很快就能见到你了。请原谅我这老态龙钟的模样,但请相信,我心中的你,永远年轻,永远智慧。永远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临终前,他要求将自己安葬于范雎之旁,只愿在另一个世界,能与范雎再次并肩,共赏那无边的山河。而他的遗愿,是让秦国子孙铭记范雎之功,世代传颂,确保范雎的名字与秦国的辉煌一同载入史册。

      在那最后一刻,他的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微笑,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即将与挚友重逢,那里没有病痛,没有阴谋,只有永恒的春天和不变的情谊。而在芷阳,范雎的安魂之所,似乎有一缕轻风拂过,仿佛是对嬴稷的回应,温柔而坚定。随着嬴稷的逝世,秦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范雎与嬴稷之间的传奇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世,成为战国时代不可磨灭的一段佳话。
      后世史学家在研读这段历史时,无不感慨万千,对于范雎与嬴稷的君臣情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范雎虽英年早逝,其智慧与忠诚却如同璀璨的流星划过战国的夜空,短暂而辉煌。
      在范雎的辅佐下,秦国内政外交皆有重大突破,远交近攻的战略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史书中记载,范雎之死,不仅令秦王嬴稷痛失左膀右臂,更让秦国的智略体系遭受重大打击,但其临终前的布局与蔡泽的及时入秦,展现了范雎超越生死的深谋远虑。

      有学者评述:范雎之才,足以光耀千秋;其志,直指天地之大同。早逝虽为历史之遗憾,然其在有限生命中所展现的无尽智慧与牺牲精神,却成为后世为政者的镜鉴。范雎与嬴稷之间的君臣关系,超越了简单的权力与服从,达到了一种理想中的相互信任与依托。范雎以其生命之火,照亮了秦国前行的道路,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在世的岁月。

      另一些史家则感叹于命运的捉弄,认为范雎的早逝是战国时期政治斗争残酷性的直接体现。范雎之死,是魏国短视阴谋的牺牲品,也是战国时代英才难以逃脱的悲剧宿命。若非毒计,范雎或许能与秦王共筑更大功业,改写历史走向。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结局,赋予了这段历史更多悲壮色彩,让后人对范雎的早逝倍感惋惜,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残酷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历史的长河中,范雎与嬴稷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反复咀嚼的历史佳话,范雎的早逝虽令人扼腕,但其精神与贡献却跨越时空,成为了永恒的光辉。在范雎离世后,其智略与忠诚,尤其是与秦昭襄王嬴稷之间超越常规君臣关系的深厚情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传颂的佳话。尽管这段关系充满了未竟之言和未解之谜,它却成为了后世政治与情感纠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

      史家们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往往将范雎与嬴稷的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君臣典范。他们认为,范雎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助秦昭襄王一统六国之基业,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而秦昭襄王对范雎的深情厚谊,虽因时代与身份的束缚而未能完全表露,却在范雎去世后的行动中得到了体现——他不仅对魏国进行了严酷的报复,还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改革,将范雎的思想与策略继续推行,确保了秦国的持续强大。

      文学作品中,范雎与嬴稷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多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们在诗歌中歌颂范雎的智慧与忠贞,将其塑造为一位虽身处险恶却仍以国家为重的英雄;而嬴稷,则被描绘成一位深藏不露、情深意重的君王,他内心的挣扎与悲痛,成了文人笔下探讨权力与情感冲突的典型。

      哲学家和思想家则从这段历史中提取了关于忠诚、牺牲与权力伦理的讨论。他们分析范雎如何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同时也探讨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秦昭襄王在处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之间的平衡与矛盾。

      在民间传说中,范雎与嬴稷的故事更是被赋予了传奇色彩。人们讲述着他们在月光下的秘密交谈,以及那未曾言明的深情厚谊。范雎的形象被神化,成为智慧与牺牲的化身,而秦昭襄王则被看作是一位能够识人用人,同时内心深处藏着深情的明君。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君臣之情逐渐被理想化,成为了后世对于忠诚、智慧与牺牲精神的赞歌。范雎与秦昭襄王的传奇,不仅记录在了史书之中,更深深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恒久流传的历史佳话。韩非,那位法家集大成者,在他笔下,范雎这一世的悲剧,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法理分析。韩非深知,权力的游戏往往伴随着残酷与牺牲,而范雎的命运,正是这游戏规则的鲜明例证。他在著作中这样评价道:

      “范雎者,智者也,虽身处逆境,而能以才略辅佐秦君,远交近攻,其策略之深远,实乃战国之光。然其遭际,悲乎壮矣!魏国之计,狠辣而阴毒,显见于礼遇之下,实藏杀机。此乃权谋之术,非独魏国,各国亦有之,只是手段各异耳。

      范雎之不幸,在于其才过于卓绝,使敌国忌惮,不得不除之而后快。魏国之行径,表面上尊崇人才,实质却以毒计相待,用则礼遇,不用则杀之,乃至毁之,此乃人性之暗面,亦是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体现。范雎虽身死,其策犹存,其志未灭,足以令后人警醒:才智之士,常伴危难,欲成大事,需洞察人心,防范未然。

      范雎之生,是为才智之光;其死,乃为权力斗争之殇。吾辈观之,当思如何在诡谲多变的世间,既能发挥才智,又可保全自身。范雎之故事,是为镜鉴,告诫后人,才德兼备者,既要懂得进退之术,亦要防范小人之害,方能在乱世之中,既实现抱负,又保全名节。”

      韩非的评价,不仅是对范雎个人悲剧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战国时期政治生态的一种批判性反思,他提醒着后来者,才华与权力的博弈,往往需要更加高明的生存智慧。而范雎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曲哀婉而激昂的悲歌,激励着后世的智者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免蹈覆辙。在这个重生的战国世界,嬴稷与范雎的关系超越了传统君臣的框架,融合了深厚的个人情感与深刻的相互理解。嬴稷早年的千金礼遇,不仅仅是对范雎才华的认可,更是一种对灵魂深处共鸣的追求。范雎的早年到来,以及被委以重任,使得两人有更多时间并肩作战,共同规划秦国的未来,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彼此之间不仅是治国的伙伴,更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没有了郑安平的介入,范雎与白起的关系更加纯粹,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目标,两人携手在军事与政治上为秦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白起对范雎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其战略眼光,更在于对范雎个人品性的欣赏,这种纯粹的信任让他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更加团结,即便是在范雎深受病痛折磨期间,白起也不离不弃,守护左右,展现了兄弟般的深情。

      然而,范雎的命运因为魏国的阴谋而变得异常悲壮,他的早逝不仅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嬴稷的内心世界崩塌了一角。在这一世,嬴稷对范雎的情感更加复杂,他尝试打破君臣之间的界限,表达了自己隐秘而深沉的爱意,尽管这份爱意最终未能完全传达给范雎,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范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秦国的未来,推荐蔡泽接替自己的位置,这种超越个人生死的大局观,使得他即使在病弱之中,也展现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格局。而蔡泽的加入,某种程度上也是范雎精神的延续,为秦国的未来增添了新的动力。

      范雎的悲剧命运和魏国的阴谋,让白起、王稽等人心生愤慨,他们更加紧密地围绕在嬴稷周围,共同对抗外敌,同时也对范雎的逝去感到深切的哀痛。白起尤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他的心中充满了对魏国阴谋的愤怒和对范雎深深的怀念,这促使他在战场上更加勇猛,誓要为范雎复仇。

      在范雎离开后,嬴稷的世界变得孤寂而漫长,尽管他继续治理国家,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但失去范雎的痛楚始终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他的长寿成为了一种惩罚,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和哀悼。在芷阳的范雎墓前,他或许会想起那个曾经在政治和情感上与他并肩的人,那个在病痛中仍不忘为秦国筹划未来的青年,而这一切都成为了他心中永恒的伤痕。

      这一世的重生,虽然未能改变范雎的悲剧结局,却让嬴稷与范雎、白起等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深刻,他们共同创造的传奇,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范雎在嬴稷这一世的重生中,虽然面临了更为严峻的生命威胁,但他的成长与转变却更加深刻与悲壮。原本的历史轨迹被改变,范雎被嬴稷更早地发掘并委以重任,这不仅加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得他不得不在更为紧迫的时间框架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病痛与阴谋的双重压迫下,范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韧与智慧:
      在生命的倒计时中,范雎的每一次策划和决策都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他不仅推动了“远交近攻”策略的快速实施,还预见性地布局未来,如推荐蔡泽入秦,确保了秦国政局的稳定过渡,体现了他超越生死的深谋远虑。

      面对嬴稷隐晦且复杂的情感表达,范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动。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但内心却更加丰富和细腻。他学会了在君臣情谊之上,理解和感受那份更为私密的情感,尽管最终选择了将其深埋心底,但这份经历无疑让他的人生更加饱满。

      即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范雎依然坚持工作,他的每一次咳血、每一次昏厥,都成为了他坚持信念、忠于秦国的见证。这种近乎殉道者的牺牲精神,不仅赢得了秦国上下的一致尊敬,也让他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范雎深知自己时间有限,因此在培养接班人、传播治国理念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仅在政策上布局,也在人才培养上做足了功夫,确保了自己离去后,秦国的强盛之路能够延续,展现了他对国家超越个人的深沉爱恋。
      面对死亡的逼近,范雎的思考超越了政治与军事,触及了人生哲学的层面。他开始思考权力、生命、忠诚与牺牲的意义,这些思考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周围的人,包括嬴稷,使其对权力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范雎的个人成长,在这一世的重生中,由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谋士,蜕变为了一个智勇双全、情感深邃且富有哲学思维的悲剧英雄。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影响力却穿越了时间,成为了秦国乃至整个战国时代不可忽视的一抹亮色。
      在这一设定中,重生后的嬴稷尽管以更早的时间和更高的礼遇将范雎从魏国请到了秦国,但范雎的命运却因魏国的阴谋而变得更加悲剧。与原本历史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在原本历史上,范雎是在经历了被诬陷、鞭打和侮辱之后才得以逃亡至秦国并受到重用。而在重生的这一世,范雎直接在青年时期就被秦昭襄王以千金之礼迎入秦国,享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重视,没有经历那些屈辱的历史。
      在这一世,魏国为了防止范雎成为秦国的强大力量,选择了一种更为隐蔽和阴险的手段——慢性毒药,这是原本历史上未曾有的情节。这不仅改变了范雎的健康状况,也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范雎在这一世虽然得以实现其政治抱负,辅助嬴稷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但却因为中毒而英年早逝,比原本历史上更早离开人世。这种提前的离世,以及伴随的病痛折磨,使得范雎的命运比原历史更加悲剧。

      范雎的早逝对秦国内部也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王稽、白起、蒙骜等人的冲击,他们对魏国的阴谋感到愤慨,同时也对失去范雎这位智者感到痛惜。

      重生的嬴稷未能及时察觉并阻止魏国的阴谋,对范雎的去世感到极度的痛悔和自责,这份情感深度远远超过了原本历史中对范雎的依赖和赏识。

      虽然遭受了魏国的毒手,但范雎在这一世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即便身患剧毒,仍坚持辅佐秦王,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形象更加鲜明,不仅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抗争。

      综上,重生一世的范雎尽管得到了更早的机遇和更高的起点,但他的命运却因外部阴谋而变得更加悲壮,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深刻的情感纠葛。司马迁若穿越时空,亲眼见证这一世范雎的传奇与悲剧,他可能会这样评价:

      范雎,字叔,本魏之士也,其才智之名,闻于诸侯之间,而其命运之多舛,尤为人所叹惋。昔年于战国,范雎以舌辩之利,策谋之深,助秦昭襄王一统六合,名垂青史。然此世之范雎,其人生轨迹虽因王者之重生而偏移,其智勇未减,其志愈坚,却不幸遭逢魏国之阴险毒计,身中奇毒,英年早逝。

      其人也,未尝亲历须贾之诬,鞭挞之辱,是以颜容清秀,体态俊逸,无伤痕累累之态,然则此非福也。魏人之毒,隐于无形,范雎之才,反成其咎,其命若烛火,风吹即灭,令人扼腕。范雎之死,非战之罪,乃人心之恶,权谋之毒,使一代英才,终成早霜之花,其陨落,比之古时更为悲壮,更显英雄之无奈。

      范雎之智,未尝不察魏人之诡计,然其心系大义,以国事为重,忍辱负重,至死方休。其对秦昭襄王之忠,对天下大势之洞悉,虽身染沉疴,犹力推远交近攻之策,辅佐主上,克敌制胜,其功绩,不逊于前朝之名臣。

      太史公曰:范雎之才,足以比肩古人;其志,可歌可泣。虽命运多舛,终未折其节,未丧其志,其人虽逝,其魂长存。其生平事迹,犹如暗夜星辰,虽一闪而逝,然于历史长河中,仍璀璨万丈。其悲剧性之伟大,正显人性之光暗交织之复杂,实乃后世之镜,令人深思。
      在嬴稷七十五岁寿终之时,他躺在病榻之上,脑海中浮现出与范雎初次相见的情景,那时的范雎,聪明而不失谦逊,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轻轻呢喃:“阿雎,但愿在另一个世界,你不会惊讶我的老态龙钟,而我,将永远记得你最美好的模样。”

      嬴稷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他与范雎的故事,却如同史书中的一曲悲歌,流传千古。在后人的讲述中,他们不仅仅是君臣,更是一段超越了身份与时代的情感传奇,是对智慧、忠诚与牺牲的永恒赞歌。

      当嬴稷踏入幽冥,一眼望见范雎,快步上前,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却又带着几分孩子般的委屈:范雎啊范雎,你可知道,你这一走,我这心里的空缺比咸阳城的城墙缺口还要大!每天早晨醒来,我就想,范雎不在的第一天,想他;第二天,还是想他;第三天,想他想得我连饭都多吃了两碗!

      范雎一听,嘴角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打趣道:哟,阿稷,你这是把幽冥当成了朝堂,把思念当成了奏折,每日必念啊?我若是在世,恐怕得封你个思念大将军的头衔了!

      哈哈,那我这思念大将军,第一个要征讨的便是那黑鸩之毒!嬴稷故作豪迈,随即又转为温柔,不过说真的,范雎,没了你的远交近攻,我这日子过得跟少了左膀右臂一样,每次出征前,总感觉少了那个能与我促膝长谈至深夜的智者。

      阿稷,你这是在幽冥界给我颁奖呢,我可承受不起。范雎摆摆手,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好在,我虽然不在了,但你身边有蔡泽,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没有我这么风流倜傥,但也算得上是智勇双全。

      苏秦在一旁插话,装出一副嫉妒的样子:看你们这生离死别的戏码,我这被刀穿胸的都快被遗忘了。范雎啊,你这魅力,死了都挡不住,真是让我羡慕嫉妒恨呐!

      众人一阵欢笑,幽冥之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寻常的温馨与幽默。卫鞅也加入调侃:嬴稷啊,你这思念之情,范雎收到了。不过在我们这幽冥界,可得换种方式表达,不如咱们来一场幽冥智者研讨会,你来主持,我们做你的听众,怎么样?

      嬴稷听罢,笑着点头:那敢情好,只要能和诸位前辈共商国是,哪怕是幽冥界,我也愿意天天开夜谈会!

      如此,一群历史的智者在幽冥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继续他们的友谊与智慧的交流,让这片本该寂静的世界充满了别样的生机与欢笑。卫鞅见此情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对着众人道:看看,这幽冥之地都快成了秦国英雄的茶话会了。范雎啊,你这算是开了个先河,以后谁再说秦国无情,我第一个不同意,你看,大家伙儿这不是团聚了吗?

      张仪接茬,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却难掩眼底的狡黠:范雎,你这出场方式可真是别致,直接跳过了《阳谋春秋》的高潮部分,来到我们中间。不过,你这一生虽然短,却比我们的剧本精彩多了,简直就是战国版速度与激情,只不过你的对手是时间与毒药。范雎苦笑摇头,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几分无奈与自嘲:你们看,我这人生就是一部讽刺剧,别人《阳谋春秋》谈的是光明正大的策略,我这却是《阴谋冬至》,还没熬到春天,就让魏国的一壶毒酒提前给我过了个幽冥节。说好的天下为棋局,我却成了棋盘上最早被吃掉的那个卒子。唉,这世道,阳谋不敌阴谋,我算是体会深刻了。

      众英灵闻言,纷纷投以同情又不乏幽默的眼神,似乎在幽冥之中找到了另一种同病相怜的乐趣。张仪拍了拍范雎的肩膀,调侃道:范雎啊,你这是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过,换个角度想,你这牺牲也算值了,至少在嬴稷心中,你永远都是那个英姿勃发、才智超群的范雎,没留下半点瑕疵。

      苏秦也插嘴道:可不是嘛,你这一手死后影响力,玩得比我们活着的时候还溜,直接让后人铭记于心。我那被刺穿的胸膛现在想想,还不如你的毒酒来得文艺呢,至少,你这故事让人听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悲壮中带着几分黑色幽默。

      卫鞅更是笑中带讽:范雎啊,你这一生,真是比我的《黑色裂变》还要曲折离奇。我变法,你变命,咱们秦国的人才,果然都是变中求胜的高手。只不过,你这变法还没大展宏图,就变成了幽冥之中的智者,看来,以后秦国的史书上,你的名字旁边得备注上史上最早退场的主角了。

      就这样,幽冥之地的聚会变成了一场另类的脱口秀,他们以幽默对抗悲剧,以笑声缅怀过往,让死亡的阴影也变得不那么沉重。

      苏秦则是一脸严肃,忽然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调侃:你这可是真正的用生命在工作,我们这些前辈都得甘拜下风。不过,至少你留下的远交近攻,让秦国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我们,只能在这里为你鼓掌了。

      卫鞅接着展望未来,语气中带上了几分戏谑:范雎,你不知道吧,你这推荐的蔡泽,后面可有得忙了,得跟一个叫吕不韦的商人斗智斗勇,后来李斯还得应付那个小皇帝胡亥。哎,说到胡亥,渠梁、驷儿,咱们到时候可得好好给他上一课,教教他什么是尊重前辈。

      嬴渠梁闻言,故作沉思状,缓缓开口:教训胡亥的事,我倒是可以贡献几招法治教育,毕竟,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帝王也得守规矩。

      嬴驷则是一脸坏笑:对,还有我那套连横策略,用在这里正合适,联合所有前辈,给胡亥来个全方位的思想教育,让他知道,我们秦国的谋士,即便是到了幽冥,也是不好惹的。

      此时,王稽和白起也加入了讨论,王稽故作神秘地说:你们听说了吗?我带范雎入秦那天,还以为那酒是魏国的欢迎仪式呢,没想到是欢送礼,还附赠永久休息服务。

      白起则是一脸憨厚,但言语间不失幽默:我这武将本以为战场上刀枪无眼才是危险,没想到最厉害的是那看不见的毒。范雎,你这计策用在战场上,估计能把敌人吓得直接投降。

      孝文王和庄襄王也凑了上来,孝文王打趣道:范雎啊,你这一走,把远交近攻的大任交给了我们,压力山大啊,不过,好在咱们秦国的江山代有才人出。

      庄襄王接话:对啊,范雎,你放心,我们会把你的智慧传承下去,让秦国的路越走越宽,直到有一天,政儿带着你的遗志,统一六国,那时候,你可要在上面为我们加油啊。

      随着一阵阵笑声,幽冥之地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阴冷,这群秦国的英灵们,用自己的方式,继续着未竟的事业,用幽默和乐观,照亮了彼此的世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