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章: 图书馆的相遇 ...

  •   阴云滚滚,北京大学图书馆

      韩长益漫步至G区的书架旁,他的目光在书籍中游走,最终锁定了一本由冯友兰先生撰写的《中国哲学简史》。他轻轻抽出这本书,转身在周围那些空旷而安静的座位上挑选了一个,缓缓坐下,开始翻阅起来。

      曾经在看《世界通史》的时候,韩长益的心境随着文字的流转而起伏不定。书中作者对中国哲学的轻描淡写与明显的误解,如同细沙摩擦过他的心田,激起了层层涟漪。他暗自思量,这份轻忽或许源自文化的隔阂,正如那句古语所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总难免带着各自的偏见与局限。
      他记得,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冯先生自序中的第一句话便如同晨曦初照,照亮了他的心灵:“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这句话,虽是在谈论书籍的结构布局,却仿佛一把钥匙,轻轻旋转间,开启了中国文化深邃而丰富的宝库之门。
      他深思,中国文化之美,恰如国画中的精妙布局,即便是那幅闻名遐迩、长达数十米的《清明上河图》,其背后承载的历史厚重与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画作本身的艺术技巧。而论及国画之经典,又怎会是西方油画中《最后的晚餐》那般直白的人物群像堆砌?中国艺术讲究的是意境,是留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诗词歌赋,长篇巨制虽不乏佳作,但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简短精炼、意蕴深长的篇章,如《天问》虽长,其文学价值在胡适先生的笔下被评为近乎于无,而反观那些简短诗词,却能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文化之美,是一种内敛而深邃的自我实现,它不需要外界的过多评判与干预,因为在这种美的创造与欣赏过程中,作者与观者早已融为一体,共同参与了美的诞生与延续。这种“小景之中,形神自足”的意境,是西方文化中那些注重技巧与形式的审美观念所难以触及的。意境,这个词本身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无法被任何西方语言精准地翻译与诠释,因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情感共鸣,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模拟的。
      想到这里,韩长益不禁感慨万千。他明白,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与隔阂,使得一个西方人想要真正理解和评价中国文化的形而上部分,变得尤为艰难。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探索与热爱自己的文化,因为在这片浩瀚的文化海洋中,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深邃。

      韩长益内心深处对喧嚣人群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他坚信,当个体被庞大的群体所吞噬,以“群”、“束”、“堆”等词汇来笼统概括时,那份独特的自我便悄然褪色,失去了其应有的光彩。在他眼中,每一份存在都应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即便是在人海中偶尔的增减,也不应成为削弱个体价值的理由。他渴望保持那份清醒的自我认知,不愿让自己沦为“人”这一宽泛概念下无差别的存在,与那些他眼中或许“下作无耻”之人同流合污,这种念头让他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抗拒与不适。
      “凭什么?”韩长益心中暗自咆哮,这份不平与愤慨如同暗流涌动,难以平息。他环顾四周,视线不经意间落在前方一位男孩身上,两人之间的对比瞬间在他脑海中清晰勾勒。那男孩身姿挺拔,高出他一头,而他则显得更为小巧;男孩的发型简洁干练,短发随风轻扬,而他则偏爱中发,卷发如波浪般自然垂落,为他的形象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衣着上,男孩选择了整洁的衬衫,透露出一种正式与干练,而他则偏爱随性舒适的T恤,彰显着自我风格的自由不羁。
      更令韩长益难以释怀的是,这种外在的差异仅仅是冰山一角,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又怎是外人所能轻易洞悉?那个男孩,他的智慧、情感、梦想乃至不为人知的秘密,都如同他一样,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而“人们”这个词汇,却试图将这些千差万别的灵魂简化为同一类存在,这种粗暴的归类方式,让他深感不满与无奈。
      “为什么?”他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并非是我自视甚高,只是不愿被轻易定义,不愿成为他人眼中的‘人们’之一。我与他,乃至世间每一个人,都应是独立而完整的存在,我们的价值不应被群体的标签所掩盖。”
      这份坚持与自我认知,让韩长益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也让他更加珍视那份独特的自我。他明白,只有真正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不同,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人们’这个词,确实有着其难以忽视的局限性。" 韩长益心中暗自思忖,仿佛在与巴赫的音乐作品对话一般,即便是那首《耶酥,人们仰望喜悦》的庄严旋律,也未能完全逃脱这一词汇的束缚。在他看来,"人们"二字如同一张模糊的网,将世间百态、千差万别的个体笼而统之地归纳为一类,忽略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独特而细腻的情感与思想。正如仰望喜悦之时,每个人的心境都是那么的不同,有的满怀虔诚,有的则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或是掺杂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正当韩长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图书馆内那份宁静突然被一阵轻柔却清晰可闻的脚步声打破,如同平静的湖面被轻轻投下了一枚石子。他抬头望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位身影在书架间穿梭,四处张望,显得有些迷茫而又急切。尽管对方从头到脚都换上了全新的装扮,但韩长益那敏锐的直觉告诉他,来人正是多年未见的翟羽鑫。
      一丝复杂的情绪在韩长益的脸上悄然浮现,那是久违的惊喜、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还有几分难以言喻的期待。他心中暗笑:“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回想起第一次聚餐时的错过,韩长益不禁有些懊恼,心想若是那时能与翟羽鑫相识,或许他们之间的故事早已展开,而非像现在这样,带着几分未知与忐忑。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重逢,韩长益却选择了一种近乎逃避的方式。他迅速低下头,假装专注于手中的书籍,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保持平稳,生怕被对方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波澜。尽管心中充满了与故人重逢的渴望,但他还是选择了暂时隐藏自己的情感,让这一刻的相遇,多了几分微妙的悬念与期待。
      “就这样吧,让一切顺其自然。” 韩长益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同时也在等待着,等待着翟羽鑫的目光最终落在他的身上,揭开这段久违重逢的序幕。
      “他绝不可能认出我,”韩长益心中窃喜,除了那一头标志性的羊毛卷依旧保持着它不羁的弧度,五官、声音、口音乃至那双异色的眼眸,他暗自庆幸这份变化,让重逢的序幕多了几分未知的趣味。

      翟羽鑫的目光终于穿透了书架的缝隙,与韩长益不期而遇。韩长益身着简洁的白色圆领衫,乌黑的直发轻贴在额前,为他平添了几分书卷气。那双眼睛,即便在低头间也仿佛能透出清澈的光芒,吸引着翟羽鑫的注意。翟羽鑫心中不禁暗自揣测,那双眼睛是否藏有秘密,比如——是否佩戴了美瞳?这一瞬间的疑惑,如同电光火石般在脑海中闪过,随即被更多纷繁复杂的思绪所取代。
      翟羽鑫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记忆中那些温暖而模糊的画面逐一浮现:拥抱、依偎、共饮德国啤酒的欢笑、以及——共同沉浸在书海中的静谧时光。但当他意识到这最后一幕的暧昧意味时,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暗自责备自己的想象力过于丰富。然而,这份突如其来的灵感却驱使着他,决定采取行动,不让这次意外的相遇轻易溜走。
      翟羽鑫轻轻地走到书架的另一侧,挑选了一本关于萨特生平的书籍,心中暗自思量着这能否成为他们交流的桥梁。他缓步走向韩长益,几乎是在没有任何犹豫的情况下,坐在了他的身旁。这一举动,对于翟羽鑫而言,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而韩长益,在感受到身旁突如其来的重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他原本以为,在这个拥有无数空座的图书馆里,陌生人之间的界限会如同铜墙铁壁般难以逾越。但此刻,翟羽鑫的主动靠近,仿佛是在无声地告诉他:命运的红线,早已将他们紧紧相连。
      “我们一定会相识的,”韩长益心中默念,那份因长久等待而生的焦虑与不安,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偷偷瞄向身旁的翟羽鑫,发现对方也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书,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专注与认真。这一刻,韩长益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