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喜乐村实习 ...
-
高三这一年,许若莹仿佛与外在环境分离,把自己紧紧锁在高三党的小枷锁里。朝着语文老师这一目标努力。
在报志愿时,父母劝她留在家这边好有个依靠,许若莹答应了,报了吉市师范大学。
正值暑假,学习小组都回到了溪水,唯独缺少宋寒凌。
听江淮说,宋寒凌在大学学习优异,被导师看重,带去医院实习了。
许若莹些许失望,挺久没见到他了。
但也还好,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正好躲避起来。
就这样,轻松又欢愉的大学时光悄然过去,在大四实习的时候,许若莹毅然选择到临市,江英县东兴镇喜乐村小学教学。
喜乐村小学教学资源较为落后,许若莹听说这所小学还是在老师讲述支教经历时,她颇为触动,正巧学校与社会公益组织每年都有合作计划,许若莹毅然决定前往,体验另一番生活。
刚到东兴镇,道路难行,路上一片泥泞,车辆行驶较少,许若莹下了客车后在当地人指引下徒步走了30分钟,只见她气喘吁吁。
正巧,遇到一赶羊的阿公,阿公询问了她原由,听说是前来教学的老师,便热心帮她拎着行李,指路前往喜乐村小学。
许若莹历时3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学校,她早已疲劳不堪,双腿仿佛失去知觉。她头回走这么远的路。
喜乐村小学是当地政府资助的项目,为了提升当地孩子教育水平而设立。学校内只有少数几个教师,还是镇上调来的,家里大多都是本地。
校长江河一早听说又有新的教师来了,便很早的在校门口等候着,其他的教师也是纷纷前来,想见见新来的同事,虽然知道她只是暂时的实习,但他们丝毫没有不愿的态度,而是充满热情与激动。
校长粗略的介绍了下学校的大致情况,听他说这几年很少有年轻教师愿意前来,她是头一个。
许若莹虽听老师说喜乐村小学贫苦,但她还是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所见的与想象的还是不完全相符,没想到这里的情况与老师多年前支教的样子毫无改变。
教室旁边有几个狭小的空间,供教师临时居住,里面通了电,连了网,有基本的做饭工具、床垫被子等,想必是之前支教的老师留下的。
傍晚,校长带着许若莹去自己家中用饭。
许若莹刚开始不太好意思,但想想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晚饭问题,便答允了。
她带上从城市里带的吃食,一同跟着去了。
校长家离村里很近,步行十多分钟。家中有两个小孩,一儿一女。他们二人刚到,妻子便已做好晚饭,等着他们回来。
妻子名叫陈秀,四十余岁,身着朴素的衣衫,是当地村里人,她讲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大致意思是像到自己家里来,不要客气,坐下吃饭。
许若莹虽不算上什么大人物,但来者都是客,妻子还是宰了鸡,热情款待。许若莹见状实在不好意思,又交给了陈秀自己的带来的吃食,一同品尝。
晚饭有点安静。
江河与许若莹差了20余岁,没有那么多共同语言。但他还是打破宁静,不想晚饭如此冷场。
“孩子,你为啥要来这儿教学?” 江河想了很久,还是想听听她的想法。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热爱,想帮助更多贫苦地区的学生走出去,去外面看看世界的美好,不想他们永远困在这儿。”
许若莹的回答江河没有想到,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竟然有这种想法。这与当初的他不谋而合。
江河是村里唯一一个大专生。父亲不同于其他家长,想让孩子去外面看看,便不顾家里反对,拿出仅有的钱供他上学。
江河不负众望,考上了大专,在那个包分配的年代,放弃了城市较好的工作,毅然回村创办学校,为村里的孩子提供教学资源。
刚开始组建学校是十分艰难的,村里本来就贫穷,没有家长会同意将家里的“劳动力”去上学,少一个人就会多份儿活。
江河每天去镇里甚至是县里去拉资源求关系,不知道陪同了多少次酒桌,才勉勉强强建立了一所小学。说是小学,实际就是一间空房屋里搭建了一些书桌、椅子、黑板等较少的教学设施。
在不算富裕的年代,每个人都是勉强生活,江河已经满意很多了。
在解决基本的教学设施后,他便挨家挨户去劝说,为了提高劝说成功率,便提倡供村里的孩子免费读书,提供早午饭。
有些家长动摇了。见到江河是村里唯一的大专生,如今混的也蛮好,有些心动,况且还不收费,提供娃娃上学,便暂时答允了。
但个别家长,还未听完他的劝说,便一早轰走了,想让孩子上学,想都别想,免费干活的人都想带走,那家里的活谁干?况且见到
江河现在这副摸样,不仅没挣到什么钱,还瞎忙活,更是不赞成读书了。
等第二天报道的时候,仅来了3个学生,还都是村里条件稍强点儿男孩子。与江河当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还以为挺多人支持孩子读书。
这不行,还得做思想工作。
江河的父亲是喜乐村的村长,他去发动父亲去挨家劝说,希望能提高上学率。
江父起初是不愿意的,自己这把年纪还要放下身份去恳求村里的孩子上学。但想到儿子江河如此努力,便舍下老脸去劝说了。
父亲在村里还是有些威望的,接连两天来的孩子也多了起来。算上江河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10个人,够一个小班教学了。
只是女孩子较少,只有2个。
看来接下来是要提高女生上学率了。
......
听到这,许若莹不禁感慨江河对整个喜乐村小学的付出,原来这所贫困小学背后竟然这么多苦楚与不易,她也终于见到城市还有这样一面。
江河的付出也联想到当年的张桂梅校长,她建立的华坪女子高中让更多的女孩子受到平等教育,改变那种嫁人生子、洗衣做饭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而是为乡村女孩指引道路,让她们走出这座山,闯出一片天。
人人都需要展示自我的舞台,喜乐村的孩子们更需要为他们提供机会,改变自我。
“江河哥,你为什么放弃城里工作,重新回到家乡呢?”许若莹终是开口问着。
江河想了又想,眼里充满坚定。
“在上学方面,我特别感谢我爸的支持。我爸供我读书后,我去了比这较大的城市,我看到的不是城市的繁华,而是一种不属于我的忙碌。人们都各司其职,忙得不可开交,我看着人家的小孩受着较好的教育,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见解,我感触很深。大城市不仅提供了较多的工作机会,还给予了很多孩子教学资源,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大胆表达,以后也会为这个城市做贡献。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还有喜乐村的孩子都出去看看世界,原来他们一直困在小城市的枷锁里,原来外面有这么多的机遇与新奇事物,原来日子不是洗衣做饭、养家育子。 ”
说到这儿,江河不禁哽咽了,他是个很有自我想法的人,也是一代奉献者。他走了出去,也提供了更多的孩子走出去的机会。
这几年,喜乐村小学越来越好,从当初的一间房,建成了几层楼房,男女学生比例均衡,在教育方面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人人都可以上学,人人都可以去闯去看世界。
这顿晚饭,许若莹颇有感触,更加坚定了留在这儿教学的想法。
整个晚上,她辗转反侧。一是这蚊虫太多,她被叮的都是包,二是换了地方难以入睡,三是她要好好教学,在离开这之前做更多的贡献。
第二天。
许若莹早早起来洗漱。
一个个学生走入教室。
望着一群稚嫩的、朝气蓬勃的面孔,许若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原老师张丽丽向学生介绍了这位新老师,许若莹热情的打着招呼。孩子们满脸好奇,又热情回应。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外出打工,他们随着爷爷奶奶生活。
许若莹不禁感触,她小时候从未缺衣少食,缺少关爱,但世界另一面竟是如此,她要尽全力爱护这些孩子们。
孩子们见到大姐姐也是满脸开心与欣喜,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
作为第一节课,许若莹简单介绍了自己,接下来都是听孩子们介绍自己,师生们大致有了了解。
他们虽是小学生,但从小懂事,小小年纪可以独立做饭,甚至照顾家中弟妹与爷爷奶奶,十分孝顺。
只是有一个孩子,需要重点关注。
入学前,张平家长就向学校报告,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校长最初也告诉许若莹要注意留意他的身体。
因村里离镇医院有些远,村里大多数人看病还是存在一定困难。这几年江河也多次向镇里县里请示调来几名医生,他们可以在校园内提供出一间房专门给他。喜乐村小学在村中心处,这不仅帮助了学生,还可以让大多数村民可以在村里得到救助。
但这个提议还未申请下来。镇里暂时提供了一些医疗物资,可以免费让村民领取。但村民大多不识字,只有江河跟一些教师凭借经验分给他们,但存在一定风险,只有小病小痛才敢食用。
不行,还是得配备村医,还得努力提议。
这一天,许若莹过得很充实,比她22年来上学还充实,她见到世界的另一面,见到最纯真的笑容,见到最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她找到了教学目标,也是实习最特别的一面。
后记:
刚开始,村里的女孩子很少来上学,村里老人大多都重男轻女,如果只有一个上学名额,那也先是让男孩上学。在普及女孩上学方面,江河也是费尽全力,作为一个男人,他最懂妻子的辛苦,她从小未受到教育,出去玩儿时丝毫不敢离开他,因为语言不通、不识字,对出行有很大困扰,他颇有感触。所以一开始,江河先对妻子进行教学,教她识字、讲普通话,妻子也是慢慢掌握。接下来,夫妻二人分别对村里男女进行劝解沟通,在伯伯阿姨方面则是由江父出马,慢慢的女孩子上学率也提高了。每个孩子都有了平等上学的机会,江河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