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打卡Day1 ...
-
《老子》二章
文学常识老子,即老聃(dān),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后弃官归隐。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品赏析《老子》则不同。它以道为根据,指出了世界事物是相反相成,多样统一,在同一自然世界(包括人类社会)中共同生活,构成了“和而不同”的世界。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了和谐的必然,这是天道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因此,“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文学常识《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前10世纪)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453),前后约五百年。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对话反映事件,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作品赏析本文中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一段议论,闪烁着民本思想的光华,且比喻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但周厉王却一点也听不进去,结果落了个遭流放的下场。可叹的是,历代专制统治者仍不断地步周厉王的后尘。这一史实表明,以民为本,从理论上解决问题并不太难,而真正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然而即使如此,召公的意见仍值得今人重视,厉王的教训也值得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