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5章 ...
日子就这么不疾不徐的过着。
待忙过了春种,这一天傍晚,林稹和钱氏抬着秧马从田里回来。
刚插完秧,微褐湿润的泥巴糊在脚上,结成了一层泥壳。
林稹刚舀起两瓢水冲洗,就瞧见娇姐儿端出三碗豆麦饭来。
赤豆配荞麦,充满了饭缩力。
三人围坐,安安静静的吃饭。
钱氏忽然道:“我明儿要回娘家一趟。”
林稹微愣,钱氏是湖州归安县钱员外家的女儿。钱员外早些年是个卖醋翁,发家后买了几百亩地,又捐了个官身,大伙儿尊一声员外郎。
只是钱氏嫁过来十几年,鲜少回家。
“我一走,你们两个独自在家,需谨守门户,若夜里有人敲门,万不可开门……”钱氏絮絮叨叨的叮嘱娇姐儿。
娇姐儿嗯嗯啊啊地应了,脑袋里还回味着刚才娘给她吃的鸡子的滋味,就只拨弄着碗里的赤豆,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
林稹瞥她两眼,只觉奇怪。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娇姐儿居然不缠着钱氏去外祖家玩。
她是不喜欢外祖家吗?
林稹沉默地听着钱氏的唠叨,突然道:“娘怎么忽然想起来要回娘家了?”
“前些日子去县里,布帛铺的樊娘子说,爹娘叫我得空回家一趟。”钱氏叹息道,“好不容易忙过了春耕,终于腾出空来了。”
林稹松了口气,她就怕钱氏主动回娘家是因为家里断炊,回家借钱的。
没断炊就好。
“说起来安吉离归安县少说也有个百来里”,林稹有些担忧,“娘一个人回去,只怕不太方便。”
否则钱氏也不至于十几年都没回过几趟家了。
“更有甚者,若是路上碰见几个捣子无赖……”
她是真不想钱氏孤身一人上路去归安县,这要是路上出了点什么事,家里就两个女儿,即刻就有人来上门说亲、侵占家财……
“这倒也没什么。”钱氏摇摇头,“我和樊娘子说好了,搭她家伙计的平头车,一道去归安县。”
“那就好。”林稹松了口气。
她起身,洗净了碗筷,又去正屋织布。
第二天一大早,钱氏就动身离去了。
她先是搭林大郎的骡车到了镇上,又与细柳街布帛铺去进货的人结伴同行,到了归安县。
钱家住在归安县南关街,两进大院子,白墙黛瓦、青砖雕梁,很是气派的样子。
钱氏咬咬牙,上前拍门。
“谁啊?”大门嘎吱一声开了。
露出来个麻布短褐、须发灰白的老头,身后一张小杌子、摆着一碟炒黄豆。
“……二娘子。”老头眯起眼睛,好不容易才认出来,是钱家十几年前就嫁出去的二娘子。
他嘎吱嘎吱嚼了两下,赶忙咽下嘴里的黄豆,招呼道:“二娘子怎么来了?”
钱氏深呼吸一口气,笑道:“刘伯,我自嫁出去后许久没来看爹娘了,今儿有空来看看。”
刘伯赶忙把门大开,招呼她进来:“郎君和娘子都在家,见了二娘子来,必定高兴。”
钱氏讪讪,低头不语。
她进了门,被两个女使引着,慢吞吞往正房走。
进了门就瞧见一个瘦长脸的老妇人,正坐在榆木圈椅上呷一盏茶水。
钱氏期期艾艾:“……娘。”
老妇人搁下茶盏,慢悠悠道:“可当不起御史家的息妇唤我娘。”
钱氏如坐针毡。又抬眼见那妇人身穿绿汪汪生色花青罗褙子,梳小盘髻,头插两根明晃晃赤金簪。
好生富贵的样子。
钱氏下意识缩了缩脚,把沾满泥灰的鞋掩在麻布罗裙下。
她张了张嘴,轻声问道:“娘,爹在吗?”
老妇人没回话,嘴角微翘,愉快的欣赏起钱氏焦黄的面色、沾满泥巴的蓝布鞋、短到盖不住脚面的褐葛裙摆……
半晌,她才慢悠悠开口:“你爹不在。”
钱氏抿嘴:“方才问了刘伯,说爹在家。”
“咚”的一声,老妇人搁下茶盏,慢条斯理:“刘伯年纪大了,他发昏,你也发昏?都说了不在,何必纠缠?”
钱氏见了这位嫡母,气先短了半截,低声回道:“我许久没见爹了,既然来了总得给他请个安。”
老妇人嗤笑:“真是个孝顺女儿,嫁出去十几年了还惦记你爹。我还当你没了家用,上门来打秋风呢。”
如此直白的、毫不留情的问话,直叫钱氏脸皮涨红。
她牙关紧咬:“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是爹叫我回来的。况且我也是官宦之后,素来清白,何曾伸手问人讨钱?”
钱氏神色凛然不可犯,反惹来那老妇人一声啐:“我呸!少来这里装相!你爹吃你那娼妇娘的一套,我可不吃!怎么害得我儿,又使得什么手段嫁过去,你自个儿知道。”
钱氏呼吸急促起来,吭哧吭哧的,周围女使妈妈们的目光犹如一柄柄利剑,扎得她胸口火一样的烧起来。
她生母虽是罪臣之女,却也是正儿八经纳进来的清白人家,她怎么敢骂她生母是娼妇!
钱氏热血一阵阵往头面上冲,怎奈何有求于人,偏又是她名义上的母亲!
忍、忍、忍。
钱氏牙咬得咯咯作响:“是爹喊我回来的,爹在哪儿?”
那老妇人冷笑愈甚,正要张口一通好骂,却见外头有个花白头发、穿青绿小绫的老者快步赶来。
“巧娘回来了?”老者喘了两口气儿,又尴尬的看了两眼上首的老妇人,这才招呼钱氏。
“爹。”钱氏刚被羞辱,见了亲爹,不免含着点哭腔。
三十来岁的人了,钱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赶忙拿帕子揩了揩发红的眼眶。
“火急火燎的,刚从娼妇房里出来罢!”老妇人毫不收敛,张口就骂。
又瞧见雕花门外隐约露出一角鸦青色的裙角,老妇人更是怒上心头,“砰”的一声,拂落茶盏——
“老不羞的,就爱那起子骚货!楼子里出来的玩意儿,屁股扭得倒是厉害,还不是生不出儿子!”
“你、你浑说什么!”老者气得发抖,瞪圆了眼睛,“你再说这种话,当心我休了你!”
“我呸!”老妇人嚯的一声站了起来,怒目圆睁,“钱大郎!你摸摸良心!”
“你没发达的时候,谁起早贪黑跟着你卖醋?谁给你爹娘端屎端尿?谁替你们老钱家生了四个儿子?你敢休我?!”
钱父的腰一下子就塌下去半截,他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只好在背后打手势,叫眼眶通红的钱氏赶紧走。
钱氏耳听得生母遭此辱骂,一颗心跟油煎似的,又气又恨。偏生钱父一个劲儿的打手势叫她快走……
钱氏掌心都要掐出血来,转身,乘着钱父和嫡母纠缠不休时,匆匆步出正堂。
刚出门,胳膊就被掩在门后的另一个鸦青色裙摆的妇人扯了扯。
“周支婆。”钱氏颤抖着,又很小声、很小声的唤了一声“娘”。
“哎、哎!”周支婆一叠声应道。她颤抖着,眼眶含泪,又赶忙拉起钱氏,顾不得身后呵斥唾骂声,匆匆去了西厢房。
一进房,母女俩即刻关上门。
快三年没见了,两人眼里的热泪含也含不住。先哭上一场,这才擦干了眼泪叙起话来。
钱氏先打量起自家母亲。
五十岁,梳双蟠髻,插几柄小梳,穿着银绢褙子、鸦青旋裙。面上已有了细纹,发间也隐约有几根白发,但气质温雅,并无愁苦之色,看着日子过得还可以。
钱氏心下稍安,谁成想自家母亲见了她这身麻布衣裳、沾着泥巴的布鞋,又摸摸她粗粝的手掌,一时间竟泪如雨下。
“我的儿啊……是娘害了你。”周支婆哽咽不已,“若早知道那御史家是个表面光的,娘绝不叫你嫁过去。”
“娘。”钱氏也不免哽咽起来。
两人又哭了一场,这才振作起来,擦干了泪。
钱氏道:“娘,你且安心,早些年公爹没去世的时,京里二房年年都有钱送来,家里日子过的也好。”
“自公爹去世后,为了攒钱供璋哥儿和大郎读书赶考,我这才开始下地。便是如此,每每大郎从县里回来,都叫我歇着,他自己去劈柴、挑水、下田……”
钱氏说着说着,不由得羞涩一笑。
周支婆见她这样,心知自家女儿和夫婿感情颇好,这才略放心下来,又赶忙问道:“前些日子大郎送了书信来,说要上京赶考去,托你爹照顾你们母女三人。你老实告诉我,他可是真的上京去了?”
钱氏点点头,“是真的”,又迟疑了一下,问道:“娘,怎么了吗?”
周支婆瞧见她这副迷瞪样子就直叹气。她这女儿,有小聪明却没有大决断。
可没办法,这是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周支婆只好道:“我叫你回来就是为了这事儿。巧娘,你也得上京去!”
钱氏一惊,竟也没有反驳。
周支婆见了,就知道自己这话是戳中了女儿心里的隐忧。
“儿啊,我且问你,林大郎此番进京赶考,考中了,会不会有人赠美婢小娘?”
“大郎不是那样的人。”钱氏反驳道。
话一出口,钱氏自己就先后悔了。男人的劣根性,她又怎会不知道呢?
周支婆叹息一声,也不好骂自家女儿蠢,只能继续给她盘算。
“我再问你,你婆母早被二房接去了京里,万一林大郎考不中,你婆母是会捐个小官儿给儿子做做,就此留在京里,还是放儿子回乡下当个农户?”
自然是叫儿子留在京里。
钱氏低声道:“照娘这么说,大郎别管考中与否,都要留京,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回湖州了?”
“这是自然。”周支婆点点头,低声道,“否则他为何要把璋哥儿带走呢?”
钱氏悚然,急急道:“璋哥儿也十岁了,说是要带他去京里寻个名师,不能叫他在乡下地方荒废了,这才带他一块儿上京去的。”
“所以就留下你们母女三人?”周支婆一声反问,叫钱氏哑口无言。
“儿啊,你听我的,即刻将家里的田地佃出去,拿一笔钱,速速上京去寻林大郎!”
钱氏犹豫:“大郎临行以前与我说好的,考中了他就来信接我进京,考不中他就自己回来。”
“痴儿!”周支婆气得拍她胳膊,“你们是长房,本就该留在京里享富贵的,还回来做甚!”
真真是一对傻子做夫妻。
可自家女儿,没办法。周支婆忍气道:“你听我的,现在就去!”
“若是林大郎考中了之后再来接你,那自然好。可要是他薄情寡义,不肯来接,又或是他没考中却留在了京里,你还不得上京寻他?”
“既然早晚都要去,不如现在就去!”
钱氏还是很犹豫:“我这就慌急慌忙进京去,万一大郎没考中,届时还得回湖州,我先进京又回来,岂不是白折腾一场?周围的邻里都得说闲话。”
她这样好面子,反叫周支婆气急,只管把话往重了里说。
“傻子!等林大郎回家就晚了!届时你怎么哄他回京去?再叫他进京考一次?你再煎熬三年?”
“你想想娇姐儿、璋哥儿,你要他们一辈子在乡下当个农户,嫁个农户不成?”
钱氏悚然,想想自己的一双儿女,沉默了良久,到底点了点头。
周支婆这才抚了抚女儿的鬓发,欣慰道:“巧娘,你记住!你去了京里,无论如何都要留下,决不能再回乡下吃苦受罪。”
钱氏郑重点头,又红了眼眶:“娘,我若走了,你一个人留在湖州……”
周支婆眼泪扑簌簌往下流,又赶忙拿素绢帕给钱氏揩眼泪,哄她:“不怕不怕,娘好着呢。”
母女二人又大哭一场。
钱氏在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才带着周支婆给她的几贯私房钱,匆匆赶回安吉。
1. 秧马:一种农具。
苏轼在荆湖北路首次看到秧马时,曾写下一首《秧马歌》——《宋朝简史》
2. 支婆:庶祖母或者庶母。
陆游 《家世旧闻》记载:“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 杜支婆生叔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5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