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王忠嗣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

  •   于是灭佛灭道运动在长安短暂实行没有问题后,就在河北道开始推行了。河北百姓还没怎么样,王维就看不下去了。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待诏,但他认为他有必要站出来。

      家里人朋友都劝他不要找死,皇帝要灭佛灭道,甚至把自己的家产给了朝廷,这是他能劝的吗?

      但王维依然站了出来,慷慨陈述:“臣亲近佛教,陛下是知道的。陛下灭佛,臣无可奈何。但臣听说,灭佛官员常有侮辱之举,或逼不愿归家的尼姑和尚还俗,或打砸佛像,侮辱佛祖,实在不该。
      虽然名为灭佛灭道,但在臣看来,陛下是想澄清佛教道教,留下精华的寺院道观,并不想完全毁灭他们的存在。可惜底下人不明白陛下的苦心。”

      众大臣皆侧目,皇帝虽然好说话,但前面还在高兴地说河北道灭道灭佛的推进,现在王维就说这样的话,实在是太冲动了。

      但秦晓清又一次突破了文武百官的想象,她不但不生王维的气,反而很高兴。觉得王维说的有道理,“你亲近佛教,那就监督灭道,以防你徇私。李白亲近道教,就监督佛教,利用你们的恻隐之心。”

      李白站了出来,“谢陛下。”

      “好好干,朕很期待看到你的作为。”秦晓清道。李白给她的印象就是那种不事生产的人,每次看到李白做事感觉都很奇妙。

      姚崇当宰相时看不起的人很多,但现在宋璟做正相他只是副相,他感觉他看得起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排挤异己也没那么容易了,官员现在不是三年任期满就等着下一次调动,在裁撤冗官冗兵时,官员就无罪轻易不能罢免了。

      秦晓清点出了姚崇:“王维说的这些事,爱卿知道吗?”

      知道吗?自然知道,姚崇说:“臣愚钝,没有明白陛下的意思。王维说了以后臣才明白,臣有罪。”

      “你何罪之有,你年纪大了又负责这么多事,一些小事顾及不过来也正常。倒是朕,没考虑周全。朕听说吐蕃又犯边,姚相有什么对策?”

      其实边境安宁很久了,说是犯边,只是一次小冲突而已。皇帝不懂军事的事,朝廷里有眼睛的都知道。皇帝信任姚相,因此武官便都看着姚崇。

      “现在是秋天,麦子成熟。陇右积石城常驻有军队屯田,年年麦熟都有有吐蕃军队劫掠。胜少负多,自陛下事无巨细过问以来,胜多负少。但吐蕃仍认为我们的田地是他们的麦庄,臣推举王忠嗣带兵前去剿灭敌人,扬我国威。”

      武官们便都看向王忠嗣,这个皇帝扶养长大的人。他职位不高,有声名。听到姚相推举,王忠嗣便郑重地单膝跪地,“臣愿意剿灭敌人,为大唐带来太平。”

      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线上,王忠嗣做到了,虽然不是被姚崇推举的。秦晓清愉快地同意了,“朕相信你,如果能剿灭敌人,朕给你加官进爵。”

      对于对外战争,皇帝总是很谨慎,将军们很难有立功的机会。好不容易可以打了,都纷纷毛遂自荐。

      赈灾和日常操练也能获得军功,但这些,大唐军人还不习惯,他们只喜欢战场上的功勋。于是很快王忠嗣就带着左羽林军去了边疆,在这里组织了一支精兵。

      在吐蕃人看来,大唐就是魔鬼。王忠嗣现在年轻,以勇猛善战自负,但仍然谨慎,派出间谍刺探军情后才出动。不但全歼五千吐蕃骑兵,自己更是只损失了一百人而已。

      回朝以后,王忠嗣得到皇帝嘉奖,宋璟却大为不满。之前他不好驳陛下的面子,现在赢了,他就要泼冷水了。

      “陛下不通军事,只凭个人眼光,强制属下挑选规定的人选,实在不该。若是后世帝王学去,这次胜,下次该当如何?制度被丢到一边了?
      王忠嗣不过刚刚进入军界,小有声名而已,如果不是少时生长于宫中,陛下本该不知其人。调兵遣将是将军宰相的事,陛下既然不懂,何必插手。”

      王忠嗣赢了,反而被宰相说了一顿,很生气。但也服他,听了后主动出来认罪。

      秦晓清先赏了王忠嗣和他手下的人,“朕觉得爱卿说的有道理。但朕确实有眼光,朕自己知道。文武,朕都能挑出来好的。”

      被皇帝点为状元的李白却亲自出来反对,“陛下喜欢修改法律,增加官员俸禄,改变地方制度。陛下心里很清楚,人要靠制度治理。
      现在陛下人治,看起来是好事,但其实是给后世留下了祸患。在座的都是正人君子,陛下应当维护制度,放弃人治。”

      秦晓清很不高兴,她打算先抑后扬来着。李白说的很好,但是她怎么表示自己有改过之心啊?

      紧接着,又有人出来,参被皇帝看重的李林甫,弹劾他克扣粮饷一事。因为如今要有证据才能弹劾,因此李林甫立刻被他指挥侍卫押起来了。

      “李林甫,你真贪了?”难道她左防右防就是没防住,李林甫怎么就这么蠢这么坏呢?

      李林甫没想到还是被人参了,“没有,陛下,冤枉啊!”

      “有证据才能抓人,大理寺卿何在,细查此事,不可错怪好官。”又安慰李林甫,“无罪,你上诉便是。纵然你是小人,但没干坏事,朕也不会拿你怎么样。”

      李林甫也不知道皇帝怎么回事,就认定他是个小人了,怎么看人那么准呢?

      见皇帝收拾了李林甫,而李林甫大概是大祸临头了,于是众人便开始讨论取代李林甫的人选。最后杨崇礼脱颖而出,他的父亲就是清廉正直之人,他在兄弟三人中,最似其父。

      秦晓清看着杨崇礼,“听说你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他是何等残暴奢侈,你们一家都不错,看来你们适合当臣子啊!你们还想光复祖宗杨广的隋朝吗?”

      杨崇礼最怕的就是这个,要是以前他得吓个半死。但皇帝和大臣相处多,也不搞什么喜怒不形于色,很好看透。因此他并不害怕,堂堂正正地站着。

      “臣一家确实适合当臣子,一定为大唐尽心竭力。祖宗杨广残暴不堪,害死多少民工,人心尽失,众叛亲离。身为这样的人后代应该努力做事赎罪,又怎么敢怎么能光复隋朝呢?”

      秦晓清看史书从来没看到过杨崇礼说过类似的话,看来现在环境是更好了。“你的三个兄弟都有才干,又清廉,朕…”秦晓清捂着自己的嘴,“宋璟,姚崇你们看着办吧!”

      两人相视一笑。

      最终杨家三兄弟两个去了户部为国家办事。剩下一个给皇帝办事,无官无爵但可以成为亲信。

      讨论之后,李白忽然说:“宦官如今尽已为官,但还有一个人该富贵却不富贵,恐怕会害了陛下,陛下知道是谁吗?”

      秦晓清看着高力士,“除了高力士还能有谁?他是最忠心的,现在是皇宫里的管家,他不可能害朕吧?”

      李白说:“昔日,连公卿王侯,看到高公公都要称一声爷,如今高力士见到一个小官都要叉手,怎么可能不怨恨陛下。”

      高力士要说话,被李白喝止,“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但李白也被人制止了,“李白,你忧心陛下,但你不是御史,只在翰林院供职,你无权指责高公公。这事,你私下跟陛下说就好。”苏珽说。

      苏珽就是原来的副相,宋璟的绿叶。他一向谨慎,现在确定皇帝真成圣主了,他才敢开口。对着陛下喜欢的李白开口,他也笃定陛下不会对他怎么样。

      李白尴尬闭嘴,秦晓清也勉强夸了苏珽一句。苏珽还不满意,秦晓清只好继续夸,不过再夸就比较真实了。毕竟朝廷各部门职能混乱,权责不清,才是真的不利。

      怕李白不高兴,秦晓清下朝后,特地没带高力士,只带了几个侍卫就跟上了李白。李白家里有钱,因此住在坊市附近,现在还是东市西市买东西最方便。

      “李白,朝堂的是真是对不起,以后这些不方便直说的事,私下说就好。”秦晓清想到刚才的事,还觉得有点尴尬。

      李白摆摆手,走进临街开的一家店铺。出来时,手上拿着两串铁板年糕,“陛下久居深宫,没吃过这个吧?此物名铁板年糕,据说是一个叫杜甫的小孩取的。”

      “这是京兆杜氏的生意?”

      “正是。”店主看了看所谓的陛下,应该不是皇帝,“这是你家大人?我们这东西,老少咸宜,很少有不爱吃的。现在是午时,人出来的少,都在家吃。”

      “他不是我爹,是我上司…”李白连忙笑着解释,又带着陛下走远了。店主自己喃喃自语,“好年轻的一张脸,我女婿要是长这样那就美了。”

      “没想到她竟然把陛下认成臣的父亲了。”这正好和李白想说的事有关,“太子今年十八岁,已经是可以管理政事打年纪了。陛下准备如何处置太子,难不成是让太子科举,从小官坐起?”

      秦晓清摇头,“小官?恐怕他只能为吏。我其实还想他从老百姓坐起,还是考虑了他太子的身份才给了他面子。”

      李白摇头:“陛下以为是给了面子,其余蠢人却以为陛下是折辱太子。一般的大都督府都是亲王遥领,太子原本的职位都被收回,陛下应该让太子至少成为京兆牧才是。”

      “京兆尹才是干实事的,京兆牧?放条狗都能干。太子软弱,你不用担心。”秦晓清认为保留太子的太子之位,已经妥协过了。

      太子软弱,可追随太子的官员不会接受,李白知道自己说不服皇帝,于是又提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释奴令》,“陛下虽然已经释放了天下奴隶。但臣却发现,许多奴婢,主家只是供给衣食,却分文不给。男主人又多侵犯女婢,打死奴才,名为雇佣,实为奴隶。”

      “朕知道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