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图琼之路 ...

  •   3.

      清晨五点。
      一格声音的闹钟不逢时宜地响起,江彧几乎和它在同一时间睁眼,一瞬间就摁灭了铃声。
      整个房间仍然无比昏黑,只有智能家居随日出时间逐渐增强的室内光亮。
      他的脖颈处还窝着一个脑袋,江彧轻悄无比地将腰上的手臂挪开,又托着虞玉京的脸埋进枕头里,匆匆忙忙地下床出去洗漱了。
      下楼的时候桌上已经摆好了热腾腾的早餐,家政阿姨为了配合他的起床时间,往往四点半就要起来。虽然江彧已经提过不用特意为了他做这些,但阿姨还是按时准备了早点。
      江彧喝了一口牛奶,神却已经遨游到了琼图村,模拟着今天的计划。
      背后突然投下一道阴影,江彧回过神,虞玉京俯身咬了一口他手上的吐司。
      “?你怎么醒了?我吵到你了?”江彧方才想得入迷,竟然都没注意到虞玉京起床的动静。他知道虞玉京一向睡眠浅,以为自己又吵醒他了,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歉意。
      虞玉京细嚼慢咽后拿起桌上的糖水,道:“没。起来晨跑。”
      比他的习惯足足早了半个小时,江彧不信任道:“我都说了,暂时分开睡。”
      虞玉京道:“你见过哪对热恋中的夫妻分房睡。”
      “……”江彧没有接话。
      八年热恋。
      他无奈道:“你快睡个回笼觉,我要走了。”
      虞玉京将糖水一饮而尽,点了点头。

      江彧急匆匆地背上挎包,一脚蹬上自行车,就消失在晨曦之中。
      这是他接手“琼图村复兴”工程的第二年,琼图村的经济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起步,倒是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只不过跨区工作十分困难,江彧最开始在这方面苦想了很久,最后决定搬到陵峪区去住。
      虞玉京则是和几个同僚联名提案在怀饶区和陵峪区建设一条高铁,最后意见还被采纳递交到国联常委会审批了。常委会马不停蹄地审查立案、又派专家研究周转了半个月,设计出一条预计176公里,总投资310亿的路线。
      高铁建设成本高,盈利周期长,维护支出大,江彧听说虞玉京参与了其融资和运营,急忙去问了个清楚。虽然现在高铁已经支持民营持股投资建设,但他没想到虞玉京也会往其中掺一脚。
      虞玉京却云淡风轻地回答道:“放心,我联合了8家企业参股,持股43%,国铁持股15%,政府持股12%……我在其中的投入不到5%,不算太过。”
      他继而道:“这条高铁虽然比之前那条途经地少了一些,但是更加便捷,搭乘的人应该不少,更何况能方便怀饶区和陵峪区两方通勤和流动,缓解怀饶区的人口压力,总体来说对怀饶和陵峪都有好处,国联当然会通过。”
      江彧在心中稍稍一算,皱眉道:“可是建这条铁路还要大量征地拆迁,从开工到投入使用至少都要两年半,不是更麻烦了吗?”
      虞玉京道:“我这不是为了让他们抓紧时间开工才骗人和我一起融资了吗?所以在这条高铁建成之前,我们先在陵峪那边的房子住。”
      现在流行远程电子办公,虞玉京的工作倒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只不过江彧其实更想一个人寄住在附近的镇上或者在村里找一户自建楼住,但是虞玉京说什么都不同意,于是有了现在的这幢洋楼。
      所幸这里离琼图村很近,六七公里就可以进山,他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山路崎岖,轿车完全开不进去,所以他只能提前骑着自行车去村子里。

      4.

      思绪回到一年前。
      江彧还是第一天任职,对路并不熟悉,更恐怖的是行到山间信号竟然中断了,很难想象在这个网络覆盖全国的时代竟然还会有这种死角存在。
      他骑着自行车,兜兜转转找到一条大道,能看得出是沥青路,可是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尘沙更是将这条路掩埋成黄土大道,周边连护栏都没有,稀稀拉拉地种了一路不知所属的青菜。
      沿路上的人几乎没有,江彧骑了一段才撞见一个老人。
      他骑着三轮车,车上装着一捆又一捆的蔬菜。
      江彧叫住那个老人,老人留着胡茬子,讲话有些含糊,应该是带着某种口音,江彧勉强能够听懂他的话。
      “大爷,您是琼图村的人吗?”
      “你不是本地人?”老人疑惑道。
      江彧连忙点头,向他展示臂膀上的袖章,上边赫赫写着“人民代表”四字。
      所幸老人识字,他恍然大悟般说了什么,调转车头像是要将江彧领去村子里。
      江彧立刻紧跟在他的身后。两人骑行的速度不快,江彧询问道:“大爷,怎么这路上没人啊?”
      大爷回答:“今天也不是赶集的日子,没人愿意出来。”
      “您这菜是要拉到哪去?”
      “镇上的菜市场,有一些没人用的摊位,挣几个钢镚,卖不掉就家里吃。”
      江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大爷又嘀嘀咕咕说了什么东西,隐匿在风声中,江彧只捉到了“欢迎会”“准备”几个词。他紧张道:“是村长准备了欢迎会吗?这怎么能行。”
      江彧之前在其他人民代表那里听说过,有些村子思想还跟不上,大多是很固执、冥顽不灵的,不愿意接受国家下达的改革计划,甚至还有村子会出现抵制的现象,没想到琼图村会这么积极配合。
      大爷好像猜到了他在想什么,道:“村里人都很感谢人民代表能来的。”说着,他又看了一眼江彧:“小伙子很年轻啊,居然已经是代表了。”
      江彧闻言腼腆一笑,他想起自己之前调查到的琼图村的三次振兴计划,第一次修了路,第二次铺了电网,第三次建了信号站,但听说每次都效果甚微,经济没什么起色。
      快要到村子,远远几条阿黄冲他们吠几声,吐着舌头,摇着尾巴,看着十分精神。
      从这儿已经能看到一些老房子了,村长带着好些人伫立在村口,双手举着一个横幅:
      欢迎人民代表!
      江彧被他们的阵仗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在看到这几个字时,他心里却有一条热河缓缓流过。
      一定!一定要带领琼图村成功脱贫!

      5.

      万事开头难。
      江彧正式接手了琼图村的工作,才知道计划远比想象中的要难以推进。琼图村情况复杂,整个村里倒是有几百户人家,但听说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周围的城区或者外地工作,余下的全是些中老年人,该接去城里住的早就接走了,连小孩都看不到多少。
      琼图村就像是一个风中残烛的养老院,全靠着这些中老年人自给自足。
      不过他从村长那里了解到情况,琼图村的人都有力气,人也勤快,不是向国家白要饭的主儿,可村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迟迟发展不起来,导致留不住年轻气息,让之前来援助的代表们都头疼了许久。
      江彧也不急于一时,他先是挨家挨户拜访了一遍,和村子里的人熟络起来,又联系到琼图村的村委会,和他们一起商讨了关于琼图村振兴的问题。

      第三天晚间村长热情招待了他,虽然只有一些粗茶淡饭,但是味道却意外的很好。他饭后牵着村长家养的阿黄去田间阡陌消食,阿黄拽着他一兜一兜地撒着腿。路边全是田野,种了一些麦子和花生,还有许多荒废闲置的土地,长满了杂草,被小孩扔了许多乱七八糟的包装纸和牛奶盒,有时还能看到几个烟头。
      江彧叹了一口气,他和村委们讨论了两三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琼图村发展不起来?
      要想富,先铺路。
      要脱贫,先通电。
      前辈们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可为什么琼图村就像是咸鱼翻身,虽然扑腾了一下,却只是翻了个面,却没有出现任何转机呢?
      阿黄突然不走了,江彧差点绊到它,被吓了一跳。
      “怎么了?阿黄。”江彧轻轻拽了拽牵绳。
      阿黄汪了两声,抬起后腿,对着一旁的杂草丛生的电线杆尿了起来。
      “!阿黄!”江彧立刻退到几米之外,他想把阿黄拽走,可阿黄却纹丝不动:“不能随地大小便!这个电线杆都废弃多久了,要是有电线锈蚀在外会触电的!”
      阿黄可听不懂他的话,但幸好两人也没出什么意外,江彧回过神来,猛然想起了什么关键的东西:“……废弃…!”
      “阿黄!我爱你!”
      “汪?汪!”
      他立刻拖着阿黄就冲回了村子,阿黄在他身后撒着丫子狂奔,竟然都跟不上他的步伐。
      国家先前的扶持计划做的都没错,但是抓错了重点!
      或许是因为新时代观念的改变,国家摒弃了传统循序渐进的乡村振兴手段,认为只要给的资金够多,往里面灌足够多的钱,总会有所成效,可是他们忘记了,这是农村,里面都是一些不通信息的中老年人,他们能依靠的,仅仅是身后的黄土地而已。
      修路通电铺网固然是致富的关键,但是这对于琼图村的人们来说速度太快了,一时间是无法完全适应的,国家这么做就像是赶鸭子上架一般,反而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比如他发现琼图村设有信号站却仍然没有信号的事,比如他眼前这根废弃的电线杆。琼图村虽然修了信号站,也铺设了电网,可因为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琼图村来说就是往鼻孔里强塞了一个西瓜,反而使其无法得到恰当的使用,成为了一座座废铁,
      而想要慢慢引导琼图村走上致富路,实际上应该从他们现在维持生计的手段开始,也就是他身后这片土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