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十二屯距离渤海国不到二百里地,是朝廷今年才开的荒地,一家分得50亩公田,上缴七成产出,如果你们另开荒地,前三年收入算你们的,后面也是七成上缴。

      傅老先生,跟您说句实话,到了这地方,军户民户并不重要,生存下来才是关键。

      因为地处偏僻又是边界,十二屯现在只有11家军户,一共一百五十五人。你们可以住在村里,也可以住到自家地头。”

      打发青萍去看孩子,赵静宜跟在傅家男丁身后,心里盘算着去了住哪里。

      青河镇距离十二屯约有一百二十里,从白天走到黑夜,再走到白天,第二天日落时分,一望无际的田地边,终于出现了几座茅草土房。

      等车走近村口的大榆树,树下站了好几个妇人,石德山的媳妇余红和石老娘迎了上来。

      “德山,你先回家吃饭,我们帮婶子安顿。”余红看着满满的三车粮食和东西,屯里总算来了一家富户。

      “傅叔,婶子,我们给你们准备了一个过渡的茅草小院,你们暂时住着,等开春化冻,再建新房。”余红说着话,直接领着人往里走。

      房子外面看都差不多,土墙,茅草屋顶,再过两家看得见外墙粗壮的木头,屋顶盖着草皮,外墙是树皮木头,院子都很大,半人高的石墙,可以看见院子里成堆的柴火。

      走过一家青砖瓦房的大院,在最后一家靠山路的茅草黄泥小院驻足,余红向张氏介绍道:“正屋三间两边都有火炕,锅是我家的你们先用,旁边这两座厢房也有炕,就是没有锅,你们先凑合两月。

      大门口的这些柴火,你们随便烧,山上的柴随便可捡,就是附近有黑熊和老虎,你们进山最好结伴。大概就这些,我们家就在旁边,有事随时找我。”

      “有劳您,多谢了!”张氏领着张文婧杜清欣送走余红,回来一家人都到正屋。

      余红会事,正屋的火炕事先烧过铺了稻草,此刻屋里的温度要比外面高十几度,暖和的人昏昏欲睡。

      取了车上的小板凳大家坐下,傅兴波和张氏商量好,吩咐道:“老大和我们住正房,老二住东厢房,老三住西厢房。明日我们去看地,领任务,女眷就在家里收拾。”

      “又渴又饿了,先造饭吧。”张氏率先起身来看柴火灶。

      张文婧叮嘱傅言衡看好孩子,追着张氏提着水桶从锅里舀热水。

      傅言信示意杜清欣跟着大嫂行动,杜清欣没动,东厢房现在冰锅冷灶怎么住人。

      赵静宜见大家忙起来,看了眼傅言陵,带着青萍拿着东西直接来了西厢房。

      东西厢房格局相同,对门而建,都是黄土泥草房,西厢房分里外两间,外间有灶,地方比较小,灶连着里屋的大炕。

      因为黄土泥墙厚重,为了御寒保暖,里间只有一个半尺见方透气小窗,屋里光线很暗。

      两间屋只有灶和光秃秃的大土炕,头顶的梁柱茅草屋顶清晰可见。

      赵静宜觉得这屋顶要是一场大雪,可能坍塌,又想着它应该比自己想象的结实。

      “小姐,我住哪里?”青萍左顾右盼,只里间有炕,她住哪里。

      “这炕大,中间隔断,能住五六个人呢。先凑合,等以后再说。”

      赵静宜话音未落,傅言陵抱着一捆被褥进来,吓得青萍立刻躲到赵静宜身后。

      “青萍,你去院里抱柴,我们烧水洗漱。”赵静宜见她害怕,忙道。

      赵静宜把买的新锅放在上面,试了试灶头的大小,出去和泥,青萍赶来帮忙。

      两个人生好火,赵静宜用泥巴把锅灶的缝隙修好,这样一锅水烧开,里间的炕一有温度,屋里也会暖和。

      杜清欣一直关注着赵静宜,见西厢房冒烟,立刻给傅言信使眼色要锅,有了锅,他们也可以自己生火。

      “老二,你去东厢房看看,要是合适,拿一顶锅过去生火。”张氏见赵静宜没来,看眼锅里的米粥快好了,朝傅言信吩咐道。

      “好的,母亲。”

      傅言信推着杜清欣,两口子去看东厢房,一进屋,两个人捂着鼻子又退了出来,屋顶漏雨,屋里一股子冲鼻的土腥气。

      哪里能住人?

      “娘,东厢房没办法住人,屋顶漏的。”傅言信捂着鼻子冲进正屋,嚷嚷道。

      “那就找人去修!”傅兴波把擦脸布巾摔在肩头,不高兴的说道。

      “是。”傅言信碰了一鼻子灰,转头和张氏说:“娘,爹让我修屋顶,您给我点钱!”

      “你去石家打听一下,请人修好我给工钱。”张氏试了试米粥的稀稠,道:“老二媳妇,去把洗干净的碗筷抱来,明珍,去喊你三叔三婶来吃饭。”

      每个人碗里一碗二合米米粥,凑着镇上买的饼子,静悄悄找地方吃饭。

      吃过饭,张氏傅兴波先洗漱,赵静宜带着青萍到村里转悠,碰到热情的石老娘。

      “你们是老傅家的姑娘吗?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尽管说,大家都是一起的,有困难理当互相帮忙。”

      “大娘,我是傅老三的媳妇赵静宜,您以后叫我静宜,我想花钱和村民买点稻草,有现成的芦苇席也想买几张,铺炕用的。”

      这女娃性子好,没架子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石老娘笑着说:“稻草有的是,旁边一条大河,今年开荒都分了一亩水田,我们每家都种了稻,稻草我家就有,我给你拿。席子也不缺,村头第一家唐老五会编,他是个老木匠。”

      “谢谢大娘。”

      赵静宜跟着石老娘回来。

      站在院外,石老娘便喊道:“木头,金花,把家里的稻草给你静宜表姨抱几捆去。银花,带着你静宜表姨去你唐五爷家买几张席。”

      “知道了,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娃先打开大门。

      石老娘向赵静宜介绍道:“静宜,这是我的小孙女银花,我们家德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木头是老大今年18岁,金花14岁,是大女儿。”

      话音刚落,木头和金花背着两捆稻草门里出来。

      “谢谢大娘。”

      “客气啥,出门在外,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石老娘笑着摆手,挨近赵静宜小声说:“我也是有私心的,我这大孙女到订婚的年纪,跟你们多接触对她将来也好。”

      “那有时间,你带着她来我们家玩。”赵静宜笑着说,她喜欢这种交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 1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