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弘治三年,秀秀,刘非,文必正三人奔向松江府,已至夏末,一路上皆是水稻授粉的秋耕壮景,翻滚的稻浪氤氲着稻香,那不易看到的细蕊,都在默默地酝酿粒粒稻谷,秀秀看到耕农正扯麻绳翻稻花,此起彼伏的绿波荡漾,真是美极了,不由得欢喜起来,也不觉得暑热难耐了,脚下如有风助,步履轻快起来。
      刘非不禁吟道:“村南村北稻花明,碧影清光夹望平,节弄暑风轻拂拂,尖悬晚露澹盈盈。”
      秀秀虽只听明白了其中几个字,但想必也是在咏叹这生机勃勃的盛景,也得意地吟道:“苏湖熟天下足。”
      刘非悠扬地迈着步伐,欣赏着这夏末秋初的风光,听到秀秀此话,低头笑笑,秀秀见他如此,问道:“刘师爷,我说的不对吗?”
      刘非道:“江南自古便是重赋之地,不仅是因为她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背后更是有其复杂的政典沿革,苏松嘉湖等地原为张士诚所盘踞,军民曾为张士诚守御,高祖皇帝一统天下,将张氏及其部属,豪强富民的田地没收作为官田,按照私人收租簿规定税额,而司农卿变相搜刮,加倍征课,全国各地田赋以苏松两处最重,嘉湖次之。”
      秀秀原以为这只是在赞美苏湖的富庶,没想到这句话的背后也是血淋淋的剥削,怪不得如此富饶之地,也常见抛家弃舍的乞丐流民,重赋之下,焉能苟活:“原来是这样。”
      刘非:“高祖皇帝时,苏松官田重额止于七斗三升,而今乃有一石三斗,一石六斗或二石,甚至于某些官田已被官员勋贵乞占,府县不得已将庶民开垦的不起科的荒田强加征税,以致民不聊生。”
      秀秀:“岂有此理,刘师爷,文大人这次来,是不是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刘非道:“文大人能做的就是将次这些问题上报而已,至于到底该如何解决,文大人也只能题议,最终结果还是要看户部和皇上的裁夺。”
      三人步至松江府城外,只见批云门人山人海排队进城,秀秀纳闷道:“今日怎么这么多人进城?”
      刘非从一个童儿口中得知,今日乃乞巧节,是城内织染行举办游船会的日子,五条大型游船将在城内十一条河道畅通会演,从日出至日没,代表巧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暮后便是歌舞音乐,直到人定散去。
      刘非笑道:“看来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日子啊,苏松蚕桑繁盛,丝纩业发达,织染坊众多,尤其是松江府一县有十八坊全是民间织染坊,汇集了能工巧匠千人,小作坊仅有机杼一二张,大的染坊染匠上百人,除了民间织染,有些织染坊还承接官府织染任务,并不比内外织染局的手艺差。”
      秀秀兴奋道:“今天一定很热闹。”
      刘非道:“不过,我听闻,很多优秀的织染匠人被主管太监提拔入官方织染局,导致民间织染坊生存委实艰难。”
      文必正:“此消彼长,生意经营得好,必然会遭到群犬垂涎,少不了要多方打点啊。”
      刘非:“大人说的是。”
      文必正:“我们先回察院落脚,安顿好后也去凑凑热闹,这是体察民情民风的好机会。”
      刘非、秀秀:“是~”
      进入城内,玉带环流,十步一桥,不愧是江南水乡,滨海承湖,襟江佩泖,人家临水而枕。此时的河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男女老少,阔五十步的河面,五条彩带装点的游船缓缓荡于碧波之上,船上缀满了荷花,荷叶,莲蓬,为首的船上站着三五个粗布麻衣的妇人少女,头裹包巾,有的怀中抱着桑枝,有的抱着棉花藤,有的怀抱苎麻,有的手举玉蚕,一如辛勤的妇人种桑养蚕之景,第二只船首的妇人少女在缫丝,绩麻,弹棉花,船尾的妇人则摇纺车纺线,蹬机杼织布,第三只船上的少女将整匹的织品于陶缸内漂染,最引人注意的当属第四只船,也是五只船中最大的一只,船首展示着百种色别的布料,船尾十几个少女,分着不同颜色的舞裙,在舞练,第五只船乃是绣娘在绣架前刺绣,为首的绣娘是全松江府苏绣手艺第一人的高织娘,她与三位绣女飞针走线的绣品正是今年要向皇室进贡的'千里江山图'绣屏,其次是缂丝传人严氏女,她手下的绣品是今年要在全国织染行会参赛的八尺长的秋岩长啸图,绣的乃是峭壁叠岩上的一只猛虎于岩松伏身长啸的景象。一张卧氏挑花架前两位银发红颜的老妇人正在挑花结本,云锦提花工艺由此而成。这些手艺精湛的绣娘向全国各地往来的客商,展示了江南手工业的锦绣凤翎,吉光片羽。
      临近黄昏,游船相继散去,只留下第四只舞船,船内传来了袅袅乐声,演奏一曲'霓裳羽衣曲',十几名少女将提篮中的丝帕,投向岸上,只见岸上凑热闹的人纷纷去抢,三人纳闷,这丝帕一角似乎包裹着什么东西,便拉住一位得手的男子问道:“请问兄台,这是何物?”那男子边拆丝帕,边笑着道:“这是包着五个铜板的丝帕,是赠给看客的,这五个铜板倒不值什么,在这百十个丝帕里,只有五个,里面是署织染坊名的,得到者可以带着丝帕去相应的织染坊领取礼物,都是上好的丝绵织物。”
      一只犹如系着蓝带的镖朝秀秀飞来,灵敏的秀秀轻跳,手在空中回转一抓,接到了这只带铜板的蓝色丝帕,刘非,文必正高兴地围上来,秀秀解开,里面果真有五个铜板,还印有一串字,刘非接过丝帕仔细端详,只见上面写着:“徐家蓝坊。”
      刘非将丝帕还给秀秀,笑道:“第一天来,就拔得头筹,运气挺好啊你。”
      投完丝帕,霓裳羽衣曲已到中序,开始抒情慢板的节奏,女子们列阵开舞,舞姿轻盈,优雅如仙子,彩虹绕周身,赤霞批发间,“这些跳舞的皆是各家染坊的染匠,中间最漂亮的那个穿蓝色羽衣的是高织娘的小女儿,也是徐家蓝染的女主事。”一个男子紧盯着舞娘中那个最耀眼的姑娘笑道。
      秀秀看向那个女子,的确轻灵俏皮,看上去年纪似乎不大,一副烂漫天真,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过了府前街,钻入察院街,三人回到府衙整顿休息,以待天黑后的'点灯'活动。这个所谓的点灯,是乞巧节的习俗,传说牛郎织女被迫分开,只能在七夕这晚鹊桥相聚,牛郎担着孩儿,跨越霄汉,千里迢迢与织女相见,百姓同情两人,便在这一天,为牛郎和织女点灯,若从云霄俯瞰夜间的松江府城,灯如繁星点点,亮点连成线,继而纵横成片,照亮整个水城,不仅提醒天庭,到了放织女前来相会牛郎的时日,也为牛郎织女点亮回家的路。
      秀秀与刘非出了府衙,家家户户皆挂不同式样的灯笼,街上提灯逛街的人、提灯玩耍的孩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多时,人群中有人喊道:“篝火晚会开始了,大家出城吧。”随即众人便群起拥向集仙门,秀秀看着刘非笑道:“我们也去看看?”
      两人至集仙门外,在护城河边,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篝火堆,妇人少女们分别围坐篝火旁,虔诚祈愿,秀秀疑惑道:“这是在干什么?”
      刘非道:“她们在祈愿。向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乞求美满姻缘,或者乞求福祥降临,成为巧匠。”
      祈愿完毕,众人纷纷起身向双星献舞,护城河边晒场,打火匠开始了今夜打铁花祭祀表演,两个匠人协作,一个炼化,一个击打,灿烂如花绽夜空,流星似雨洒峦崇,如此美景,刘非和秀秀都是第一次看到,铁花在两人眼里绽放,浪漫而热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