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渐远的儿时记忆 ...

  •   陈豹对儿时的经历没有太多印象,关于祖辈的过去,他是听父母闲暇之余的一些碎片回忆才知晓得。
      第一节 父辈身世
      陈豹对祖辈了解不多,他听父亲说过,爷爷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乡公所的文职人员,英俊刚毅,眉清目秀,但他只是在厅堂的瓷像上看过。这应该就是陈豹小学毕业填表时,老师要求他填“家庭出身”是“旧官吏”的缘由吧!据说太爷爷中年得子,爷爷未出生前太爷爷在本房族中过继了一子嗣以续后,爷爷非常敬重和关心他过继来的哥哥(先爷爷),他听说哥哥被谁欺负了,回家就要去讨个说法。先爷爷生有一子一女,他儿子是陈豹大伯,他女儿是陈豹姑姑。惋惜的是,大伯未生子,陈豹哥过继一半给他,大伯过世较早,伯母改嫁他房后生一子。姑姑的境况也不顺,生双胞胎女后未再生,两个女儿体弱多病,姑姑靠姑父弹棉花手艺居家度日。解放初期,陈豹爷爷不舍得妻子和两个幼弱的儿子未逃离故乡,后被依法处决,由本房族兄弟收殓入葬。陈豹奶奶转嫁本房兄弟(大爷爷)后未再生,大爷爷还带着双腿残疾的弟弟(小爷爷),小爷爷只能蹲地两手撑脚掌走路,生活极其不便,但他们俩兄弟却有周边乡村稀缺的“浇蜡烛”手艺,熔蜡块、剖竹片、缠灯芯、染烛红等每个环节都非常精细严密,他们制作的蜡烛在附近几个乡镇小有名气,这个混合家庭靠“浇蜡烛”的收入勉强维持着生计,陈豹小时候也学爷爷奶奶缠过灯芯。这是他奶奶的第三次婚姻。
      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她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家庭,从小裹足缠腿,受父母之命与同村章姓成婚生两女一子,二女儿青年时病故,大女儿玉姑与邻乡王氏成婚。玉姑勤俭持家,任劳任怨,把全家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上下信服,玉姑父退休多年后不幸患病过世,玉姑由三个儿子轮流赡养。章大伯的家境较差,生有一子多女,儿子离异后未再续,他们父子俩在乡下相依为命过日子。
      陈豹对外公外婆的记忆很真切。外公是个老实巴交的生产队长,贫农出身,处事稳重,为人诚实,性情较固执。外婆是个唠叨不休、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她顶住了家中事务的半边天。陈豹记忆深刻的是无论干什么农活,外公外婆都是在一起,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哪怕是外婆先回家弄饭浇菜,她都会折返去接外公,帮他背篓牵牛,一前一后。陈豹母亲是他俩唯一的女儿,同房族中过继了一个后生给外公外婆作儿子(舅舅)。外公的母亲,陈豹叫太婆,她一人住在阁楼上,深居简出,面目慈祥,少言寡语。外公家在村中心,陈豹三兄妹逢年过节都争着去他家,外婆每次看到外孙(女)来了,找到藏在木柜里的瓦罐拿果子给他们吃,自己平时不舍得吃,其实有的果子是不能留藏且容易变质,他们三个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每年春节前夕,外公外婆会带着家什来陈豹家帮忙准备年货,煎米果、做豆腐、炒薯片,张罗其他家务,总要忙到深夜他俩才步履蹒跚地回去,看得出他们很疼爱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总想多帮衬一点。
      陈豹父母的童年正值建国初期,经济非常困难,又经历“□□”“□□”,由于岁月的烙印太深,他们不愿意提起那段经历,在日后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了一些。陈豹奶奶带两个儿子转房给大爷爷,陈豹对叔叔没有印象,听说患先天性肢体残疾早逝。陈豹父亲幼年丧父,孩时的艰难不言而喻,只念了两年书,因家中劳力不足,求学梦想尚未点燃就被掐灭。他喜欢画画和看书,自己经常去找旧书旧报看,这也是他日后能摆弄些书画最坚实的功底吧!农村孩子稍长大后都会送去拜师学艺,作为今后谋生的手段,有的做木匠、篾匠,有的烧砖瓦、打铁等。陈豹奶奶用多年积攒的几块钱置了一套篾匠工具给儿子,有篾刀、起子、锯子等,她托熟人带儿子拜邻乡王城村一个篾匠为师。做篾匠最难坚持的是蹲着干活,基本不能坐,陈豹父亲学了几天就私自溜回家,面对他的是家人的责骂与冷眼,也就是这几天的学艺工夫,他对修补家什的篾匠活还能凑合。陈豹母亲童年的境况要稍好些,因贫农出身又是独生女,家里负担不太重,她念了几年初中,那时男孩都很少上学,更不要说女孩能念到初中,让村里的同龄女孩着实羡慕。她姑父在某公社上班,她也沾点光破例先后到公社、县机械厂做事,但不知何故,后来仍然回村务农。据说是下放到村里的上海、南昌知青相互交流牵线,他父亲和母亲结婚成家。
      随着陈豹三兄妹相继出生,家庭负担日益加重,按照农村惯例,大爷爷主持分家,由于家中无钱盖新房,他们和大爷爷仍然同住一个大屋但分开生计,陈豹父母收拾几个碗筷和些许农具另起灶炉,挑起了一家五口的生存重担。
      陈豹对自己的童年没有太多记忆,他最小,哥比他大三岁,姐比他大两岁,因他们年龄相差不大,常会打闹。他现在还留藏的一张周岁左右坐在竹篮里的照片,胖乎乎的脸蛋,笑眯眯的眼睛。听同屋婶婶说,因父母农活较多,陈豹经常会站在她儿子轿筒前帮她哄小孩、赶苍蝇,逗小弟弟玩耍,这应该是他最早的“朋友”,这个弟弟很不幸,四十岁左右患癌去世。
      分家两年后,陈豹全家搬到了另一个同姓小村子的土木房中居住,这个村子是他童年的真实记忆,为什么他们家会到那里居住?这栋房子是陈豹哥过继的大伯与另一同房族兄弟合建的,一人一半,大伯过世时,他哥的名字刻上了那个大伯的墓碑(上碑),这是以哥的名义继承遗产。因那伯母已改嫁且他哥年幼,他们没有在一起生活。这栋房子是两层土坯房,墙体中间夹有杉木条并混有稻草,以相互牵制和加固安全,靠工匠师傅用大木锤一厢一厢地将黄泥巴垒起来。房子中间是两家共用的大厅,平时办红白事时可摆七、八张桌子,产权一家一半,左右各有三个房间,地面墙面是“原生态”的泥土,木制门窗,没有玻璃,到了冬天就蒙上“水纸”(薄膜)以防寒风侵入。二楼是木楼板,屋顶盖瓦,没有安装倒板,瓦缝经常漏雨,只能放置些农具。前屋打了个灶台作为厨房兼饭堂,中间的房间较大,铺了三张床,后间堆放杂物,基本上是当时农村家庭的标配。
      陈豹一家来到这个村子后,由于是同姓家族相处比较融洽,在自留地、耕地、山林分配时因他家迁入较晚,偶尔会有些争执,他父母亲都能接受。村里与陈豹年纪不相上下的孩子有十多个,大家经常在一起放牛、砍柴、烧火、毒鱼(用杨藤或茶枯饼汁毒鱼),打雪仗、拍纸板、打梭子,跳绳、踢篁、拨竹笋、采野果,大家很真实友好,有时也吵口打架,甚至拉帮结派,但今天翻脸明天结伴。
      翻开相册中有一张是陈豹胸捧图书的照片,应该是他入学前照的,过去照相都以红布为背景,黑白照片看不出颜色。听说他很不愿意理发,父亲为了哄他理发,先买本小人书给他,然后照相、理发,他笑得很开心。自上学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去圩上买打折的图书是他最开心的事,《地道战》《林冲》《雷锋》《西游记》等陪伴着他慢慢长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