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布棋 ...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夜晚的郢都更是热闹非凡,所有夜市千灯的街道都将通向一栋恢弘气派的楼宇,雕檐映月,画栋飞云。
      楼外淌过一条清河,流向数十丈开外的云梦泽,青石桥上行人络绎不绝。
      桥上伫立着一白一蓝两道高挑身影,二人正俯瞰绘有星子与明月的河布,直至一辆华贵的雕花马车停在石桥下,拉回了二人的视线。
      “相邦大人,久等了。”马车上走下一位身穿月白色对襟华袍的俊逸青年,举止气度极具大家风范,正是楚王室公子子兰,他满脸笑意款款前行。
      “见过子兰公子。”张仪与楚暄一同行礼。
      子兰上前将二人扶起:“不必多礼,中大夫已在雅间中等后,请随我来。”
      三人进了酒楼,入门时楚暄看了眼匾额,红木镂金匾额的正中刻着“余焉楼”三字,字迹端正挺秀。
      踏入门内,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大厅中满座宾客,谈笑风生,觥筹交错,众宾客打扮各异,从混杂的口音可知楼内汇聚着五湖四海的游士、文人墨客。
      一层大厅正中的戏台上,歌舞红袖,琴音如流水,歌声如莺鸣。
      子兰领着二人上了二楼,走向天字雅间,雅间外站着一位衣裳华贵的中年男子,约莫四旬,薄唇细眼,鼻若鹰钩,见三人前来咧嘴一笑,作揖行礼:“下官靳尚见过子兰公子、相邦大人。”
      张仪回礼道:“见过靳尚大人。”
      子兰笑道:“别客套啦,快进去吧!”
      这间天字级的雅间是余焉楼最上等的雅间,位于二层正中,正对着大厅的戏台,望向窗外,可将郢都的全貌和烟波缭绕的云梦泽尽收眼底。
      桌案上已摆了数道精美的佳肴,四人相互寒暄。
      子兰与张仪已是旧相识,张仪初为秦相时出使楚国,便是子兰接待。
      二人初见便觉十分投缘,张仪曾将昆山玉作为见面礼赠予子兰,子兰以上宾之礼款待张仪数次,他极乐于与张仪交谈,认为张仪为人亲和,见识广博,风趣幽默,对张仪几乎是知无不言,因二人关系较好,他对秦国也很有好感。
      “靳尚大人是母后的远亲,也是母后的挚友。”子兰介绍道。
      靳尚咧嘴讪笑:“子兰公子和南后看重下官,是下官之幸!”
      楚暄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忽闻子兰对自己道:“楚小公子就该穿这种亮色的衣裳,你生得俊雅脱俗,迤逦卓绝,昨日那一身乌黑可真是美玉蒙尘啊!”
      楚暄笑着举杯道谢:“谢公子夸赞!”
      子兰回敬后,继续慰问:“这几日在郢都吃住可还习惯?”
      “草民与先生受王上与公子等人的照顾,在此处很是舒适,草民感激不尽。”楚暄微笑颔首,看向桌上青烟萦绕的香炉,好奇道:“自入郢都起,香气遍地可闻,街道、酒楼,以及令尹大人府上都笼着不同的香气,熏香可是楚国的习俗?”
      子兰笑道:“楚国盛产香料,有‘香料之国’的美称,楚人爱香,时常焚香沐浴,不论男女都会随身佩戴香囊,从香气可辨认身份地位。富贵人家的香料都经过精心配置,持香久,沁人心脾,贫穷者所带香囊气味浓烈厚重,或是简单的草木香气。不同香气也可看出熏香人的性格,荷香馥郁,梅香清幽,菊香甜淡。”
      他解下系于腰侧的淡紫色香囊:“这香囊我自幼佩戴,以兰花为主调,薄荷、虞美人为辅料,清而不浊,丝丝沁甜。其中的虞美人略有毒性,量不可过多。兰香正符我名,寓意‘谦谦君子,幽幽如兰’,我见楚小公子气质也与幽兰相符,若你喜香,我可命人制个香囊赠予你。”
      楚暄忙道:“子兰公子的好意草民心领了,草民不习惯熏香,也不敢与公子带同种香囊。”他觉得一身香气太过招人现眼,且男子熏香十分古怪,不够阳刚。
      子兰听闻笑了笑,没有坚持。
      店家又端了些酒菜,四人听着曲子一阵闲聊,楚暄突然问道:“这酒楼的名字倒是别致,‘余焉’是何含义?”
      张仪也道:“我记得上回来此还不叫这个名。”
      靳尚饮了口桃花酿,说道:“原是叫‘望春楼’,是左徒大人非要改成‘余焉楼’,念着怪别扭的。”
      子兰耸耸肩,接道:“说是选自他诗中的一句,好像叫‘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具体是何含义本公子也没深究。”
      楚暄即刻了然,此句出自屈原所著的《楚辞》中的《九歌·云中君》,本是写云神登云顶,高瞻远瞩超越九州,恩被四海功德无量,以“余焉”作为郢都第一名楼的楼名,便是想提醒楚王即整个楚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登高望远,不可满足于眼前所得,耽富贵,享荣华,不思进取。

      楚王熊槐刚继位那会儿正是楚国的鼎盛时期,其父威王留下的基业使得楚国财力、兵力都十分雄厚。
      楚军南征北伐扩充了数千里疆土,成就了楚国的万乘之邦,也使得楚国位居七雄之首。
      那时的熊槐意气风发,选贤举能,广招天下名士入朝为官,各国才子涌入楚国又结合楚地文化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绝妙的辞赋。
      但也正因楚国的强盛,朝中也出现了众多巧言令色的佞臣。得知熊槐喜歌舞,他们便投其所好从列国找来大量歌姬舞姬和美貌的女子,在宫中夜夜笙歌。
      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熊槐沉迷于声色犬马,逐渐忘我,开始亲佞臣,远贤者。
      人最怕在位高权重时受太多的诱惑,逐渐迷失自我,忘了初心。
      朝中的贤臣屡次上书劝谏熊槐远离小人,可这些谏书全都石沉大海,他们还因此惹怒了奸佞被抵对,最终失望透顶,远离朝堂。
      其中屈原反应最为激烈,也只有他仍在坚持劝谏。
      屈氏一族是楚国老牌的贵族,历代都是功臣,屈原也是亲眼看着楚国由盛转衰的。
      眼见他起朱楼、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岂能不心痛?
      但熊槐并不理会他,屈原无奈只好将心中的愁苦和对楚国未来的堪忧写入《楚辞》中,并将其编作乐曲流传于世。

      靳尚吃了块荷叶凉糕,漫不经心道:“左徒大人别出心裁,还将自己的诗词填入乐曲中,推广至全国各地,如今大街小巷传唱的乐曲都是他编著的。”
      戏台上的伶人歌声动人婉转,正吟唱着:“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钰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楚暄看着二人神情中浮现出的鄙薄,又望向酒楼内推杯换盏的宾客们,众人的谈笑声早已漫过歌声,心中生出对屈原的惋惜。
      子兰抬眼时突然定住,抿嘴一笑:“说到左徒大人,他可是余焉楼的常客。”他对三人使了个眼。
      三人循视线望向对间雅座,瞧见两名穿着常服的男子,正看着案上摊开的卷轴认真交谈,察觉到被窥视,坐于右侧的青衣男子转过头,对上四人的目光,瞬间拉下脸。
      “巧了,左徒大人也在呢!”子兰举杯隔空打了个招呼。
      屈原抽着嘴角对其颔首,目光扫向一旁的张仪和楚暄。
      张仪对他的犀利目光视若无睹,也不看他,而是看向他对坐的蓝衣青年。
      楚暄也看过去,见那青年气质沉稳,年龄约莫三旬,与屈原一比显得平易近人,此刻他也望了过来,那双眼眸漆黑若深潭,看似静如止水,实则隐匿锋芒,他将目光投在张仪脸上的,若有所思。
      屈原极度不自在,将案上的卷轴收起,站起身,似乎一秒都不愿再待下去,他对蓝衣青年揖手后走出雅座,对着对面四人虚拱了个手,径自下楼。
      蓝衣青年也走了出来,对四人行礼后离去。
      子兰对二人的态度习以为常,也懒得看他们,夹了块鱼肉送到嘴里。
      张仪看向二人离去的方向,状似疑惑道:“方才那蓝衣男子可是齐使陈轸?”
      靳尚点头:“正是。”
      张仪道:“左徒大人与齐使看似关系匪浅啊。”
      子兰嗤笑一声:“可不是吗,此人二交情颇深,总是形影不离,上的奏章也如出一辙,连齐攻秦正是二人带头主张的。”
      张仪面现愁苦,叹了口气:“我知左徒大人十分厌恶秦国,也不知秦国哪里得罪他了,秦楚素来交好,他们何苦非要拆散二国邦交?”
      子兰道:“陈轸身为齐使自然想在驻楚期间立功,好回去受赏,左徒大人就不同了,他素来自命清高,自诩知晓国家兴衰迹象,要为父王指条明路,而他所谓的‘明路’便是攻秦,成日上奏攻秦之策,还时常当庭反驳父王的决策,父王看到他就头疼。”
      靳尚讥笑:“若他不姓屈,早就被罢免官职逐出郢都了。”
      张仪认真听着,有些担忧地问道:“那王上可是采纳了二人的计策了?”
      子兰压低声音,凑过脸来:“不瞒相邦大人,父王其实仍在踌躇,他也不想秦楚二国生间隙,只是……相邦大人您也知道,举凡君王都想于在位期间扩充疆土,留下功勋,好载入青史,父王一直惦记着商、於这一片土地,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我听闻秦国这几年攻下了巴蜀,土地扩张千里,您看这商於之地相较于整个秦国,不就如沧海一粟吗?”
      楚暄闻言心中冷笑,喝了口酒掩饰眼中的讽刺。
      张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此事我需要些时间与我王商讨,若能免去秦楚交战,一切都不在话下,至于这连齐一事……还请子兰公子多劝劝大王。”
      子兰闻言心中欢喜,欣然道:“相邦大人放心!我定当劝说父王远离齐国,维护秦楚之好!”
      张仪斟满酒,双手举杯敬道:“外臣代表秦国谢过子兰公子!”
      ——
      一连数日,张仪和楚暄面见了众多楚国朝臣,并跟随子兰深度领略楚国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某日晚饭后,张仪得空在房中独自对弈,楚暄帮他熬了些药膳,端进房中。
      “先生,先把这汤喝了,这些时日在外游走,您的咳疾又犯了。”
      “春寒料峭,寒气易入体,等天气回暖就好了。”张仪满不在意道,眼睛仍看着棋盘,抬手招呼楚暄,“先搁案上吧,暄儿,过来坐下。”
      楚暄端着汤药走了过来,挡住张仪的视线:“先生先喝药,喝完再下棋。”
      张仪眉头微蹙,无奈接过碗,在楚暄的目光下把浓稠的汤药灌下,虽不美味却十分暖心。
      见张仪喝完药,楚暄满意地坐到他对面,看着棋盘说道:“我好久没和先生对弈了。”
      张仪放下碗,莞尔道:“待这盘棋结束,我们来一局。”
      他拾起一颗黑子,看着棋盘思考落子处,嘴上却道:“在楚国待了有些时日,想必你已经对众朝臣有所了解。”
      楚暄略一沉吟,回答道:“初来楚国最先见的便是令尹昭阳,我原以为他是齐楚联盟的主使,但依那日您与他的对话来看,他对楚国亲秦还是秦齐并不十分上心,许是因此生已出将入相,或是年事已高不愿再卷入纷争,只想安享晚年。”
      张仪点头,落下手中的棋子:“其他人呢?”
      “再者就是公子子兰和中大夫靳尚,此二人道貌岸然,成日沉醉于花天酒地,且利欲熏心,略受贿赂便卖国求荣,泄露机密,当真是小人!”楚暄鄙夷道:“我见楚国大多朝廷官员皆与二人品行相同,左徒屈原却能独善其身,实属不易。”
      他继续说:“屈原性子刚正,为人峭直,实难相处,却是真正忧国忧民,才德兼备的贤臣。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楚国现状的担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孤傲却是看得最为透彻的人,只可惜了这一身才识,留在楚国不得重用,满腹经纶却是孤掌难鸣。”
      “再则便是齐使陈轸,其人表面平易近人,实则谨言慎行,为人疏淡,城府极深,说话总有所保留。兴许他比屈原更难相处,也更难对付,但因他是外使臣,即便富有才智,也不会令楚王和朝臣们推心置腹。”
      楚暄轻叹一声:“楚国看似国富力强,实则江河日下,贵族当权,穷奢极欲,谋短利,排斥贤臣,像屈原这样的爱国贤士却屡受抵对,更别说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世伦理的学士,若无权无势只会被埋没,或是依附于权贵,为他人作嫁衣。这样一看,秦国若无商君变法,主张集权和专制,削弱贵族势力,设立军功爵制,秦国也难有今日之成就。”
      “若无君王鼎力相助,变法也难以推行,楚悼王在位时也采纳了吴起变法,而他逝世后还是被贵族推翻了。”张仪又问道:“若要你选,这些人中你愿与谁结交?”
      楚暄不假思索:“自然是屈原、陈轸这样的名士”他皱眉,“我见先生与那子兰公子交情颇深,还屡赠厚礼,先生就不担心被人说成是‘同流合污’吗?”
      张仪放下棋子,笑道:“暄儿,你还记得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破坏齐楚联盟,使楚国陷入孤立无援之地吗?”
      “子兰、靳尚虽为亲秦之人,却是唯利是图,遇事明哲保身的小人,更何况二人皆为楚王室宗亲,岂会助先生?”
      “正因他们亲秦,才会破坏齐楚联盟,且此二人相较于屈原、陈轸,更得楚王信任。以文伐敌,可阴赂左右,得情甚深,欲锢其心,必厚赂之,利用他们打压亲齐的屈原与陈轸,便可省去亲自出马。”张仪道:“越是追名逐利就越易受人操控,相较于清廉贤能之士,更能为己所用。伐谋伐交时应先接触、诱导此类贪求利益的佞臣,与之所欲,示之所利,使之甚喜,消除对我方的疑虑,尽量避免与足智多谋的能臣交锋。且在诱导时要把握分寸,人各有异,要明白何时应捭,何时需阖,若是碰到城府颇深,亦善用权术的对手,需得巧妙脱身,切勿诱敌不成反被其诱。”
      楚暄认真听着,点头道:“但也需看君王与佞臣的关系,若是亲贤臣,远小人的明君,便要反其道而行之。”
      张仪笑道:“这便是我要你先行观察的原因。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揣诸侯之情,观全局,通晓隐微,见机行事,不要急于行动。众生百态,有重权重利者,忠良贤德者,亦有贪图私利、损公肥私者。了解众生品行,将其拿捏利用,无论何种人都有他利用的价值,就像这盘棋,黑白棋子散乱分布,众人只看被困于险境的这粒白子,却忽视了在各方相互牵制的棋子。”
      棋盘上,黑白两色相互对峙,局势错综复杂,正中一粒白子正孤零零地困于一众黑子间。
      “作为棋手,需顾全大局,落下的每一粒子都是你布下的局。”张仪抬眼,看向楚暄,“暄儿,这天下就如这棋盘,各国便是你手中的棋子。黑白双子纵横对峙,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若是棋局必有破绽,欲知其破绽,便要成为这布局之人,将主动权握在手中,便可摆布天下之势。”
      “棋局对峙中,每动一子都将煽动全局,想要下好这盘棋,必观全局走势,不可因眼前之利迷失心智。”说话间,张仪拾起一枚白子落于连成纵势的黑子间,向前一移,旋即打破了黑子的围阵,局势当即一转,方才被一众黑子围困的死死的白棋顺势攻出,并联络各方白子从各处一一突破。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天下棋局瞬息万变,输赢皆在一念之间,愿赢此局舍子得子皆为常事,不可过分计较得失。”转瞬间,众白子已占据了中心位,并从四处扩散开来,一路追杀黑子将其吃尽。
      最终,棋盘上的黑子尽数被围堵于四角,一局毕。
      楚暄专注地看着,顿觉醍醐灌顶,笑道:“先生之言,暄儿受教!”
      张仪抚须笑道:“如此甚好,将残局收拾一下,你我二人来比试一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布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