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第 120 章 ...

  •   第120章
      莫非一番话说下来,浅显易懂,入情入理,不由人不信服
      是的,买卖若好做,那还不得隔三差五跑,从入秋来,确实看莫非跑得少了。
      山脚那点地,能种多少菜呢,好卖的话,也没见他去村长家收菜卖呢,他不帮别人,还能不帮村长?何况自己也能挣钱,可见确实卖得艰难。
      刚浮动的心思又消停下来,大伙坐回原处,哼哼哈哈说起别的。
      黄四福的轱辘又响了起来。
      “县里人吃的是精。我娘家嫂子家里的妹子婆家就在县里,我嫂子上山捡几斤菇子,费劲巴拉做了半坛子酱,自家都舍不得敞开了吃,连我都只分了一碗,真是好吃!她妹子装了一罐子走,回头还说家里婆子不爱,嫌什么油少了,蒜不够细,要放些肉沫更有味,什么什么的,乖乖!吃个酱还要这许多花头!”
      “有肉有油,还吃什么酱?”黄老嬷真觉得自己老了,看不懂世道。
      “听说他们做酱还放鱼虾、油糖、香料,嗯~~~还要蒸啊煮啊。”
      “天耶~~我把豆子一烀,搁外头晒,毛长到半拃,搬回来拌上桌,他父子几个照样吃得香!哈哈哈!”兰婶笑得很夸张。
      酱不就是用来佐饭吃的,咋能弄得比烧菜还麻烦?
      “哈哈,是耶!我前头晒时淋了点雨,毛都黑了,他爹却说,比以往吃的更有味呢!”
      柳花婶闷头想了半天,还不死心:“那你,额,契弟的腌菜是怎么做的?也教教婶子,行不?”
      在乡下,腌菜和缝衣做鞋差不多,家家都会那么点,没人当它是正经手艺,最多说有人手生,有人手熟。
      柳花婶这样问,算不得什么刺探,冬冬更不会藏私。
      他之前教过兰婶,据说兰婶也教过洪小芹和周芝芝等人,而兰婶她们也同样也教了他别的东西。
      但是,就像和面,一样的流程,一样的面粉,到不同人的手上,有人就发得又白又大,有人就能发成死面。
      腌菜也是,多少菜,放多少水,醋和盐多大比,泡几天出来吃,有人腌的嘎嘎脆,有人吃得辣嘴。
      兰婶家婆媳几个,也试过两回,她家发面晒干菜都敢说是好手,偏偏腌这泡菜,就是出不了冬冬那个味。
      冬冬当着一众人的面,细细说了做法,又提醒了几个关键点,嘱咐她们:“天热时,隔一日就能吃,现下冷了,泡上两三天再开坛子,保管酸脆脆好吃。盐千万莫放多了,这讲究的是个鲜脆,若是咸了,菜软绵不好看,口感也差。”
      黄老嬷颠颠从对面过来,一边挤着冬冬往下坐,一边笑眯眯说:“怪道我之前照法子腌,就是没你给的鲜,还当是小兰记错了什么,原是自己盐放多了。”
      黄老嬷嘴里的“小兰”就是兰婶,有她的话佐证,又有兰婶上前笑着辩解,还有周芝芝洪小芹她们跟着七嘴八舌反思,可见冬冬不是哄人的,莫非也没有骗大伙,他家的腌菜就是与众不同。
      冬冬靠莫非那边靠了靠,扶着黄老嬷坐稳,又解释说:“我也是讨了巧儿,若是光腌青菜,再怎么鲜脆,还不是青菜味?呵呵,所以我与契哥就腌些黄瓜、莴苣、豆角,这类本身就脆生生的菜,才显得更好吃。”
      “只是有一说一,我这法子,比寻常的要麻烦。而且,鲜脆鲜脆,它就不能久放。不像婶子们刚说的,家里去年腌的都能吃,按我这法子腌出的菜,放上一两个月就毁了。”
      他的话说得清楚,其中道理也很明白,和莫非刚才说的“县城的人吃个新鲜”不谋而合,别人再也没有质疑的理由了。
      几个没听过的妇人暗暗记下冬冬说的法子,打算开年园里的菜出来,试试巧儿,说不定自家也能推去卖。
      她们心里琢磨过,若是自家吃,显然还是古法传下的更适合。
      冬冬在说话,黄老嬷就眯眼打量着,一会去看他脚上的鞋,一会盯着他身上的衣。
      等冬冬歇了嘴,黄老嬷上手摸摸他的袖子,说:“年轻人,过日子还是要精打细算的,吃食省一点,衣也可以穿粗些,以后花钱的地方多呢。”
      冬冬忙说:“是呢,老嬷您帮我说说他。来时娘家里......唉,您晓得的,我就裹了几片破布,家里一根线都没给。契哥心好,给我从头到脚买了许多新的,我也是说买两身粗布有个洗换就行,他就不听......”
      莫非正笑盈盈看着他们,没等冬冬说完,抢过话头道:“谁说我都不听的,稀罕劲儿正上头呢,我就爱给你花钱。”他是如此的一本正经,撇脸看着冬冬,模样极为讨打。
      冬冬脸红得像染了霞,左瞥右瞥都有人,前面更是一排人盯着,恨不得脚底有条缝给自己钻进去。
      村里人哪里听过这等子浑话,一齐哄笑起来,兰婶和莫村长都为莫非脸热起来。
      几个年轻点的小媳妇儿又笑又躲躲闪闪去看冬冬,见他脸似桃花白里沁着红,眉目轻怨羞恼地瞪着莫非,眼底却是情浓意转......确实是有让人稀罕花钱的本事。
      黄老嬷隔空作势呸了莫非一口,“原来戏文唱的就是你们这些家伙,我们老疙瘩只能听热闹喽!”
      大伙又笑。
      周芝芝舀高粱的大勺都捏不住了,黄四福也推不动轱辘了,趴在横把上笑得直抽抽。
      周芝芝捡起地上的勺,一边拍着灰,一边给冬冬解围:“他这还不算什么,我瞧戚家婶子穿的,那才真叫一个好呢!”
      见过的很快听懂了她的意思,捂着嘴吃吃笑起来。
      如麻婶这样没见过的,还当了真,问道:“哦?她穿什么好衣裳了?必是三财带的吧,啧啧,生这么好个儿子,一年到头,家里新衣穿不完。”
      莫三财这些大学徒小伙计打下手时,偷偷没下一尺半尺的,积少成多,料子又是村里人没见过的。
      一天天下来,也是一笔收入,村里艳羡的人多着呢。
      “真不错,绸的!紫底儿,带着大白花,还绕着青蓝纹。”周芝芝一本正经解释。
      “我瞅着底儿怎么像粉的咧?”兰婶皱眉,有不同的看法。
      “白花边上还有小红花儿,一滴两滴的,我开始还以为是戚妹子不当心淌了血在上头。”
      “那襟下两片绀色,倒真是富贵!”
      麻婶听她们左一句右一句,嘴越张越大。
      一件衣裳,紫啊粉啊,白啊红啊,还有青色蓝色绀色,花不溜丢,叫好看?怕是染坊试料或是染坏了的布头凑出来的吧?
      她着实想不出戚染花近四十的年纪,好意思穿成这样下地?
      “是个富家太太的样儿。”说话的人一本正经,看不出一点取笑的意思:“可把姚大头馋坏了,恨不得带着闺女连夜住进她家去。”
      “怎么昨儿个见面,我提了一嘴戚婶子,姚婶儿就龇眉歪眼的,扭头走了?”
      “没想到屁吃,多少有些发气罢?一天天舔着,也不嫌臭的,说不定过得两天又黏糊上了,瞧着罢!”
      “那家并不是什么好的,她还没看清!耍她玩咧,不是人哦!”
      “谁晓得怎么想的,若是耽误了儿女,真是罪过!”
      有些事不经想,从前莫非年幼孤僻,口舌被堵,大伙被戚染花单方面说辞蒙蔽,还真当她是个好的。
      如今,看得多了,听得见了,慢慢一回想,就晓得当初是怎么回事的。
      现在再提起戚染花,还有几个说她好的?

      磨面的一家家轮着,没有哪个催的,磨好的人家也不急着走,人堆里唠着嗑,听一肚子热闹好像也能管饱,反正午饭也没得吃。
      只是再怎么闲,也不可能在场子里坐一天,吃喝以外还有拉撒的事呢。
      等莫非和冬冬排到了磨,人群走得只剩特意等他们的莫村长家三个和黄老嬷祖孙三人。
      村长和黄四福坐在石板上聊天。
      良柱窝在阿爷边上打哈欠,冬冬给的薯饸让他在小伙伴那里挣足了面子,后半场都玩疯了。
      兰婶和黄老嬷、周芝芝则站到冬冬边上,指点夫夫如何磨面。
      “勺用那个手拿,一下不能舀多了。对,半勺将将过的样子。”兰婶把着冬冬的袖子,指指磨盘的孔,“慢慢地...也不要这么慢,稍微顺着点,从孔边顺进去——对了!就这么倒!”
      旁边周芝芝扭头对莫非说:“小非,轱辘可以推了.......”
      莫非正等着呢,胳膊攒了劲狠狠一推——石臼“空咚”一声,飞似地转了起来,把冬冬吓了一跳,半勺玉米撒了一地。
      兰婶跳起来,叫着:“呆子,使这大劲!”
      莫非以为撞到冬冬了,石臼那么大,可不是玩笑,扔了握把,他两步窜过来。
      冬冬忙说:“没事没事,只是一时不察声响这样大。”
      黄老嬷就近捶了莫非一把,也嚷他:“你显摆什么!缓缓来,缓缓来!若把他胳膊牵进去伤着了,看找谁哭去?”
      莫非拽过冬冬的手细细看了,确定没事才放下心来,满脸歉意对冬冬说:“我当臼子好重,劲没把握好,现在有谱了,再不会推那么快。”又笑着对黄老嬷说:“嬷嬷祖上一定是小河村的。”
      意思黄老嬷是冬冬的娘家人了。
      大伙都哭笑不得,黄老嬷更是啐他。
      周芝芝又指点他:“臼子虽重,也就前头几下费劲——当然,你力气大,只需小小使点,后头推起来更轻松。倒玉米时磨不能转快了,两人都得看着点呢。”
      莫非感激地点头,说着:“可见处处都有学问了,光是力气大也不行。”回到推把子那里,摆了架势,“冬冬你站远些,等我推起来了,你再去倒。”
      等两人重三迭四试了几次,配合逐渐顺畅起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0章 第 120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