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三章 自然苏美梦 ...

  •   文明炮制了无数的繁华与虚名,物质的不断堆积,事业的反复成就,也许诺我们所谓人生的意义,或者所谓现世的安稳与各种方便舒适,兜售各种名词与概念,真理与正义,甚至许诺能成就众生的幸福,只要加以时日的不懈奋斗。但人类无疑也发现,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这一切都在“等待”之中。自从靠着所谓的“智慧”割断了与自然母亲之间的脐带之后,人类看起来站立了,取得了“万物之尊”的地位,但你看,多少普通的人,过着比先前还不如的生活。有谁想过在金字塔下劳役至死的数十万奴隶?有谁挂念记刻在铭文背后那些被卖之人的悲欢冷暖?即使是那些帝王,回忆起这一生的时候,能说自己经历的幸福日子多于不幸的岁月吗?人类是自己把自己套上了,活在了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事实”里。
      后来,近代工业的发展,机器又许诺人们另一种幸福,那种由于被奴役监禁许久,以至于忘了本来源头的人们,所热切期盼的那种永久放松的生活,人们最大的愿望居然只是不用干活或者少干活!已然没有在宇宙间游戏的精灵的快乐。有多少知名的科学家沉溺于“永动机”的发明,或者“点石成金”的魔术,最终被一系列无情的现实粉碎。工人们并没有活得更好,随着殖民的深入,世界上另一些原本自然生活的人们也被纳入了这所更大的监狱、更大的工厂,每个人都成了某个流水线上的一环,这种“工作”甚至比以前农耕时代的“男耕女织、晴耕雨读”更加枯燥乏味,更加消磨人。
      自然总是在召唤我们从这一场场梦中离开,到达人类本应有的生命高度和体验。那些人类中真正的开悟者,总是以一种出世的姿态入世,甚至表现出“反文明”的倾向,为的就是帮助人们觉察并回归本源。从老子、佛陀到庄子、耶稣,再到陶渊明、鲁米,再到王阳明,无不如是。他们都有与自然神交的经历,但同时也熟读各种典籍,知文明之“利”,也知文明之“害”,慷慨呼唤世人,回归单纯、质朴的生活,回归生命的本质。他们看似出世消极逃遁,实则没有离开这个“世”,因为我们不可能真的离开,何况他们这样对世界怀着深深慈悲的人。所以,他们所出的“世”,其实是这文明给人营造的监牢,即人类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枷锁,而非这美好的自然。为此,他们观察并帮助人们分析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抽象出“道”、“空”、“心”等,其本意不是叫人们去膜拜这些东西,也不是叫后人去崇拜他们,乃是让人因此心中有所依托,能够坚定在世上行走这样的道路。毕竟,他们也预想到,能这样的人是孤独的,所以,他们在世的时候,不遗余力教育世人,甚至开山立户,其实是为了造就一种传承的氛围。哪知后人又将他们“神化”,借以谋取宗派的利益,争夺世上的虚名,其宗派队伍越来越壮大,其门户之见却往往越来越根深蒂固,又与其本意差得很远了。
      而自然,她才真是博大、无言之教,一切教育和文本的母本。《文心雕龙》指出,天地之间有“文心”,“日月叠璧”,“山川焕绮”,“云霞雕色”,“草木贲华”,“林籁结响”,“泉石激韵”,万物皆有文理和韵致。难道只有人类懂得用语言和文字来传承吗?生命的DNA,不就是一种传承吗?可见大自然本来就有这样的智慧,而我们的心灵,我们活在这世上的种种体验,无疑和自然息息相关。
      既然人类认为自己生出了智慧,那就应当用这种智慧去观察万物,去欣赏美,去好好享用这短暂的一生,如旅途般的一生,可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斗”了,不管是“战斗”还是“奋斗”,或者是“与自然斗争”,本质都是两者之间的较量,人类花了太多时间去争竞,而这种争竞是无穷尽的,甚至向自己的“母亲”——大自然开战,真是令人感觉大惑不解。
      固然,人类是有生存考验的,普天之下,没有一种生灵不面临生存考验,以激励其不断更新。然而,这种生存考验,在人类这里,化成了无穷尽的负担。观察鸟儿、蜜蜂,都很辛苦,可是它们在边工作也在边歌唱,人类的工作却是很不情愿的,因为我们不是按照“本能”,也即“天赋”来工作,人无法按自己的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做了又无法与“生存”对应,从而导致各种“痛苦”。
      这里的本质问题不是就出在教育吗?谁把本来不是“天赋”的东西教给了他们?不就是从小到大的教育系统吗?古人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大抵是这个意思。观察孩子受教育的方式,便能够明白文明的进化史。
      一开始,要找到孩子心仪的奖励物,通过这个来使得孩子集中注意力,到后面这种奖励物变成相对抽象的“积分”了,积累到一定量就可以兑换。类似巴甫洛夫的实验,不断形成条件反射,孩子就懂得自己要按照规则去掌握知识了。这一套,直到现在的教育还在用。
      最早建构这套文明体系的人,无疑是设计“游戏规则”的大师,知道如何用人性的弱点来激发人类为所谓的“群体”服务,从而使得他们这一派的力量日益强大,从而征服其他“群体”。一代又一代,文明的演化所以愈加残酷,层级也越来越多,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到达那个层级,所以也看不见全貌,只是在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恐惧支配下,过着战战兢兢、忧思不断的一生。
      而普鲁士的教育,即近代教育的鼻祖,无疑是一种军营式的教育,要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并且能够相对灵活的掌握运用,这为当时乃至现代培养了许多的工人,非常适合“制造业”发展,但难以激发出人类最本质的创造力。很多经历这种教育的人,特别是经历了各种“内卷”的人,已然成了一种“解题”机器,目光呆滞,只能专注于某个领域,别的什么都不会。这其实和当时批判的八股文考试一样:“读书人,最不济。烂诗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学习成了一种敲门砖,而实际学成之后,又用得很少,只是作为一种“分层”的工具。考试、学历与分层等激励挂钩,这无疑使得人们更加看中“往上走”,而不是活出内在的自我。
      到哪一天,这种自我游戏才能结束。即使是这种游戏的胜利者,会真的快乐吗?“一山还比一山高”,你到了一个位置上,总有位置比你高的人,你还会再羡慕的,结果就在这些个虚无的“争竞”“斗争”中匆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正如《儒林外史》的开头写道: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哪一个是看得破的!
      如此而已。
      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愈演愈烈;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大放其彩。日益繁复,掩饰涂抹也越来越多,所以越来越不易看清真相。而于普通人而言,没名没利的时候,往往拼命争名夺利;有名有利的时候,因为不明了人生的天赋与本质,又深陷名利、纵欲之苦。正如《红楼梦》里写道:“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哪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那如何得脱呢?白玉思来想去,在书上写下:自然、经典、文艺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自然,就是回归自然,回归人本来应该的生活。早睡早起,不为名利所烦恼,事来则应,事过则尽,平时多坚持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到大自然里去观察体悟,就是这样简单。
      有时候,一个自然里的呼吸,胜过一卷书带来的烦恼。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在跑步时,在呼吸林间的风里,就恍然大悟。然而人生还是要去体验的,有条件,可以“归隐”;没有条件,也可以尽量做到以上几点,过自己觉得自在的生活。
      经典,所谓的经典必然是打动过共通的人性,因而为人们所推崇的。要着重看经典中不与时变化的东西。因为经典也会被篡改,也会存在历史的局限性,要从人性本质的角度去理解。“忠义”在不同时代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忠义的本质,通过经典的阐述,是能够体会的。经典有时难懂,其实应该还原语境,从那时的情形来看,不要想得太复杂,不是做学术考究,而是真正活出经典。这样的经典,每个民族都有,看似相异,其实相通,都是“过来人”想对我们说的,看它真不真诚,就知道它是不是经典,而不是被外在的虚名所误,特别是为贪嗔痴所惑,看那些颠倒妄想、自吹自擂的书。
      文艺,它的好处在于通情或通感,也即美。情感是人类更为原始和本质的能力,因此能够借此来帮助我们回归本源。很多事情,是不可计算的,不可单以理性看。而要传达情感,是最难的事情之一。你可以用标准的范式说明一个定理、一个公式,情感的东西你懂,可是说不清。在这方面,文艺传达得最好,通过形象思维,能够大致说清这种说不清的事物。这里也同样存在着经典的作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的事物,就像一杯水一样自然滋润着生命,而非仅仅为了背诵记忆。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人却经常迷惑。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的事都有点坏,怎么办?前提是不伤害到他人。因为伤害到他人,最终必然反噬到自己,这不用多提。但很多人所谓喜欢的事,其实是被世俗污染后的思维,比如看别人喜欢做什么,自己也跟风去做什么。这里讲的喜欢做的事,更多是从内在的天赋入手,找到自己能做,能够发挥自己创造性的事情,做这些事,哪怕看来无益,也足以滋润身心,省去了很多“是非之害、奔忙之苦、烦恼之扰”,其实是非常值得的,说好听点,就叫培养高尚的情趣。但情趣本无所谓高低,适心即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三章 自然苏美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