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九章 鲲鹏游万象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玉的古诗词分享讲座终于开始了。他讲到从《诗经》开始,汉语就是以两个字为一个基本音步进行节奏安排的,《诗经》的“四言体”特别符合这种节奏,而且特别整饬,同时也允许有一些不是四言的字句,体现灵活性,在当时是很完美的文体了。之所以被改变,主要原因还是一句四个字能表达的意象太少。五言诗,仅仅是加了一个字,但多了一个字,句里的组合就丰富了很多。因为汉语虽然以单字构成,但其意义的基本单位还是以双音节词居多,所以五个字,就可以上一下四,也可以上四下一,或者二一二,二二一等。这些并不仅仅是字数的变化,更是句内组合的丰富性,也如同调味一般,带来内涵的深化。而音步为二(即平仄节奏转化的基本单位为二个字),句子的字数为五而非偶数,恰合“阳中有阴”(奇为阳,偶为阴)之变(六言、八言诗少见正是反证),所以五言诗创立以来,成为流行时间最久,且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体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讲到这些的时候,他忍不住看向青梅,看到她很专注认真地在听,也对他报以淡淡的微笑,阳光照着她的脸,好像微风抚过某种无形的物质一样,仿佛她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一样,但她的微笑又那样真实,就像上次一起整理完活动室,脸上露出的那股欣然,令人不饮而醉,欲近还远。
      那天之后,他们经常在文学社里相会。白玉的诗词才能渐渐展露,他也很高兴找到了一个舞台。青梅是文学社杂志的编辑之一,经常对他的投稿提一些建议。有时候也在图书馆里一起讨论诗词。两个人之间讨论得多了,就变成很熟的朋友,甚至有点“兄弟”的味道。青梅个性开朗,并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可苦了白玉,每次都一颗心砰砰地跳,见了面却又开始讨论“业务”问题,从屈原一直聊到纳兰容若,甚至是龚自珍……
      在历史中,真是可以耗尽人的一生啊。你是在体验你的人生,你却为了千年前的一个人而黯然神伤,或是欣喜若狂。明知没有益处,可是难得人生总有这些“虚”的空间,何况和古代的圣贤、英雄、侠士对话,其实也有很多的收获,何况还有其他人也跟你一样如此沉醉其中,这样的欢喜,其实于人生并非没有帮助。有的人看起来一生勤苦,却达不到更高的成就,因为缺乏人文的滋养,生命会变得干涸,从而也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白玉虽然沉溺于人文海洋之中,但计算机也没有太大荒废,每天完成一些必要的作业之外,就开始自我放松了。虽然比不上那些本来就喜欢计算机,想要在这个领域有一番建树的人,但也能自我平衡。
      他没有选择去换专业。虽然也曾经问过类似的消息,系里最初是说可以转专业,只是未必能够转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但后来思考再三,感觉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爱好一旦成为一种职业,似乎就没有那样纯粹了。而中文系的唯一好处,也许就是获得一种学习的线索。然而经典本来就是经典,高中生都知道有哪些经典,而经典本身也会相互推荐,读多了自然就懂,这里并没有捷径,可也不需要,因为你是因为喜悦而阅读,而不是因为任务而阅读,每本书你都很自在地在读。所以学习文学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和写,这些在文学社已经可以做到了。而所谓专业的学科,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学了半天就为了如何分析文本,就为了争论某一个具体的观点,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美,就好像你在讨论一个美人衣服的材料,而忽略了她绝美的身姿。所以,中文系,成功培养了一群对文学再也不感兴趣的人,以及以文字谋生的人,这些人就像一首诗里写的“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其创造力已经枯竭,却依然不断制造咀嚼过的信息当各种“钓饵”。
      文学,不能像理性一样解剖,或者,文学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提法,“文”不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叩问心灵和生命的表达。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如果学术的语言找到了一种范式来表达理性的话,文学就属于更加心灵深处的语言,它需要使人身临其境。所以文学上的语言,不断转换其形式,本质就是要让人能够“感受”“触摸”你说的是什么,小说也好,诗歌也好,都要注重形象思维,都要让人仿佛是自己在体验一样。而理性的解剖刀固然便于分析事物,可是一经解剖,事物也就死了,没有了原本活生生的魅力。这就是理性虽然有用,但其表达形式一般枯燥,甚至有点反常规思维,难以让人感兴趣。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最少的语言,归纳最多的道理,以方便人类去改造事物。
      但是,真正的理性本身也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好像数学上的一些图形、公式,本身就带着美,这是因为大自然把她普遍的美都引入了这个世界,因此即使是理性,也是这个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呈现她的美。但同时,那种认为“万物皆数”的观点,也仅仅是对万物一种片面的理解,万物可以用数学或者理性的语言去表达,正如花的形式也有几何上的规律一样,但万物却不仅仅止于“数”,我们可以说,万物中有“数”,但不能说,万物只是数。美是超越于“数”的。
      有些事,用理性的语言几句话就可以概况清楚。有些事,用理性的语言却仿佛如隔层搔痒,用多少字都说不清。好像此刻眼中女孩的身形,当然也符合某种几何规律,可是,用数学的语言,多少公式也说不清。文字本来也说不清,但能够引发你的想象,从而使你在感受上达到一种“意境”,如是而已。
      白玉不由得有许多遐思。有对中文系的反思,也有对当今学院派的反思,更多的是对人生如何活着的一种思考。人生,应当多思考,在思考中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择善而动。这往往比努力还要重要。经常在读书之后,一个人发呆,仿佛看到有许多意象在眼前遨游。语言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我们写出了不是自己真实感受的文字,那我们就不真诚了,反过来,真诚的文字,也能让我们活在真实的感受里,而这便是美。理性或者其他生活的事务,是人生必然要完成的事,就像此刻面对的书本上的算法和代码一样,这是他的“工作”,可是即使在这不得不为的工作中,也应当按着自己的节奏,去边做边观察,体会其中的美,更不用说生命更广阔的“业余”时光里,我们可以借着这一本本书,这一页页的“方舟”,通向古今更辽阔无垠的时空,去和那些古圣贤英杰对话,去和宇宙间的一草一木相亲。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是多么不同!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只有让自己的心胸和眼量更加开阔了,你的心里才会有真正的慈悲,你才不会对自己的一得一失那么耿耿于怀,也不会觉得自己沉醉于“无益之事”是浪费时间,这些本身就是生活,是生活应该体验的,而不是以某串数字或者某个成绩或者某项财富来说明一个人的人生。
      所以凡事都要诚。哪怕此刻是在读一本小说,在写一首小诗,看起来是游戏,甚至你说小说里的人不是虚构的吗?为什么为他流泪?因为写得真,看得也真。这难道能说是虚度光阴吗?看起来“虚”的事,只要真正认真去体验了,就是你的真实,所谓“功不唐捐”,这些事物在未来的生命里一定会给你许多美好的体验。就像一本《红楼梦》,几百年来一直在讨论,几千年后还会有人读,还会有人为之感动。
      可是,此刻的这个女孩,她的美有谁知道?同时代的人,恐怕大多数也只看到她的外表吧?外表诚然也是独一无二的,上苍赋予人的,是不可忽视的艺术珍品,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不完美的身体,从支撑我们活着的伟大功德来看,本身也是美得无比。但外表属于先天,而心灵很多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心灵的美更显可贵。白玉现在还来不及去想未来,只想在此时此刻多陪伴着她,然后在自己的一些文字里,能够泄露这个女生美的神韵的万分之一,那便足慰平生了,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痴”,但此时却是他心声最自然的流动。
      为此他还去学习素描,通过绘画可以去感觉如何描绘一个人的形象。没想到动漫社子樱社长也很喜欢并擅长素描,后面她说还不如到她这学个入门。白玉便欣然答应了。子樱画得还真不错。她是“童子功”,从小就喜欢画,父母也给她报了绘画班,所以中学的时候就出黑板报。后来看到了漫画,就开始模仿这种几格几格的画,加入自己的情节和想象,于是就越来越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在上课之余,经常画一些画来放松,也传给朋友看,大家看了都惊讶她画得非常传神,这就更鼓励了她。也曾获得过一些漫画大赛奖,但国内当时这种漫画就业的渠道并不明朗,所以她在保持自己爱好的同时,也还是坚持认真学习,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但也抱着有朝一日能成为漫画家的梦想,坚持画着。虽说漫画的画工其实是另一方面的,情节也很重要,但子樱毕竟有这个功底,教起白玉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更巧的是,她学的是数字媒体专业,说起来跟白玉学的计算机还是有交集的,两个人有时谈谈漫画,有时也聊聊技术,好像也非常投机。每次子樱在教白玉的时候,白玉都感觉像小时候邻家的姐姐教她玩飞行棋时的场景,很温柔,很耐心,有时候甚至手把手,仿佛一点不把白玉当成“外人”,弄得白玉反而不好意思多请教她,每次感觉学得差不多了就忙回去自己私下苦练,结果进步很快,子樱也夸他有悟性,构思和线条都有自己的特点,却不知这是什么动力激发的。
      于是,与青梅等诗友在图书馆、文学社分享兴趣,向子樱学习画画,跟宿舍朋友聊天聚会,偶尔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学业好像是“兼顾”的,好在也没落下太多,业余爱好反而滋润了生活,学习的时候也感到特别轻松。这样“沉醉不知归路”,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快过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九章 鲲鹏游万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