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 ...
-
《会计》
教材框架结构分析
【1】总论
【2】存货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客观题)
【3】固定资产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1、支出 2、折旧 (+所得税)
【4】无形资产
主观题里结合所得税
【5】投资性房地产(主观题)
【6】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计算分析题 结合合并报表出综合题
【7】资产减值(客观题:商誉减值)
【8】负债
【9】职工薪酬(客观题/主观题/差错更正)
【10】股份支付(重点)
【11】借款费用
【12】或有事项
【13】金融工具(22号准则)理论部分
【14】租赁(21号准则)
【1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16】所有者权利
【17】收入、费用和利润(14号准则)
【18】政府补助
【19】所得税 3456789相结合出主观题
【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客观题)
【21】债务重组
【22】外币折算(客观题:外币报表)
【23】财务报告(客观题)→多做历年真题
【24】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
【2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6】企业合并(或有对价/反向购买)
【27】合并财务报表→结合长投出综合题
【28】每股收益(计算类型的客观题)
【29】公允价值计量(39号准则)
【30】政府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介绍
一: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
1.含义
会计基本假设: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2.内容
①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给谁当会计,谁就是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2)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②持续经营:
③会计分期: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2)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半年度、季度、月度等)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产生了折旧(固定资产)、摊销(无形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
④货币计量:分录
二:会计基础——收入、费用(归属期)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29章是企业会计的内容,体现的都是应该)
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也不作为当期收入。
凡是本期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在当期支付,也不作为当期费用。
确认收入:
例:2月发出商品,3月收到货款(不以收款做标准,以发出商品的时候)
2月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收入
合同---卖方:债权(合同资产/应收账款)/买方:债务(合同负债)
确认费用:
例:房子五个月份的房租,1月全部付清,依次算在每个月的费用。
2.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时间差)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主要包括↓
可靠性(强调真实和完整: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相关性(强调有用、反馈、预测)
可理解性(清晰明了)
可比性(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自愿变更、法定变更】
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项目的金额/定量和性质/定性)差错特质:如果不重要的差错,可以什么时候发现记在什么时候。如果是重大的差错,需要追溯以前年度的账目。
谨慎性
基本原则: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设置,属于会计差错)
相关举例:
①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②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
③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加速折旧法)
④或有事项:
1或有负债满足“很可能”(不考虑其他因素)→预计负债;
2或有资产达到“基本确定”→其他应收款
及时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