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
-
一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1,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发展概况
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一)萌芽阶段
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论语-仁、礼-有教无类-五经-启发诱导(世界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性善论(内发论);明人伦;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最强调尊师-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墨翟-兼爱非攻-重文史、逻辑、技术-亲知,闻之,说知
道家-教循自然-上士,隐君子-怀疑辩证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室长是等七夕」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豫时逊摩-禁于未发之谓豫
学不躐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启发诱导-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产婆术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
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事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后,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
教育学的学科形成时期,起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终点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发表。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泛智教育(普及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使儿童归于自然;性善论;对儿童的教育年龄做了划分;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康德-《康德论教育》-对人的本性做适当的控制;德育最高目的:自由;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论(德育,体育,智育)-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心理学
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
(2)杜威
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学校即社会
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19世纪末世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定量研究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主张教育即生活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教育》,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1939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当代西方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主张学校教育的功能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目的:造就完全人格;五育并举;教育独立
陈鹤琴(学前教育开创者)-活教育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练习(多选)
唐朝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对学生入学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国子学须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弘文、崇文二馆均收取宗室、外戚、宰相和一品官员的子弟。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道统性
B 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象征性
C 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等级性
D 反映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终身性
答案:BC
解析:
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机构学习,体现出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等级性特点,也反映出教育具有象征性,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