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同行之二 ...

  •   雁灵在温暖的光中再度睁开眼,她回过神来,倏地起身,揉了揉额角。
      凝和闻见动静,走了进来,倒了碗还温着的水,放到雁灵手中,然后看着她笑道:“我先前给你喂了些宁神汤,现在还好吗?你忽然倒下去,把我吓坏了。”
      雁灵一口气将碗里的水喝了个干净,说:“不知怎的,昨夜看见她那般痛苦,我也有些不适。”雁灵顿了顿,抚上自己的左心口,“这里,隐隐作痛。”
      凝和坐到雁灵身边,伸手捂住她冰冷的手,轻声道:“没事的,别担心,海华如今已经醒了,就在隔壁屋子,与孩子在一起,要过去看看吗?”
      灵看着凝和,她的眸子如早春初雨般淋漓,也如月下溪流一般静谧,总是温柔、细腻、多情,对于雁灵来说,她可以在那里寻得短暂的平静。
      许久,雁灵笑了笑:“走吧。”
      经过一夜,生产的那屋已经被众人整理干净了,褥子换了新的,火盆里烧着白姜干。天亮时,海华便清醒了过来,她怀里抱着她几乎是用命换来的女儿,感而落泪,久久无法平复。
      雁灵与凝和进来时,屋里只有海华一个人。其余的村妇们见海华情况稳定下来,便都回家去了,文母累了一夜,靠在厅堂的椅子上打盹。
      海华看到二人,瞬间红了眼眶,哽咽到:“二位贵人,又救了我与这孩子的命。”
      “别哭。”雁灵坐到床边,温声道,“真正说来,也是我有愧于你们,若我当年能早些将库明斩草除根,也许你们就不用遭遇这些苦难。”
      “不是他,也还会有别人,好在如今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平静的日子了。”海华道,“女君,你要抱抱她吗?”
      说罢,海华将襁褓中的婴孩递给雁灵。雁灵一愣,随后手忙脚乱又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轻轻地抱在怀中。
      那婴儿刚落地不久,即使洗了澡,浑身也还是红通通的,此时安静地在雁灵怀中睡着,小脸挤成一团。
      雁灵看着那小小的生命,忽地红了眼眶。
      她突然回忆起,也突然意识到,她也是舒雅这般拼命地生下来的。
      那是一个火光冲天的夜晚,族人用身躯筑起盾墙,挡住金契派来的刺客与杀手,数十条人命,换得让舒雅骑着马逃离照漠岭的机会,然而舒雅身中数箭,伤及心肺,已是回天无力。她在英灵谷外坠马,拖着一副濒死的身躯,留下一路蜿蜒的血迹,硬是爬到了深谷之地,在那里诞下她与境的孩子。
      你终会长大,成为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你要学会为弱者举剑,却不为强者低头。
      最终,舒雅沉睡在金诏花海里,这片温柔的大地养育了她,她便将自己的血与骨反哺给大地。每当雁灵行走在那片大地之上,躺在那绵绵黄沙之中,她便能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因为那是属于母亲的脊背与怀抱,如她初生时被她拢在怀中那般。
      她不能因为没有母亲的陪伴,便抹去母亲存在过的痕迹,舒雅,其实从未离开过她。
      “你一定是个好孩子。”雁灵轻声道,“你终会长大,成为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你要学会为弱者举剑,却不为强者低头。”
      她说着,就像舒雅那一日在她耳边低语着的那般。
      “是二位给了这孩子新生,便由二位给她取个名儿吧。”海华笑道。
      雁灵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世间大泽,千里同风,唤作泽同吧。”
      “泽同……真好听!”海华笑着,又看向凝和,接着唤她,“凝和姑娘,你方便替将我那柜中的妆奁取过来吗?”
      凝和点了点头,依言替她从柜中取来了那个海藤木所制的妆奁。海华打开妆奁,里面放的并不是黛墨口脂,而是一支雪桃绒花发钗,绒花工艺本就盛行于东殃,此处近东殃,本也没有什么稀奇,然而这发钗最与众不同的,便是那桃花中间的点缀之物。
      那是一枚海珠,通透洁白,流光璀璨。
      海华将发钗递给凝和,笑着道:“我与先夫年幼相识,及笄时,他赠我一支桃花钗作为定情之物,后来,他在赶海时拾到一枚海珠,便又亲手将其嵌在了桃花钗上,作为聘礼。”她顿了顿,“凝和姑娘,我知你来此地是为了寻这海珠,如今我留着此物也不过是作个念想,你既需要,我便将此物赠予你。”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平白收受。”凝和并未接过发钗,她虽然迫切需要这海珠,但这发钗对海华来说同样意义深重,她不能因此失了原则,“不如你开个价,我以物交换,如何?”
      “不。”海华将发钗塞入凝和手中,笃定地道,“此物再贵重,也不过是承载回忆的死物,我与泽同的性命为你们所救,这份便是我与先夫的谢礼。”
      见海华态度坚决,凝和也不再推辞,她接过发钗,道:“多谢。”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雁灵与凝和开始收拾行囊,准备次日一早出发,在她们离开后,渔村的百姓们便会把山谷的小路封起来。
      这一夜,凝和与雁灵同住一屋。
      晚食过后,凝和从行囊中取出纸墨笔砚,伏在桌边写信,雁灵则寻了一把平钳,坐在凝和身边,将海珠从那桃花发钗上小心翼翼地卸下,放进一个不过巴掌大小的木匣子中。
      发钗瞬间空了一块,凝和见状,搁下笔,从发间拔下一支发簪,递给雁灵,说到:“这簪子是我回到北堰时外祖送我的礼物,上边的珠子都是用白玛瑙打磨的,替我拆下一颗补在这发钗上吧。”
      白玛瑙如冰雪一般洁白通透,虽不如海珠璀璨,但倒是也有几分相似,雁灵从簪子末端上取了颗白玛瑙,补在原本海珠所在的位置。
      准备完毕后,凝和唤来两个亲卫,让他们带着信笺与海珠,连夜出发赶回北堰。
      亲卫有些犹豫,他们这一走,凝和身边便只剩一个护卫,他们自然忧虑公主的安危,但白王的病也不能再拖,于是踌躇半晌后,他们只能领命离开。
      送走亲卫,凝和闭上门,回头对雁灵道:“明日便上路了,从这儿到东殃境内要五六日不止,趁着这有干净的水,我给你换个药吧。”
      雁灵点了点头,背对着凝和解下衣裳。
      凝和拆下雁灵的绷带,她原先的伤口倒是好了许多,拆下绷带时已经不会再像先前那般的鲜血淋漓,凝和重新替她上药包扎,随后二人才吹了烛火,躺下休息。
      寅时初,天尚未亮,弥月、尤雀便已经将马儿准备好了。雁灵与凝和背上行囊,轻手轻脚地出了门,并不惊扰这些村民。
      路过村口海华居住着的房间时,雁灵从怀中掏出那支发钗,轻轻放在她的窗槛上。屋内,海华还抱着泽同打着盹,雁灵凝视了片刻,浅浅一笑,随后策马离开了。
      卯时,村民们才陆续起来劳作,当他们发现雁灵等人离开的时候,几人已经到了兔耳山之下。
      这座兔耳山拔地而起,隔绝了入海处与东殃山岭,山顶分东、西二峰,远远望去形如一对兔耳,故名兔耳山。二峰往下是数千丈的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才是那深幽的、可以通往东殃的山谷。
      山谷的路狭窄而陡峭,时不时有蛇虫出没,雁灵等人下了马背,一路牵着马儿行走,这些蛇听闻人声,从暗处钻了出来,但迟迟没有上来攻击他们。
      “我们从东殃来到海地时,也遇到了蛇群。”凝和看着周围包围住他们的蛇群,有些紧张,“幸好当时是白天,我们身上又带着雄黄粉和苦草,这才躲过一劫。”
      凝和想起先前蛇群包围上来蠢蠢欲动的情形,还是心有余悸。
      “别怕,至少现在它们不会攻击我们。”
      雁灵目光瞥见身侧一条攀在树干上的黑蛇,便伸出了手,那黑蛇吐着蛇信子,沿着雁灵的手臂一路爬了上来,随后伏在雁灵的肩上,束着瞳孔盯着雁灵身后的凝和。
      “公主!”凝和的亲卫上前一步,抽出剑来防备着那条蛇。
      这个亲卫名叫百里延,是百里怀山的亲侄儿,他的父亲死在白郡一战中,没过多久,叔父百里怀山也命丧岚陵,他母亲、兄妹都被中陵帝梁昌暗杀,只有年幼的他被白霄藏在宫中,这才逃过一劫。
      北堰之地过于寒冷,不可能有蛇,在北堰长大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一条蛇。这种蜿蜒爬行着的、齿间滴着毒液的兽类,仅一眼便让他浑身寒战,然而更加让其毛骨悚然的,是能轻易驯服这般毒物的雁灵。
      弥月和尤雀已经司空见惯了。在西川,圣女百毒不侵,与蛇共舞的事人尽皆知,并不是信手拈来的怪谈。
      “阿延,没关系。”凝和轻轻拍了拍百里延的手,让他把剑收回去。
      没有蛇群的攻击,他们这一路走得很顺利,申时未到,他们便出了山谷,下了兔耳山。眼见天开始黑了下来,雁灵带着一众人一头扎进树林,找了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准备明日再上脱骨岭。
      弥月生起火堆,尤雀拖着百里延去林子里打野兔。
      雁灵看了看行囊里空了的水囊,转头对弥月道:“我去附近找找看有没有水源,你保护好公主。”
      “遵命,主公。”弥月顿了顿,又带着些不确定问到,“主公,夜寒露重,您身子还未痊愈,不如还是我去吧。”
      “不用。”雁灵将几人的水囊都拿了过来,又从弥月的箭囊中取走了几支羽箭,随后单手戴上兜帽,道“地图上标注了西北方位有一眼小泉,我去去便回。”
      说罢,雁灵便离开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同行之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