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鹿鸣三 ...

  •   秦纶在书院门口等着柳翊,也没有和其他几人议论起了题目。等了半炷香的时间,柳翊才出来。
      柳翊看见树下的秦纶,走了上去,说:“今日多谢。”
      秦纶说:“不值一提。”
      柳翊说:“若是这样不知一提,天下便没有什么是需要报恩的了。”
      这些人提前交卷的人自然不傻,能考上生员便已经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人了,怎会做哗众取宠之事。
      若今日不是董先生主考,没有谁会提前如此多的时间交卷。四书五经十三经研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哪里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左传》云:“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①
      这人便是博这一把,先声夺人。不过先声亦要有先声声势,否则便不是夺人了,而是抛砖引玉。
      柳翊和秦纶没有立即回去,在等着刘驰。如今他们也在外地求学,即使不在一处,自然要相互照应一番。
      刘驰在磬声响了之后才出来的,神情有些失落。三人结伴准备回客栈,一路上熙熙攘攘,没有想来时那般纷扰。
      有一人说:“今日这题太难了写。我该是没戏了。”旁边的人纷纷投去赞赏的目光。一边附和,这题着实不易。
      三日时间如石中火。今日放了榜,明日便可入学了。柳翊几人也是大早便赶到上方山下观榜。本次一共招取三十人,一般的话都是默认成绩由优到劣排列的。柳翊看到了秦纶的名字,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过柳翊心中却没有预期中的欣喜。
      秦纶两字,便高高挂在榜上第一,柳翊乃是榜上十三。柳翊没有明目张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有些失落的情绪,依旧如常地向秦纶道喜。
      秦纶比柳翊更多疑问,秦纶从不骄傲自大,也非妄自菲薄之人。他与柳翊同窗几年,他自知在才学这一方面比不过绝对是比不过柳翊的。任你如何努力,却还是追之不上。
      秦纶回了一句同喜,便问道:“你这是……你怎么?”
      柳翊轻松带有一丝庆幸的语气说:“我也不知。但所幸是考上了。”
      秦纶便没有多问了,转而看向张榜旁边的告示。明日卯时正式入学,行泮礼,再去文庙崇圣祠拜圣人孔子及诸位先贤,再去濂溪祠,敦化堂祭拜先贤名儒,再去三君子堂拜谒书院先师明德先生,南山先生,维民先生。
      明德先生便是上方书院开山山长。
      柳翊心中知晓,榜上十三,几乎是上方书院招进来末名,再后面便是捐生所进的名额了。柳翊倒不是对结果感到失望,而是第一次深刻认识到:“科举之路,并非只是一路苦读就可以的。
      之前院试之时胡廪生说让他们钻研学道所好文风,或有助力。柳翊虽明白其中涵义,但自己与学道文风暗合,便对这些没有清晰参悟。
      如今倒体会到了,即使是之后的乡试会试,若是自己答卷不为之所喜,即使是沉博绝丽,字字珠玑,亦是废纸一张。”
      柳翊还在反省,便被一声叫喊打破了。柳翊循着声音一看,竟是做人那位胖兄弟。那胖兄说:“我考上了,十六,我竟能考到十六。”
      此话一出,许多声音冷嘲热讽的声音便钻了出来。躲在人群中说:“不就是靠着家中财势考上的,有何得意。”
      不少人暗中附和说:“还不是靠着家中钱财买来的。”
      这胖兄走出人群,对这些话看这样没有放在心上,而是与他们同行的几人炫耀道:“我也非胸无点墨,众士绅子弟中,我也是榜首了。”
      说着便拉着几人说要好好摆宴庆祝一番。
      柳翊看着没有说话。秦纶倒是评价了一句:“这位同案也是心胸开阔之人。”
      胖兄弟走了,后面这些人议论得更起劲了,大概是觉得世道不公,自己怀才不遇了。柳翊看了一眼榜,这胖兄姓黄,名金源,这名姓,果然家境富裕。
      第二日,柳翊两人收拾好东西,与刘驰道别,便朝着上方山走去。今日路上便冷清得多,一直到山脚下,才见一群人往山上走去。
      有一人对众人交代了事宜,便带着柳翊等人在书院里游走。
      上方书院有四名景,声名远扬。第一名景便是大门前一块巨石,呈坦腹之姿,上面提了无题诗,不知何人所作。
      此诗粗浅品读一番,只是平平无奇,但是回文一读,才知其泼天气势,万丈豪情,犹如李太白之诗。
      见此诗者,无不折服。柳翊在书院中穿行,一簇簇参天古树遮天蔽日,而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又有一廊舫,横亘清池中。
      柳翊一路被带到了斋舍,宅舍是八人间,一共有四间宅舍。那夫子对众人说,你等自行选择一张床位,把东西放置好。
      然后换上床上的衣服,稍会便与我去行礼祭祀圣师。柳翊和秦纶还是挨着床位,巧的是那位黄兄弟在这间宅舍,就在柳翊旁边。
      柳翊换好衣衫,这衣服尚有些大,浮在柳翊清瘦的身躯上松松垮垮。书院没有要求同服,只是在一些重要场合会要求统一着装。
      入学仪式繁琐庄重,结束后接近未时。紧接着便是他们入学的第一堂课,在讲经院中,由山长湛希之说一些关于书院以及进学的事宜。
      书院每日都开设了常课,有严苛的规章制度。并且由一部分的先生专门负责日常教学。包括定期考试,检验学习成果。
      以四书五经十三经以及历代大儒的著作,语录,注疏等为教材。但是更多的是学生自学,在课上援疑质理,由先生解答。毕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与业在圣人书中,夫子只负责解惑即可。
      另外便是山长,陆稚这些大儒,他们有时也会在上课教学。但更多的是会讲,在讲经堂开办讲学,这个讲学是不限听众,学士农工商乞道佛中人,皆可听讲。
      许多名士大儒也会一同不远千里而来听讲,并且提出质疑与之辩论。此种讲学,不以科举为目的,只为探讨大道至理。
      当时开山山长便是对官场失望后,本欲转而开办上方书院弘扬天地正气,研究至臻学理。可惜受官学打压与收买,也就导致如今上方书院不伦不类的状况。
      一边在如官学一样,走科举路,另一边在莘莘学子中大浪淘沙寻觅志同道合的后继者。
      还有一部分先生主要负责经学之外的学科的教学,与县学一般,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律等课。
      那些尚未过童子试的便要学习六艺科,上了生员一般几乎不再学习。每旬皆有六艺课,但是这一部分书院并没有强制要求,凭个人意愿。
      柳翊听得仔细,没有过多的动作。听完也没有立即回宅舍,而是与众人一起去了东堂。东堂便是上方书院食堂。
      上方书院三百余师生,便在此处吃饭。柳翊跟在人群中,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柳翊心中感觉不善,暗道,孙林?柳翊虽是疑问,但心中已有判断。
      柳翊拍了拍秦纶的肩,说道:“我看见孙林了。”
      秦纶先是诧异,然后了然,说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在书院里,想必他也不敢造次。”
      柳翊点点头,跟在人群中。刚才他还不只看到了孙林,还看到了之前在街上纵仆欺人的郑安。孙林就跟在郑安后面,看上去以郑安唯命是从。
      也难怪,若非攀上了郑安,不安以孙林这样,怕是无论如何也是入不了上方书院的。
      书院食宿都不需要用钱。在书院读书,最大的开销是笔墨纸砚。柳翊等吃了饭便回了宅舍,众人盘坐在榻上,都各自拿起书来。
      突然有一人走了进来,开口说道大家今后便是同窗了,相互认识一下。“在下萧启光,张渚人士。”
      ……
      一路介绍过来,大家也熟络一番了。但是一旁的胖兄与人搭话,对方却是讪讪。柳翊在一旁看着,并未多说。
      不过心里了然,这胖兄虽是家财万贯,但是毕竟商流,与那些出身士族子弟所鄙夷。
      与此同时,这些布衣之家的读书人,更是对买官一途嗤之以鼻,虽说不至于厌恶,但是并不想与之为伍。
      柳翊翻阅着苏酥送的杂览,而一旁的秦纶正与几人相谈甚欢。柳翊那日回去,便粗略看了一眼,便知此书绝对不是杂览。此书微言大义,妙理无穷。柳翊前些日子便抄了一遍,本书的上卷柳翊几近能背了。
      突然一旁百无聊赖的胖兄,是个自来熟的,向柳翊凑了过来,说道:“柳兄在看何书?”
      柳翊应该岁龄是小于胖兄,但是柳翊身形高挑,加之言语并不多,便看上去添了几岁。柳翊看了他一眼,说:“《中说》。”
      他听了后,便摇摇头说:“在下佩服。不像我,四书五经我的背不明白。”
      柳翊说:“你知这本书?”
      黄金源说:“我怎得知。不过听上去便很高深。”
      柳翊没有接着说,继续看着书去。这胖兄却意犹未尽,凑得更近说:“柳兄,我近来收罗到一本杂谈,名为《升仙传》,精彩万分,柳兄若感兴趣否?”
      柳翊说:“在下并无太多兴趣,只能多谢黄兄好意。”
      柳翊看着这位胖兄,怕是找不到说话的人,便找上自己来了。不过黄兄并未歇息,便与柳翊说起了,笠泽那家酒楼是如何的好滋味,柳翊一边读书,又时不时回应胖兄一句。就这样,胖兄看着也觉得相谈甚欢。
      柳翊倒没有反感胖兄,毕竟这位胖兄目前来看除了话多,为人也是和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鹿鸣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