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棋局 ...

  •   翌日,朝会结束,赵祈安却一反常态留在宣政殿。

      “陛下?”

      见陛下依旧坐在原地,岳坚放下手中的麻衣,“陛下可是有别的吩咐?”

      案上铺着信纸,赵祈安头也未抬,一手敲着纸面,“永信侯近日可有动静?”

      岳坚闻弦知雅意,淡声回禀:“自陛下登基起,永信侯府众人,再未提起与平德长公主之事。”

      赵祈安冷笑:“他倒是懂得趋利避害。”

      窦家兵权旁落,睿王登基,便迫不及待的缠上平德长公主,如今换他大权在握,这位永信侯又对平德退避三舍,那位在府里上蹿下跳的老夫人也没了动静。

      也不知他那素来眼高于顶的皇姐看上了林少轩什么,宁可被天下人耻笑也要嫁进侯府。

      “陛下是想……”

      “让人拟旨,朕给他二人赐婚之荣。”

      撞了南墙,才能彻底抛却过往,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陛下可要再考虑一二?”岳坚迟疑道:“婚嫁之事,于女子而言可谓重新投胎改命,且平德长公主芳龄十九,经不起耽搁了。”

      “不必。”赵祈安道:“往常朕念在她是父皇唯一的女儿,欲救她于水火之中,可她执迷不悟,早已听不进去旁人言语,那便如她所愿,让她尝尝苦果。”

      如这纸上所言,平德长公主先帝之女,今上之姊,便是二嫁三嫁,垂垂老矣,朝廷重臣也不敢言语。

      倒不如破而后立,彻底断了念想。

      “她想要当年的盛景,那便给她。”赵祈安一顿,抬眸冷声道:“当年婚事,父皇当年给了窦姑娘多少赏赐,如今照例赐给平德。”

      吩咐完,赵祈安又盯着宣纸上不掩锋芒的字迹。

      这人倒是不藏着,与皇祖母当年所言,简直相差千万里。

      到底是后来所变……还是自一开始便是装模作样。

      想到那枚玉佩,赵祈安更愿意相信后者。

      他不知道这位窦姑娘当年在他母后面前是何模样。

      更也不知道这位窦姑娘究竟想做什么。

      “钦天监选了何时?”赵祈安突然道。

      岳坚还未来得及答话,赵祈安又吩咐道:“选个最近的,越快越好。”

      “是。”岳坚眼中有些欣慰,毫无波澜的面容突然显露一丝喜悦。

      赵祈安仔细对折宣纸,塞进信封,随意般递给岳坚。

      “放至长乐宫。”

      岳坚一愣,“好歹是窦姑娘第一封信,陛下不留吗?”

      赵祈安轻笑,从容不迫道:“喜爱她的是母后,又不是朕,朕为何要留着?再者,她喜欢的也是母后而非朕,朕又有何理由留下这封信?”

      岳坚暗自叹气,眼中的欣慰尽数消失,接过信封,轻摇头转身退下。

      “臣还有一事回禀。”岳坚走到门前,看着外面站着的婢女忽然想起来一事,遂退回殿内。

      “何事?”赵祈安解开玄色龙袍,换上麻布素衣,又以龙袍遮盖。

      岳坚拱手道:“昨日德太妃派了几位嬷嬷混在宣旨退伍中,意欲在册封典礼前,教导窦姑娘宫规。”

      后几个字念得极重,赵祈安挑眉,“教导宫规?她哪来的脸?”

      岳坚拱手请罪,“是臣失职,未及时得到消息,扰了窦姑娘清净。”

      “那几人现在何处?”

      岳坚道:“今晨宫门开启时,诸位嬷嬷衣袂带霜,等候多时。窦家说,如今后宫的几位太妃并无权派遣宫婢随意出入臣子家中,更何况是行教导之事。故窦姑娘未见几位嬷嬷,只让旁人好生伺候着。只是几位嬷嬷自持身份,非要等着窦姑娘亲自接见,于事便在窦家院子站至深夜。”

      见陛下满脸笑意,岳坚又道:“陛下可要处置这几位?”

      赵祈安只吩咐道:“顺势查查谁放这几人出宫,清理四处宫门,至于这几人……”他理好衣衫,颇为期待道:“后宫之事,等窦氏入宫全权处理。”

      “是。”

      岳坚低头恭送陛下离开,吩咐人向内阁传达陛下旨意,自己则只身走向长乐宫。

      长乐宫内一尘不染,殿内陈设典雅奢华,四处皆是生活的气息,仿佛居住这的人从未离开。

      然而,这座大雍历代太后居住的宫殿,仁懿皇后却是从未住过。

      殿内种种,不过是后来依照仁懿皇后的习惯所布。

      “娘娘——”

      岳坚小心跪在最左侧的蒲团,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起身拿出信封放至供台。

      “陛下年纪尚小,不通情爱之事,窦姑娘虽嫁过人,可她的性子您也知道,素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您在天之灵,定要保佑二位结为夫妻。”

      结为夫妻,而非君臣。

      岳坚看着眼前这幅祥和慈爱的画像,“窦姑娘是您选择的人,结局必定不会让您失望。”

      檀香长燃,烟雾徐徐升起,弥散于画卷上那双含着笑意的丹凤眼。

      *

      窦府,小书房内,窦明昭与阿娘相对而坐,面前是盘厮杀过半的黑白棋局。

      窦明昭执黑子,一手撑头,观棋半响,却未下一子。

      柯素书端着坐着,神色平淡,托起茶盏轻饮。

      半响,窦明昭于偏僻一角落下一子,死门转瞬为生门,她不再耽搁,与阿娘的对弈逐渐由劣转优。

      柯素书轻声开口:“你昨日送至宣政殿的信,笔锋太露,不像当年太后娘娘的教导。”

      窦明昭一心二用,言简意赅道:“我与当年的传闻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驰,这些陛下早晚要发现,倒不如我主动暴露,也算投诚。”

      “投诚?”柯素书神色淡淡,“你们父女二人倒是一脉相承的忠君。”

      “阿娘此言差矣。”窦明昭截下一子,反败为胜,“我与父亲不同,女儿只忠明德之君。”

      柯素书嘴角浮起一抹明显的笑意,放下手中的棋子,“你如今越发厉害了。”

      “那是阿娘教得好。”窦明昭笑道。

      柯素书摇头,意有所指道:“天下棋局千万,动一子而整局变,局变,则棋有千变。”

      “棋局千万,破局之法亦有千变,彼方棋变,我亦可变,又或以不变应万变。”

      见阿娘不做言语,窦明昭又补充道:“既然能出现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阿娘何须忧心。”

      柯素书微笑,脸色柔和,轻声细语道:“你不会置自身于颓败之地,阿娘便放心了。”

      少顷,承影只身进来,朗声禀告:“姑娘,夫人,平德长公主与永信侯府的赐婚圣旨已下。”

      “如此迅速?”

      柯素书看了一眼女儿,少见的兴起些打趣的乐子,轻声笑道:“如此一来,这位长公主怕是要对传闻深信不疑了。”

      窦明昭无奈道:”旁人不知就罢了,怎么阿娘也跟着打趣我?”

      自立后诏书颁布起,邺京忽然涌现一波流言,新帝对窦家姑娘情根深种,不在乎二嫁之身也要纳窦氏女为妻之事传遍大街小巷,引起不少女子妇人艳羡。

      窦明昭自然令人制止过,只可惜效果微乎其微,毕竟在背后推波助澜之人,以她如今之力无法与之抗衡。

      “民间常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你与陛下之事阴差阳错又再续前缘,若是搬上戏台怕是要赚不少眼泪。此事一传,邺京人人传颂陛下情深义重,只是你,百姓看乐子,朝臣却是失了利,你如今怕是人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后快。”

      “诏书一下,不论女儿做什么,都是他们心中刺,不差这一件。”窦明昭道。

      如今是陛下借名她借势,以后是何还未可知,总归是相互往来罢了。

      “还有一事……”承影转头看向姑娘,“陛下给平德长公主赐下的贺礼,与先帝当年所赐一模一样。”

      柯素书闻言微微蹙眉,转头看向女儿,见她神色丝毫未变,不由得开口道:“陛下此举为何?”

      窦明昭漫不经心道:“女儿也不知,或是陛下不喜永信侯,或是陛下对平德长公主有怨,又或是……对女儿有怨?帝王心思又有谁猜得准,阿娘何必在意。”

      “该在意的人不在意,倒是我心急了。“柯素书像女儿幼时一般,伸手轻轻捏了一把女儿的脸,“你不愿掺和进儿女情长,可此事又岂非由你一人决定?”

      “阿娘放心便是。”窦明昭信誓旦旦,“女儿绝不可能心悦皇室中人。”

      岂料柯素书瞧见女儿这副一脸坚定的模样反倒觉得更为担忧。

      只希望是她多想。

      “姑娘!姑娘!”

      屋外风风火火闯进来一人,承影离得近,率先瞧见来人,讶然道:“你怎么撇下小公子自己来了?”

      承黛着急忙慌进屋,却忽然瞧见老夫人,当即刹住脚步端正站好,收前那副不正经的样子,率先解释道:“夫人正看着小公子,奴婢是来给姑娘报信了。”

      “报信?何事那么慌张?”窦明昭问道。

      承黛猛喘一口气道:“是大人传回来的消息,说姑娘封后大典的日子定了。”

      柯素书急迫道:”是何时?”

      “初夏伊始,陛下从钦天监挑出来的日子里选了最近的一个,姑娘,您该入宫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棋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