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征程 ...

  •   无论什么时候,会来事的人都能很快的搭建自己的关系链,并从社会关系中得到好处,环环相扣迅速成长。
      在平日里需要摸爬滚打许多年的位置,动荡年间就被有能力的人迅速得到。
      谢勇就是那个人。
      不过大半年的光景,谢勇已经成为了起义军中的千户,做上了小领导,大组长,管了好些人,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他才放心的给小弟写信。
      信上说道:
      “吾弟小八,大哥不负你的期望,在军中略有所获,且逐渐摸索到了方向,也听说了更多消息,世道已经不安稳这是我们的共识,但大哥在军中得知,朝廷已经动手平乱,却来的潦草,被我们的人发现捆走了大量的百姓。
      小弟,并非哥哥让你涉险,而是朝廷不降我们当作人看,若你留住外面,恐受贪官迫害,唯有你也从军,哥哥尚能护你,我们兄弟二人也好互相帮扶。
      小弟一切安好。大哥于军中等你。”
      读了信,周小八沉默了。
      单纯如他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官员为了滥竽充数,竟会押解百姓去充当起义军,百姓何苦,手无寸铁之力却成为了乱臣贼子。
      这么看,倒不如反了。
      漆黑的夜色中,周小八偷偷的阅读着大哥的信件,眼眸中微光一沉,冷冷的看了一眼火堆,但他仍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不可冲动,他需要谋划。
      周小八的思路是正确的,寸步难行,非三思而不能冲动。
      但他没想到,夜色中的一幕被旁人尽收眼底。
      一个身形瘦削的矮和尚正在暗处观察着他,从他展开信纸开始,便露出了一个阴狠的,嘲讽的笑来,笑容绽在他满是泥巴和皱纹的脸上,瞧着颇为丑陋。
      探寻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尚转身离去,身影匆匆穿行在夜色中,步履间踩折了一支树枝,顾不得停留,他抬脚离去。
      声响惊动了读信的周小八,他慌乱的收起书信,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隐约的看见远处跑走的一道身影。
      心里一沉,周小八暗道不好。

      和尚们四处化缘,现住在一所荒弃的破屋中,南边破墙,北边无窗,地上是碎石土,抬头是漏风的破草房,明镜和尚住的,是破屋中最健全的一个屋子。
      探得“情报”的那个矮和尚猫进明镜和尚的屋里,邀功一样的把所看到的转述给明镜和尚,如愿的看到和尚老大眯着眼,危险的皱起眉。
      “方丈,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僧所见千真万确,那笃竹就是在读一封信,避开旁人,偷偷的夜里读,总不能是什么家书吧,再说了,他也没什么亲人了啊。”矮和尚快嘴说道。
      这时候又把自己当和尚了,还出家人不打诳语。
      见明镜神情微动,矮和尚接着说道:“平日里他就是个不安分的,就数他心思多,前些日子不还讨得了那位贵人的欢心?现下那贵人离开这么久,他定是苦不堪言又想要找寻门路了。”
      压低了声音,几乎是咬着牙说道:“这时候有什么门路,唯有造反可谋啊!笃竹这是要谋反啊!”
      笃竹就是周小八的法号。
      听了这话,明镜的小眼睛突然睁开,目光一闪,他勾起了笑,“造反?咱们可是良民,怎能跟这种穷凶极恶的人在一起?如何自保啊,可怜我们平日里担惊受怕。”小嘴一嘬,给周小八扣上大帽子。
      矮和尚摆出分忧解难的样子说道:“对啊,方丈这可不能怪我们无义,是他周小八逼的我们啊,唯有朝廷可以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这又喊上周小八了,便是不认他是个和尚一员了。
      二位和尚有了算计,准备天亮报去官府。
      “待府衙替我们伸张正义,我们便可摆脱困苦生活了。”
      拿了银子,去搓一顿。
      想到这,两位和尚笑得更加开怀,翻身睡去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待宰的羔羊早已趁着夜色离开了。

      如果说拿到信的周小八还会犹豫,那么被府衙捉拿的压迫下,周小八只会匆忙离去,走上了投奔大哥谢勇的路。
      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
      又一位勇士踏上了征程。

      田川,第三大城池。
      一个布衣褴褛的人在城池大门前躬身,满身泥泞。
      守卫在城墙上发现了他可疑的身影,急忙派人去传报,守城的军士迅速的将他以贼人的身份逮捕,押送进城。
      周小八的投奔之旅就这么一波三折的展开了,怀里揣着大哥谢勇写的信件,他的心里并不慌乱,因着一路波折,所以被两位军士绞住肩膀,他也并不神情怨恨。
      或许因为有着一股诡异的从容,周小八在士兵的眼中留下了一节高人的形象,手上押送他的力道也不自觉松了松。
      看人下菜,一向是社会共识。
      没人愿意得罪有前途的人,两位士兵都不自觉的把周小八当成有前途的人,态度也没有恶劣了。
      通报的军士进了元帅府,此时的府中不止元帅一个人,还有一个来禀报公事的将领,说来也巧,这位将领正是谢勇。
      军士进去叩拜,低头说道:“大人,城外有一人徘徊,现被捉拿,请令。”
      “有人徘徊?大战在即,可是敌军奸细?”上座之人开口问道。
      “不知,见其衣衫褴褛,不像是奸细,倒像是难民。”依旧单膝扣地,低头答道。
      一旁的谢勇越听越觉得熟悉,衣衫褴褛,难民,莫不是我弟来了?!
      许久未见自家弟弟的谢勇神情一喜,正要开口说话,却听自己主公说道:“哦?那我可要去见见了。”
      谢勇闻言一惊,急忙说道:“主公,是我弟弟前来投奔,不必劳烦主公伤神。”
      主公摆手说道:“无事,见见有何妨。”接着示意军士“请进来,态度不可轻慢。”
      见他态度坚定,谢勇无奈退到一旁。
      狼狈的周小八走进了府中,狼狈是说他的衣着实在是不成样子了,但他周身气度惊人,像一汪潭水一样波澜不惊,在身份尊贵的人面前,他也不显得慌乱。
      这都是磨练的结果。
      主公打量起这位年轻人,周小八浑身是泥,脸上尘土遍布,头发打绺,胳膊和小腿裸露在外满是伤痕和结了痄的疮,这位年轻人身长七尺有余,天庭饱满,下巴独特,脸颊瘦的没太有肉。
      他确实是个难民,却有一个好底子。
      主公双眼眯起,心中打起了算盘。一旁的谢勇看着周小八狼狈的样子,很是痛心,但好在见着人了,比看不见摸不着的强。
      一时片刻无人说话,周小八就静静的站着,并不慌乱。
      主公暗暗点头,是个沉稳的,终于他开口说道:“我不做不义之事,虽然你有兄长在军中,但我仍要告诉你,战场血腥,非一般人所能应对,且元军即将来攻,城池难守,我见你非寻常人,给你一条生路。”
      听见这话,谢勇眉心狠狠一跳,这可不是要给他的弟弟生路,这是要给他挖坑啊!谢勇可以猜测,若是小八说了要离开,主公这等周全之人定不会放他身首安好。
      这般想着,谢勇狠狠一闭眼,就要迈步担责,替周小八担下当权者的疑心。
      在这关键的时刻,周小八开口了。
      他说:“兄长相信主公,我亦为主公赴汤蹈火。”
      说完,他行跪礼,叩首。
      谢勇一愣,座上的主公笑开了,他很满意,放他们兄弟二人相聚,让谢勇好生照顾周小八,“你教了一个好弟弟,不愧是本帅的千户!”
      “主公言重了,这是臣下应做的。”谢勇应下,带着周小八退出去。

      谢勇和周小八就这样再次相聚,带着小八换洗用了些饭后,兄弟二人才得了空一诉离别之情,作为周小八的入党推荐人,谢勇将军中的事宜面面俱到的讲与小八。
      谢勇有一支自己的队伍,近来打了胜仗,颇有些心得,他与小八推心置腹的聊起来,本是像向举例子一样方便周小八理解,却不想周小八能够举一反三。
      这个在现代的课堂里叫做预习,在古代叫做天才,放在军队里叫军事天才。
      可以说,第一个感受到周小八的能力之人就是他的兄长,谢勇。
      几句话里,谢勇很快的意识到自己的弟弟是个视角敏锐的,于是收起了自己讲解的方式,改换成了讨论,最后隐隐变成了求教。
      越聊越心惊,谢勇心中震撼,半张着的嘴说道:“小弟,大哥不才,竟没带着你早日进军,不然你已经做出一番功绩了。”
      谢勇是豪情之人,不会去嫉妒自己的义弟有才能,他确实是出自肺腑的认为屈了小弟的才华。
      但周小八并不这么想,他一开始就是沉默队伍里的一员,不准备造反,是朝廷开始昏头的抓百姓才打破了他的沉默,坐稳了他“天下无以为家,只得造反”的念头。
      若不是矮和尚惊动了他,周小八不会这么快就动身。
      双手托着水碗,周小八神情郑重,态度端正的面向谢勇,他说:“大哥,以奇石为见证,兄弟二人不该如此见外,小弟知道大哥的心意。”
      说罢,一饮而尽。
      谢勇眼眶微热,抬杯回礼。

      经此一谈,谢勇为如何安排弟弟发愁,他本想将周小八纳入自己的队伍,可以保护自己的弟弟,但看他有如此见识,生怕屈才淹没了他的才干。
      但没关系,有人为他解决了难题。
      主公欣赏周小八的气度,点他做了自己的亲兵。
      就这样,周小八成为了一支起义军中的一员,成为了主公的一名亲兵,踏上了征程。
      而他侍奉的主公,好巧不巧是个熟人。
      他姓刘,单字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