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寺绫。宋时有很多出家人做生意的,很多尼寺都会织布、刺绣拿来贩售,生财有道。庄季裕《鸡肋编》就有记载, “越州尼皆善织, 谓之‘寺绫’……”
2、盖头。不同于结婚的那种把整个头都盖住的盖头,这里指的是一种头部装饰,有点像观音菩萨头上戴的白纱。李嵩的《货郎图》里就画有一个戴盖头的妇女。
·
3、杂作罗斋。北宋汴梁每天早上,在各处桥头路口会有一些手工匠人、僧道等候,如果有人家要修补、雇泥瓦匠、办法事之类,就可以去找他们,比找行老要更方便。
4、市头茶坊。茶坊的种类有很多,说书的、听曲的、冶游的……不同的茶坊也会接待不同层次的客人,这个已经形成不明文规定。“市头”里经常会有行老聚集,有需要的人只要去市头茶坊,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
5、银铤。宋代的银子相对较少,所以价值高,银铤很多情况下会用来做各种税钱上交,基本不会在市场上流通。另外银铤形状和元宝完全不同,像猪腰子嘎嘎嘎
6、公用钱。有一些说法里混淆了公用钱和公使钱,严格来讲,这两种是不同类型的。公用钱是国库拨款给地方政府的公费,任何人不得以私人名义拿;公使钱是国库拨款给州县领导的私人经费,领导可以随意使用,类似补贴。北宋大臣滕宗谅就是因为被举报贪污了公用钱,被贬到岳州。(熟悉吗?对,就是他后来在岳州重修岳阳楼,还找欧阳修写了《岳阳楼记》让你们背!!!)
·
7、差役法。男主之所以问有没有征募役吏押运公用钱,就和北宋的差役法有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基建工程、收集税款、押送赋税等等活计,地方是征调百姓去做的,既占用农时,万一税收不上来或者押送途中翻车了,损失都由这些临时役吏包赔,这种制度让好多人倾家荡产。后来王安石的改革中,一项主要改变就是用募役法替代差役法,很可惜最后失败了。
-------
爬够3W字,终于可以申请榜单了哈哈哈哈
宝宝们喜欢的话请点个收藏!!我会一直努力更的(虽然很慢),评论区请随便发言,我超爱!!(对手指,还想要营养液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