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一卷 第十三章 中秋夜话 ...
-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赵佳媛已经成为晋王妃子半月有余了。没人关心佳媛幸福与否,赵信之关心的只有自己与赵氏江山,而昭惠关心的更加只有自己一人。谈不上有多自私,身处乱世若不为自己多做考虑,悲惨的苦果也只能自己承担。
看着苍穹的天幕中一轮明亮的满月,赵信之这才想起,今日,以是中秋。
对于赵国而言,中秋并不是一个十分隆重欢庆的节日,国都内外没有彩灯,没有欢乐的夜宴,也没有欣喜快乐的人群。中秋之月,虽盈满却也清冷,让人联想起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忧愁。思的是战火之中失去的亲人,念的是阴阳两隔的相思,忧愁这七国战事何时息止,明月尚有圆缺,而战争无仿佛永无休止。百姓苦战久矣,却终究盼不来安宁平静的那一天。
赵信之到没有寻常百姓的那般愁苦,只是看着那轮满月,嗅着扑鼻而来的桂花香味,心头也是百感交集,好像有满心的话语想要向人诉说,却也寻不得一个可信的对象。
独自一人站在殿处看了好半天的月亮后,赵信之忽然想起一人或许能够陪伴自己,于是带着心腹首领墨青就来到了昭惠的孝灵殿。
本以为那家伙会无所事事的呆在殿中休息,可一去才发现孝灵殿灯火通明,满脸笑意的昭惠竟让明清搬出坐榻,兴致勃勃的半躺在那吃着水果赏着月光。
“你到悠闲,本王有准你出殿半步?”赵信之看到昭惠虽不曾真生了他的气,但吓一吓总是有趣得紧。
“今日是中秋,你瞧天上的月亮多美。”昭惠看着缓缓而来的赵信之与面无表情的墨青到也不急,只是悠悠然地谈着月亮。
“中秋也好月亮也好,本王可曾让你出来?”赵信之随口说道,随即坐上昭惠半靠着的坐榻边。
“你是不曾让我出来,可我都出来了,难道又把我赶进殿内?”昭惠小声嘟囔。昭惠不认为赵信之真的会做出这等煞风景的事,看他那一副戏谑的表情,就知道他只是故意让自己不痛快而已。“你既然都来了,不如与我一同赏月。”昭惠提了个好意见。
赵信之到也没反对,只是笑着看了一眼正吃着葡萄的昭惠,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候昭惠还是很招人喜爱的,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放着后宫众王妃不管而经常临幸昭惠。
这想法还好昭惠自己不知道,要不然他肯定大哭三声,为自己这招人爱的样子默哀一刻。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看着情绪并不高涨的赵信之,昭惠突然想到了一个有关中秋的故事。
“嫦娥?她是谁?”赵信之显然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后羿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平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王母赐于其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成仙,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八月十五这一日,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在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于是每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后羿都会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嫦娥。”昭惠将故事缓缓道出。在他心中这个故事应该是众所周知才是,但实际上好像却又并未流传于现世般,赵信之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听得十分投入。
“怎么样,这个故事好听吧。”昭惠本无心打断赵信之的遐想,但总见他一个人这么沉思也不是个滋味。
“你脑中专门装着这等稀奇的玩意。”赵信之也回过神,一把抱住昭惠的腰,笑着说道:“或许没有心术不正的蓬蒙,嫦娥说不定也会独自服下不死药,弃后羿而去,独自升仙。所有的女人都是自私的,为了满足自己心中那点可笑的欲望,总是做出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最后痛苦的只有深爱她们的傻瓜。”
看到这么有感触的赵信之,昭惠只有笑笑。看来这个男人在感情上也受过不小的创伤,如若不然,他又怎能有如此观念呢。当然,昭惠不可能对赵信之追根究底,是傻瓜也好,是圣人也罢,赵信之曾经的女人关他何事。
“本王也和你说一个故事吧。”赵信之突然也来了兴致,想到一个关于中秋的故事,想要说与昭惠听。他的故事,到与情爱无关。
“同样是一个皎月如练的中秋节日,一群衣衫褴褛的战俘拿着一天仅得一个的黑馒头看着月光,想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亲友。已经出征几年,这些士兵都没有回过家园,有些人就这么死在了战场,尸骨露于野,无人收尸,有些人受了重伤,拖着残缺了的身体挣扎在死亡边缘,更多的人在战火之中逐渐变得麻木,现实让他们无法思考。可是那个中秋节日,看着月亮却不由自主的想起爹娘妻子,很多人流下了悲哀的眼泪,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正当整个战俘营都被一种名曰思乡的情绪弥漫时,敌国的一名将领却带着许多士卒出现在战俘们的面前,那名将领的脸上挂满了莫明的笑容,让人心中不寒而栗,却又说不上危险在哪。一时间战俘营鸦雀无声,将领清清嗓子,大声地向战俘们喊道,他说,自己国家的君主大发慈悲,在中秋之际将一些馅饼肉食之类的食物赐于战俘饱腹,战争已经结束,在吃完之后还会将战俘全部释放,让这些可怜人能早日回到家乡。想家想得发狂的战俘们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边喊着王上仁义,边大口的吃着那些虽然不美味但份量十分充足的食物,饥饿的腹部很快就被填满,但思家思国的心更是空虚的可怕。多年未回的家,不知父母可好,不知走时才刚出生的孩儿是否已会喊爹娘,近乡情怯,快乐而苦涩。可事情并不如战俘们所想的那般美好,不到一个时辰,吃饱了的战俘们一个个肚腹疼痛,随即上吐下泻,一个个脸色惨白,双目赤红,七窍流血。最后这近千人的战俘们都死了,死在敌国国君一道毒杀的命令下。中秋夜,人团圆。战俘们曾怀着多么强烈的愿望,可最终得到的竟是月光下阎罗的催命符。”
这是一个血腥的故事,赵信之将其讲得更是残忍,昭惠不由得想到,这件惨绝人寰的毒杀,是否是眼前之人所为。
本是一个好好的中秋月夜,美妙的气氛却全被赵信之信口说来的故事所毁,昭惠觉得一阵心寒。这就是乱世下的本质,谁又能说谁做错,错的不是杀人的国君与将领,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曾经夺去自己国家士兵生命的敌人,错的也不是被杀的战俘,他们不过是国与国之间冲锋陷阵的棋子,用时召来,弃时不留。错的是这个时代,这个笼罩于血光下的烽火时代,错的是这个人吃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