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首先说一下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因为以前的译法与现在不同,所以安徒生的姓安德森Andersen被译成了“安徒生”,大家也叫叫惯了)的父亲汉斯·安徒生(或译作汉斯·安德森),很多资料都说安徒生的父亲是鞋匠,其实安徒生的父亲的确当过兵(当然没当上将军),归来没多久因战伤复发而去世,他去世开始就是安徒生悲苦日子的到来。

      安徒生父亲去世时安徒生还小,他的母亲安娜·玛丽亚为了母子二人的生活不得不长期站在水里洗衣妇,因为天气冷只好用喝酒来驱寒(安徒生自己也被迫当过童工),安徒生的作品《她是一个废物》中那个洗衣妇原型就是安娜·玛丽亚(安徒生的母亲),那个小孩(洗衣妇的儿子)原型就是安徒生自己。

      剧中安徒生与母亲告别(其实历史上安徒生此时才14岁)
      再说一下两个女主,叶塔·柯林原型是路易莎·柯林,资助安徒生的皇家剧院院长乔纳斯·柯林的女儿(其实乔纳斯·柯林也算是安徒生的养父,因为他在资助安徒生上学之前首先取得了安徒生的抚养权,因为他安徒生才进入上流社会的),不过她的剧情虚构成分比较多,她的最终结局是嫁给了别人,所以他们没能在一起,剧中设定她是小美人鱼的原型,其实她不是小美人鱼的原型,与其说路易莎·柯林(叶塔的原型)是小美人鱼的原型,安徒生自己是王子的原型,不如反过来说,安徒生自己才是小美人鱼,路易莎是王子(也有说法认为王子原型是路易莎的哥哥爱德华·柯林,安徒生是双性恋,究竟是不是我也不确定我不敢直接说是,但是安徒生的确曾在信件中用男女之前比喻自己和爱德华的感情)

      不过叶塔(又译耶特)还有一个原型,就是翻译家伊尔夫的女儿亨利蒂。17岁的安徒生结识了一位名叫伊尔夫的翻译家,伊尔夫很喜欢聪颖勤奋的安徒生,全家人对他都很热情,尤其是伊尔夫的女儿亨利蒂对安徒生更是关怀备至。

      后来,伊尔夫和他的老伴不幸双双亡故,不久亨利蒂的弟弟也在途中被黄热病夺去了生命,亨利蒂悲痛欲绝,回到丹麦后终日郁郁寡欢。安徒生的心情也和亨利蒂一样难受,他几乎天天来看望亨利蒂,宽慰她,与她分担精神上的痛乱在患难中,他们的感情也日益加深。

      几年后,亨利蒂因思念亡弟,决定要到弟弟的安葬处去凭吊,乘上奥斯特里亚号轮船就启程了,安徒生特地赶来与她送别,并盼望她快去快回。

      谁知过了不久,报上刊出一则消息,说奥斯特里亚号船在大西洋中失火烧毁了。安徒生看到这个消息后,为亨利蒂的安危日夜操心,暗暗祷告亨利蒂幸免于难,安全返回。但善良柔弱的亨利蒂一直没有音讯,绝望的安徒生写了一首《悲悼她》的挽诗,诗中充满了悲痛和怀念:

      你是我的姐姐,

      勇敢而同情。

      当我被人践踏之时,

      你曾经沉静地扶起了我的灵魂。

      当我觉得要沉沦之时,

      你深知我心——使我超升。

      在我的胸中

      你比我自己更值得珍重。

      此后,安徒生常常彻夜不眠,苦苦思念着亨利蒂,他幻想着奇迹能从天而降:亨利蒂会突然回到他的身旁。但是,亨利蒂永远没有回来,安徒生心头的创伤难以平复。

      所以说,剧中的叶塔(又译耶特)是路易莎·柯林与亨利蒂·伊尔夫的合并人物,她的身份是路易莎·柯林的,但她一直为安徒生默默奉献,以及她死于海难的结局,都是亨利蒂·伊尔夫的人设,而非路易莎·柯林的人设。(提前说一下,爱德华后来的妻子也叫亨利蒂,昵称“耶特”)

      剧中的叶塔·柯林(又译耶特),原型路易莎·柯林+亨利蒂·伊尔夫(身份是路易莎·柯林的,但人设更像是亨利蒂)
      至于女歌唱家珍妮·林德,她就是安徒生创作的《夜莺》里的原型,被称为“瑞典夜莺”(也有说法认为她还是冰雪女王的原型),拥有世界最婉转美妙的歌喉。不过,和安徒生之前多次追姑娘惨败的经验一样,这一次,他又失败了(其实安徒生是出名后才认识珍妮的,而且珍妮比安徒生要小十几岁,所以珍妮·林德和路易莎·柯林不可能像剧中那样同时爱上安徒生,而是先后的)。生性腼腆的他追求珍妮时,不敢表白心意,就蒙头猛写信,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写了一封求婚信,塞到姑娘手上就跑。但珍妮更多是将安徒生视为自己的兄弟。她在回信很直白的写道:“再见了,上帝保佑你,我的哥哥……这是他挚爱的妹妹,所能给予的最诚挚祝福!”,安徒生的《柳树下的梦》正是反应自己对珍妮·林德爱而不得的(顺便说一下,安徒生曾说自己只喜欢20岁以下的女孩,不喜欢超过20岁的女孩,而珍妮·林德是安徒生爱过的女子中唯一一个超过20岁)

      珍妮·林德
      路易莎·柯林(即剧中的叶塔)的哥哥爱德华·柯林,虽然也曾瞧不起安徒生贫寒的出身,但安徒生一直把爱德华当成最好的朋友,甚至有说法认为安徒生对爱德华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友情(安徒生的确在信件中曾用男女之情比喻自己和爱德华的感情),甚至死后遗产也留给了爱德华。安徒生在日记记叙了自己对爱德华的感情:“谁也没被我这般痛击过,谁也没让我眼中涌出过更多泪水,但我爱谁也不像我爱您那样多。”

      他们之间以“您”互称,可是,当安徒生提出彼此以“你”相称时,爱德华表示了拒绝,他不愿接受男人之间的浪漫友情乃至柏拉图式的爱情,更不希望纵容安徒生的狂热追求,这让安徒生伤透了心(虽然电影中两人只是兄弟情,但爱德华经常称安徒生的姓,安徒生对此不满,让爱德华称自己的名也符合这个,虽然丹麦语中“你”和“您”不是一个单词,但这部电影是英国拍的「豆瓣上说是美国拍的是错误的」,英语中你和您都是you,所以只能改编成称姓不称名了)。

      一八三六年,爱德华和亨利蒂·汉克(昵称“耶特”)结婚时,安徒生还在信中酸涩地说:“您让耶特好好地替我对您说:‘我爱你!’毕竟她可以说‘爱’,她可以以‘你’相称,在一个男人这里,这就成了多愁善感。”一年之后,安徒生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童话《海的女儿》(正是因此有学者认为《海的女儿》中王子原型是爱德华,小人鱼原型是安徒生自己)

      爱德华·柯林和他的妻子亨利蒂·汉克(昵称“叶特”)
      安徒生与爱德华·柯林的合照
      爱德华的父亲乔纳斯·柯林(也算是安徒生的养父)
      安徒生遇到查尔斯·狄更斯(其实此时安徒生已经42岁了),去狄更斯家住了整整几个月,但两人最终因文化不合而“分手”,安徒生英语很差,狄更斯受不了。虽然狄更斯比安徒生小几岁,但此时狄更斯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了,安徒生此时名气还不如狄更斯。他们是在一个宴会上认识的,刚见面时,同为作家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再加上两人都不是很喜欢这种社交场合,在宴会结束后,双方愉快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甚至狄更斯同意让安徒生来自己家里住,但这时间一长就出大问题了。

      安徒生(左)与狄更斯(右)
      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1845年10月,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安徒生词条再次访问意大利。在格洛斯顿城,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然而就在街道的尽头,安徒生却看到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被冻僵了。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可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所以,她依然瑟瑟发抖的在风雪之中叫卖。泪水模糊住了安徒生的眼睛,回去就写出了这篇令人黯然伤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剧中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遇
      总之,这部电影虽然虚构成分略多,但童话和现实结合地不错,值得一看。我个人也喜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