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我知道了钟巧茗 ...

  •   我在迷茫又痛苦的时候,读到钟巧茗写的文章。
      她的文章并不是答疑解惑的文章,不能为我解答无数在现阶段根本无有解的问题,说白了,她其实也处于一个迷茫又痛苦的状态里。

      可是我忘不了她。
      她的文字所呈现的一种生活姿态很迷人,很能吸引我。
      她不是事事有解的人,但她是有能力为自己解套的人,我欠缺的就是这种能力。

      我陆陆续续读了她发表在报纸上和她账号上的所有文章,越读越喜欢她,她的文字陪了我六七年,或者说我见证了她在六七年的时间能够实现的成长,她变得尖锐了些,依旧有迷茫和痛苦,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投石问路,而是拿起武器,重重地砸向周围的高墙。
      她不解的困境,本来就是无有解的,本来就应该砸碎了重造,她有这样的气势。
      这使她变得更加吸引我。

      在我想到我的死亡之后,我请了私家侦探跟踪她,调查她,没跟多久,大概是一个多月,而后她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被制成一个表格,送到我的手里。

      不在网络世界留下痕迹这一招是侦探教我的,他说那样不安全,他说网络世界的建立将现实世界缩小,也将人的隐私彻底暴露,所有事情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无法彻底清除,只要是曾经有过数据,就能想办法还原。
      所以他给我发资料从来不用邮箱,只用快递。

      我不清楚用人工和用网络相比,哪一种更不会留下痕迹,但觉得既然侦探这么选择,就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似乎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那时我正在设计我的死亡之路,也在设计蒋晨的覆灭之路。
      我的最高目标是我死了,而蒋晨成为凶手。
      再不济也是我死了,蒋晨成为声名狼藉的过街老鼠。
      我不善于设计,所以正在尽力汲取各种用得上的知识。

      至于钟巧茗,我想她一定会帮我。

      这不是我的妄想,这是我从她的文字中获得的讯息。
      她也绝不会仅仅为了利益而帮我,她会看出整件事的关键所在,为了它,哪怕是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她也会帮我,她会将我的经历公之于世,她的文字会带着我的气息,又一次狠狠地砸向周围的高墙。
      那时候,已经死亡的我,亦能含笑九泉。

      做什么事都是有风险的,我活着的时候很害怕风险,就像我日夜想着要走出去,可又日夜害怕后果。
      如此谨慎的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大着胆子做事,却被利用了。

      高中,甚至初中,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
      如果想要学习,那么绝对可以做到两耳躲在高墙之中,不闻墙外事。
      但如果想发生些什么事,也绝对可以发生。
      一个又被禁锢又可以自由的时间段。

      那种自由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获得,也不是历经险阻的成果,而是一种根植于天性又带着无数危险的幼稚。
      走出高墙,走入深渊,往往是在不经意间。

      我第一次去找私家侦探,是为了请侦探去跟踪蒋晨,持续了两年,知道了他在我和秦晓萱之后的猎物是谁。
      我偷偷联系她们,告诉她们蒋晨的真面目。可是没有用,她们和秦晓萱一样,被蒋晨的三言两语搪塞过去,继续当天真愚蠢的猎物。

      我很着急,却又不能去责备她们的天真愚蠢。
      那是处于那种年龄段的她们的面貌,用历过一些事的目光去评价她们是不公平的,她们还不曾有机会获得许多经历,更遑论从经历中成长。
      该责备的是利用了她们这种面貌的蒋晨。

      我试过写信到教育局举报蒋晨。
      写了三封,却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后来我在私家侦探口中得知蒋晨每个月的月初会固定去某一家酒店,和一个人开房——S高中教务处的毕主任。
      她大概是蒋晨唯一愿意亲近的30岁以上女性。

      蒋晨那一副好皮囊,那一手洞察女人心思的绝技,不仅可以用来满足他自己的私欲,还能用来搭建他的防护网。

      毕主任的父亲是教育局某部门的小领导,具体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我没搞明白,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了这三个人之间的联系。我的信落入了他们三人团团围住的黑暗圈套中,从此无声。

      我不敢相信那是一种怎样的纵容,原本应该保护女孩们的他们,反倒去庇护伤害女孩的人。

      我担心蒋晨怀疑是我写的信,从而使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但依照侦探反馈的情况,蒋晨一直没有异样。
      这是另一个不好的消息,蒋晨不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发现,有人可以保他,他不怕。

      或许我不是第一个举报蒋晨的人,或许我举报的内容他们早就知悉,蒋晨的所作所为在那些人眼里是小事,一个个少女的爱恋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
      只有遇到他们承担不起的大事时,毕主任才会放弃蒋晨,毕主任的父亲也才会不再庇护蒋晨。

      我再一次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我能够做的事不多。
      我也应该早点认识到我的无助,但那时我还不懂。
      小孩子的处境真是凄凉,能够拥有的世界本就小得可怜,还因外面处处是心术不正的人,处处是纵容恶行的人,而面临无数危险。

      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这受一点不良影响那受一点丑陋教育,环境中被认定是弱势的一方成为无助的被欺压的一方,被认定是强势的一方成为麻木不仁的暴君,大家逐渐和环境趋同了,亦不知道这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

      时代的确是变了,许多人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可我身处的环境没有变,我没有被引导着成长为一个新的人。
      环境的改变是在时代之后的,由人组成的环境,和以科技发展为标记的时代,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同步。
      我在新的时代之中,却像一个从遥远的时代穿越过来的人,不合时宜。

      我接受了看似良好的教育,可一走出校门,就发现我是毫无防备的,甚至是光裸的。
      我以为我会是穿戴了一身铠甲。然而实际上,我只不过被老旧的观念和教育填塞全身,过于沉重,又过于无用。

      别人问我会做什么。
      我答,我会背题和考试。

      像是个笑话,其实是实话。
      我没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世界的认识是扭曲的。
      我没有见过很多人,没有走过很多地方,我在一个精致华丽的样板房里当金丝雀。
      我看新的时代,新的思潮,新的追求,就像清朝的人看英国的工业革命,我觉得新奇,也觉得向往,可是我不知道两者之间隔着怎样的万水千山。

      我长大之后,发现每个人都在谈论着什么,每个人都对很多问题有过见解,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是爱恋与独立。

      爱恋与独立,到底都是一些什么?
      我从前还有能力去喜欢人和物的时候,我说喜欢,要么被骂,要么被骗。
      到我没办法喜欢的时候,大家就又都说着那才是人生的真谛。

      大家和我很不一样,都是从一样的教育系统里走出去的半成品,他们却似乎度过了一段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在不讲情感的地狱模式的应试教育中,在情感和反抗都被看作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的阶段里,我失去某种根植于本能的能力,可是有人尝试着一身反骨地对抗,有人尝试着隐忍,将自己裹藏起来,等待可以爆发的时刻,有人被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将讳莫如深的事情当作是阳光与空气。
      他们都用了和我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去应对各种不讲道理的做法。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曾经是不乖的小孩,却能够成为一个快乐的大人。而顺从于那些做法的人们,都成了一类甘心无视成长的大人。
      这个现象困扰了我一段时间。

      不久后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是在一个中学生习惯性虐猫的报导之后,紧接着发出的观点类文章。
      “……学校的初衷如果是为学生打开追寻真理的大门,就更应该教育孩子们去处理关于自己的情感与行为的方式。孩子们是世界的未来,而现在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们真的已经能够成人了吗?真的能够肩负起未来的重量吗?……
      我们对学校的看法和期盼似乎是错的,似乎是过于理想化的,学校似乎只是一个教书的地方,不是育人的地方,可占据了少年时期百分之九十时间与精力的地方,不负责他们人格的健康建立的话,他们又该去哪里获得这种重要的成长呢?他们难道就注定要在学习的年纪里错过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吗?难道他们像在垃圾山里觅食的人们那样,在混沌的环境里苦苦找寻成长的养分,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吗?我们的教育应该放任孩子们这样凄惨吗?……
      我们的看法和期盼在此刻的现实之中是错的,难道让我们继续错下去就是正确的吗?惯会讲大道理的教育,追求就仅限于此了吗?……”
      作者是钟巧茗。

      有很多评论说家庭教育更重要、老师少学生多使得老师不堪重负、学校本来就从追求真理的地方变成了产出社会机器的地方等等。
      可这些都不能成为大家没有被好好教育的借口。

      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双方推诿,都认为责任在对方身上。推卸责任的过程中,他们的责任就被他们随手丢掉了。委屈于指责的双方,皆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以挽回某种失败。

      学不会是一回事,有没有被教过是另一回事。
      我不会啊,我在拥有正常情感的时候,不会怎么处理我的情感啊,我在没有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会怎么做才算是好好保护自己啊。

      我记起念初中时有过那种装模作样的心理健康课,讲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生,约莫是二十多岁,半长发,长度约莫到锁骨,不怎么爱扎起来,总是散着。很瘦,爱穿宽松衣服,行动起来衣袂飘飘,颇有超凡脱俗之感。

      我很期待听她的课,还记得是周四下午的第二节课,我总是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走神,想下一节会讲怎样的内容。
      以为会听到各种人的各种经历,以为会听见有意思的心理现象,以为会听见有意思的分析,以为会与课上的内容产生某种共鸣,以为会学习到某种处世的力量和智慧,可惜都没有,她只是依照教育局规定好的课程内容照本宣科罢了,全是没有意义的大道理,空洞洞如大家贫瘠的心。

      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
      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都不能将那样的空洞填满。

      我开始学会用另一种视角看向世界与众人,从他们的现在看向他们的过去。我厌恶的那些小男孩,无论以怎样的方式长大,似乎都摆脱不了他们的卑劣,依旧奸诈狡猾,满腹坏水,以戏弄别人为乐,以破坏事物为荣,只有肆虐的欲望,没有施爱的念头,不问道德,没有思辨,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人模狗样,只不过是在外人面前,懂得穿衣服罢了。

      那些温顺的人,依旧无法硬下心肠提出自己的意愿,在世事中随波逐流,不断妥协。

      那些徒有其表的纸老虎们,依旧没有创造出真正坚固的铠甲,在无数伤害面前逐渐崩塌,也逐渐对痛苦变得麻木。

      那些会在感情面前屈从的重感情者,依旧无法拒绝一切以感情为由的要求,他们的重视仿佛是抓捕他们的密网。

      哪怕是在讨论爱恋与自由的人,也没有能够将那个空洞填满。

      大家在空洞面前,忙于自救。

      我也忙于自救。
      最可怕的是,我在看着一个新时代并拥有一些新思想的情况下,救我自己。
      新的和旧的相争,很容易将人杀死,不是身死就是心死。尤其是在对新的生活产生某种向往之后,被困在旧的生活里,最能将希望毁灭。

      我没有从我的经历中走出去。
      我已经看到了周围的高墙,可我没有勇气狠狠地敲击它。
      围困之中,对生命的依恋很快被耗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我知道了钟巧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