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陶嵩回京 ...

  •   宋涛无意一提,却正是李幼想听的。他不动声色,顺着话夸赞道:“泗水郡新调的太守,朕记得是陶嵩吧。陶嵩的能力确实出众,是个人才。”
      “陛下也如此认为?草民向乡里人打听过,这位陶太守在泗水郡一带声望极高,深得民心,可见陶太守治理郡内有方。”宋涛感概道:“若是所有官员都如陶太守一般,天下百姓何愁生计?”
      李幼:“此话何解?”
      宋涛道:“还请陛下宽恕草民所说之言。”
      “但讲无妨。”
      “天下官员,廉洁只占十分之一,奸妄、黑心、残暴、冷血、狠毒占九成。即便是徐州,并非所有郡县都如泗水郡一般安稳和乐,更遑论其他州。
      “据草民的所见所闻:交州盗贼四起;荆州内乱不断;幽凉二州常年备战,抵御外敌侵扰,时有百姓衣不蔽体,曝尸荒野。
      “天下动乱已久矣!”
      天下局势他不太了解,从前所知的皆由旁人告知,也从没人这样摊开跟他讲。
      猛然一听宋涛这般说,他才真切体会到什么是井底之蛙,只识一隅。
      他时常只知自个囚笼之痛,却全然不知宫外苦楚。
      他很清楚世道之乱,一半皆由朝廷党争而起。
      权臣当道,天子权旁。倘若再任由这般下去……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李幼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他要尽快把陶嵩调回洛京,壮大陶氏,让两家分庭抗衡。
      李幼没再和宋涛讲话,两人一路无话地到了康心殿内。
      他一心扑在如何让陶嵩回京的问题上,见了冯如意,完全没发现她不同寻常的打扮。
      冯如意瞧出他心不在焉,也不如往日那样强留他下来,似有事般,草草地打发他走了。
      ****
      李幼正愁着如何将陶嵩调回洛京之时,早朝就有人递了理由上来——陶嵩父亲上阳侯病重,病榻床前想要亲儿尽最后一番孝顺。
      病重是个借口,大家都心知肚明。单病重还不行,还要有其他的助攻。
      于是,徐州传来了消息:泗水郡百姓得知上阳侯病重,纷纷为陶嵩请命,希望朝廷能够让陶嵩回洛京尽孝。
      让陶嵩回洛京,对于孙氏一党来说,无疑是个重磅炸弹。天子本就和陶嵩走得近,如今还有了点权力。若让他回来,只怕会生出许多风波。故而万万不能让他归京。
      朝上言语激烈,似有你死我活的趋势。李幼控制不住场面,只好散朝。
      三日后,谢芝等一系大臣深夜入宫,与天子密谈。
      四五位大臣跪在政清殿,声色俱厉地控诉孙珩行不仁,暗中拦下任何有关陶嵩请示的折子。李幼听着寒心,更坚定了要调回陶嵩的心。
      朝堂之上,两派你请我驳,唇枪舌剑,没有一丝退让。
      百般困难下,天子不得不向孙珩行开口,为陶嵩取得一线机会。
      那晚星辰璀璨,月色皎洁,是个难得好天气。
      微凉的风轻拂衣袍,雾腾腾的水汽,看不清彼此的神色。李幼紧张地等着孙珩行的回话。若应,巨石可落地;若不应,他还得另寻方法。
      一只手穿过氤氲的水雾,将烹好的茶递到他面前。
      “陛下请用茶。”
      接过茶杯那刻,他注意到孙珩行的手背及虎口上都有些许疤痕。手背上的他不清楚,虎口处的牙印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此时他仍有要事,视线停留了一瞬就挪开了。
      “这事,你可同意?”
      孙珩行摆弄着桌上的茶具,“朝廷若同意,臣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可你底下的人拦着,他如何能回来?”
      “朝廷是陛下的,大臣亦属于陛下的,不是臣的。陛下不尝一下这茶的味道么?”
      一口都没动的李幼垂着眼睛,望着杯内淡色的茶水,犹豫了许久才道:“若朕继续听话喝药,你能放过他吗?”
      煮开的茶水咕噜噜响着。
      孙珩行的脸上闪过一丝怔意,眉头轻皱,很快又舒展开来,“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我知道。”李幼望着他,毅然决然地道:“这是我与你的交易。”
      孙珩行虽然料到了李幼会来求他,但没想到他竟然为陶嵩做到如此地步。
      交易?
      好一笔交易。
      孙珩行暗忖嘲笑,更多的是说不出的烦躁。
      他伸手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柱倾泻,掩盖住异样的语气。
      “这茶需热饮,凉了味道就散了,陛下趁热喝吧。”语气一顿,他道:“喝完了,陛下就不必担心他的事了。”
      这事松口了。
      李幼表情舒缓,心中的巨石落了地。他喝完那杯口感浓郁的茶水,赞道:“好茶。”
      经此一求,孙氏最高的掌权人点头,门下党羽没了声。写下的圣旨,盖了玺印就快马加鞭地送出了洛京。
      ****
      陶嵩奉旨回洛京时,秋猎的日子将近。
      秋猎年年都有,本不是什么特别的大事。可天子登基后,一次都没有出席,全由孙氏主持。
      朝廷本来没有什么异议,如今却不同。天子一朝得权,还能亲政,无论骑术还是箭术如何可放在一边不谈,主要的是他能出来。
      官员们心思活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继续试探孙氏能给他多少权力。
      早朝的时候班飞赫以彰显天子圣威,庇佑晟朝兴盛提出举行秋猎。在殿的官员跪了大半,也跟着附议。
      李幼几乎下意识看向孙珩行,想问他答不答应。
      孙珩行距离李幼最近,什么表情都能看得清楚。
      那张俊美的脸看了他一眼,继而转身,以一种淡淡的口吻,听不出喜怒,意思却明确。
      秋猎来不及筹备,改为冬狩。
      言辞恭敬,但语气强势,容不得他说否。
      作揖的人稍稍看向他,平静的眼眸下似有千百根丝线穿透他的血肉,操控他的动作和神情。
      李幼在众人面前缓缓点了头。
      夏去秋来,日子似乎重归宁静。
      上朝,下朝,见孙珩行,然后处理政事,这成为了李幼生活的一部分。
      很快,叶子黄了,庄稼也熟了。李幼从书案望向窗外的落叶时才惊觉秋日已过半。
      撂下狼毫笔,李幼动身去了登仙楼。
      这一座阁楼,装饰极其奢华。①珠窗网户,雕栾绮节,玉烛金油,乃晟朝一绝的建筑。
      僖帝未崩时,就极爱住在登仙楼。登仙楼不仅风水上佳,视野也是上佳的。
      凭栏远眺,可一览洛京的景色。
      苍天连着山河,山河接着土地。地上的房屋鳞次栉比,街上人影幢幢,在高楼上偶尔听到一两声卖力的吆喝,瞧着十分热闹。
      凉风习习,吹得衣袍猎猎作响。
      指尖的温度被带走,李幼觉得有点冷。他看向山边的落日,计算着陶嵩启程的时间。
      快了,再过一旬故人就归来了。
      想到陶嵩,李幼的嘴角稍稍扬起,积压在心里的郁闷顿时少了点。
      孙珩行来登仙楼找李幼时,就是这么一幅场景。
      眉眼挂着淡淡的笑意,他可以察觉得到李幼此刻很放松。
      没有怯懦,没有躲闪,也没有小心翼翼地讨好。
      这是他少年时见过的他——那时李幼坐姿板正地坐在自己的身边,双手搭在大腿,神色柔和。满心满眼地听着自己讲话,时不时点头应和。
      少年的李幼和眼前的李幼重合在一块。忽然,他的心狠狠一跳,封闭在角落的悸动悄悄冒头,生出一丝渴望。
      孙珩行拿过斗篷,屏退跟随的太监,走到李幼身后。抖开斗篷,盖在天子肩上。
      “高处吹风容易着凉。”
      突然的动作和声音,吓得李幼一个激灵。
      那点易见的轻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慌乱。
      “孙珩……你怎么突然来这?”
      “去未央宫不见陛下,故而来找。”
      “哦,是这样啊——你来找朕是有什么要事吗?”
      李幼小心翼翼地问,这口气恰好是孙珩行不愿听的。
      不见了,他想要见到的李幼不是这副模样的。
      孙珩行按住欲转身的李幼,不让他看到自己的表情,忽然道:“你每次见到我,都要这样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陶嵩回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