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京都风云 ...

  •   暮色四合,狂风呼啸,雪满长安道。

      靖王府的主卧,透过紧闭着的门窗,隐约传来女子的哭声。那哭声断断续续,夹杂着求饶之词。
      “求求您,放过我吧……”
      衣裳的撕裂之声伴着女子惊叫声,在卧房之内回响。
      院子里侍候的婆子都低下了头,尽量装作听不见,只心里叹道,不知又是哪家的姑娘这么遭罪。
      床榻上,那浑身肌肉的男子眼眶通红,好似被血激发了兽性的恶狼,撕咬着到嘴的食物。那猎物被他死死钉住四肢,拼命挣扎求饶,亦无法唤起他一丝一毫的怜悯和良知。
      时辰漫长地流逝。床单染上了殷红的处子血,他终于罢手抽离。女子挣扎到半空的手陡然垂落,含泪晕了过去。
      李玙翻身下床,披上衣裳,脸上露出餍足之后的邪笑。他一把拉开门,等到外头的几个婆子低头走入。掀开床帐,只见榻上女子粉面唇红,肤如白玉,只是那白玉染了血,还带了满身的掌印。瞧这混乱的榻,不难猜到方才她承欢得多么痛苦。
      婆子叹了口气。从今往后,你便是这府邸,第十六位姨娘。

      女子被被褥卷起,抬出李玙的卧房时,那一张脸无意中露了出来。趴在屋顶上的周顺看清了她的面容,正是告示中贴着的走失的朱家女儿。
      她果然在靖王府!还被靖王侮辱了!
      周顺蒙在面巾下的脸满是怒色,未握刀的右手紧紧攥成拳头,双目通红。碧云在他身侧,一手覆住他的拳头:“周将军,冷静些。切勿轻举妄动。四殿下根基深,若不能一招致命,恐他日后翻身,我们便都不能全身而退!”
      周顺忍下心中燃烧的怒火,眼睁睁看着女子消失在二人的视线范围内。
      碧云叹了口气:“殿下一定会为她讨回公道的。我们再等等,再等等……”
      再等等,等羽翼丰满,等时机到来,李珏会亲手击杀这些乱世之中茹毛饮血的刽子手。

      凌云观,一处宽敞的内室中。
      身着素色道袍的皇后正静心打坐。窗外风雪交加,万籁俱寂,她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心若止水,似已入定。
      不知几时,一阵轻且快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姚姑轻敲三下门框,推门而入。
      她跪坐到皇后身边,悄声禀报:“娘娘,三殿下按捺不住了,五殿下传信问您是否要回宫去。”

      皇后睁开眼睛。那双妩媚的丹凤眼里是沉静如深潭的眸光。
      她伸出一只手臂,姚姑将她扶了起来。
      方才还能瞧见几丝阳光的天,现下被云团遮挡得严严实实。分明是白日,却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好似夜幕将至。
      皇后站在那四方格的窗子前,静静看了许久。她身形单薄,从前在王府之时还有几分丰腴,接连痛失两位皇子后,身体一度坏到极致。二皇子夭折那一回,皇后亲自惩罚了间接害死孩子的妃嫔,自请离宫,皇帝再三挽留也无济于事。
      姚姑知道,那个曾经满心满眼都是夫君的女子,死在了皇帝登基前、嫡长子夭折的夜晚。她如何能不恨呢?这江山白骨累累,甚至以至亲的血肉筑基,即便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有何用?

      她缓缓伸出手,冰凉的雪花落在她温热的掌心,化作了一小捧雪水,从指缝中溜走。
      “[1]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她喃喃低语,目光从伤痛转为锐利,“这江山本该是属于我的孩子的,他害死了我两个儿子,我便让他亲眼看着他最得意的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皇后转过身,对姚姑说:“传信给阿珏,见机行事。待时机成熟,我自会回宫。”
      “是。”

      恭王府,偏院。
      碧云端来新煎好的汤药,交到扶兰手中。
      盈雪靠坐在床头,用手帕掩住嘴唇,重重地咳嗽了几声。一抹鲜血晕开在白色手帕上,扶兰见了,忍不住红了眼眶。
      “夫人,快把药喝了吧。”扶兰将药碗放置在临时搁起来的小桌上,用勺子轻轻拨搅散热。
      盈雪挥挥手,自己端起药碗,慢慢吞咽下去。苦涩的药汁淋过咽喉,那股血腥气终于被压了下去,胸口的滞涩感也得到了片刻缓解。
      扶兰将碗撤下,碧云走到床前坐下,替她理了理被子。
      “夫人还是要放宽心,月姑娘现在一切安好,您还是要照顾好身子。”
      盈雪虚弱地笑笑,目光中不无感激:“这些日子,劳烦五殿下和姑娘了。我这病药石无医,耗费殿下许多银钱,实在是过意不去。”
      “夫人何必在意这些。五殿下心怀仁善,一向欣赏侯爷为人,月姑娘嫁了侯爷,又是殿下明面儿上的妹妹,照顾您是应该的。”

      盈雪摇摇头,叹了口气:“殿下所图甚大,我一副病体残躯,有心无力。但我了解我的女儿,受此大恩,此生难忘。殿下日后若有差遣,她必不会拒绝。只是定北侯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这样的人,怎会轻易为一个女子驻足。”
      “夫人此言差矣。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侯爷血肉之躯,月姑娘冰姿玉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您且放心,殿下不会让他们做大逆不道之举。”
      “[2]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放得天下,殿下若大业得成,也不负这些年的辛苦。”

      碧云心里有些诧异。
      盈雪久居后宅,殿下为百姓做的事向来是暗中进行,盈雪怎会知晓?
      瞧见碧云眼底的疑惑,盈雪眼神愈发柔和,思绪好似飘向远方。

      “碧云姑娘应当知晓我的出身。江南姑苏,烟柳之都。越是繁华的地方,越是滋长贪婪。我记得十六岁那年,有位公子被当地权贵殴打重伤,丢在河边,偏偏就这么巧,一个路过的贵人救了他。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贵人,就是五殿下的舅舅。”说起往昔,人总是难免生出惆怅,“恃强凌弱的事见多了,也没想过有一天会看见有人出手相助。可惜,殿下的舅舅一生清廉,却成为了这个腐朽王朝的牺牲品。”
      碧云听着,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她幼时家中落难,也是那位大人将她带回了家,与殿下相伴。十数载春秋,她知道在殿下心里,舅老爷的分量有多重。那份敬意有多重,对皇帝的恨意便有多重。
      [3]佛说上报四重恩,其二父母恩。母亲的恩情已来不及报答,殿下说,便不能再辜负众生恩。

      盈雪又忍不住咳嗽起来。碧云为她拍着背顺气,一时又想起自己病逝的母亲,温声安慰她:“月姑娘还在等着和您团聚呢,您要撑住。”

      “杳杳......”她暗淡的目光中闪现出光芒,望着窗外飞雪,对女儿的思念随风远去。

      户部。
      将近年关,整个户部忙得不可开交。皇帝年宴的重任一压下来,众人都提起十二分精神对待,生怕出了半点差错,引发雷霆之怒。
      这次年宴,京中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和家眷均要出席。皇帝为了彰显威仪,下令户部、礼部以最大规格置办。大臣上谏,国库空虚,应当节俭,被皇帝斥责一通,无人再敢反对。

      国库国库,都是百姓供养起来的。如今还有那么多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西北大战才过不到一年,哪还有那么多银子啊!朝臣们抚了抚额头的冷汗,愁眉不展。
      就在这时,五皇子提议,将初拟的宴会食具由银器改为铜器,菜品全部撤下换成西北常见的菜系,制作起来简单且能大幅降低银钱供需。

      户部尚书低声讨教:“这.....若是陛下追问起来......”
      “本王一人承担。”李珏笑笑,“大人尽管去做。”

      年宴本定于腊月二十五这日,然司天监上奏,腊月初三乃百年难得一遇之吉日,自初三后,长安将连日暴雪,车行受阻、不宜出门,故而谏上改期。皇帝应允。

      日子一改,时间便所剩无几。好在有五皇子兜底,两部官员连同御膳房协商一致,菜品很快确定下来。所幸如今城中物资尚且充足,否则若想短时间内呈上如往年那般的珍馐盛宴,真是难上加难。

      官员们忙忙碌碌之时,不由得感叹一句五殿下真是深谋远虑。他们一年到头的忙上忙下,就为了年关时好好歇一歇,只要把这次年宴办好,便能安安稳稳过年节了。

      腊月初二这日,天刚破晓,皇后凤驾踏着风雪回宫。皇帝诧异,携后宫妃嫔于皇城门外亲身相迎。

      帝后二人自中秋宴之后,已有三月未见。此时再见,她身姿风韵犹存,一双凤眸仍是清明如初,让皇帝想起了从前在王府之时二人温情脉脉的日子,也想起了早夭的嫡长子。他们母子俩眼睛神似,都像不染杂质的琥珀。
      岁月忽忽而逝,物是人非,是他辜负了他们。

      皇帝曾去信凌云观,言辞恳切,盼她回宫主持事务,皇后以病体难支为由委婉推脱。今日却在年宴之前赶回来,一来是不想拂了他的面子,二来,权当见最后一面。

      皇帝迈下台阶,撇开太监的搀扶,步履蹒跚,向他的发妻走去。当两只手触到她纤细的胳膊,他不禁叹道:“观中清苦,你国母之身,何苦这般受罪。”在他记忆中,她还是那个花信之年、风姿绰约的女子。
      可时光不等人,她亦不会等。

      皇后压下心中厌恶,轻声道:“年纪大了,吃不得荤腥,就图个清静。好不容易过个年,还是回来热闹热闹。陛下不会嫌臣妾回来迟了吧?”

      “朕盼着你回来呢。”

      帝后二人相互扶持着往宫门走去,妃嫔、宫女太监们纷纷跪地行礼,共迎皇后回宫。

      皇帝搀着她一步步走着,好似回到了封后大典时,自己陪着她走过那漫长台阶的时刻。

      “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低咳两声,“我们都老了。”
      “是啊。”皇后也叹息,“阿荣若还在,如今已经二十五岁了罢。”

      提起长子,皇帝心里亦是一痛。他攥紧她的手,些许浑浊的眼睛里隐有懊悔:“这些年,是朕亏待你太了,都是朕不好。若荣儿还在,这皇位朕又何必踌躇.,定是要给荣儿的....你是朕唯一的皇后,将来朕去了,这后宫还是要靠你来撑住的。”

      “陛下说什么傻话呢。”皇后温柔笑笑,“瑞雪兆丰年,陛下定会长命百岁的。”

      当夜,秦王府,议事堂中。

      “明晚夜宴,准备得如何了?”
      “殿下放心。一切妥当。”

      不知为何,李瑾心中有些不安。这不安,来源于多日前李珏关于夜宴的提议,更来源于今日皇后突然的回宫。

      皇后早就不问朝政,年宴突然回宫,李瑾猜测,或许与国事有关。纵使手无实权,她也是国母,出身高门、美名在外,若是她愿意扶持哪位皇子,胜算便更大了几分。

      李瑾想起母妃对皇后的嫉恨,还有当年无意间得知,二皇兄被害的真相——那些被皇后处置了的人,不过都是母妃的替死鬼。若非如此,这个长子的名头也轮不到他。

      成王败寇。国母如何?明夜过后,也要俯首称臣!

      李瑾捏紧了扳指,目光狠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京都风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