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重生第八十八天 ...

  •   一、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说明如何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
      调查是指获得感性认识,研究是指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的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感谢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还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而还不是完全的认识。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经过思考和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要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认识,调查和研究缺一不可。如果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思想的重要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的时代表达和时代升华。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现了问题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要增强问题意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不仅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还要勇于触及矛盾,长于化解矛盾。尤其善于灵活应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三、运用唯物史观原理,说明调查研究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的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四、如何理解“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第一,X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关键在于能否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二,X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得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更深的扎根与中国土地上,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两个结合”是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五、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第二个结合”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能够而且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以及结合的结果问题。表明了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了我们党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如何理解“中国是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摆脱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进行了民族复兴的各种尝试。洋、戊戌、辛亥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共产党身上。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第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七、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是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八、新征程上,广大青年为什么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
      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
      第一,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第二,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第三,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第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并不平坦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广大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实现人生理想。

      九、为什么说“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练、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坚贞不渝”?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是远大,他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也就越漫长。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充满艰辛和坎坷。实现理想必须有战胜种种困难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境遇。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有可能是双面的,关键在于怎样去认识和对待他们。正确对待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史顺境和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十、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精气神?
      青年人要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成就人生事业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我们的传家宝。
      青年时代,选择的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真正的快乐往往有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
      青年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成就一番事业。
      青年人要牢固树立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观念,热爱劳动勤勉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十一、如何理解共建一带一路“汇聚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走的是人间正道”?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船内的是希望。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阳光大道,不是所谓的陷阱,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聚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充分证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二、为什么说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
      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实践平台,提供了实践路径,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推动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提升了有关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了新实践,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