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重生第六十二天 ...

  •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彻底清算□□主义错误。毛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会议提出了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1927年9月9日,毛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三湾改编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1.1928年10月和11月,毛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1月,毛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1930年5月,毛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4.1928年12月毛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5.1931年2月,毛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经验,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出现了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三、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
      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毛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功能民主政权,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2.1931年1月~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坚决打击富农。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第五,在□□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3.87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情绪。共产国际对中国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集中解决了当时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5.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6.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他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共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
      7.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8.1935年12月,毛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全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说明了党的政治策略上的诸问题。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科学阐释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