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重生第三十九天 ...

  •   一、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交界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个前提。
      3.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前提。
      4.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与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社会化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意味着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5.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独立的,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的权利,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商品经济就有平等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力而开展竞争。
      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3.使用价值的特点: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5.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够得到解决。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他们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4.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相关。

      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1.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2.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3.个别劳动,即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

      五、社会劳动必要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3.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
      4.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一种含义。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实验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指社会总劳动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6.第一种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二种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基础。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两者共同作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区别在于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因此调节经济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六、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时间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劳动对象的状况及自然条件等。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七、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只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八、科技、管理与价值创造
      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管理劳动首先是一种具体劳动,因为在社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计划,组织经营,控制,创新,承担风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可见,管理劳动是一种与生产使用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有用劳动。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的劳动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劳动因素生产出物质产品,并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构成商品的价值。

      九、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
      3.市场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4.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
      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6.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
      一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3是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