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弄套 ...

  •   梅山庭观察了一阵之后发现,战场有清扫过的痕迹,原来堆积的死尸早已不见踪迹,敌军阵前的武器只是摆设而已,他们并没有任何要攻城的迹象,反而大张旗鼓的开始操练兵马,满天尘土飞扬……

      带着攻城的器械包围了整座城,而且天不见亮就吹号角集合,在别人城墙下操练,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郁林城中的守军就是误把他们集合的号角声当成了自家的,才会赶去集合。

      孙洵主动请命道:“将军,让末将率军出城迎敌吧!”

      梅山庭:“不,不要轻举妄动。”

      孙洵又提议:“不出城的话,那派一些将士用乱箭将他们赶走?”

      梅山庭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如此他们就会即刻开始攻城的,敌军数倍于我军,我军不占优势。只要他们不攻城,先不要主动出击,之后再见机行事。”

      孙洵:“是,将军。”

      ……

      令梅山庭意想不到的是,刘启真的就一直围而不攻,将他们困在城中一月有余。每天都提心吊胆不说,最重要的是朝廷的粮草运不进来,三餐不济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不仅无法抵抗敌军,而且很容易激起兵变。

      就在梅山庭心急如焚之时,孙洵却告诉他:“将军,城西有一片稻田,附近的百姓愿意帮助守城的将士,请将军带兵前去收割水稻。”

      梅山庭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高兴,随后是犹豫:“可我们若收走了这些水稻,百姓就无以为生了……”

      孙洵劝道:“将军不必担心,我们可以不收完,给他们留一部分,等之后再想办法还一些粮食给他们。”

      梅山庭:“可是,若是没有办法还他们怎么办?”

      孙洵继续劝道:“先解决了眼下的难题再说吧,百姓也是好心相助,还望将军不要拒绝他们……”

      优柔寡断放在寻常人身上或许可以说成是谨慎,但对一个将军来说这可是大忌,梅山庭亦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以往做任何决定都是十分果断的,可这一次孙洵看得出,他是真的犹豫了。

      梅山庭没有直接下令去收水稻,而是命人唤来粮官,问道:“现在所剩的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粮官一幅如丧考妣的样子哭诉道:“回将军的话,三日前粮食已经不够分了,每个将士一天只能吃一餐,而且一餐只能分到一碗粥,昨日军中已经断粮,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啊……”

      梅山庭叹了口气,吩咐道:“孙洵,明日找五百个将士跟我去收水稻,其余的将士留守。”

      孙洵:“是,将军!”

      ……

      是夜,梅山庭正在军帐里与岑森一起商讨御敌之策,门外的守卫来报,说是孙洵的亲信元弋求见。

      梅山庭当时寻思着是不是孙洵有什么事情不方便亲自跟他说,所以让元弋代为转达,于是便让守卫请元弋进来。

      元弋见到梅山庭的时候,显得有些激动和紧张,就像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开口直言。

      梅山庭见他不语,便主动问道:“元弋,这半夜三更的你来找我何事?”

      元弋:“将军,有件事令在下十分为难,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告诉将军,可我若说了,将军可以为我保密吗?”

      岑森白了元弋一眼:“有话快说,不要想着跟将军讲条件!”

      梅山庭制止道:“别这样。”,随后又对元弋说:“何事?你大可直言相告。”

      元弋突然跪在了梅山庭的面前,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梅山庭。

      原来刘启根本就没有不战自退,一个月之前,北辰的军队兵临城下后就对郁林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激战不到三个时辰郁林就失守了,连太守孙洵都被生擒。刘启提出只要孙洵配合他将梅山庭的援军骗进城然后将其困在城中一举全歼,就可以放孙洵一条生路,否则他就要屠城,孙洵终究是贪生怕死之人,所以只能同意。

      随后,刘启便吩咐孙洵派人将城外堆积的东离将士的尸体清理干净,只留下北辰将士的尸体,目的就是为了让梅山庭放松警惕。

      可是刘启显然还是低估了梅山庭,梅山庭谨慎到就连孙洵亲自出城相迎都迟迟不肯带大军进城,只自己带着几千人进城,令五万大军在城外驻扎。如此后面刘启攻城之时,这五万大军随时有可能突袭他的后方,与城中的守军互为呼应,会给刘启徒添不少麻烦……

      这如何是好,于是刘启只能让孙洵骗梅山庭带着士兵去收割水稻,然后在稻田中设下埋伏,梅山庭一死,城外的五万大军群龙无首,也就成了一盘散沙,收拾起来也就轻松许多。

      ……

      梅山庭听完后倒没有显得很意外:“我早就觉得他有问题,没想到是真的。”

      岑森问道:“将军,那明日还去收割水稻吗?”

      梅山庭掂量之后回答:“去,不去的话城中的守军怕是连粥也喝不上了,只能饿死。正好将计就计,岑参,你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吩咐下去。”

      “属下明白。”

      岑森得了梅山庭的军令,就出去办事了,可元弋还跪在梅山庭面前不肯起身。

      梅山庭:“你还跪着干嘛?你通知了我这么重要的消息,本将军只会感谢你。”

      元弋抬起头看了一眼梅山庭的脸色,愈发紧张,又将头埋了下去:“将军,今晚的事情还请将军不要泄露出去,否则你再也看不到我在这开口说话了……”

      他今天能来告诉梅山庭这些,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原本他怎么也不肯背叛孙洵,可是他的故乡在东离,也实在不忍心看见东离落败。若是孙洵知道他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梅山庭觉得元弋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所以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他。

      ……

      次日,梅山庭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带兵去稻田收割水稻,反而等到正午过后,太阳稍弱方才启程。

      郁林城算是东离最靠近北边的城市,这里有着最适合种植水稻的黑土地。稀疏的篱笆围绕着矮小的房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眼前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粒粒饱满,风送稻香。

      ……

      夜幕时分,几个穿着粗布麻衣伪装成百姓模样的士兵带着梅山庭的亲信岑森进入军营见孙洵,对孙洵说梅山庭已经被他们在稻田里设伏杀害。

      孙洵吩咐那几个士兵暂时回避,并奖赏了他们,就开始单独询问岑参:“你们将军的兵符可是在你身上?”,随后又叫人仔仔细细搜他的身,结果真的在他身上搜到了梅山庭的兵符。

      岑森翻了个白眼,咬牙道:“无耻之徒!你身为东离的将领,为何要行此叛国的不义之事?

      孙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没有办法体会我的处境的。”

      刘启得知孙洵杀死了梅山庭还夺了他的兵符,便吩咐孙洵用兵符将留守城外的五万东离士兵调到山林里去,想一把火将他们全部烧死。

      第二日,东离的大军得了军令,果真陆陆续续往山林里去了,而刘启已经让人提前在林中埋好了焦油,待其进入林中之后则命士兵放火箭,将一片山林烧了个精光。

      这场火势不可挡,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事后刘启派人前去查看,发现在林中时不时能捡到被烧焦的动物尸体,以及盔甲、兵器等,可就是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东离士兵的尸体。

      刘启不解的问孙洵:“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进了林子之后就凭空消失了不成?”

      孙洵额头直冒冷汗:“将军多虑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就算是人,也已经给烧成灰了,哪里还找得到尸体……”

      刘启虽还有疑虑,但却也没有其它更好的解释,只能暂且相信:“这都是孙太守的功劳,我会上报朝廷,让皇上重用你,你会前途无量的!”

      孙洵唯唯诺诺道:“多谢将军。”

      ……

      聚歼了东离的援军,孙洵便大开城门,将吊桥放下架在护城河上,迎刘启的军队进城。

      由于吊桥不能容纳太多人同时通过,所以北辰的士兵们便排成两排,依次通过。在城墙上看,他们的队伍就像两条蛇在蜿蜒前行。

      由于以这样的方式进城速度实在太受限制,所以足足过了一个时辰,北辰的十五万大军才全部进入城中。

      眼看大军已经全部进城,孙洵便命人收了吊桥,关上城门。刚关上城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孙洵便看见城外的沙地上,成千上万的东离士兵缓缓围了上来,黑漆漆的一片,又多又密,看上去就像春日池塘里的蝌蚪,让人很想把他们搅散。

      这些士兵打着梅山庭的将旗!

      孙洵惊愕不已,他无法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东离的士兵不是已经被骗到山林里烧死了吗?梅山庭不是也已经遇难了吗?

      他最初是感到意外,思索片刻立马醒悟过来,原来梅山庭早就识破了他,将计就计,先是让人代替自己领着士兵去收割水稻,让岑参将假的兵符拿给他,再牺牲几百上千个士兵,好让他和刘启以为东离的五万援军都已葬身火海,再将刘启的十五万大军骗进城,一举全歼!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弄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