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回家 ...

  •   “列车前方到站是安定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做好下车准备。”

      文林琳家在安定县,南方四五线城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感谢祖国强大的基建能力,十年前铁路线路就规划到了这。

      当时为了火车站落在哪里,安定县和附近几个县的领导争得唾沫横飞、脸红脖子粗,综合人口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考虑后,进入决赛就只有安定县和隔壁平桂县,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两个地方。

      关键时候隔壁县居民嫌火车站吵提出了抗议,最后就圈定了安定县,安定县居民欢欣鼓舞迎来了火车站的建成,这座火车站也确实带动了县城的发展。

      文林琳一出火车站边感受到了湿热的空气,还有嘈杂的乡音,到处都是“坐不坐车?”的吆喝声,这就是家乡的气息。

      “爸,你怎么来了,我就说我搭公交车回去就行了。”文林琳眼尖地看到文爸爸早就在出站口等着了。
      “顺便来买点东西。”文爸招呼着女儿上车回家,“走,你妈在家里做了你最爱吃的茄盒,赶紧回家去。”

      说到茄盒,文林琳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这是一道北方菜,在他们家这边比较少见,把茄子切片后再在中间加上调好味的肉馅,经油炸而成。

      记忆中文妈妈做的茄盒色泽金黄,又香又酥,一口咬下去满嘴的肉汁,肉香混着茄香,让人吃得停不下嘴。文林琳已经一年多没吃上了,想想就盼着赶紧到家。

      文林琳家在上河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子,半个多小时车程后,便能远远看见树木遮掩下自家二层小楼的一角。

      文林琳家就是那种常见的农村别墅,L型两层半的楼房,中间围住一个大院子,正面一楼是堂屋、小客厅和客卧,二楼是三个错落有致的住房,自带独立小阳台,共用一个公共走廊,楼顶只搭了个棚子,方便用来晒东西。

      侧面只有一层,就是一个大厨房,文林琳他们这地方,农村都是在灶台旁吃饭的,她家即使后来重新装修了,也没把餐厅单独分隔开,就是一个大房间,一半是洗菜盆切菜处灶台,一半摆桌子是餐厅。

      屋后是一块菜地,一片小青菜旁边爬着的是丝瓜藤,靠近屋檐的地方种着黄瓜、西红柿,角落里藏着几个南瓜,还种了点葱蒜辣椒。

      “妈,我回来了。”文林琳拉着行李进院子大声喊道。
      文妈赶紧招呼女儿:“瘦了瘦了,快去洗手,吃两个茄盒填填肚子,锅里还炖着鸡汤呢。”

      文林琳上前搭了把手,拿碗拿筷,招呼文爸别急着把她的行李搬上楼,先吃饭,一家人围坐着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晚饭。乡村的夜晚安静,旅途疲惫的文林琳早早地睡下了。

      第二天文林琳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在床边摸出手机一看,喔霍,快10点了,好久没睡得这么安心了,把脸埋到被子里深吸一口气,嗯,阳光的味道,肯定是妈妈昨天刚晒过被子。

      文林琳睡在二楼南边的卧室,起床下楼一看,爸妈早出门上班了,蒸锅里留给她的两个花卷尚有余温,文林琳站在院子里啃着花卷琢磨这自己的种田大计。

      文林琳老家上河村属于山地、丘陵地势,不适合机械化种植,村里大部分种的都是柑橘柚子柿子之类的果树,文林琳家里的不到4亩地之前租给别人种砂糖橘了,这两年疫情影响,水果滞销,老板就没续租,现在家里的地还闲置着。

      文林琳琢磨着种点杨梅吧,杨梅这种水果他们这地方种的人少,价格不错,实在卖不出去还能二次加工,做成杨梅酒杨梅酱,她有金手指加成,问题不大。

      说干就干,文林琳去市里北郊的种植基地转了一圈,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这地方种杨梅的少,杨梅果苗卖得都不便宜,而且基地里的杨梅果苗品种太少。

      文林琳琢磨着这批杨梅如果买不出去,那得是家里人自己吃的,所以好吃是最关键的。

      来基地之前她就查过资料了,目前常见的杨梅品种就有近20个,市面上最走俏的,普遍认为最好吃的是荸荠种和东魁种,这两个品种的杨梅个大核小、色美味甜,是杨梅里当之无愧的王者。但种植基地没有这两个品种的树苗。

      文林琳打开万能的淘宝,搜索杨梅果苗,货比三十家,还让店家发实拍图,最后买了100株四年生的当年结果的果苗。

      当天晚上吃饭时,文林琳假装不经意地提起:“爸,妈,我看家里地还空着,就买了点杨梅苗种着玩,等夏天的时候吃杨梅。”

      文爸文妈不知道自己女儿买的是亿点点杨梅,随意点点头,这话题就过去了。

      现在快递业发达,杨梅果苗走物流三天就到县城了,文爸帮忙去拉货时,才发现自己女儿买了100株果苗,为此文林琳被文爸文妈轮番教育念叨了一整天,但买都买了,还能咋地,种呗。

      杨梅种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在地上挖个坑,往坑里撒点配好的基肥,把杨梅苗往里头一种就完事了。趁着文爸文妈周末休息,一家三口一个下午就把一百株苗给种好了。文爸文妈看着种好的杨梅苗,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看天气预报明天后天连续好几天都是阴雨天,暂时不用浇水,夫妻俩为了方便上班也回县城住了,交代女儿锁好院子门。

      其实文爸文妈两人都在县城工作,文林琳上小学时就在县里买房住了,村里的老宅只有逢年过节祭祖时回来住,但三年前疫情突如其来,文爸文妈被困在一百来平的商品房里一个多月,人都憋疯了。

      解封后文家第一件事就是装修老宅,搬回村里住,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这三年疫情反反复复,文爸文妈把老宅后面的菜园子都种满了,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

      文爸文妈回到县城时已经不早了,收拾收拾就该睡了。

      文妈躺在床上想想还是不放心,推了旁边文爸一把:“睡睡睡,把你女儿一个姑娘家丢在老宅你也放心。”

      文爸囔囔道:“那不是要上班嘛,琳琳又不愿和我们回来。”

      说起这事文妈又有点气:“那死丫头种了杨梅,就心心念念地在老宅呆着,看着她的杨梅树。”

      文爸也犯愁:“虽说是老宅,乡里乡亲的,村里这些年治安好,确实没出过事,但她一个姑娘家家自己住老宅,不太安全啊。”

      文妈突然想道:“要不养条狗吧?”

      文爸觉得这个注意不错:“对,养条狗看家护院,等杨梅熟了,还能守杨梅。”

      文爸想了想又补充道:“看家护院不能要宠物狗,我明天去问问哪里有好点的土狗。”

      这天傍晚,文爸文妈送了两只狗崽回来。
      “原来土狗小时候长这样的啊,还挺可爱的。”这天傍晚,文林琳看着狗崽感叹道。

      只见一个纸盒里面装着巴掌大的两只小狗崽,圆头圆脑的,两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文林琳看,文林琳一看就喜欢上。

      文林琳之前听老爸说要给她寻摸只土狗看家护院,她还有点嫌弃,她以前的同事有的养金毛,有的养萨摩耶,有的养哈士奇,难道她要做第一个养中华田园犬的。

      现在把狗崽捧在手里,小狗湿漉漉的舌头舔了一下她的手指头,她的心都化了,觉得再贵的狗都比不上自家的小土狗。

      自从养了两只小狗崽,文林琳的生活更充实了,她自家一个人随便吃点什么都行,现在她得考虑两只小狗吃的,而且狗狗还小,吃得有营养才能好好长身体。

      两只小狗崽的名字文林琳想了很久,作为起名困难户她翻了字典,查了百度,起了两个文艺的名字:茹黄、银霜,她兴冲冲地叫了半天,两只小狗崽理都没理她,根本不觉得这两个名字和自己有关。

      文林琳没办法,抱着两只称了称重,毛色偏黄的那只重一点,就叫大黄,另一只毛色偏白的叫小白,这名字教了两次小狗就有回应了,文林琳一叫“大黄”“小白”,小狗崽就欢快地跑到她身边。

      文林琳没好气地点点大黄小白的脑袋:“山猪吃不了细糠,那你就叫大黄了,你就是小白了。”

      大黄还以为主人在和它玩,摇着尾巴欢快地叫了两声,小白歪着脑袋看了主人一眼,往地上一趴一翻身,露出圆滚滚的小肚子。

      “啊啊啊,这也太会卖萌了吧。”文林琳没忍住摸了摸小白的肚子,抱起来吸了一口。

      文林琳的种地养狗生活,就是每天7点起床,吃完早饭,趁太阳不大带着狗子逛自己的杨梅树,浇水施肥修枝丫,中午吃个饭小睡一会,下午整理自家菜园子,有集市去逛逛集市,忙完了就看看书刷刷视频。

      就这样文林琳过上了畅想中的田园生活,忙里有点闲,累里有点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回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