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为谁辛苦为谁甜 ...


  •   又是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天完全黑了下来,经过一个整天的休息,该是萤火虫们活动的时
      候了。
      杨天也不再想那只大蜻蜓,此时他感觉有些饥饿,多久没有吃东西,他已经不记得了,他感
      觉又饥又渴,他必须寻找些食物了。
      晶晶是不会飞翔的,可杨天又不会捕猎,晶晶只好告诉他,叫他在上边飞,自己却在草丛中
      爬着、跳着,去池塘边寻找吃的。当然,捕猎蜗牛,要完全靠晶晶了。
      晶晶在草丛中爬着、跳着,速度也不是很慢。好在他们栖身的大树,距离那池塘并没有多
      远,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池塘边。
      天气闷热,好像要下雨了。杨天飞的并不是很高,他在跟着晶晶前进,虽然自己打着灯笼,
      可对黑暗的周围,看的并不十分清晰。
      糟了,他光顾着看地上的晶晶,没有注意自己的前方,犯了昆虫界生存的大忌,竟一头撞在
      了一张蜘蛛网上。

      他的整个身体和那小小的翅膀,竟然被那黏糊糊的蛛丝给缠住了。他拼了力气,想从那蛛网
      里逃脱出来,可结果是适得其反,他越是挣扎,那蛛丝捆的越紧。他再也不能动了,只有大
      喊着“救命”。
      他的遭遇当然没有逃过地上那晶晶的眼睛,看见这个样子,晶晶没有任何办法,只急得她在
      那里大哭起来。
      杨天一边大喊救命,一边在不停的挣扎。“算了老兄,不要再挣扎、喊叫了,这样一点用处
      都没有的”。听见说话的声音,杨天勉强打起灯笼看过去,啊,那原来是一只蜜蜂,他也被
      那蜘蛛网缠的死死的,好像一点都不能动了。

      听他这样说,杨天不再挣扎了。“怎么了,蜜蜂兄,你怎么也不小心,被捆在这里了呀”!
      “什么,蜜蜂兄”!那蜜蜂迟疑一下,“应该叫蜜蜂妹妹才对”。
      她忍住没有笑出声来。
      “咳,别提了,我是采了蜜回来,因为天要黑了,所以着急赶路,一个不小心,就撞在了这
      里。已经有一个时辰了,看来要想逃走,是很困难的了。不过我们可能还算幸运,这里可能
      是个废弃的蛛网,不然,到现在,我们恐怕早已成为蜘蛛的美餐了”。
      是啊,杨天此时也觉得奇怪,撞在了蜘蛛网上,竟然没有蜘蛛来吃自己,这的确是幸运的。
      杨天这里喊着晶晶救命,那地下的萤火虫晶晶是束手无策的。可他的喊声,竟然被我们这部
      书里的女刑警,年轻漂亮的蓝翎听见、并看到他落在蜘蛛网里了,那是一只闪着荧光的萤火
      虫啊。
      但是,她决不相信,那喊救命的是只萤火虫的,她看到萤火虫在蛛网上挣扎,只不过是一种
      巧合吧。在萤火虫那微弱光亮下,她还看见了那只蜜蜂。

      旁边没有任何人,蓝翎虽然总是感觉有什么不对,可那声音的确是真切的。
      看见挣扎中的萤火虫,蓝翎不再去多想,立即从地上拾起一根树枝,就将那蛛网打烂了,杨
      天和那蜜蜂,都脱离了束缚,得救了。
      经过了这场浩劫,那只蜜蜂恐怕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它急忙同杨天打声招呼,“再会了
      老兄,我要急着追赶我们的队伍,不然我们蜂群随同主人走远了,我会找不见它们的。那
      样,我也就无法再生存下去了”。
      “好的,再会了蜜蜂兄,啊!不是,是蜜蜂妹妹,祝你好运,快些找到队伍啊”!
      地上爬着的萤火虫晶晶看到杨天脱离了危险,十分高兴,竟然高兴的又哭了起来。

      此时的杨天没有忘记那救命恩人,他竟忘情地围着蓝翎飞了两圈。如果此时他还是人类的
      话,他一定会深深地道谢的。可现在不行,他还是萤火虫,对人类还是有戒备的呀!
      对于这些蓝翎并没有在意,她之所以出手救那蜜蜂和萤火虫,那是出于她对蜜蜂和萤火虫都
      有好感、而对蜘蛛却没有好印象。一看到蜘蛛,她就想起看过的《西游记》里的“盘丝洞”
      来,她不喜欢那些吃人的蜘蛛精。
      看见那只萤火虫围着自己转,蓝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做了好事,难道这只萤火虫通人性
      么,竟自言自语的说:“快走吧,去找你的同伴去吧,以后可要小心啊,不要再出现这样的
      事情了”。说完这些,自己却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我这是怎么了,它们又听不懂我的
      话”。

      杨天当然听懂她的说话了,可他自己认为,现在自己是萤火虫,自己说的话人类是不会懂
      的。其实他哪里知道,他说的话,蓝翎能听见的,而且听他说话是同人类说话一样,如果他
      此时把自己的遭遇同蓝翎说,蓝翎就会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了。但此时,杨天只有围着她
      飞两圈,表示了谢意后,就急忙找地上等他的晶晶去了。
      因为萤火虫的眼神并不是很好,杨天竟然没有认出,那就是白天来这里的女刑警。
      当然,蓝翎自己也不知道,她竟能听懂杨天的语言。她始终以为自己听错了,而且她也绝对想不到,那开口喊晶晶的,竟会是那只萤火虫。
      他们都走了,马路上来往的人也逐渐少了,四周显得异常寂静。蓝翎深深的吸了口夏季夜晚
      所特有的、稍稍带些潮湿的空气,思绪又回到杨天的案子上。想到案子,就想到在杨天电脑
      中看的昆虫知识,她又坐在了旁边那把椅子上。

      萤火虫可能知道是自己救了他,那只蜜蜂呢,蜜蜂知道么,他不声不响地也飞走了。
      想到蜜蜂,蓝翎担心起来,“人家萤火虫有灯笼,可以在黑夜飞行,可那只被自己救了的蜜
      蜂呢,这么黑,他能找到家么,别再遇到什么危险呀”。
      没有问题,他一定能找到家的,蓝翎想起在杨天电脑中看到的关于蜜蜂的知识。
      “蜜蜂的头呈三角形,生有1对发达的复眼和3个单眼,因此认巢辨路的能力很强,工蜂还能
      根据太阳判断方向,在外出采蜜时飞出较远的地方,也能准确地归巢”。

      再有,有的昆虫学家说,它们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它们就根据磁场判断
      出去和回来的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所以,那只蜜蜂是不会迷路的。想到这里,蓝翎心里稍稍踏实些。其实,她和杨天都错了,
      她救出来的不是蜜蜂,而是一只“胡蜂”。
      此时,蓝翎忘记了回家,也忘记了还没有吃晚饭,她的大脑中又被蜜蜂占满了。
      蜜蜂是人类最熟悉的昆虫之一了,它也是人类的好朋友,但也许还有人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它
      们。
      蜜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它们体长大约为8—20毫米。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蜜蜂约1.5万
      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
      因为种类不同,大致分黄褐色或黑褐色。它们的体表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
      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
      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蜜蜂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始终过着群居、而且是“母系氏族”的生活。
      在它们每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只有一个蜂王。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她主要负责产
      卵、繁殖后代,同时也“统治”这个大家族。

      许多人是不知道的,那蜂王虽然经过与雄蜂□□,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
      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但这些雌蜂,都是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
      还有一部分没有受精的卵,将来能发育成雄蜂。
      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造成拥挤的时候,这个王国就需要划分了,蜜蜂就要分
      群。
      它们分群的过程也很有意思:首先,由工蜂们在蜂巢中建造一些特殊的蜂房,我们把它叫做
      “王台”。接着,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
      那“王台”中的幼虫孵出后,天生就同其它的幼虫不同,工蜂们会对这些幼虫给以特殊待
      遇,用它们自己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来喂养它们。
      经过特殊喂养,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

      新蜂王成熟后,她就会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到别的地方,另成立新的蜜蜂群。
      人们很早就饲养蜜蜂,都知道蜜蜂这个特点的。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
      分群。否则,就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
      有经验的养蜂者,为了获取蜂王浆,就用人为办法生产。
      实际上就是用人工的手法,在蜂巢里多制做一些王台,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
      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实际上这是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逃不过人类的“欺骗”。
      在蜜蜂社会,一个群体中,雄蜂的数目也很多,大约有近百上千只。

      雄蜂也是什么都不会做,他们的唯一的职责,就是与蜂王□□。
      蜜蜂很知道生存法则,那就是优胜劣汰。在□□前,那蜂王会从巢中飞出,此时,整个群体
      中的雄蜂,都会随后追逐,我们把他们这种行为称为“婚飞”。
      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雄蜂,才能有权与蜂王□□。
      但是,获得□□权的雄蜂,他们的命运也是很惨烈的,□□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
      生殖器中,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了,这才真正是一场绝命的婚礼呢!
      而那些没能与蜂王□□的雄蜂,它们的命运也不会好的。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
      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
      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可能这种
      现象,是生物界母系氏族的通病吧。
      一个蜂群到底有多少蜜蜂呢,根据养蜂者的经验,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5万个。

      当然,应该这样说,一个蜂群中,工蜂是最勤劳的,它们除了采花粉、酿蜜外,还担负着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任务。
      蜜蜂是勤劳的,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
      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
      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
      那么,蜜蜂是如何抵御寒冷呢?智能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
      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就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
      紧,蜂团的表面积逐渐缩小,使密度增加,这样就防止了降温过多。

      有些研究人员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
      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
      天气最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
      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来度过寒冬。
      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
      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就可保持球体内
      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想到这里,蓝翎不觉对蜜蜂有了更新、更好的印象。

      人类能建造高楼大厦,其实,蜜蜂建造的房屋,从结构与适用上,绝不亚于人类,甚至比我
      们现在想象的还要科学呢。关于这些,杨天也收集了许多资料。
      它们是怎样建造房屋呢,这个问题说起来你也许不信,但这的确是它们的天生的本能。
      蜂的种类不同,筑巢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里所说的不仅是蜜蜂了,包括所有蜂类。
      它们选择的筑巢地点、时间和结构都有所区别,但一般筑巢的时间是在植物的盛花期,我们
      人类将他们的巢穴分成几类:
      第一类应该说是以自身分泌的蜂蜡建造巢穴的,这些属于营造社会性生活的种类。除了我们
      说的蜜蜂属外,还有无刺蜂属、麦蜂属等,他们所筑造的巢穴,巢室基本为六角形。
      第二类是在土中筑巢的种类,它们在巢室内部,会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用以保持巢室内
      的湿度,如长角蜂和泥蜂。

      第三类是利用植物组织建造巢穴的,例如切叶蜂属可以把植物的叶片卷成筒状,在那里建造
      巢室;黄斑蜂属则利用植物茸毛,在植物茎上作成疣状的巢,在那里边生活;芦蜂属和叶舌
      蜂属,它们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则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
      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
      第四类应该列为其它,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
      自然的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种蜂多年集中于一个地点筑巢,从而形成巢群。
      例如,毛足蜂属的巢口数可达几十个甚至达几百个。

      建造房屋,是蜜蜂天生的本事。但它们还有一个吓人的天生本事,就是生有蛰针、会蛰人。
      著名文学家阳朔先生在他的散文“荔枝蜜”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
      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
      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从此以后,每逢看见
      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想到蜜蜂蛰人,蓝翎自己也不自觉的摸摸脖颈,她七岁时,到原野上采山花,不小心,被蜜
      蜂蛰了一下。为此,她脖子痛了好几天。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的。
      看了杨天关于蜜蜂的记载,她原谅了那蜜蜂。她知道了,那蜜蜂的刺针一生只能用一次,这
      意味着,那只蛰了她的蜜蜂,生命早已结束了。

      蜜蜂用刺针蜇人,是以为你要伤害它,它们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才不惜牺牲生命的。蜇
      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
      久就会死去。
      蜜蜂当然不会思考,也不会分析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本能告诉它,遇到危险就使用刺针。
      如果让蜜蜂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它肯定只愿意酿蜜而不想打仗。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之一。
      它们最大的功劳,是为农作物如果树、蔬菜、牧草、油茶等作物和一切天然植物传授花粉,
      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几倍至二十倍以上。
      当然,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蜂蜜是很好的滋补品;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
      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
      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因此,人们很早就学会了饲养蜜蜂,利用它们来为人类
      服务。

      那么,蜜蜂是怎样识别花的颜色、采集到适合的花粉呢?这个问题,昆虫学家们作过研究。
      蜜蜂首先通过视觉,在五彩缤纷的原野中,选择它中意的那些花。
      但是,蜜蜂的视觉只能辨别4种颜色,它们只能看见黄色、蓝绿色、蓝色和人看不见的紫外线色。凡是能显出以上颜色的花,都是蜜蜂采集的对象。
      那么,红花怎么办呢?其实蜜蜂也拜访白花、红花。
      在人类看起来是白色、红色的花,其实是由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比如一种人类看起来是红
      色的罂粟花,它除了红色外,还含人类看不见的紫外线色,蜜蜂虽看不见红色、但它却能辨
      别紫外线色。白色花实际上是由多种颜色混合之后,反映到人们视觉中为白色。而且白花几
      乎都能吸收紫外线,同时反射出黄和蓝色。因此,人类看起来是白色的花,蜜蜂看起来可能
      是蓝绿色。

      当然,仅仅从颜色来寻花,不能保证蜜蜂不犯错误,蜜蜂还必须根据花的形状和气味,来辨
      别各种植物的花朵。
      帮助蜜蜂判断花的形状和气味的是触觉器官和嗅觉器官,这些器官都长在蜜蜂的触角上。
      花朵的颜色在很远的地方就吸引着蜜蜂,飞到较近的距离后,蜜蜂就根据气味来作最后的挑
      选,好从相似的颜色中认出自己需要的花来。
      蜜蜂的触角所到之处,在嗅到气味的同时,也触及了被嗅的花的外形,“测量”到了花的“
      尺寸”。气味和形状都对了,花就不会认错了。
      蜜蜂采花酿蜜,是非常辛苦的。
      在晴朗的天气里,它们总是在野外忙碌着。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才能装满自己的
      嗉囊。嗉囊装满后立即飞回家卸空,然后又去采集新的花粉。这样,它们每天都要飞出去约
      10次。要酿造1千克的蜂蜜,大约需要6万只蜜蜂整整采集一天。
      那么,到现在,我们对蜜蜂的认识到底有多少?蜜蜂到底有多少种?最大的有多大?当然有
      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杨天是这样纪录的。
      从分类学上来说,蜜蜂就有一种,学名apis。其它的蜂有细腰蜂、中国胡蜂、赤眼蜂等;最
      大的蜜蜂近2厘米多。
      黄长脚蜂的体长为1.8-2.3厘米,就整体来说,就比蜜蜂大。还有一种叫做黑尾胡蜂的,它
      们的体长达2.5-3.3厘米呢。
      自然界的蜂类有许多,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发现、没有命名的。我们发现的自然界最大的蜂巢
      直径有一米、高有两米多的。
      我们在初步了解蜜蜂后,再来看看其它蜂类昆虫。
      我们知道,蜂类是有翅亚纲、膜翅目。
      膜翅目昆虫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它们分布很广,已知
      种类约10万多种,估计至少25万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把它们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的昆虫,腹部不收缩成腰状。后翅具三个基室,全是植食性种类,如叶蜂科的叶
      蜂。
      叶蜂的身体粗短,前胸背板后缘深深的凹入。前翅有一个较粗的翅痣,雌虫具有锯状的产卵
      器。叶蜂的幼虫很象鳞翅目的幼虫,但腹足上无趾勾,例如麦叶蜂、蔷薇叶蜂等。
      细腰亚目锥尾部的蜂类,腹部末端腹板自中部纵裂,产卵器自腹末前方的纵裂中伸出,没有
      螫刺,不会螫人。锥尾部多是一些内寄生的种类,常见的有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
      蜂科、瘿蜂科等。
      细腰亚目针尾部的蜂类,腹部末端腹板不纵裂,产卵器由末端伸出,产卵器特化成螫针,平
      常缩在体内不外落。本部多是一些捕食性或外寄生性昆虫,常见的有胡蜂科、泥蜂科、土蜂
      科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认识它们:
      姬蜂科、是小至大形,身体细长的蜂类。它们的触角呈丝状,前翅有明显的翅痣,翅面在小
      翅室下面有一条叫做第二回脉的横脉,幼虫是其它昆虫的寄生蜂。
      茧蜂科、身体为小形的蜂类,与姬蜂科非常相象,但前翅没有第二回脉。幼虫也是其它昆虫
      的寄生蜂, 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等。
      小蜂科、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小型的蜂类,常为黑色种类。触角膝状,分为5
      个部分:柄节、梗节、环节、索节和棒节。翅脉退化,翅痣很小。后足腿节膨大,胫节弯曲
      呈弧形。幼虫也是其它昆虫的幼虫或蛹的内寄生蜂。
      赤眼蜂科、它们的身体微小,有的不足1毫米。触角膝状,两复眼多为红色,两对翅的翅脉
      退化,翅面上有排列成行的纤毛,所以赤眼蜂科过去又叫纹翅小蜂科。幼虫在其它昆虫的卵
      中生活,是一种可以人工大量繁殖,并广泛应用于农林生产,可防治多种害虫的寄生蜂。
      瘿蜂科、也是小形蜂类。黑色或者深褐色,触角呈丝状,头比较小,前翅翅脉简单,没有翅
      痣。腹部球形,产卵器从腹部近中部伸出。幼虫大多数为植食性,在植物的叶、茎中钻蛀生
      活,形成虫瘿。
      胡蜂科、包括黄蜂或者马蜂、是中至大型蜂类,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很发达,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它们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
      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
      泥蜂科、泥蜂也叫细腰蜂,腹柄细长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泥蜂身体细长,通常黑色,有
      黄色、橙色或红色的斑纹。足细长,前足适合于开掘。泥蜂用泥土在墙角、屋檐或者岩石、
      土壁上作一个土室,成虫捕捉鳞翅目幼虫或直翅目昆虫,并用螫针将它们麻醉,然后封在土
      室中,供子代取食,因此,也是一类天敌昆虫。

      土蜂科、本科的蜂类身体比较粗壮,体上密布细毛,黑色,并有白色、黄色、红色的斑
      纹。头部比胸部窄,触角短,足短而粗,翅的翅脉都不能伸达翅端,在无翅脉的地方有很细
      的纵行皱纹。土蜂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的寄生性天敌。
      从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不光是蜜蜂,蜂类大多是人类的朋友,是益虫。
      但具一些报道,说世界上出现了“杀人蜂”。
      这种蜂类首先出现在南美洲,报道说:在南美洲,有一种令人们闻之色变的“杀人蜂”。据
      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有几百人被这种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蜂活活地蜇
      死。在这种蜂的攻击下,死于非命的猫、狗和其它家畜,更是不计其数。70年代中期,有一
      名女教师在回家的路上,手背上偶然停落了一只蜜蜂,她顺手打了一下,转眼间,几百只蜜
      蜂劈头盖脸飞来,在她面部和后背蜇了几百处伤痕,人们将她送到医院,不久她就死了。
      接下去还有更多的报道:
      “一天,一个8岁的男孩遇到了杀人蜂的包围,有只狗把蜂引开,这个男孩得救了,那只狗
      却被杀人蜂活活蜇死”。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天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突然飞来一群杀人蜂。这些蜂非常凶
      猛,见人就蜇。顿时,球场上秩序大乱,一场热闹的足球赛就这样不欢而散”。
      “有一年,巴西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清除烟囱上的一个蜂窝时,触怒了那里的‘杀人蜂’,霎
      时间,发了疯的野蜂倾巢而出,整个天空响起了可怕的嗡嗡声。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只要是
      活动的物体,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击。事后人们统计,在3个小时内,竟有500余人总共被
      蜇了3万多下,平均每人60几下。此外,还有许多猫狗被蜇死。在另一起“杀人蜂”袭击人
      的事件中,受伤的人竟超过了1000人”。
      “巴西出现了杀人蜂,对人和牲畜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被这种杀人蜂杀死的人和牲畜数量逐
      年在上升。一些邻近国家也先后遇到了祸殃。杀人蜂向北进入委内瑞拉,向西进入秘鲁和智
      利。”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委内瑞拉的三百多名游泳者受到群蜂袭击,许多人受了重伤。”
      “杀人蜂袭击了秘鲁北部的特希略市的一个村镇和大学城。有个青年农民被蜇伤,全身红
      肿,顿时失去知觉。他很快被送进医院抢救,几小时后,他在极端痛苦中死去。”

      “大学城的几十名学生,刚好下课离开教室,突然遇到一群杀人蜂的袭击。幸亏他们跑得
      快,才没有多大的伤亡”。
      “1982年6月13日,哥伦比亚麦德林飞机场,突然飞来两千多只杀人蜂,它们非常凶猛,见
      人就蜇。机场救护人员立即使用喷火器,对着杀人蜂猛烈喷射,熏死了大部分杀人蜂,幸好
      没有伤人”。
      这些报道的确是骇人听闻的,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报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巴州区已有二十多人被胡蜂蜇伤,其中三人不幸身亡,不少农民闻蜂
      色变。今年,通江县发生胡蜂伤人事件15起,蜇死耕牛2头”。
      “粗略统计,除镇坪、白河两个县外,安康市所属的另外七县一区均遭到‘杀人蜂’威胁,
      伤者已达数百人,死亡超过10人。令人吃惊的是,4年来遭‘杀人蜂’袭击而死亡的至少有
      30人”。
      够了,从这些报道中不难看出,是不是“杀人蜂”我们且不去管他,但的确蜂类伤人的事件
      是频频发生的,这些应该足以引起人类的重视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存在“杀人蜂”呢?的确有。杀人蜂又称非洲化蜜蜂。
      这“杀人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蜂呢?原来,这种可怕的“杀人蜂”,竟是由于人类自己
      的偶然疏忽而产生出来的。
      20世纪的1956年,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当时,人们也知道,这种蜜蜂是
      欧洲蜜蜂的亚种,由于多年生长在非洲密林中,自然条件严酷,养成了一经挑战就一起共同
      攻击的特性。它们脾气狂暴,毒性很大,对人畜都不利,优点是十分“勤劳”。
      在饲养中,特地在蜂箱入口安上了铁丝网,防止它们跑出去。谁知有个警卫人员不明真相,
      误将铁丝网取了下来。转眼间,就有25只蜜蜂逃了出去,没有办法追回来,成了令人恐惧的
      “杀人蜂”。
      后来,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
      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那么,在中国的“杀人蜂”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中国的根本不是什么“杀人蜂”,蛰人的
      是一种胡蜂,就是我们平常认识的马蜂或者大黄蜂。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蜂的毒性为什么会
      这样强呢?它们蛰人后,死亡几率较以前大增。专家分析,这可能是广泛使用农药,毒蜂综
      合毒素,较以前变得更加恶毒。
      从这个理论来说,这些“杀人蜂”的出现,不也是与人类本身有关么。

      想到这里,蓝翎不愿意再想下去了,她也同意杨天的看法。是啊,人类不注重自然生态的变
      化规律,人为的破坏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这些不都是人类自己种下的苦果么。
      就在这时,蓝翎突然觉得自己左面的脸蛋一阵刺痒,用手一摸,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