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第二天,方悠阳就去村里找了几个好说话的大娘过来帮忙包粽子。其实最近村里已经开始忙活了,她们手上的粽子业务也有不少单,但方悠阳给的单价高不说,那种脸配上刷了蜜糖的小嘴,这位妇女之友还是靠着个人魅力拉来了几位好手。
      包粽子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是在农村里生活的上了年纪的女人都会,但方悠阳提出来的那种奇奇怪怪的要求,她们还从没听过。他连比带划地解说了半天,才勉强说动大娘们开始动手。
      大家围坐在院子的大树下,满满的,新鲜的材料就这么露天摆放得整整齐齐,方悠阳一边跟她们聊天一边摆弄着机位,阿姨们已经习惯了现在年轻人的这种啥事儿都要拍一拍的作风,在跟他说好视频要给自己美颜一下后,就泰然自若地一边聊天一边手脚麻利地包起了粽子。
      不同馅儿的粽子最容易,超大型粽子也就是麻烦一点的问题,至于那些比较少见的形状,阿姨们居然只看了一次视频,就上手成功了。谁敢说农村妇女是愚笨的呢?方悠阳一边帮工一边使劲浑身解数地夸赞,把这些六十多岁的大娘们夸得都笑出了少女的羞涩,方悠阳更是殷勤的倒水送茶,中午留饭的那一顿,都是从隔壁大厨那里订来的。本来计划做到下午就走的阿姨们,硬是坚持到了傍晚,拎了好几条方悠阳网购来的防晒纱巾,乐悠悠地回家了。
      这么肯下血本,方人精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今天的劳动成果,他盘算的是以后有更多的手工制作产品,都得麻烦这些阿姨来,在这种人情至上的环境里,对方认可你才会拿出自己的真本事,而这种认可,不仅仅靠一点小恩小惠,更多的是知行合一的尊重和体谅。这些大妈们活了六十多年,哪怕没有城里人的见识多,但人情世故方面,因她们经历的乡村版宅斗也不少,要糊弄他们并不容易。
      看着摆满了厨房的粽子,方悠阳拍了张照片发给蒋维——前几天拿到了他的微信后,这是他第一次发送消息。
      他们还不太熟,这样的程度,就够了。
      过了一会,蒋维发来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电子名片,名片上的职位写着“高级采编”,方悠阳的手抖了下:这效率,高得都让人接不住。
      他也没辜负对方的好意,看看时间,也才晚上八点多,就斟酌好词句,给那位电视台的人打了电话。对方一听是蒋维介绍来的,刚开始略生冷的语气变得熟络起来,很快就约好端午节前采访的初步意向。
      朝中有人好办事。方悠阳打完电话,一屁股躺到沙发上,望着天花板长长叹了口气。当初他毫不眷恋地离开国企岗位来到这个小山村,其实也不单纯是为了大熊的托付,单位里面上下左右的倾轧和勾心斗角也实在让人心力交瘁。更别说作为一个单身大龄青年,长相还过得去,收入又不错,一直不结婚所受到的压力更是难以启齿的大。
      作为一个天生男同,从小方悠阳就懂得隐藏自己,他的父母是对再普通不过的本地工人,一生都如此普普通通,只有自己当年读上了重点大学,他这普通的一生才算有了个闪光点。
      如果不是背负了这么一个秘密,也许他还能在国企里面靠着自己的左右逢源爬到一个不错的位置,而他的父母也是这么期待的。
      可他真的不愿意让自己戴着个面具活一辈子。
      他更不愿意因为自私而伤害无辜的女性。
      那天郑克杰说,男儿不可能志在一个小山村吧?他错了,总有些人是愿意蜷缩在一个螺蛳壳里面的,这里安全,同样也能做一番小事业,对于方悠阳来说,现在这样的状态再好不过。
      过了几日,端午节小长假开始了,老柿树客栈五间客房全被订满,如果不是连外面都没地方落脚,方悠阳都想把自己的房间拿出来卖。
      今年的端午临近七月份,天气炎热非常,来玩水的人把村口堵得水泄不通,方悠阳早就在网上买好一大堆的玩水道具。自从那天和教授们开过座谈会议后,方悠阳被打开了视野,他意识到做客栈要卖的不是一个睡觉吃饭的产品,而是一种城市没有的生活情趣和品味,这才是来农村的人们想追求的东西。于是前段时间他挖空心思在网上冲浪,淘来了一大堆少见的道具:什么竹编的鱼篓子,好看但复古的草帽,简陋的树枝烧烤架,等等。
      这些玩意儿如果不是他用大字板在旁边写说明,买家都不知道是干嘛用的,但识货的人也多,单价也高,毕竟物以稀为贵。他把摊子摆到了客栈门外不远的马路上,没人值守,全靠隔壁大姐帮忙,路过要去玩水的人们看到,扫码付款就能拿走,他也没让讲价,这种东西就讲究个人无我有的成就感,因此,虽然卖的数量不多,但一个上午,光是这些小玩意就卖出去了上千块,利润惊人。
      早上忙完前一晚就到达的客人的早餐,把人送出去玩水后,又马不停蹄地接待电视台的拍摄团队。
      说是团队,其实也就三个人,一个司机一个摄像一个记者,记者拿着昨晚跟他对好的稿子,一来一往地聊了下今年方家村的旅游情况,很快就说到客栈的特色粽子活动,方悠阳便带她来到了厨房,展示完锅里还在沸腾的粽子,又简单展示了这些花样粽子的内在——每次展示,镜头都怼着他的大脸一顿猛拍,方悠阳第一次上电视,略有些羞涩,甚至有些红了耳根。加上他今天穿着特别质朴的立领夏衫,更显得人秀气可餐,记者眼都看直了,问的问题明显比采访稿多了几个。
      最后一行人带着满满一车的地方土特产离开前,记者要了他的微信,再三说自己会跟他沟通好镜头和剪辑,保证让他,哦不,他的客栈上电视火起来。
      方悠阳把人送走,紧张的情绪一下就松了。他这把年纪了,什么场面没经历过,但是知道在拍电视真的很不自在,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拿放大镜看自己鼻孔里的鼻毛,昨晚熬夜长出来的豆豆,紧张而秃噜的台词……哪哪儿都感觉不对。
      做明星也不容易啊。
      中午,又一批客人到达,方悠阳午饭都没吃完就起身迎客,这批客人有一家六口,有一家三口,还有一对情侣。同时到达的三批人将不小的客厅挤得满满当当,方悠阳都没空享受满员的喜悦,满脑子都是快点办理入住快点让刚退的房间做好清洁快点将预定的晚餐要求发出去。
      到了傍晚,手机上收到记者发来的样稿,方悠阳第一次看到自己在镜头前的样子,他都有点懵——怎么好像变胖了点?而且镜头前那个难掩羞涩,看起来好像很文静的年轻人又是谁?
      这跟照镜子怎么不大一样啊!
      他光顾着看脸,都忘了去听到底采访了什么。记者已经在那边催:你觉得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就上今晚的节目了。
      过了一会又发来一条消息:我觉得拍的挺好看的,嘻嘻。
      方悠阳再没经验也知道,你一个被采访的人凭什么提要求,对方来问你纯粹是客套,于是连忙回复:没有没有,大记者您采访的真是太好了,我们店一定能托您的福生意兴隆!
      大记者发了个表情,就没下文了,很显然她在赶时间。
      方悠阳不知道想了啥,就把这个视频发给了蒋维,然后客客气气地说了句:谢谢蒋总,老柿树有戏了!
      正在陪客户吃饭的蒋维看到新消息通知,本想下意识拨开然后关闭屏幕,但下一秒还是点开了。
      他没加速地看完了整个2分钟的视频。
      即时性和娱乐性,是他们这种本地新闻的特色,记者将话题讲得很有趣,配上方悠阳这张脸,也确实很赏心悦目值得多看两眼。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记者离开前拍的远景,一个长相端正的立领衫青年正在树底下整理竹篮里的粽子,画面又文雅又乡村,颇有点采菊东篱下的意境。
      蒋维盯着最后的画面看多了两秒,然后才回复:拍的不错。
      然后又关掉屏幕,继续他的觥筹交错。
      就这样忙得晕头转向到了晚上十一点,客栈终于安静了,除了楼上情侣间里隐隐传出的喘息声——他把亲子房都安排到了另一边,绝对不会有儿童不宜的声音传过去。
      午夜,蛐蛐声和窸窸窣窣的树叶声是乡村的背景音乐,吃完泡面的方悠阳把自己瘫在靠椅里,坐姿不雅地开始盘点今日的收支和提前做好明天的工作安排。这一次的端午节小长假,他比平时多了一些新的花样,结果第一天已经够他人仰马翻,他在思考,如果增加花样但是降低了游客舒适度,那会不会是主次不分的行为?
      不过好在他复盘了一天的工作,觉得自己还是出在新手上路效率不高的问题上,把明天的工作梳理了一遍,确定没有错漏后,终于伸了个懒腰,准备上去洗澡睡觉。
      结果刚走到一半,又悻悻然回头下楼——他花园的花还没浇呢!
      端午节第一天,五间客房订满,收入5100元,晚饭纯利润300元,其他服务利润200元,零售利润1200元!
      离破产的距离,又远了几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