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秦灭六国 ...

  •   【当时,楚怀王十分信任张仪,把楚国的相印都给了他,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结果张仪回到秦国便不认账了:“我只有秦王赐予我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军大败,又割让了两座城池和秦国缔结和约。】
      评论区
      “楚怀王也是个大冤种,被惠文王玩坏,又要被昭襄王坑死了。”
      “楚怀王就是让屈原怀才不遇的那个楚王吧。”
      【屈原主要生活在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17年,屈原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从事变法改革,制订了各种法令,屈原出身贵族屈氏,却能背弃家族利益,一心为国,与旧贵族等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经过变法改革,楚国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屈原也迎来了守旧派临死前的反扑。】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上官大夫的谗言被降职免官,降为三闾大夫。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期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因此,张仪第一次入楚,用六里地换齐楚断绝联盟时,屈原可能都没有上朝议事的资格。】
      嬴驷正与亲近的大臣和几个儿子一起看天幕,听到天幕提起屈原,当即问道,“相国可知屈原?”
      张仪自信道,“屈原远不及臣,臣有王上全然信任,屈原却与楚王政见不合,还有满朝老臣与其作对,不足为虑。”
      嬴驷也欣然一笑。
      楚怀王想着,天幕特意提起的人定然不简单,要不还是把屈原官复原职吧。
      他刚透露了一点口风,就被楚国群臣堵了回去。
      他们好不容易才将屈原排挤出权力中心,怎么可能再将此人召回与自己作对呢。
      于是,便有人提议,“屈大夫既然不赞成秦楚联盟,不如将其派往齐国,促成齐楚联盟。”
      这些老臣与屈氏关系都不错,乃是攻守同盟,屈原是屈氏子,他们也不好做的太过分,只能将人远远的赶出去,眼不见为净。
      楚怀王想到秦国不讲信用,自己又打不过,当即便答应了与齐国结盟的提议,屈原就这样离开了楚国。
      屈原就缺一位能坚定信任他的秦孝公!

      【公元前311年,秦国要挟楚国,要用武关外的土地换取黔中。楚怀王说:“我不想换土地,只想要得到张仪。”】
      评论区
      “张仪拉足了楚怀王的仇恨。”
      “领土可以丢,张仪必须死!”
      【闻言,张仪主动入楚,他一到楚国便被楚怀王囚禁了起来。可是,张仪怎么会打无准备之仗呢,他早已用重金贿赂了楚国大臣靳尚。】
      【在金钱开路下,靳尚对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危言耸听:“您知道您将要失宠吗?秦王特别钟爱张仪,为了救他不惜一切代价,我听说他要把上庸六个县的土地送给楚国,还要把美女嫁给楚王。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得到宠爱。到时候,您就失宠了……”】
      【关乎切身利益,郑袖很着急,忙问该怎么办?靳尚趁机夹带私货:“夫人不如替张仪求情,只要将他放回去,秦王就没有理由送美女了。”】
      【于是郑袖日夜向楚怀王进枕边风:“张仪不是诚心骗大王的,他是秦国臣子,自然要为秦国牟利。大王一提出要张仪,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入楚,这就是秦国尊重大王的表现啊。大王没有回礼却要杀了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大王扪心自问,我楚国打得赢吗?”】
      【楚怀王被这一番话吓到了,他终于意识到,弱国无外交,即便今天杀了张仪泄愤,也无法阻挡大秦的军队。不如好好招待张仪,请他说说好话,与秦国保持友好。】
      【所以,张仪被楚怀王礼送出镜。】
      秦惠文王:“啧,这么好的计策却被天幕叫破了,怕是骗不到楚国了。”
      张仪:您是不是忘了,这件事是您想要以小搏大,换楚国领土引起的。只要您不出昏招,我也不必入楚。
      楚怀王有些怀疑人生,寡人又被骗了!又是张仪!他看靳尚和郑袖的目光都变了。
      宠妃郑袖却没有多担心,以她对楚王的了解,只要她说几句话好话,楚王就会乖乖的回到她身边。“英明神武”的楚王都被张仪骗了,自己一个深宫妇人又能如何呢!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这时候,屈原在哪里呢?他正在齐国出使,挽回齐楚联盟,等他回来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境了。】
      评论区
      “阿这……”
      “屈原遇到楚怀王这个脑子不清楚,耳根子还软的大王,真是生不逢时啊。”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对张仪最好的评价。】
      【秦惠文王继承秦孝公与商鞅的遗志,在张仪的辅佐下,立足关中,窥伺天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公元前311年去世了,时年四十六岁。】
      嬴驷:寡人寿命无多了,不知荡儿可能担当大任?
      赢荡:终于到孤了,孤定然不会让父王失望。
      【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嬴荡继位,秦武王天生神力,喜好角斗。】
      【史书记载,秦武王四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都城宜阳,武王命令樗里子先行抵达周畿王都,周王派人列队恭迎。随后秦武王“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秦武王在周国太庙欣赏九鼎,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嬴驷低头,看向坐在自己身边的嬴荡:寡人的王位传了个寂寞。
      四年之内两易君主,秦国朝政必会陷入动荡之中,不知何人能担起大任。
      楚庄王:“这后生学寡人。”
      秦武王:“不是只有你楚国能问鼎天下,我大秦也当仁不让!”
      【虽然武王在位只有短短四年,但他也为秦国统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韩国的宜阳是挡住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秦武王联合魏国,进攻韩国,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赢驷福至心灵抬脚踹了赢荡一脚,与平行时空孝公的动作一模一样。
      “驱逐张仪,张仪怎么碍你的眼了。还有你是秦王,肩上背负着秦国社稷和万千子民,怎么敢肆意妄为!”
      张仪虽是相国,但他与商鞅是不一样的,商鞅掌握秦法,威胁到秦王的权威,张仪却一身系于秦王,只有得到完全的信任,他才能在六国纵横捭阖。
      听到自己的结局,张仪心中不免有些膈应,还好只是驱逐,不是车裂。不过,天幕出现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赢荡能不能继承王位已经不是大王能决定的,天幕所透露的未来才是最大的机遇。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死后,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被迎回秦国成为新的秦王,是为秦昭襄王,他在位五十四年,几乎每年都在对外用兵。他超长待机熬死了不少六国的君主,是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战国大魔王,也是有名的成语制造稷。】
      【完璧归赵中的秦王是他,渑池之会中秦王是他,长平之战中的秦王还是他。】
      评论区
      “我一直以为那些秦王都是始皇呢。”
      “同感,我也一直以为语文书上提到的所有秦王都是始皇。”
      “可怜的政哥,奋六世之余烈,背七世之黑锅!”
      扶苏看自家父亲的目光都有些不对了,隐隐中带着些懊悔与自责。
      秦始皇:倒也不必如此。
      嬴驷又看向自己的小儿子,他心里有些纠结,荡儿这王位做的还不错,就是太过鲁莽,英年早逝。稷儿“超长待机”却不知做得如何,他年纪还小,能不能立起来也是个问题。
      当然,嬴驷也没有忘记天幕的主题——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只有能统一天下的秦王才是最合适的继位者,秦国的群臣也只会拥护这样的秦王。
      【昭襄王继位时年纪尚幼,由母亲宣太后辅政,二十二岁举行冠礼后亲政,他先后任命魏冉、范睢、白起等能臣名将鲸吞蚕食,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赵国再也无法组织起有利的抵抗。魏国屡战屡败,割地投降,成为秦国的属国。韩桓惠王甚至亲自到秦国觐见,东周也正式灭亡。】
      赵武灵王:“淦!”
      他刚派人护送赢稷回到秦国,本是想扶持一个亲赵国的国君,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魏文侯时期,正是魏国逐渐崛起的时期,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
      扶持子夏之儒,培养忠君思想,魏国一跃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他攻占秦国河西之地,本想一鼓作气,拿下秦国,却被赵国背刺,不得不退兵。
      对于赵韩等国来说,虽然天幕剧透了未来之事,但秦国是远在百年后的威胁,魏国却是近在眼前的霸主。谁能保证魏国打下秦国不会掉过头来将赵韩灭国,一统天下。
      先对付哪个是不需要思考的,不将魏国打压下去,赵国能不能等到百年后都是一个问题。
      魏惠王时期魏国已经江河日下,人才流失严重,他却依旧端着大国之君的架子,看不起其他六国国君,自然对这个结果不可置信:“寡人的魏国居然投降了秦国!”
      东周末年的周天子则已经躺平,周王朝京畿仅弹丸之地,如何能抗衡虎狼之秦,救不了,等死吧……

  •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