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微杂谈】一点杂感 ...

  •   今天开某宝确认收货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人向我提问,问一套漫画适不适合初一生看,TA的孩子想买。

      我看了这个问题后,真的沉默了很久,才给出了以下的回复:

      “这事怎么说呢,我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百无禁忌啥都看,可是现在啥都动不动要分个能不能看……这个主要还是决定于你小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吧,如果ta足够三观正确现在你让ta看24x都没问题,如果ta受到的教育没有足够让ta有自我分辨能力的话,就算到30岁,我觉得他ta看啥都容易被带歪洗脑。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小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其实应该是在小孩子早期培养出来的,毕竟我小学就是读古诗词和看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作品,我初中看的是各种世界名著、纪实文学和武侠小说,快要进到高中开始看漫画、动画、言情。说来说去,还是你要在小孩的童年时期给ta树立正确的三观,那样的话,ta有自我分辨能力之后,爱看啥看啥。”

      说真的,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教育专家、儿童专家总认为未成年人最好那些有点深度,需要多思多想的东西都别看,就这么傻白甜的长到18岁,然后这些人好像一过18岁突然就能分辨世间一切是非对错、公道人心了一样?

      这些东西不该是从小就由父母老师一点点引导教育,带着他们看各种书籍,教他们如何分辨,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哪些要看事物的多面性才能下定论么?

      要知道这一套所谓的快乐教育,减负教育,其实都是从国外学回来的,但这几千年来,除了近200年外,我们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存在啊?

      自古以来,我们有能力的家族对后代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小抓起,小时候学得越多,看得越多,长大了越能成才;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古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神童,父母愿意教啊!你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教他这些人间险恶,等他们长大了出去被社会毒打么?毕竟在古代,很多时候可不是毒打的事,而是丢命甚至害全家的事。

      (不过现在这种熊家长还真是多,估计都是小时候被养废了,长大了也不知道怎么养孩子吧)

      我记得,儿时某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妈妈一起睡在凉席上,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房来,把白墙照得发亮;妈妈突然坐了起来,拿了茶杯让她的影子照在墙上,然后对我说:“看,这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然后我爸笑眯眯地过来,在墙边乱跳了一阵后,接着对我说:“这就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以后和那些总在抱怨课本难背的人交流时,我从没觉得小时候背诗词有多难,因为我永远记得那一晚的月亮和墙上灵动的影子;这样的童年记忆,我还有很多很多。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是准备和我父母一样,从小时候起陪着TA从古典诗词开始背起,带着TA一起看文学巨著的,懂不懂不重要,要教会孩子去想像和思考。

      不过这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大概挺难实现的,毕竟,像我家这样喜欢藏书而不是有个电子版就OK的人家,挺少的了。

      纸质书籍最好的一点就是,它不像电子读物,你在手拿一书的时候,不会像拿着手机平板一样,容易被里面其他的东西引开注意力。

      有些跑远了,我只是想感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付出精力去教育和引导,自然有别的东西吸引TA,然后等父母发现孩子没成长成想要的样子的时候,真的别再把锅甩到“玩物丧志”“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上,谢谢,就是你们自己把教好孩子的机会拱手送出去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