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001号实验报告 ...

  •   【开皇治统南境平北鞑】

      南北朝的地图悄然变化。

      北朝的最后一任成员北周悄悄换了主人,迎来了新的统治者——隋文帝杨坚。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

      当然经过陈寅恪陈先生的考据,基本认定上述关于杨坚家世的记载不属实。狗头.JPG

      不过就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在当时世家的地位如何,像杨坚的父亲通过战功成为勋贵,也要给自己找个好祖宗。

      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日本学者布目潮沨则认为杨坚家族并非汉族。(当然up对这个观点不做评价。

      关于隋文帝杨坚,哦不,这里还是普六茹坚,是怎么在宇文邕、宇文赟两任帝王的猜疑下,成功苟过“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这段时间,以及怎么拉拢世家和大臣成功登上皇位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毕竟这些政治漩涡up不是很懂,而且权谋水平相对于不太是up关注的重点,一个皇帝最重要的还是功绩嘛,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历史意义是up比较着重的)

      杨坚平定叛乱(其实是搞定完大方向上的政敌)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当然这个一统天下的目标也在3年之内就实现了,所以这个up也略过。

      只见天幕上幻化出一本书,从隋文帝这一页哗啦啦翻了好多,大大印了一个字——略!

      但是这书又翻了回来,定格于隋文帝——杨坚这一页。

      消失了很久,活跃在字幕和括号中的女音,也即自称up的后世人,终于又出现了!

      “首先up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段整活,是因为在历史上对隋文帝取得皇位和统一天下的描述,就、这、么、简、单!”

      “真的很神奇,杨坚九个月代周立隋,在有的人眼里是巧合!统一天下,也是巧合!三总管叛乱,巧合!平南陈,巧合!打突厥,还是巧合!”

      “总之,天下就没有不巧合的事情是吧?”

      “赵翼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

      “当然,这句话up个人姑且认为得天下的意思是统一天下,所以可以参与考评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皇太极。”

      “首先,有人说除了司马炎,好似其他的开国皇帝都是亲自打下天下的,这显得杨坚当上皇帝很容易;又有人说司马炎是依靠司马家三代的军功上位,司马炎平吴要比杨坚灭陈难度大,这也显得杨坚好像轻轻松松统一天下。”

      “说实话,up本人很难对这些帝王得天下的难易程度做出个判断,一是没这个水平,二是觉得没必要。”

      “首先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打仗是他所擅长的,但是搞政治斗争却很难,这里点名韩信、白起将军。”

      “作为一个将军,会打仗是基本技能,但是能打大仗,能以少胜多,能赢,是衡量一个将军能力上限的依据。”

      “政治技能大多只是决定这个将军的结局或者锦上添花的存在,up认为,事实上,甚至将军的结局大多依靠局势是否需要和君主的想法。”

      “这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好像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来评价,到底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君主呢?”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所有者,他具有政治制度和君权神授的思想赋予的天然的“权力”,并在法理上天然占据所有的生产资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国家是不可能通过一个人来治理的,官僚制度是皇帝用来治理偌大的土地和百姓的工具,相当于把政治权力让渡给官僚们一部分,官僚们以此获得政治力量,这里不单独提及外戚勋贵或者藩王之类的是因为他们是皇权的附属。”

      “上面所说的都可以算得上剥削阶级,但是除了这些人,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他们在历史上隐身了,因为他们不具有任何法定上的政治力量,他们总是缄默的,他们被称为生产资料,他们是别人的所有物,就是所谓的庶民。”

      “就up看来,很多斗争都是来源于对于政治力量的争夺,这个详细的原因会在后续的视频中讲解。”

      “up瞎扯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对评判皇帝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上,评判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

      “比如秦始皇,算是我们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千古一帝,是的,即使是认为他是个暴君的人也不会否认他的功绩,但是这个功绩是我们纵观历史,把历史当做一部连续不断的影片,才能够确认他是对的。”

      “但是,对于当时秦朝的臣子来说,他们的君主是带他们统一天下、建立不世之功的明君;”

      “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者们来说,秦始皇是一个以法家治国,焚烧他们著作和思想的独裁君主;”

      “对于六国遗民来说,他们亡国了,却没有过得比以前好;对于老秦人来说,他们统一天下了,却好像比以前过得还要差;”

      “对于六国贵族来说,他们失去了拥有的财产;”

      “对于六国的士子们来说,他们失去了可以求职的其他企业,待遇直线下降。”

      “那么这些不同的群体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的利益诉求不同,他们对皇帝的偏好也就不同。”

      “对于文官来说,是不是宋仁宗和明孝宗那种不独断专行,对待臣子仁和又好拿捏的,是他们最理想的君主?”

      “对于庶民来说,是不是汉文帝和汉景帝那样与民生息、对臣子凉薄的,对于他们也是好皇帝?”

      “而我们作为后世人,可以结合历史客观而全面的评判历史人物时,希望可以借鉴前人的评价却不要把单独的、片面的语句奉为圭臬。”

      “up对评价隋文帝是否得天下最易没有什么想法(虽然不赞成这种说法),但对有些人通过贬低他登基的难度继而弱化隋文帝的功绩,是非常抗拒的。”

      “最后说一句,上兵伐谋,看起来轻易的事情或许只是对当事人比较轻易吧~”

      ——

      秦始皇放下手中的竹简,对旁边陷入沉思的扶苏说道,“这个后世人,口口声声要全面客观评价隋文帝,听起来也不甚客观。扶苏,这后世人所说,对朕和大秦的评价,你有何看法?”

      扶苏沉吟了片刻,回道:“这后世人称陛下为千古一帝,那么大秦在大方向上的政策许都是正确的,先前是扶苏浅见了,但是虽这女子没有明说,隐隐约约总把黔首放在需要考虑的位置上,或许劳役之事需多做斟酌。”

      秦始皇似笑非笑睨了扶苏一眼,“朕的长子好直似谏也学会委婉了一些,上次提到的礼法结合的策论作得如何了?”

      扶苏行了一礼,从旁边侍从捧着的匣子里拿出一卷竹简,“这是臣近期所作,请陛下一观。”

      (这时的李斯还在加班......)

      ——

      李世民笑着对身边的臣子们说,“看来这后世人对隋文帝的评价很高,否则不会这么长篇大论为他平反,朕认为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不知后世人会不会提到这一点。”

      房玄龄模棱两可道,“像这后世人所说,从不同的人评判角度不同。”

      杜如晦就斩钉截铁多了,“看此人多重功绩少私德,许是不会提及。”

      魏征压根儿不接这话,“臣倒是注意到这女子罗列统一天下的诸位君主中是陛下,而非...”

      君臣对视一眼,一切皆在不言中。

      (不好多说,李渊还在太极宫)

      ——

      赵光义坐在赵匡胤对面,不经意间,好似突然发现,“官家,这统一天下的君主里面怎么没有咱啊?”

      赵匡胤暗暗运了运气,假装无事缓声说道,“许是天不假年,是朕的后代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

      朱元璋看着天幕哈哈大笑,觉得这天幕的评价甚是合他的意见。

      朱标看着老爹,觉得以天幕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能对老爹的很多政策看不过眼,希望到时候老父亲还能想现在这么开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001号实验报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