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朝郑虔指过去的方向,杜甫才看到路口立着一个年轻的金吾卫,生得虎头虎脑,举着火把,身后的树上绑了两匹马。

      “我怎么发达了?”杜甫满头雾水。

      郑虔道:“圣人召见你,要你现在就去华清宫,你说,这还不是发达!”

      “啊?”杜甫心道自己是不是做梦呢,圣人无缘无故召见自己做什么?自己一没立功,二不是大官,召见郑大哥也说得通啊。

      金吾卫上前抱拳道:“杜郎君,我是金吾卫张小敬,是陈将军让我来接您去华清宫的。”

      杜甫回了一礼,小心地问他:“张小将军,你可知陈将军找我何事?”自己向来跟文人一块玩,他口中的陈将军无非就是金吾卫将军陈玄礼,自己可跟金吾卫没有什么牵扯!

      张小敬道:“我也不知,我就奉命来接您。我先去了集贤院,值夜的人说他也不知道您住哪里,只知道您跟国子监的郑公关系好,常在一块喝酒。我去找了郑公,这才找到您家。您别耽搁了快随我走吧。”

      “那小将军等一等,我同夫人说一声。”

      杨夫人早已醒来,把杜甫最整洁的衣裳找了出来,外面的谈话她听得清清楚楚,“郎君去吧,莫要担忧家里,有我呢。”

      杜甫顶着寒风到了骊山,一进华清宫就被温暖氤氲之气笼罩。真暖和啊,什么时候夫人和孩子们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

      “你就是杜甫?”李隆基看着殿下的清瘦老者,穿着青衣粗布,孤零零立在那里,好像一干翠竹,这就是杜审言的孙子?跟狂得不行的杜审言哪里像了,一看就是沉静内敛的人,“这些诗是你写的?”

      太监呈上一卷竹简,是记录天音的人摘录出来的诗。

      杜甫打开竹简,看着上面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等句,总觉得不知为何,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他甚至能感同身受,等看到“洛阳宫殿烧焚尽”直挺挺跪下请罪道:“臣并没有写过这些诗,圣人明鉴。”

      他再狂也不可能去诅咒神都没了啊!

      “可见这只是安史之乱后杜先生做的诗,有如此为国为民着想的人,圣人应该高兴才是。”贺知章起了惜才之意,他读到这些诗句只觉安史之乱后的惨状显在眼前,作者的家国情怀让他惭愧,可怜自己身处高位,竟然不如一个白身。上一个让他惊艳的人还是青莲居士,那一首《蜀道难》好像自己也到了巍峨险峻的剑南一般。

      可惜他这个人不喜欢受束缚,游玩神州才是他的风格。

      李隆基不好剥了贺知章的面子,都八十多九十的人了,听听他的话又何妨?再说贺公并没有说错,从这些诗作看来,杜甫确实是个忠君爱国之人,这样的文人有用,也没大用,但肯定碍了李林甫的眼,这才是一个白身。

      “给杜先生赐座,共听天音。”

      什么情况,怎么就赐座了,大老远来到华清宫就是看诗词吗?杜甫活了四十多年还没有今天这样无助过。

      王维趁人不备,走到他身后,拉他坐下了,杜甫还没搞懂眼前的清隽郎君是谁,就听他把来龙去脉悄悄告诉了自己,最后嘱咐他“安静听着便是,但别太惊讶。”

      杜甫:“?”

      接着他亲眼看着半空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屏幕,上面的画面随着清亮的女声而变化,杜甫才明白王摩诘的话是什么意思!

      【安禄山不愧是唐朝出色的将领。他制定了迷惑敌人的战术:叛军在南下之前,他派遣了一只轻骑偷袭太原,至于能不能攻破太原,安禄山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是长安。叛军主力从范阳一路南下,河边诸郡望风而降,叛军强行度过黄河后再往西进攻,他们真正的路线并不是太原,而是洛阳——潼关——长安!果然,李隆基被他声东击西的战术所迷惑,他对平定烦乱有着盲目的乐观:毕竟唐军太强大了,他们征战四方,为他开疆拓土,少有败绩。更何况,帝国还有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

      【所以当渔阳鼙鼓敲响,当紧急军报传到长安时,李隆基正和他宠爱的贵妃在华清宫嬉闹,他真的不担心。】

      【事实证明,如果李隆基没有以下那些骚操作的话,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完全可以将安禄山的叛军抵挡在潼关之外,然后在一年之内把叛军清缴干净。然而,不仅仅因为李隆基,还因为李亨的错误判断,这场平叛竟然持续了整整八年!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华夏用了十年,唐朝建立也只打了十年!】

      “李亨!果真是无能之辈!”李隆基朝儿子吼道,自己一代雄主,怎么能生出这种懦弱无能的儿子!

      李亨跪在地上,承受着父亲的怒火。吼吧,吼吧,他吼得越大声,证明心里越没有底气。天音说昏君李隆基,他再不愿意承认,再给自己找借口,也免不了他就是昏君的现实。

      他就继续骗自己吧!

      从继位开始,骗自己兄友弟恭,结果宁王等人一旦同朝臣关系好些,就被迫离开长安;骗自己父慈子孝,好像一日杀三子,时刻打压儿子,夺取儿子王妃的人不是他;骗自己夫妻和睦,王皇后怎么死的?

      李亨清楚地知道,朝臣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这长生殿的人,除了现在像一个疯子一样大喊大叫的皇帝,其余人心里怕是比谁都明白。

      一刻钟之前他还被捆在偏殿里瑟瑟发抖,无比恐惧,生怕父亲一声令下把自己杀了。他确实恨父亲,也希望父亲早死,可他真的不敢联合边关将士谋反啊!且不说父亲对自己一直监视,自己结交了什么朝臣他都清清楚楚,更何况自己不可能不顾大唐的安危就谋反,太得不偿失了。

      当初王忠嗣跟自己稍微关系好一些,就被无情打压,最后他的结局是什么!自己的下场是什么!

      从边关到长安中间充满了变故,如果可以,他真的宁愿选择宫廷政变!结果所谓的安史之乱竟然是安禄山!

      他就说这个胡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忠心之辈。

      李亨一辈子都记得安禄山当着满朝文武说“只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是什么东西”,当时他就发誓,将来若是自己能顺利即位,一定要杀了这个胡儿!

      “阿耶!”李亨与李隆基相拥哭泣。

      一个说阿耶被奸人蒙蔽,害了儿子;一个说都是因为奸人的缘故,儿子只希望阿耶身体康健,只要阿耶相信自己。

      一时间长生殿里竟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尽管王维把来龙去脉简单告诉了杜甫,杜甫还是没有从震惊中走出来,天幕说大唐强盛,还说安禄山要谋反,如何大唐就衰亡了,而且天幕引用的诗词一大半都是自己些的!写出如此艰难困苦的诗作,自己将来是得多可怜!

      所以当殿内众人都恭贺皇帝太子和好如初,大唐之幸的时候杜甫又慢了一拍,还好王维替他遮掩了过去。

      可惜李太白没有见到这样的神迹,不然又会写出多出尘的诗作!

      【当安禄山叛变的消息传来,李隆基勃然大怒,他不需要讲和,不需要谈判,为了泄愤,他杀掉了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和他的妻子荣义郡主。这件事也刺激了安禄山,于是他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像一条疯狗,朝长安扑来。李隆基的昏聩在这件事中显露无疑!安禄山造反,他的嫡长子安庆宗有罪,但也可以是谈判要挟安禄山的筹码,荣义郡主是李唐宗室之女,她奉旨同安庆宗成亲,与安禄山完全没有联系,然而这个无辜的女子成了君王泄愤的工具,被一同处死。】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李隆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他只是做了简单的部署。他派遣将士毕思琛赶赴洛阳,金吾卫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让他们就地招募士兵平息叛乱。】

      【安禄山镇守唐朝东北边疆几十年,手里掌握的是来自草原凶悍的强兵,而李隆基竟然让手里的将士就地招募士兵,用毫无战斗经验的平明百姓去抵挡百战精兵,无疑以卵击石,其作用只有一个——给安禄山送人头,激励叛军将士。】

      【他们当然失败了!】

      【或许李隆基也想起了安禄山在自己面前是只温顺的猫儿,但本质上也是帝国的军事天才。于是,他召见了正好回长安述职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因为外祖父犯罪被流放到安西都护府充军,于是封常清在安西长大,对西北战场无比熟悉,在长辈的教导下,他少年便“多所游历”,力图在这片辽阔的疆域上建立自己的功勋。他做到了!他配合“山地之王”高仙芝在西北屡建奇功,在大唐西北军中,是仅次于高仙芝、哥舒翰这两位强将的存在。】

      李隆基舒了一口气,前面的人死了也就罢了,那是没有优秀的将领,封常清够厉害吧,这下带领我大唐男儿还不把安禄山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看着皇帝得意洋洋的样子,高力士就知道他肯定又忽略了天音所说的“一下奇葩操作”。在从天音的语气里,高力士察觉“奇葩”这个词应该是用于讽刺。

      李隆基正想感激封常清平定叛乱有功,请诸卿共贺一杯时天音不出意外地继续打他的脸。

      【但是,这位忠心耿耿的大唐名将被他所信赖的君王斩杀阵前,含冤而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