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王允之死(二) ...
-
此事要从都城外的华阴说起。
段煨,字忠明,出身于河西武威姑臧段氏,乃是董卓手下中郎将。
当年,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然后沿途布防,而段煨则奉命屯兵于华阴。段煨在华阴期间,并未对董卓这样的安排心有不满,而是身份一边,做一个人人夸赞的父母官。他为人正直,真诚坦荡,在任期间勤修农业,严以治军,使百姓得以丰衣足食,安乐太平。
亲至左右,远至百姓,人人对他颇为感激,口口相传。
安生日子就这么过着,段煨也没有争天下的雄心壮志,更没有煽风点火合纵连横的心性。
他虽然没有跟着董卓驻兵都城,只是在华阴做一个守将,不过想要做好一方父母官不容易,如此他却也怡然自得。
然而,乱世哪有真正的太平。他看到天幕上说起董卓之死的时候,就感觉到大事不好。
董卓之死,必会遭来动乱。如今董卓一家独大,尚且有一方安隅驻守,若是董卓一死,岂不又是群雄四起,八方争霸。
段煨不愿生灵涂炭,不愿背叛汉室,更不能放下自己的亲兵和县里的百姓。
如今都城大乱,他驻守的华阴却仍然安泰。
他听着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虽然心中难安,但未得军令,他迟迟不曾动身。
置身事外的日子过不了多久。
就在这天,他的门童收到了一封来信,此信正是从都城而来。
段煨心中一顿,不知怎地,一种不好的念头涌了上来。
他展信一看,是光禄大夫黄琬来信。
黄琬与他私交不深,为何此时来信?
他心里想到了可能与都城有关。
他便展信一阅。
信中先是对他大肆吹捧一番,对武威姑臧段氏欣赏有佳,而后详述了都城里这几天的变动,官员被杀,皇室受辱,百姓人心惶惶,更是将董卓比作“独夫”,请求段煨出兵,救大汉天子于水火。
信中言辞恳切,不求段煨救自己,但求中郎将为天下计。
段遗捏着这份信件,又展开看了一遍,他思忖着,左右踱着步子,这时一名幕僚走了过来,此人恰是他的心腹。
“将军,这是怎么了?”幕僚见他眉头紧皱,知道他有心事,开口问道。
段煨顺手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他,“喏,你看。”
一封信洋洋洒洒,辞藻华丽而繁复,言辞恳切而绝望。
若为文学作品,堪称上佳,而此时却有千斤重。
幕僚跟段煨一样,反反复复,看了许久。
“信中所述,不知真假。”
刘协有忠于大汉的股肱之臣护着,即使是与董卓相对,也不会有性命危险。董卓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便不会杀天子。只是,天幕一起,似乎阎王点名,身边种种一晃而过,一切都按了加速键,人心惶惶不可知。
段煨不愿意与董卓作对,不愿意风雨飘摇,但是他却不能不管天子安危。这次难以下决心。
幕僚似乎已经知道段煨会如何选择,只是他们屯兵华阴,大兴农业,才得以丰衣足食,眼瞅着好日子没过几天,又要开始征战。半晌,他才开口问道:“中郎将准备如何?”
“哎。”段煨叹了口气,“我们这是打虎还是为虎作伥啊?”
“中郎将心系大汉,心忧百姓,只是情势逼人。于私而言,我自是希望中郎将独善其身,安居一隅,保此地安乐,保中郎将一世贤明。”
“我自然也想如此,只是……”他作为一名中郎将,自是不能违抗军令行事。但是如今,君不君,臣不臣,都城大乱,国将不国。刘协不过一枚棋子,怎可与董卓相提并论。王允等人要杀董卓,董卓杀太后在先,杀李肃在后。李郭二人亦有反意。权力之巅,狼虎环伺。
“我明白,只是中郎将心中尚有大义。战机转瞬即逝,将军心中不是已经有了定夺吗?”幕僚说道。
段煨心中了然,幕僚没有说的部分恰好是他内心的挣扎。
他转身看向幕僚,“还是你懂我。”他拍拍幕僚的肩膀,“那就不再犹豫了。”
他这就下令派遣一支先头部队去探查都城的情况,而后自己整兵出征。
“传令下去,兵营集合。”
*
说到队伍行进,他们洋洋洒洒一大队人马向着都城行军。
快到都城之时,段煨的先锋军看见远处还有一只军队。于是差人来报。
“报——”一匹快马行至段煨军前。
“何事?”段煨问他。
“报告中郎将,前方有大军列队,在都城城门口叫阵。”
“什么!”段煨听闻此,心中一惊,难道自己是来晚了吗?
“前方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