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丝绸之路 ...

  •   吕璨一边吃着饭,饭一边往碗里掉,没办法,这下巴实在是很难合拢。

      屏幕右下角显示代表积分的数字,正在毫无规律地在飞快上涨,她压抑着激动的心,挥舞着颤抖的手,点开了兑换页面。

      【秦王剑一把,379积分。】
      【汉武帝御用陶盘一个,66分。】
      【和珅翡翠扳指一个,163分。】
      【马皇后木枕一只,76分。】
      【李治拨浪鼓一个,22分。】
      【李治被子一床,39分。】

      ……

      【系统提示:扣费成功,领取实物需要再次上传鉴宝视频,每上传一个被鉴定宝物为真品时,可获得一件兑换名额,目前可兑换8/8。另,每件文物快递至平行时空需要加收一成积分。】

      吕璨看了看已经2万多余额,还在不断上涨的积分,点到皇帝御用物品的界面,很自然地划过乾隆那张字帖。

      眼冒绿光地点下支付按钮。

      吕璨十分想把遗落在国外的古董文物都通过正常的手段弄回来。只是不知道,这番操作下来,这个平行时空,藏在别家博物馆的那些中国灿烂文化的遗珠,是被复制出另一个,还是咱们有,而他们没有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吃得嘴流油。

      各平行时空的人们,有不少还准备持续观望下,谁知入口关闭的瞬间,甚至把不打算参与的人们都强制“吸收”了。

      有的百姓吃饭的锄头没了,积分却不够,什么都兑换不出来;有的妃嫔正在沐浴更衣,洗澡桶没有了,水淌了一地;有的士兵正骑在马上巡逻,缰绳被吸走了,摔个大马趴。

      皇帝组里,最惨的是汉怀帝刘禅,眼看着丞相诸葛亮留给自己的作业还差一点就写完了,“咻”的一声,莫得了。

      此时尚在蜀中的刘阿斗,隐约听见了海哭的声音……

      汉武帝时期,未央宫。

      前几日举国欢腾的热闹景象已经告一段落,此时汉朝各地涌现出大量实用的物件,它们不过期、耐磨损、质量佳,深得百姓喜爱。

      今日早朝,刘彻坐在大殿上,想就此现象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启禀陛下,老臣有一事请奏。”侍从官张骞列队在前。

      “爱卿请说。”

      “臣这几日游遍长安坊市,发现百姓多在以物易物,估价混乱,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滋事械斗,于百姓生计影响甚恶。所以老臣想奏请陛下,由国库明码标价,将各地百姓手中的物件统一收上来,再由我们派一商队,远赴西域邻邦,置换辎重。”

      “臣以为,此事不妥。”大司农桑弘羊反对道,“商队出行西域,路途遥远,穷山恶水,恐怕遭遇匪患。目前坊市流通的商品,都是一些基础的生活必需品,并没有多少商业价值,如果西域人并不认可,岂不是白白亏了钱?”

      朝中众臣持保守意见的居多,毕竟自秦皇统一到现在,并未出现皇权直接参与百姓经商的先例。
      万一砸了,或这神迹在西域也有,整个国库,甚至国运都要折在里面。

      刘彻本想着不破不立,见大殿众臣讨论不休,并未出声制止。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御史张汤肃然出列,问向满殿大臣。

      “大人请说。”

      “当讲,当讲……”

      满朝文武都给这位素来刚正不阿手段狠辣的张汤面子,人人都洗耳恭听。

      张汤面无表情,声音平稳道,“臣以为,若是这些东西乃无用之物,便不会出现人人争相置物的奇景,这是其一;倘若这些东西真是无用之物,流于百姓之手,反而对他们是负担,不如陛下下旨,解民之风险。”

      “桑爱卿,你意下如何?”刘彻问向反对派首领,桑弘羊。

      “除了一些纸笔和味道奇怪的食物外,老臣还未曾发现还有什么物件是有价值的。”桑弘羊只是担心这次会把国库亏成一匹马。

      “李广,去给桑老先生看看你新得的玩意儿。”张汤侧头,向身侧的一名将军怂恿道。

      李广郑重地从铠甲里拿出来一物,熟练地玩了起来。

      五光十色,贱花乱欲迷人眼,说不出的好看和新奇。

      “这……这是何物?”桑弘羊被吓了一跳,觉得他在玩火。

      “这叫悠悠球,很能锻炼肢体的协调,还可以缓解长途骑马奔袭时的紧绷感,臣已经让军中有积分的将士们都兑换了,每日需要练够一个时辰。”他一个潇洒的收手动作,拱手冲着坐在大殿正中的刘彻道,“陛下,臣可以随军护送张骞大人一同去往西域,倘若沿途遇到贼寇,无论是山匪还是敌袭,臣有信心能将他们全部抓回来。”

      “如此这般,老臣将全力配合张骞大人和李将军,以保此西域之行无后顾之忧。”桑弘羊也被一群年轻人感染,国军雄心勃勃,臣子意气风发,我大汉怎能不盛世长存?

      刘彻起身伸出一只手臂,指向宫外向西的方向,大声威严道,“即日起,张骞筹备完毕从未央宫外出发,一路向西,祝此行如绸般丝滑。朕赐名此行途为“丝绸之路。”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太宗时期,大明宫。

      李世民已经有了初步构想,需要和大臣们商量具体执行的细节。

      “臣从昨日起,已着人去坊市集中收购神迹系统兑换出的物资,只是坊市开市时间有限,取得的成效恐达不到陛下的预期。”户部尚书戴胄如实禀告。

      此时长安坊市晨起寅时开市,至午时闭市;黄昏酉时半开市,戌时末执行宵禁。

      自大唐开国以来,户部按照此规则执行几十年,未觉不妥,此时真正设身处地去参与到百姓经商作业时,才发现竟是如此不便。

      “不要只提问题不提解决办法,朕要你们来是方便百姓的,不是来骚扰朕的。”李世民的声音不怒自威。

      他少年时戎马至今,做事向来果决,敢想敢干,否则怎么也轮不到他坐在此时的位子上。

      “臣以为,可适当放宽坊市的时间,如果不限制就更好了。”戴胄知道,即便说错了,圣上也不会责怪自己,于是毫无后顾之忧,大胆谏言道。

      “戴卿,自信点,把如果去掉。”李世民拍了板。

      从上至下的推进是再快不过了,没用十日,全国各地从系统内兑换出的物品全部都集中到长安城。

      除却纸笔之外,由戴胄主持,宰相房玄龄监督,将所有兑换的产品分门别类,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他国,进行贸易。

      同时,李世民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组织当时全国著名学者,成立秘书监,主管大唐的图书馆和藏书事务,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明成祖时期,乾清宫。

      “今日朕召见诸位大臣前来,是有一构想想要和群臣商议。”朱棣正坐龙椅,乾清宫鸦雀无声,群臣们颔首束立,洗耳恭听。

      “朕想大力加强与邻邦及藩属国之睦,构建一个以我大明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启禀陛下,太祖爷曾命人编纂的《大明混一图》一书,可令我大明之于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昌盛。”工部尚书宋礼继续道,“几十年来,我大明在造船一事上逐步超越前朝,除了水密隔舱、车船、平衡舵、开孔舵等技术不断创新之外,福船的载重量亦是相当可观,可达万石以上,除装备足够的食物辎重外,还可实现在船上耕种、养猪、酿酒等。”

      “臣也赞同再次开启海上丝绸之路,除此之外,臣听闻郑公公曾多次出海,与番薯邻邦的外交中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军事谋略以及高尚的人品。借由此次神迹系统兑换出的大量物资,也可向其他地区推广我们的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的技术和成果,扬我大明国威,昭显陛下恩泽天下的圣名。”户部尚书夏元吉力挺道。

      “郑爱卿,你意下如何?”朱棣等两位主要后勤人员发言完,问到此事最关键的人,南京守备太监郑和。

      “臣给陛下看件东西。”郑和从怀中拿出来一张叠成四方的纸张,由朱棣贴身太监马云转交。

      “这是……这是堪舆图?”朱棣打开一看,大惊失色。

      “正是,臣在那天便兑换出此物,上面绘制之详细、精确令人叹为观止。”郑和满眼钦佩之色,又道,“虽然有很多地名对不上,但是依稀可辨确乃我大明和周边所有邻邦番薯国。有此宝物,臣有信心这一次能够抵达到更远的地方。”

      “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命郑和为正使太监,二下西洋。工部尚书宋礼和户部尚书夏元吉联合主持本次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部事宜。”朱棣一锤定音。

      “臣等遵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吃过午饭,吕璨坐回到前台柜内,低头刷着手机。

      “您好,这有一份快递需要签收。”一名快递小哥敲了敲前台的桌面。

      “啊?好。”吕璨熟练地起身,签下自己的名字后,踮起脚向门口望去。巨大的透明玻璃门外面,一个几乎一人高的箱子,赫然立在电梯旁。

      穷得剁手已经戒掉网购瘾的吕璨疑惑地走出去,心道
      ——啥玩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丝绸之路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