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四十二章 ...

  •   宁华长公主的仪仗车辇声势浩荡地驶往济虔寺。

      金壁镂空飞檐香车,华盖锦绣,缀紫锦帷幕,四马牵引。

      宫中遣来的内侍礼官在前做引马人,还有春官府指派的六位领马礼卫,护在车辇两侧。

      十八位玄雀护卫拥着两纵各二十四人的内侍、宫俾,紧随其后。

      这一副皇家气派,出现在道上,引路人纷纷避让侧目。

      晨阳还未升起,趁着天凉前往济虔寺进香的供养人络绎不绝,此时下山的也不在少数,待长公主仪仗远去,大伙开始纷纷议论。

      去济虔寺进香的大多为京中勋贵,人群里有人冲着车辇仪仗后的的宫人不解嘀咕:“如今都什么时候了,还自吹自擂,狐假虎威。落了发,不在自己的公主府好好待着,搞这么大的阵仗出来显威风,你说她是怎么想的?”

      同行女子摇头搭腔:“谁知道呢。兴许是心里拗不过,尽可能地再以长公主的身份风光风光。”

      女子喟叹:“大厦将倾还能风光无限,也算她命好。”

      同行女子凑近女子耳畔:“大嵘倒了,她都倒不了,慕容家帮她扶得稳如泰山,还听闻大冢宰家的五儿郎已经有意于她,只等她还俗娶她呢,这往后的日子啊风光还是风光的,只不过没有长公主这般风光罢了。”

      女子一愣,狐疑似的看向同行女子:“我怎的未听说凌家五郎这一事。”

      “你前几日躲哪儿凉快去了?也不见你同我说上一说。”同行女子撇撇嘴,“前几日这凌家五郎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在御苑与那接亲的东刕大王子赛过一场骑射,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凌五郎输了骑射,当场摔弓大发一通脾气。还不顾东刕大王子的面子,色心骤起,一直追着在御苑祈完福的长公主不放,说能娶她,直接挑衅东刕大王子先前有意迎娶长公主之意,好在东刕人没计较,大冢宰好像也纵着自家儿郎胡闹。”

      “啊?输了还如此嚣张?真的假的?听谁说的?”女子眉心皱成一团,有些不信,“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你确定没听错?”

      闹着玩呢。

      之前先帝骆骞还活着时,长公主和亲东刕的消息漫天飞,若长公主真和亲东刕,兴许大嵘还能再撑一撑,可骆骞一死,那便预示着大嵘没有一点余地了。

      于凌氏而言,和亲之人自然安乐公主更合适。

      东刕入京接亲祭天祈福,半路杀出个凌五郎追着长公主不放,直接挑衅东刕大王子,大冢宰还纵凌五郎胡闹。

      什么时候面对东刕这般有骨气了?

      流言七歪八拐后就不可全信了。

      同行女子被连连反问,显得有些无奈,见前面的队伍已经远离,人群也开始移动,便携着同伴先上她们自己的车驾,二人坐稳后,她才说:“这些日子京中早传得沸沸扬扬,谁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我也只是道听途说。问父亲跟阿兄,他们没告诉我,还让我少嚼舌根,在外也少打听。你瞧瞧今日长公主这有恃无恐的阵仗,倒像是那么回事,要不然我也想不起说她的事。”

      女子的好奇心被旁人的八卦吊起,笃然道:“回头我问问我父亲,一准能问出个实情来。”

      同行女子双眉一挑,说:“问出个实情,记得同我说道说道。听闻今年繁京队里充入了好些生面孔的儿郎,各个风神秀杰,仪表非凡,你好生物色物色,兴许能成就一段姻缘。”

      女子轻咳一声,无趣地朝纱幕外望去。

      她正苦恼家中在为她张罗议亲的事,给她相看的儿郎说是相貌堂堂,玉树临风,实则歪瓜裂枣,言语轻浮。

      这些日子躲去京外亲戚家中昨日才归京,实在听不得姻缘二字。

      繁京队的儿郎好赖都与她无关,先图个清静。

      今日去济虔寺进香求的便是清净。

      于是转了话题:“等了这么久,想必济虔寺的金漆该到了,你我二人供养的壁画今日得好生添一笔金漆。”

      同行女子知道她有意转话题,叹了叹气也便转回到被长公主仪仗打断前的话题上,不咸不淡地谈论起京中的瓜果时鲜,诗文雅集。

      惠风和畅,仪仗队车辇行至济虔寺山脚下,礼卫下马在石阶中间,前后牵起两副二丈长的步障。

      申怡扶骆苕下车辇,送骆苕入步障。

      内侍礼官一声威呼,骆苕拾阶而上。

      公主府事先并未通告济虔寺今日要入寺,但仪仗浩荡,行至山下,山脚下的小沙弥得了信便飞快地往山上寺里奔告消息。

      济虔寺的住持、知事还有一众僧侣,退在高耸巍峨的院门两侧目迎长公主上来。

      济虔寺住持法号悟德,今日内着赭色僧袛支,外披蓝绿间色袈裟,双眼微眯,俯瞰徐徐而上的人群。

      如蝼蚁般的人群跟在仪仗队后面慢慢蠕动,直至所有人快将石阶踩完时,悟德才换上虔诚的笑脸迎上去,双手合十恭敬迎长公主骆苕入济虔寺。

      内侍礼官仔细交代悟德,长公主此次前来是为民康物阜祈福,并且需在济虔寺禅修小住,离开的时日未定,特嘱一切需听从长公主的吩咐。

      悟德和顺地一一应下。

      长公主从前也来济虔寺祈福,只是次数不多,离上次长公主来济虔寺,好像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不过一切规矩悟德都还记得。

      送行的仪仗队交代完也便辞行离去,等骆苕祈福、修禅结束后再来接人,留下玄雀卫的护卫和宫俾内侍留守在侧。

      济虔寺有专门为皇家、勋贵预留的禅房寮室,但为皇家备下的禅房寮室早已落灰,悟德遣人洒扫焚香的这段时间里,骆苕需给观音进香祈福。

      这一个时辰内,观音大殿禁止外人进来。

      正值清晨,平日里来观音大殿祈福的香客原本就最多,今日遇上这样的事,全是好奇加打探的,静等长公主祈福结束。

      在观音大殿外的人越聚越多,一眼望去全是黑压压望不到边的人头。

      等骆苕一个时辰祈福完毕,骆苕从大殿后院直接离开,让众人只闻其人却不见其人,最后众人各自敬完香也便草草离开。

      一连三日,清晨一个时辰,骆苕都是如此。
      城中渐渐将长公主在济虔寺祈福的消息传得越来越广,来济虔寺的香客也越来越多。

      从前听闻宁华长公主惯爱布施民众,却鲜少听闻宁华长公主在寺院禅修,有人猜测骆苕是否就此遁入佛门不再还俗,而有些人知道真实朝政,宫中余下的公主、皇女都将被指婚勋贵。

      宁华长公主骆苕虽落发奉孝清修,但与凌五郎早已说不清道不明,嫁于凌氏似乎是早晚的事。

      骆苕每日独占观音大殿一个时辰的行径,渐渐引来诸多不满。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脾性,况且都是勋贵人家,有人避着骆氏皇族,就有人对骆氏皇族看不顺眼。

      依附凌氏的新贵们自然不想就这么惯着即将落没的宁华长公主。

      观音大殿外嘈杂抱怨声愈来愈烈,玄雀卫上前好言相劝,阻止他们出声,奈何男男女女太多,那一声劝阻犹如杯水车薪,根本止不住。

      玄雀卫十八个侍卫,望着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心底都不由打了个寒噤,这么多人若是都涌进去,这罪责不知该如何担待,他们寻思着反过来劝宁华长公主应该更为有效。

      两位领头的侍卫行至偏远处,紧眉低声交谈起来。

      他们怕这样的场面之后不好掌控,商量着遣人下山去禀告凌统领。

      陪在殿内的申怡看火候差不多后,起身往殿外走,跨过殿槛下阶穿过中堂,行至外殿,将将露了个头还未跨出去,只觉外面阶下的人瞬时静了许多。

      申怡跨出外殿的门槛,清嗓微微欠身说道:“长公主祈福还有一炷香的时间,时辰未到,诸位稍安勿躁。”

      简简单单一句,不卑不亢,话音尽显和气。

      人群前排几位女子望着申怡,眼中透出无边的轻意,其中一位像是打定主意要替众人出声,她定了定神,言语克制夹带几分虚伪的恭敬:“长公主为民康物阜祈福,民女理应拜谢感恩,只是长公主每日如此,也不发个告文,让我们这些民众在外苦等,到底是不成规矩。还望宫官如实告知民众,长公主还需祈福几日。”

      申怡站在阶上,不紧不慢抬眼扫过众人,说:“时日未定,还望女郎君、郎君们稍安勿躁。”

      同样一句稍安勿躁,却让躁郁再次席卷众人。

      “那你出来作甚?还有一炷香,我们等得起。”
      一位身着广袖襦裙,挽高髻长鬓垂髾的女子脱口日出。

      申怡一副官威模样,确实没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反而让人更为躁动。

      听见又有人穿插进来,似是娇嗔玩笑:“哎哟,天热起来咯,我可是一炷香都等不起了。”继而拨开人群,“你们让让,好让我下山去。”

      人群还真给她退开了一道出口,有三三两两结伴的人也跟着她往寺门而去。

      人群骚动闹出不小动静。

      来进香的男子有真心求平安的,也有为遇佳人的。

      自然也有好事者,来一睹传言中长公主风姿的,见殿门口这样一派景象,看戏的小心思被吊了上来,避在远处如正人君子般面若春风,有一眼没一眼地朝殿前投去几眼,只等前面能闹起来,最好与玄雀卫打起来。

      引长公主出殿。

      吵吵嚷嚷多没劲,打起来才叫带劲,顺便自己来个拉架英雄救美。

      申怡就这样不动神色地与前面的人相望对峙着。

      前排几位女子摇着香扇,横眉盯着申怡,觉得申怡的眼神像是在挑衅,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最先开口的那位悠然出声:“听闻长公主向来宽以待民,如今怎么如此不爱惜羽毛,让我们这些个子民苦等一个时辰,民怨沸腾。不如宫官代我们进去与长公主商议一下,就说这天太热,往后长公主祈福可否提早一个时辰?”

      一炷香的时间里,原本申怡就想挑起含蓄的争端,制造些许摩擦,正好这就来了,对面说话的语气根本没把长公主放在眼里。

      申怡对她一笑,笑里好似藏了一把刀:“敢问,女郎君名讳?使女一会儿便去禀明长公主。”又正色问,“普天之下,使女从未听过皇家为天下百姓祈福,还民怨沸腾的呢,女郎君可能代表天下百姓心意?”

      女子也不怕,轻轻笑了一声,将香扇一收,磕在掌心漫不经心回申怡:“宫官言重了,民女自然代表不了天下百姓,但还是想替今日在场的人讨个明白,皇家入寺祈福,不出告文以示民众,堵了这济虔寺的观音大殿,实难服众。民女贺兰淳,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你去禀明长公主吧。”

      申怡问:“可是大司寇家的女郎?”

      “正是。”女子脸颊微扬,回得字正腔圆。

      申怡颔首表示已知,将视线轻飘飘地瞥开不再理她,以倨傲的姿态站着一动未动。

      大司寇贺兰启臻,是凌晖的坚实臂膀,为人刚正不阿,掌刑律,只可惜正值朝代更迭之际,法度废弛,难以大展身手。

      贺兰淳正是大司寇贺兰启臻的嫡三女,想必懂些律法,皇家入寺不帖告文在先,不论是疏忽还是刻意,终归是错。

      难怪贺兰淳擦着边来阴阳长公主,趾高气昂做这领头雁,她有这个底气。

      见申怡对她爱答不理,站在低处的贺兰淳眉心一拧,顿时心气上涌,跨上台阶,斥问:“为何还不去通禀?”

      申怡正正地看了贺兰淳一眼,回道:“时辰还未到,女郎君莫急。”

      贺兰淳握扇柄的手稍稍一用力,险些将扇骨折断,暗暗磨牙也不再说话,敛住心气就再等上片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点个收藏哇。 更新时间9:00 没存稿裸奔中,写得很慢,做不到定日更啦。 这辈子不会坑。 喜欢的话可以先囤一囤。 我想改文名,改文案,啊啊啊,但是很废。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