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众口难调 ...
-
“到底靠谱不靠谱?”我直直地问道。
“基本靠谱,但距离真正的靠谱还有差距。”他道。
“哦。”我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是说和其他更不靠谱的情节相比较而言,这还是比较靠谱的一段,明白吗?”
“明白。”我道。
“但是,至于跳票的情节嘛,那就有点太想当然了。”他更加放肆地议论道,越说越上瘾了。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现实中确实发生过这种事情啊。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他道。
“发生过,并不代表普遍发生,对不对?”他又道。
“嗯,是的。”我隔三差五地回道。
他接着说下去,中间并没有留空隙,他以为我们之间的交流是无比顺畅的,压根不存在任何障碍:“至于其他的内容,你像殡葬改革了,基金会了,还有那个天下第一难的事情了,写得也不错。”
“是的,而且越是真实的地方,往往还越没什么写头。”我附和道,同时又加上了一点自己的心得感受。
“一点都没错,”他立刻大幅度地赞同道,同时又捎带着巩固了一下他此前的观点,“所以,作者要编造绝大部分情节。”
“没办法,纯写实的,也没法写啊。”我真实地叹道。
“是的,你说得相当对。”他不遗余力地赞许道。
非常正面地表扬完我之后他继续说道:“但是在县科委和市水电局那两段,其实写得也是真心不好,估计是作者没什么实际生活经验的原因。”
“特别是在县组织部那段内容,更是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有些内容纯粹就是用来凑字数的,虚浮得要命。”
“而且,整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处于劳心费力地编故事的虚妄状态,表面上看着也挺精彩的,实际上根本就经不起认真推敲。”他孔武有力地判定道,一看就是特别坚信自己的坚信。
哎呀,他怎么说着说着竟然连人家辛辛苦苦写就的前半部分内容也给否定了呢?
真是让我在大跌眼镜的同时不免又大吃一惊,一时间难以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他的话语。
我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哦,不对,应该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
难道是他打错字了?
事实上也没有这种可能呀。
“小说,关键的地方在细节,没有大量的细节来支撑,还算不得上乘之作。”他接着便如此解释道,此话说得倒也中肯实在。
“你仔细看看,人家的作品里也有大量真实而有趣的细节啊,只是有可能被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给掩盖了,从而造成了你的错误认识。”我替那位远在天边的作者争辩和抗议道。
“是的,所以我才说,这是一部有瑕疵的好作品。”他立刻便如此说道,一看就是要和自己的稀泥了。
他绝对不想和我保持尖锐的对立,我明白。
“嗯,你承认它是一部好作品就行。”我也和稀泥道。
我前文已经非常明确地说过,没有谁喜欢听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否定的声音,在潜意识里高帽子人人都乐意戴,大小都行,基本上都是来者不拒,想来人家小桥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这位异性上级兼同事真的没必要对《侯》这部作品要求太高,从而啰里啰嗦地提出这么多看似“中肯而实在”的所谓意见。
说实话,我们闲着没事的时候随便看看它就得了,就当是一项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活动了,根本犯不着费那么大的劲去较什么真,硬要在一大盆已经烧好的骨头汤里挑出一堆一堆细小的骨头来,毕竟有句话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从来都是不能划等号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嘛。
“否定它的局部和肯定它的整体完全是两码事。”他道。
“是啊,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趁机教训他道。
“这就对了嘛——”他毫无遮掩地夸奖玩道。
“都是跟你学的。”我也夸奖他道。
他听了之后显然非常高兴,所以接下来他又开始有理有据地评论《侯》这部作品了,估计他也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才会谈论得如此坚定和执着:“其实网络版的后半部分写得相当精彩,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语言的风格也是相当风趣幽默的,笔调变化多端,行文也很流畅。”
“特别是其中有很多的精彩议论,写得非常有深度,好多见解真的是非常深刻。”
“你比如说,关于官和吏的关系问题,关于生活秘书和文字秘书的异同点等等,说得非常到位,总结得相当精辟,这些内容大大提高了该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可以说,后半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初入体制内的人或者没有什么经验和背景的人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哦。”我随便应付着他。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我觉得非常精彩的内容,或许会对部分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作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地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随后又补充道,说得同样在理。
“你是说,续写的部分更好?”我疑问道。
“没错,续写者的水平绝对在小桥之上!”他肯定道。
“那我倒要去找找看看了。”我道,兴趣一下子就有了。
讲真,小桥的文学水平已经够高的了,不能说是超凡脱俗和空前绝后吧,至少也是出类拔萃和鹤立鸡群的,可是现实中竟然有人比他的写作水平还高,而且还是一个根本就不知名的续写者,那这个事就显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了。
想想大名鼎鼎的《红楼梦》吧,想想那个著名的续写者高鹗吧,可以说干续写这个事情,没有几把过硬的刷子可真不行。
要知道,创作难,续写更难,续写别人的作品那是难上加难,续写得比原著还要好那绝对是众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有人竟然说那是狗尾续貂版,真是可笑至极啊。”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对这种毫无道理的评价嗤之以鼻。
“难道是貂尾续狗版?”我直接笑道。
“你话虽然难听,不过意思倒对。”他也笑着回道。
“哎呀,真是众口难调啊。”我如此叹道。
“出名的不一定是高人,高人也不一定出名。”他随口又拽了一句,也算是饱含哲理吧,我听着大体上还像是那么回事。
舍命陪君子,今天晚上我是豁出去了。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开始聊了,那索性就聊到底。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先困,谁先提出撤离战场。
于是我强打起精神,拿眼再次盯着手机屏幕认真地看起来。
他果然又发过来一大段话:“小说要想写得好,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最起码其中的主要人物得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侯卫东这个人物显然没有什么广泛的代表性,他充其量只是起了一个主线的作用。”
“而书中的许多配角,写得倒是相当精彩,非常有借鉴和欣赏价值,我觉得那些各具特色的配角才是最真实的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也是他没法掩饰和作假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中的那些配角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除了人名是假的,所干的事迹一定都是真的。”
他这番话我是极其认同和赞赏的。
因为作者一心要写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主角,一心要将其打造得高大亮丽、雄心勃勃、一往无前、愈挫愈勇、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等,并在连续创作的过程中将其看得过高,捧得太紧,寄予的厚望太多,所以自觉不自觉地就赋予了其很多耀眼的光环,从而把更多的原本就不必要的心思都花在这方面了。
正是由于作者在努力塑造书中唯一主角的时候用力过猛,心思过盛,苛求太多,想得太全,反而对主角的伟大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从而失去了很多的真实性。
而对于书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作者往往就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刻意塑造他们,这就在无形当中保留了他们身上相当多的真实性。
众多的配角是作者随手拿来填补情节的,是一种多了也不多和少了也不少的陪衬和点缀,所以他们的真实性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
什么叫“收之桑榆,失之东隅”?这就是。
看了他下面发过来的一大段信息,我更加确信了我刚才的所思所想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十分契合他的意思的。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看这部小说最关键的窍门就在于,好好地欣赏那些无处不在的配角。”
“比如说上青林那边的乡镇干部们,侯卫东后来回到上青林看望他们时,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还是原先的老样子,那才是真正的可信度较高的生活场景。”
“而其他的几个副主角,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作者在他们身上难免会留下编造的痕迹,只要是编造,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