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古城成千年,一朝毁旦夕 ...
-
前面讲到欧道的一番话保全了千年古城长沙。长沙是从春秋战国至今从未迁过址的古城,留下的地表地下文物数不胜数。可是这些地表文物如今已经都不见了。这是为何?这要从抗日战争开始说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暴发。
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长沙成为前线。
1939年8月17日中日军队在新墙河北岸激战。23日,日军突破新墙河防线。26日,强渡汨罗江。30日到达长沙外围金井、青山市、桥头驿等处。日军遭到中国守军的侧击、伏击。10月1日开始撤退,4日撤过汨罗江,8日,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北岸,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
此时日军空军对长沙、衡阳、株洲等地进行连番轰炸,进行心理威压。又因短短一年时间损失大伴国□□MD对此战毫无信心,因此电令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焦土做战――即使烧毁长沙城也不给日军留下一粮一草。
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2时),长沙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失火(是故意纵火的信号或是无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谜)。纵火队员以为是信号,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长沙2500多年的历史财富几乎被毁灭殆尽。无数市民争相逃命,在长沙城的湘江渡口发生严重的事故。――引用
五天五夜就将2500年才留下的财富烧尽,3000多人在大火中丧生,有烧死的、闷死的还有躲在水缸中被煮死的。湘江渡口发生严重踩踏事件落入河中而死的则数不胜数。一时间雄雄烈火敌军耻笑日,哀哀嚎哭百姓泣血时。
郭沫若当时也在长沙亲历了大火,《郭沫若传》中对情景进行了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引用
从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抗日战争八年,有七年前线在湖南。湖南经历了六次会战,每一场与日军的正面交锋都很惨烈,阵亡者甚众。六次,八年抗战正面战场22次会战的四分之一强,抗战相持阶段12次会战的一半。
战争期间,全省共伤亡262万多人,其中死亡92万余人,重伤170余万人,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此外,湖南还每年供给壮丁26万多人(居全国第二)、军粮700 1000万担、军布300万匹、军棉70000担。8年中实征实募壮丁210多万人。此外,湖南人民还提供了大量的钨、铅、锌、锑等战略物资。
以上历史资料皆为引用。
七年,六次会战,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于湖南芷江投降。战争始终维持在湖南战场,日军再未前进半寸。
因此,我们更加痛恨蒋某,若不是他胆小如鼠,若不是他鼠目寸光,如何会让这历经二千五百年风雨而未毁的文化古城毁于旦夕?焦土抗战,焦你个头呀。(此为作者愤慨语,大家当没看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