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南北朝的两脚羊以及不得不提的人物――冉闵(二) ...

  •   (2)

      公元322年,冉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在那样的乱世之下,出生的任何幼小生命都是可悲又可叹的,冉闵也不例外。
      公元338年,16岁的冉闵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昌黎之战后赵全军覆没唯游击将军冉闵及其率领的三千汉军独存,此战为冉闵成名之战。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慕容鲜卑燕军二十万,斩敌七万,斩上将首及三十名,烧粮食二十万斛,夺鲜卑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这一年,冉闵推翻羯族建立的国家后赵,成立汉民族自己的国家大魏。
      也是这一年,冉闵下达“屠胡令”。
      屠胡令全文:“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屠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屠胡令一出,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甚至远在陇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
      公元352年,国中无粮,冉闵将城中军粮分给百姓,自己率一万人马出城抢粮,结果被十四万鲜卑骑兵围困。冉魏兵士虽久无粮草,但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冉闵甚至一人斩杀三百名鲜卑士兵突围而出。终因饥饿劳累等原因被俘,后被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引用
      对于冉闵其人,史上毁誉参半。今人已经度过那个黑暗到窒息的年代,汉人也掺入了胡人骨血,再不谈胡汉之争。因此冉闵也多半是要继续默默无闻下去的。但对于冉闵所在的那个年代而言,他无疑又是一个迎风的标杆,若没有他,千万华夏儿女将尽入胡口,世间再无华夏民族矣。就像史家评论的那样:“汉家军威振于北朝,冉闵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
      公元589年,隋灭陈朝(乐昌公主的朝代),南北朝正式结束,这个触目惊心的小冰河期也悄悄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从魏朝人口最颠峰到隋朝初期这四百年间,华夏大地共消失了二千万人口。两千万啊,最颠峰时也只有二千三百万人而已。史家称,“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
      胡汉之争,其实最中心的就是粮食之争,存亡之争。天灾不断,地无产出,胡吃汉,汉吃胡。吃来吃去,天气好了,物产丰富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终于迎来了隋唐初期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景象。
      历史的尘埃把不堪的回忆默默的埋进了故纸堆里,我们踏着先祖的头骨依旧欢笑,依旧歌舞,人类永远也不要再重演这样的人间惨剧。

      后续: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引用
      “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国人。冉闵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正因为冉闵,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剧。”――引用。

      =============================
      此篇有同学曾提出意见,说冉闵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原因是冉闵先认贼做父,后因分脏不均才举起反胡旗帜。对于认贼做父这说法,我觉得这是冉闵家族的悲哀。
      据载,冉闵的祖父、叔父和父亲皆死于匈奴之手。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引用

      父亲去逝之时,冉闵最多四岁,十一岁的冉父还能带领族人与匈奴一战,可四岁的小娃儿懂什么呢?这里,我不得不想到另一个比较广为流传的故事--赵氏孤儿,(后面我把这个也八一八吧)。其实对于赵氏孤儿所谓的大义,我深不以为然。生育自己的是父亲,那么养育的就不是父亲了吗?算起来,养育的付出更多呀。一听说是杀父仇人,立刻刀兵相向,这才是忘恩负义之人呀。
      冉闵究竟因为什么会举起屠胡令,我们不知。可是我们知道他确实下了屠胡令,并因此而保全了中原血脉。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名扬天下。但我们也需知道,曾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另,还有人说慕容鲜卑并未吃汉族少女,是后人加上的罪名。原因是慕容当时已经接受汉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同学们,为毛我要在前面写那么一大段关于小冰河期的文字?为毛我后面又要写从公元220到公元600之间这四百年人口整整少了二千万,绝大部分人口都去哪了?
      二千万,比二战时少掉的人还要多出二百万,而且,二战时光中国人口就有四亿,可南北朝时期人口最鼎盛时期也才二千三百万啊。还有我没有写进来的当时的景象“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没人种田没有粮,人都是怎么活的?别说只是经过汉化的异族,就是汉人自己也少不得要吃人才能活下去吧。

      这些历史数据,也许因种种历史原因,存在不实之处。但人口锐减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我以为南北朝的黑暗历史最根本原因就是天灾频繁没有粮食,中原人与异族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粮食,争夺生存权。不然,为何小冰可期一过去,各民族就突然大团结了呢?除了厌倦战争,更多的就是有粮食吃了,谁吃饱了没事干,天天打架呢?对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