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1】 ...


  •   【日期:联邦星历280年9月14日】
      【声音来源:谈焰】
      【记录:RC003】
      【复核:0855、0897】

      【以下内容根据影像资料整理】

      需要看镜头吗?
      好,我知道了,谢谢。
      那么我开始了。

      从哪里讲起呢……嗯?第一次和“它”认识是什么时候?

      是在一年前。我参加一场A级联合军演,最后三天的战术科目里。具体日期记不清了,需要的话,你们可以去A级作战部队调记录。
      对……当时我还在A级作战部队,第36军。一起参训的,还有同为A级的另外两个军。

      战术科目用的是标准模拟作战系统,300人一场,5人为一小队,队友、地图都是随机分配的。规则很简单,除了队友,所有人都是敌人,以三天里队伍的击杀总数统计排名。

      演习当天,我早早就到了模拟机房,戴上设备,刷身份卡进了系统。
      视野中出现了一段影像,是一片起伏绵延的山林,镜头拉到山脚,灰蒙蒙的建筑群一闪而过。同时解说词响了起来:
      “这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小城。这一天,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
      视野暗下去。

      再亮起时,已经进入到系统界面。右侧的队伍列表里,分配的4个队友已经刷出来了。不过除了系统给的一个编号,看不到任何具体信息。

      在这种考验团队配合能力的科目中,队员之间需要有个基本的了解。队频里,1号队友率先开了口:“大家都自我介绍一下,没意见吧?从我先开始,我叫卢骁尧,目前隶属于95军……”
      他话音还没落,4号队友突然惊喜道:“卢头?是你?”
      接着转向另几人介绍,“卢头是我们95军的数据分析专家,还被不少别的部队请去讲过课。我建议让卢头当队长,这次的科目所有队伍都是敌众我寡,局面一定非常混乱,正适合数据分析师的专业发挥,由他负责指挥,我们的优势很大。”

      另外几人都没有意见。毕竟小队需要一个指挥,而目前看来1号的履历也表明他有能力胜任这个指挥。他自己应该也是这样想的,没怎么推辞就答应了。
      我的编号是2。编号3的队友也是95军的。
      最后轮到5号队友介绍。
      5号只说了一句话:“我来自36军,你们好。”

      他……希望你们在这里用男“他”,谢谢。他说话的语气非常平铺直叙,没有一星半点的起伏,听起来不太友好。
      队频中短暂地冷场了一下。

      片刻,队长轻咳了一声:“既然大家都认识了,从现在开始,就是战友了。我先简单说一下我的思路——从刚才的入场影像目测,这次的地图面积至少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空间相当开阔,而我们的入场地点是随机的,可能相隔很远。按最坏的情况计,可能需要超过24小时才能会合,这对大家的单兵能力是个考验。”
      “此外,因为地图有山地和城市两部分,选择装备时,必须同时兼顾野外生存和火力输出,所以希望大家在合理范围内分配负重。”

      按惯例,模拟系统的入场提示影像相当于战场上的情报,可能语焉不详,但通常不会故意误导参训者。
      从登入系统到正式开场只有10分钟倒计时。可以说,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从提示影像中提取到多少有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队伍有多大的先手优势。

      等队长分析完了提示影像,恰好一声提示音响起——
      倒计时5分钟,装备面板开放了。

      模拟系统有一点很好,装备库比现实中要丰富得多。从枪支、弹药、冷兵器,到各种常用的冷门的我甚至叫不上名字的军用仪器设备,足有上千种,而且不用担心领到故障装备。

      虽然面板中除了弹药外的所有物品都有数量上限,但常用装备的上限基本都是5,和队伍人数相当。至于一些其中尤为常用的——比如陆军标配的71式狙击步|枪,数量上限甚至是10——就算有5个左右开弓的双枪选手恰好凑成一队都不是问题。

      71式的数量很快往下跳了两个,被队长和3号队友各选走一把。
      3号还选了一台智能观察员,看起来是个狙击手。

      4号选了一把轻型冲锋枪、一支霰|弹|枪,他似乎不太在意负重,除了弹匣,手榴弹、闪|光|弹、震爆弹和烟雾弹也拿了十几枚——模拟系统里这类抛掷弹药的重量是略重于现实中的,每一枚都是1kg。而为了保证行动能力,男性单兵的负重通常应控制在70kg以内,4号刚刚好卡在了70线上。这导致他的个人信息框上多了一个红色的警示灯。

      “不考虑适当减重吗?”队长注意到了那个警示灯,委婉道,“这个地图很大,背这么多东西行动可能会不方便。”
      4号说:“放心吧卢头,开场就会用掉一部分的。根据我的经验,地图越大,大部分人在开场时心态就会越谨慎,怕后期弹尽粮绝,所以前期捂着子弹不舍得用,这时候用重火力收割人头,一收一个准。”
      毕竟是刚组建不到10分钟的小队,见他坚持,队长也就尊重了他的意见,不再说什么。

      面板的前一页几乎全是各种型号狙击步|枪,我翻到第二页,找到QJL661式轻机枪,勾选。身上微微一沉,顿时多了11.7kg的重量。
      到目前为止,71式是公认的平衡性、广适性最完美的狙击步|枪,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它8.5kg的重量……当然,与其说这是它的缺点,不如说是我的。女性单兵在穿戴外骨骼的情况下,负重上限能达到60kg左右。这注定了我在分配上要更加精打细算。

      71式不比一挺轻机枪轻多少,对我而言,为了这点重量差牺牲火力的优势,并不划算。
      QJL661式是轻机枪里我用得最顺手的,有着和它的轻盈外表反差极大的威力。它的枪托后部有一个月牙形的镀铬凹槽,故又有一个别名——偃月。

      我加挂了榴弹发射器,带了7条100发5.8mm全可散弹链。考虑到地图的复杂性,又选了一把微声手|枪、一把多途匕首,以及三天的口粮和水、防具、照明、通讯器、急救包等必需品,好在提示影像里明确说这个城市“气候宜人”,就表示这次的天气不会是影响因素,不用背防寒、防汛的装备。
      该带的都带上后,我的负重达到了53.8kg。我原地跳了两下,又检查了一下外骨骼的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后,就一边听着队频里队友的交谈,一边等倒计时结束。

      等待的过程中,我随手把装备面板翻到了最后一页,欣赏那些现实中我可能直到退伍都未必能亲眼看见一次的冷门装备。
      但翻了几下后,我的视线突然停住了。

      龙牙-1小型一次性火箭筒——这是一款去年刚刚定型的最新装备,我只在装备展上看到过它一次。还记得资料介绍说它相比传统火箭筒有着突破性的革新,兼具极强的杀伤力和极小的后坐力,且外型轻盈,长度只有0.9米,背在身上就像背了个大号羽毛球筒。
      我点开武器详情,看了一眼重量,6.5kg。
      很难不动心。

      一种武器从设计定型到实际服役之间或许要长达几年,下次再有体验它的机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如果它重到离谱就算了,但它又没有,只要我少带一瓶水、或者几节电池,就完全可以把它带上。虽然这种以反坦克功用为主的武器在这个地图里几乎没有适用的场景,但……万一呢,大不了就像4号队友说的,开场就打掉,说不准也能收到几个人头?

      我纠结了几秒,下意识地把龙牙的详情关闭、点开、再关闭……不小心还点到了一次它旁边的武器。
      龙牙的图标突然暗了下去。

      这是它被人选定的表示,同时数量也从1变成了0。
      系统显示选定者是5号队友。
      我愣了一下,点开了5号的背包,发现他除了龙牙,还把库存仅有的3个中型爆破器包圆了,另有一个71式能加挂的最大口径榴弹发射器,以及爆破弹头若干。没带任何防身武器。
      ……这是我见过的风格最激进的爆破手。

      我想了想,放弃了跟他抢。接受了今天我和龙牙本无缘的事实。

      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眼前的视野倏忽间暗下去。紧接着,一片色彩更明艳的画面投映出来。
      山坡、林地,风动叶声,阳光炫目……我已经身在场景地图里了。

      位置看起来像是在城市周边的山上,我迅速找了个掩体隐蔽,查看通讯器内的定位地图,确认了这一点。我处在整个地图的最南端,运气似乎不太好,小队成员全部分散在地图边缘,犹如培养皿上5个天各一方的互斥菌落。

      5个人在队频里依次汇报了所处位置的情况。但由于山林中视野不佳,暂时都没有发现值得占据的有利地形。
      没有基础数据,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就无从谈起。队长只能在距离相对最近的自己和3号队友之间划定了一片区域,中规中矩地下达了指令:“大家向这里移动,山脚集合。”

      我在队频里回了收到,借着树林的隐蔽开始下山。
      开场时间是正午12:00,光照相当强烈,好在刷新在这么偏的区域的人不多,借着覆盖地表的茂盛植被的掩护,我平安地走了三个多小时。等日光开始西斜时,停下来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水,正打算看看是找个地方休息还是趁着夜色继续赶路。

      就在这时,一声枪响,惊破了黄昏下寂静的山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1.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