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孤旅天涯 ...
-
嘟嘟,嘟嘟…,临海开往省城的班车缓缓地驶出了长途汽车站,心芒情不自禁地回眸,他看到了渐渐远离自己的父亲那单薄的身影,看到了越来越快掠过的家乡那熟悉的土地,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母亲噙满泪水的依恋的目光,耳边又响起了心仪再三的叮嘱声,“哥,早点回来呀!”“哥,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心芒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他这一走,不是三天两日能够回来的,一种离别的乡愁和悲凉顿时袭上了心头,他感到了远离亲人的孤独和寂寞……。
但很快,这种乡愁和悲凉,孤独和寂寞,演变成了一种悲壮,那寻宝救母的崇高精神,赋予他勇气和力量,他生命的激情早已被这种精神点燃了,尽管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充满艰险,但他决心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K155-----南京西开往昆明的直快列车,车厢的走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心芒挤过人群,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他用手摸了摸自己上衣的左侧衣袋,那是袋口用别针别着的衣袋,里面装的三千块钱是晴姐借给他的,这可是他外出闯荡的活命钱啊!他不能有任何的麻痹大意和闪失,所以,这一路上,他的手也就很少离开过袋口。
第三天下午两点二十三分,火车准时停靠在贵州六盘水车站,上车的短途客很多,停车时间也较长。
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位老者引起了心芒的注意,他约摸七十多岁,从腮帮到下巴留满了长长的胡须,暴露在胡须之外的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总之,那脸,像木刻,又像雕塑,充满了岁月的沧桑。而令心芒好奇的是,老者那袒露着的同样是古铜色肤色的胸前,竟挂着一颗红宝石吊坠,这与他拖沓的装束极不相称。
大胡子老者在与心芒隔着走道的右前方的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心芒这时能清晰地辩认出,他胸前挂着的是一颗圆润的天然的红宝石吊坠,且比黄豆粒稍大一些。
列车又开动了,从六盘水上车的旅客很多,有不少人没找到座位,就在车厢的走道上站着。
列车快到宣威站的时侯,走过来一高一矮两名男子,在大胡子老者的座位旁站了下来,。
也许是直觉,也许是挡住了欣赏红宝石的视线,心芒对这两个人的到来并没有好感。那高个子总是在东张西望,象是在放哨望风;那矮个子紧贴着老者的身体站着近半个小时,几乎一动不动。心芒能看到老者上部的,仅是那微微露在外面的上衣袋口。这种情形,不仅让心芒警觉起来,他自然而然地摸了摸自己左侧的上衣口袋,同时,也为老者捏了一把汗。
“旅客们:列车前方到站宣威车站,请下车的旅客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提前作好下车准备。”随着列车播音员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提示,下车的旅客开始忙着收拾行李,车厢内也变得躁动和不安起来。
见下手的时机来到,高个子飞快地向矮个子使了个眼色,那矮个子熟练地把手伸到大胡子老者的外衣口袋,轻轻地掏出一个兽皮钱袋。二窃贼行窃得手后,正要抽身离去。
“老人家!您的钱袋!”说时迟,那时快,心芒不假思索地大喊一声,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用双手紧紧扼住矮个子窃贼抓钱袋的右手,同时,顺势扭转将矮个子窃贼的手拧到其背后,迅即腾出右手,将矮个子窃贼按倒。
此刻,高个子窃贼凶相毕露,他飞快地从裤腿内抽出靴刀,居高临下向心芒的背部刺去。
“小兄弟!注意刀!”大胡子老者在一旁着急地提醒着。
心芒赶紧侧身躲过了这一刀,接着,便迅速扭着矮个子窃贼转了约90度,矮个子窃贼正好被扭到了心芒与大个子窃贼之间,成了心芒的人体盾牌。
没等大个子窃贼发动第二次进攻,心芒瞅准了大个子窃贼持刀的右手手腕,飞起一脚将刀踢飞,这时,两名列车乘警也闻讯赶到,和心芒一起将窃贼制服。
直到这一刻,心芒才松了一口气,他暗暗庆幸自己初二到高二暑假期间,在市业余体校擒敌拳和跆拳道的训练中所付出辛苦没有白流,这第一次实战就取得了实效。
车厢内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车长、乘务员和车厢所有乘客都为心芒见义勇为的优异表现鼓掌喝彩。
大胡子老者拉着心芒的手,感谢的话自不必说,他上下前后把心芒打量个遍,关切地问:“没受伤吧,小兄弟?”
“大爷!没事,我身体好着呢!”心芒高兴地回答。
“好!好!好啊!小兄弟!”老人对心芒赞赏有加。
接下来,在余下的旅途上,这对宛若祖孙的一老一少便开始了促膝长谈,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
心芒在跟老人的交谈中得知,他是一位景颇族老人,他的真实名字叫木日森,但当地很少有人喊他真实的名字,一般都叫他“大胡子”,或叫“鬼三遭”,意思是和死神遭遇了三次,后又死里逃生。他的老家在瑞丽东北潞西的一个叫小日月山的景颇族山寨,他很少回老家去,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闯荡,整日里穿行在山区密林,常年与宝玉石打交道。他这次到六盘水是看他的妹妹,他妹妹也是他的唯一亲人,他们已经三年多没见面了。
老人与宝玉石的悠久渊缘以及神奇经历,令心芒痴迷向往,他对老人愈发敬重,头脑中当即产生了拜师学艺的想法。
“大爷!我想拜您为师!您看,是否妥当?”
其实,心芒的想法也正合老人的心意。老人在得知心芒的情况后,十分赞赏心芒不畏艰苦、寻宝救母的精神和见义勇为的人品,这种精神和品格与景颇人刻苦耐劳、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如出一辙。
老人欣然同意了心芒的提议,当即从筒帕里取出一个酒筒,自己先喝下三口酒,然后,又把酒筒递给心芒,让心芒也喝下三口酒,他们就用这种极简略的方式,在飞速前行的列车上,确定了双方的师徒关系。
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巧合,苦难的遭遇,坎坷的经历,以及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将这一对“忘年之好”的命运从此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晚上二十二点左右,列车抵达昆明站,师徒二人就在昆明火车站的候车大厅边聊边休息度过了这一夜。第二天清晨七点,他们便搭上了昆明开往瑞丽的班车。
滇缅公路零公里纪念碑---由一只巨大筑路用的石碾为主体构成的纪念碑,首先跳入了人们的眼帘,给人以极大地震撼。是啊,踏上了滇缅公路,就等于走进了一段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心芒看到,他师傅的脸色顿时也变得凝重起来,可以感觉得出来,老人对这条道路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那是1938年初秋,木日森童年所居住的景颇族山寨有五十多名民工被征用,加入了修筑滇缅公路的筑路大军,说是民工,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木日森那时还不满四周岁,也跟着他的爷爷来到了筑路工地,他带着他心爱的长尾巴小鹦鹉,这只小鹦鹉是他爷爷在山林里抓到的。而他的小伙伴们则带来了狗、公鸡、猴子甚至还有穿山甲等宠物。
筑路工程进行得异常艰难,那时根本没有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村民只能靠双手和背篓运来泥土和石块,然后靠人力,拉着大石碾对路面进行碾压。
不幸的是,就在滇缅公路整个工程完工的前二十天,木日森的爷爷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由于年老体弱,他在撬挖一块山石时,不慎跌落两千多米深的山崖。那是木日森撕心裂肺的一天,任凭他怎么哭喊呼叫,深爱着他的爷爷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那天,他索性放飞了长尾巴小鹦鹉,让他那心爱的长尾巴小鹦鹉,代他去寻找他爷爷的灵魂,并代他去守卫那长眠于滇缅公路旁深山峡谷内的他爷爷的尸骨。
没有人作过准确统计,修筑滇缅公路有多少中国劳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许,只有当年亲身参加过筑路的人自己心中最清楚:这条道路当年铺设的不是沙石,而是人肉和人骨,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热血。
正是靠着二十万人的筑路大军这种艰苦卓绝的努力,仅用了短短八个月时间,就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深林中修筑了长达954.4公里抗日战争生命线,使得,大量的汽车、军火、汽油、药品、棉纱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抗战大后方,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滇缅公路在丛山峻岭中向前延伸,心芒听着师傅动人的讲述,越发感觉到脚下这条道路的庄严与神圣。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尽管70年前崎岖不平的砂石路,如今已变成了由柏油水泥铺设的高等级公路,但心芒仍然能够想象得出,当年修筑这条国际大通道的艰难与悲壮,20万民工手推肩扛,那些老人、妇女、儿童,还有那些儿童带来的猴子、狗、鸡、穿山甲等宠物,这当中,当然也有木日森的爷爷和木日森幼小的身影,还有那只长尾巴的小鹦鹉,这些,将成为人们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画面。
远方,宏伟的高黎贡山时隐时现,班车快速越过澜沧江、怒江等中国西南水流湍急的大江大河。然而,那些散落在江河两岸山坡上的抗战将士的墓碑和美军飞虎队阵亡飞行员的墓碑,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滇缅公路所经过的每寸土地都洒遍了抗日烈士和国际友人的鲜血,而这些抗日烈士和国际友人的鲜血和生命,如今,依然绚丽着中国西南这片壮美的山川。
下午两点左右,班车抵达滇缅公路在境内的最后一站----腾冲,远远望去,叠水河瀑布一侧的山坡上,从山麓到山顶,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无数块墓碑,车到近前,“国殇墓园”四个气骨铮然的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国殇墓园,这里安葬着滇西抗战期间在光复腾冲战斗中牺牲的九千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十九名盟军官兵。墓园真实地记载着滇西焦土抗战的惨烈与悲壮,让人们永远记住了那段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在滇西浴血奋战的岁月,记住了那些为民族自由独立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将士,也把人们对滇缅公路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班车在腾冲转向西南,渐渐地驶离了滇缅公路,然而,心芒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灾难深重的历史与自己坎坷的经历,在他那有正义感的心灵引起了强烈共鸣,他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苦难的祖国,想到如今还在遭受病痛折磨而深陷苦难中的母亲;从那些为祖国自由独立而甘愿献出生命的将士,想到为拯救母亲于病痛之中而愿意付出一切的自己,他的热血就要沸腾了,他的整个生命仿佛已经融入当年滇西抗战的那片血色之中,融入为拯救母亲而与强敌进行的血肉纷飞的搏杀之中。由血液的色彩,他又联想到红宝石,而他现在离红宝石的故乡是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