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在完成醒来后的第一次汇报过程中,食品袋里的温粥和热水也终于逐渐将先前低温工作带来的寒冷驱散完毕了。
      宋伊依将塑料袋扔进降解箱,透过厨房这一边的舷窗看了眼外面,遗憾地发现那银白的风暴没能出现什么新的变化。
      雪还是很大,冰也没减少,连冰层上的那一点儿亮度都是室内的光线折射出去的。很黑,很冷。
      不过这倒也不至于就打乱了她的计划。
      宋伊依收回目光,看向大半设备都还在黑暗中沉寂着的舱内,自言自语:
      “开工。”
      ……
      “地球时6点30分,外界近表大气压762Pa——远高于地球标准。”
      “温度-51℃,这倒和地球相差不远。”
      “照度50Lux……空气含氧量……”
      “塑料降解和回收过程正常。休息区正常。宇航服正常……”
      “粒子对撞标准加速度减小,初步推测脉冲回路或电源部分出现问题……”
      “离心机运转正常,无需维修。气体样本保存完整……”
      “生物储备样本存活率高,未出现异常活动……”
      “第二套能源系统内部结构也没有明显损伤。有效载荷……”
      “近表气压642Pa,同时段同海拔差异不大。气温也有所升高……”
      “降落设备有一定损耗……机体自主打开过……”
      “航行数据……混乱。”
      花了好几个小时从厨房走到实验室区域,又从实验区爬往动力舱,最后从动力舱爬到最顶层的落地设备舱室的驾驶员站在分计算机前,按停了航行记录上的大片雪花点,心中产生的是不出所料的感觉。
      用改刀拧紧螺丝,她合上工具箱,又看了一眼旁边已经和计算机连上的黑匣子:作为记录飞船自身数据变化的核心设备,这件物品的解析要比对外的航行记录更费时间一些。
      她没有直接坐着等待数据解析出来。
      拿起工具箱,她从落地设备舱离开,滑行经过动力舱与核心舱后,进入了此前没有涉及的区域——发射舱。
      和负责降落的落地设备舱不同,最底部的加速舱内的多种燃料很明显没有被人工智能自主启用过的迹象。这也很符合宋伊依的想象。
      ——虽说驾驶员没有意识,但作为一艘显见已脱离了太空环境、设备完好的飞船,基础的自主降落过程应该是存在过的;黑洞喷发时的推力也满足加速的需求,因而不会消耗太多相关舱室的能量。
      唯一的谜团是在这个过程里,祝余号是怎么避开与太空中的种种物质的碰撞和摩擦,几乎一点儿损伤也没有地远离了爆炸中心的。
      可惜的是,这一点,果然仍旧不能通过简单的航行记录研究出来。
      宋伊依关掉和顶部的落地舱里如出一辙的雪花点,拎着工具箱,吐气成霜。
      和航行太空中,所有舱室均呈水平悬浮的放置方式不同。在祝余号着陆的情况下,负责发射和加速飞船的加速舱处于飞船的最底部。也就是说,她现在已经来到了,整艘飞船上,距离着陆点最近的一个舱室。
      也是在风暴下,唯一能亲眼确认,下方这一块着陆点,到底大致是什么情况的地方。
      “地球时11点24,大气压436Pa,温度-37℃,照度369Lux,近表含氧量6.01%……”
      她记住了此刻舱体表盘上的数据,关闭重重的密封措施,打开了向下照射的应急灯源:
      极小、极小的一簇锥形灯光里,覆盖在看不出本色的黑上面的冰层很厚,十分厚。厚到叫人若不是依稀看得到最下面的黑色,简直会怀疑这土地——如果这还能被称为“土地”的话——上,除了冰,什么也没有。
      而那冰也并非是单纯的水冰。透明、银白、淡黄和褐黑等种种颜色杂糅在一起,实在使人难以分辨出它的本质。
      她尝试移动了几下光圈范围:反射回来的景象却始终与最初相差无几。
      最终,专业的星际探测员停下了试探的举动,喃喃自语:
      “麻烦了。”
      ……
      “麻烦了。”
      坐在记录仪前,探测员撕着太空速食食品袋,眼皮向下耷拉着,表情不是很明朗。
      “哪怕你把我扔到21世纪那种古代去太空种田,”她说:“我现在都会感谢你的。”
      “至少那个时候,全人类都在集中心力,一齐帮助那生活在太空中仅有的几个人共克难关。虽说科技不是很发达,但精神支持还是很足够的——太空种田累是累,可总归有一群人在地下和你一样累,甚至比你还累。毕竟那时候太空里不一定经常需要996,但是跟太空连接的地面996却是很常见的。哪像现在……
      咳,我不是在控诉啊,别当工贼(警告的眼神)。而且,我的工作当然没有996啦,当然没有——这可是21世纪的所有先辈们就已经齐心协力捶爆的资|本|家陋习,我们这种国家单位怎么可能存在呢?顶多特别忙的时候偶尔加加班而已。是有加班费的!所以领导你看……咳咳,回归正题啊回归正题。
      正题就是,对,我麻烦了,麻烦大了。
      我不敢说自开天辟地以来,就没有人遇到过像我今天遇到的这种麻烦。但从科学角度来说,至少在远古的冰河世纪以后,到上个世纪初,人类正式开启宇宙航行的这期间,应该是没有人遇到过我这种情况的——不是夸张。真的,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当然,为了避免在座之中一些并非本专业的人士根本不理解这里面的严重性,我先不说问题,我先跟你们讲一下我之前的检修发现吧。
      具体的检修过程呢,我想,你们在开启我的私人频道之前,应该已经看过一遍了。为防混淆重点,一些不重要的问题,诸如‘为什么明明是在飞船里,驾驶员却需要爬上爬下’、‘为什么一些设备一眼看上去就很正常,还要反复地去检修’和‘能源系统哪套是哪套’这种非主干问题,我会预先回答你们。
      第一个是因为,所有宇宙飞船的固定结构。
      和一生都只会在宇宙中航行的太空基地不同,也和你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一次任务需要几年时间的古代型号——如21世纪的载人航天飞船不一样,在目前的29世纪,我们的星际探测飞船是需要不断在太-地①或者太空-基地之间往返的,每一次的任务平均时长,差不多只有一两个月。所以,这就要求每一艘探测飞船都不能再像老式的飞船一样,出现类似‘发射舱几乎是一次性用品、核心舱
      这种问题,和你们一起观看的人应该已经把答案告诉了你们……不过没人说也没关系,未免混淆重点,我先直接说:因为和你们日常生活的太空基地不同,

      我相信在座各位应该都知道,一般而言呢,身为一个地球人,无论你是一名前端的星际探测员,还是后端的太空基地成员,一进学校,最先学会的技能,肯定都是种田,和修电路。因为在星际生活中,这是属于我们的最基础生存手段。
      不会种田,你就不能培育出能够满足自己身体需求的粮食;不会修电路,你就没办法运行你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设备。在学习这两个技能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会主动给你发种子,发土壤,发器材,教你识别各种植物的生长图鉴和电路的电路运行图。但是,我想,你们应该也记得,我们学过的知识里,似乎,并不包括,怎样获得土壤。
      我并不是说高中生物课本上,那种常规的,‘如何利用太空或星球上的无害无机物,混合基地或飞船上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制造出可生长植物的合格土壤’的课程,而是最原始的——‘怎么才能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把不知道有没有害处的无机物,从一颗冰层至低有10厘米厚的星球里,挖出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