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酒楼 ...
-
三月天,碧空蓝得叫人感叹,澄湖荡漾春波新绿,长宁大街落英芬飞。
正值传胪大典之日,天上流云如钩,街上游人如织。
且不论好时节里出门赏花的公子千金,仅是那些来京应试的考生,也舍不得匆匆返乡,而流连于人烟阜盛的太平光景里。
那些中了进士的,自然穿上贡士服早早来到紫禁城外,等待礼部领入皇城。
而不幸落榜的,只要经济上负担得起,多数选择留在京中度过漫长夏日,再去孔庙烧几柱香拜一拜圣人,倘若运气好,能进个名气大的书院复习功课,三年后重新来过,上榜的几率也大了许多。
是以选择回到家乡的举子,竟是少数。
长宁街临着贡街,四周辐射开来的七八条巷道,是大邾京城最繁华的一处。
这里有最红火的酒楼,有最阔气的钱庄,有最富丽的书坊,有最华贵的衣铺。
是通往国子监的必经之路,也是三鼎甲游街的终点。
快到午饭时分,街口正中心位置,天香酒楼的许掌柜从雕梁精美的木楼中走出,对着阳光伸了个扭了扭脖子。
今日生意颇好,楼中几乎满座,他赚得盆满钵盈,心情格外舒畅。
他是个头脑活络的生意人,酒楼除了主营酒水宴席,还沿街依墙,搭设一溜茶棚,卖一些做得很精巧的糕点瓜果炒货。
此时正是头锅将开的时候,厨娘们掐着时辰观火,蒸点心的竹笼还没揭开,里头的香气已然溢了出来。
路过行人纷纷深吸一口气,恨不能将满街清香吞咽入腹。
许掌柜是老江湖了,一心几用起来得心应手。
左眼看着厨娘干活,右眼迎着食客入门,还等分神盯着蹲在门口的小二,往刚做好的水曲柳菜牌上刷浆糊。
一个穿竹青圆领袍的俊秀少年怀抱一大摞书册,从天香酒楼门前路过,停下脚步。
那少年正是沿着贡街一路逛过来的李时居。
今时不比往昔,她和云氏都把钱掰成两半花,为了买这些书,早上就吃了一张烤饼,到此刻早就是饥肠辘辘。
站在茶棚前猛吸口气,心中感叹道:真不愧是京师啊,就算食材和调料没有后世那么种类繁多,依然能做出这么多花样,让人口水直流。
许掌柜早就注意到酒楼前的李时居,殷切迎上来,“这位公子,想用点什么,尽管挑。”
店小二举起刚写完的菜牌,李时居昂起头,指尖在上头来回逡巡了一遍,拿定了主意。
“一碗阳春面。”
天香酒楼这样的大店从不会对点便宜饭菜的顾客另眼相看,何况眼前少年虽穿得简朴,也没带书童小厮,但气质十分不俗,一望便是富家子弟。
许掌柜响亮地朝内厨重复了一声,又心情颇好地给她赠送了一份葱香萝卜糕。
然后指挥着店小二将菜牌抬进酒楼大门。
“等等,老板您这是在做什么?”李时居很不理解地指着小二问许四。
许掌柜也有点懵,“自然是要把这菜牌挂在堂上,以供天下食客挑选呐!”
李时居若有所思地摇起了头,粗黑的眉毛下,眼波澄澈如海。
许掌柜只觉得眼前的少年公子似乎有什么魔力,也跟着摇了摇头。
“既然老板赠我美食,我便斗胆给您出个主意。”李时居摆出惯常的笑脸,“倘若我是您,便把菜牌做得再大些,直接挂在酒楼外头的门柱上,菜牌上写明什么是本店的招牌,什么是食客好评最多的菜肴,让这路过的行人在闻见香味之前,就能一眼看见美食在售!”
“哦?”许掌柜眼中精光四射,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匆匆记下,“您还有别的建议么?”
李时居一边抱着怀中书册往堂内找位置,一边同跟在她身后的许掌柜散扯,“光有这大菜牌,也还是不够的,比如我在贡街行走,或许就会被那边的食肆引去,所以老板手头小二若是得闲,不如在巴掌大的薄纸上将菜牌复刻一遍,让小二散发到京师各处,尤其是会馆书院客栈等门前,务必打造出京中第一楼的美誉……”
“等等!”许掌柜停笔问她,“我这酒楼每日的食材也是有限的,许多菜式不是天天都有,万一那些捧着纸单的食客寻上门,酒楼却端不出这道菜,该当如何是好?”
“不必担心,”李时居登上二楼,在临窗的一处位置上坐下,揉了揉胳膊笑着回答,“若是美食限量供应,只会叫更多人心生好奇,这个度把握准了,保管天香酒楼门口排起长龙,生意比现在还好!”
这种现代餐饮早已用烂的饥饿营销模式,在大邾朝仍是一件新奇的事物。
那许掌柜在生意场上厮杀多年,李时居三两句话的点拨,他脑海中已经延伸出无数主意,拧头看着门外大街,似乎已经看到长如游龙的队伍,闪着金钱的光辉。
“有道理,很有道理……”许掌柜小声念叨着,又吩咐小二,“再给这位公子赠送带骨鲍螺点心一碟!”
小二高声“诶”了一句,眼光朝手中的菜牌指了指,“您看这怎么办?”
方才还觉得十分满意的水曲柳小牌子,这会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许掌柜往旁边的雕花木槅上一敲:“既然做好了,就黏在这儿吧,挂高些,明日再按照这位客人所说,做一面墙大的菜牌……不,直接在外头墙面上题写!”
李时居点点头,如此思路活跃,往后必定是能赚大钱发大财的主儿。
带骨鲍螺点心和葱香萝卜糕先送到桌上来了,她就着茶水往口中送糕点,顺手摸开了最上头的那一本《皇明太学志》。
原书她读得太快,一目十行,许多信息都没记在脑中,再加上书中是以薛瑄视角展开的权谋复仇故事,在展现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上来说,十分片面。
想到悬在头上的任务,李时居就有些丧气。
她把面板重新调动出来。
好消息是,在和赵管家等人的交心畅谈,以及给许掌柜提出宣传建议后,她的声望从0变成了5。
坏消息是,任务依然没变。
她又仔仔细细看了眼目标后面的五个大字。
不是进入族学,也不是进入某个书院,这可是国子监啊,相当于这个朝代的北大清华中央D校,对自己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根据书中所写,今日传胪大典过后,新一届国子监生也将开始登记入学。
国子监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宗室子弟和官僚后代,她现在不能用武德侯之女的身份入学,而普通老百姓想进入国子监,就必须按照正常的考试规定,通过地方州县的层层选拔和考试才有资格。
如果想通过正常途径入学,重新从县试、府试、院试考起,少说也要三年五载,花费时间太久,她可不想成为史上第一个连系统初始任务都完成不了的穿越者。
难道真要像李蒿那样,花钱购买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吗?
阳春面也端上来了,李时居烦躁地扔下书本,狠狠嗦了一大口浸在黄澄澄的鸡汤中、铺满了碧绿小葱花的面条。
美味的碳水真是稳定情绪的制胜法宝呐!
她埋头苦吃一阵,忽然听见有几人登上楼阁,在她背后的桌子边坐下,说话声飘进她耳中。
“……文柏兄,你是打算考进士科,还是算学科?”
李时居耳廓跟着一动。
那个叫文柏的男子叹了口气,声调里带着淡淡愁苦,“我是想考算学的,但是我爹娘不同意,家里好不容易供我当上拔贡,最好能当上第二位薛会元,耀祖光宗……”
“以文柏兄的资质,倒是可惜了。”另一人也感到惋惜,“我要是有你一半才华就好了,老头子今早出门前发话,让我务必好好准备,下个月有白衣试,我说我不行,可是他非让我去试一试……”
“令尊也是为宜年兄好,”文柏说,“就算过不了白衣试,还能当个例监生呢。”
“例监?”宜年哼了一声,“他当年也是翰林院出身,就觉得我连国子监大门都进不了,实在丢他老霍家的脸面,我早就想戳穿他了,要不是看在我姑母面子上……”
“宜年!”又有一人出声喝止。
李时居没回头,很显然,这个文柏和霍宜年也是要进国子监的。
她不动神色地放下筷子,根据话中信息,重新翻看起《皇明太学志》来。
国子监的学生有两种构成——贡生和监生。
贡生,是指从府、州、县生员中挑选天资淳厚、学问有成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这是国子监最常见的“招生方式”之一,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等多种名号,薛瑄和文柏都是拔贡,也是国子监中成绩最好、最受重视的那一波学生。
而监生,大多为章京子弟,也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四种途径。
霍宜年所说的例监,和李蒿昨日说法类似,只要找好关系,缴纳大额钱款便可入监读书,类似现在的花钱择名校,学生资质便也鱼目混珠。
不过宜年话中说到的那个“白衣试”,《皇明太学志》中却并未提及。
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个考试应该就是面向既不是举人也不是秀才的白衣——颇有种走少年班跳级的意思。
她心念微动,干脆转过头来,向隔壁那桌打听。
“三位公子,可是要往国子监念书?”李时居先拱了拱手,笑出了一点谄媚的神情。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坐在最中间的那个人身量最年轻瘦弱,一张俊俏的瓜子脸,却一脸戒备地打量她。
反倒是旁边锦衣华服的公子摸着下巴笑出声来。
“正是如此,”霍宜年也拱了拱手,“小公子也要入学?”
李时居颔首说是也不是,“家中倒是给予厚望,而我仍是一介白衣……”
“那么公子可以去考白衣试,”剩下的那人应是文柏,看起来三十上下,方脸阔唇,“就在一个月后。”
“这考试,难吗?”
霍宜年扶着额头回答:“和历年院试不相上下,公子若是自信,便可一试。”
李时居想了想,又问:“若是例监呢?要花多少钱?”
三人对望一眼,文柏皱眉道:“公子若有才学,何必如此,例监少说也要花百两纹银,还得有家中关系才能入学……”
和李蒿要的数目对上了,李时居觉得若能找到李蒿的对接人,这个例监可以做为备选,反正资助李蒿,不如资助自己。
哪知霍宜年笑嘻嘻补上一句,“例监好啊,小公子也走例监吧!反正我总是被儒生们瞧不起,入了国子监,正好有个玩伴了!”